针灸推拿学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术型)
中医学1005针灸推拿学100512
针灸推拿学专业简介
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专业具有雄厚的学科支撑,针灸推拿学科是江苏省重点学科,为全国首批针灸推拿硕士点、博士点和中医针灸博士后流动站;针灸学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学科、推拿学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学科,针灸科、推拿科为江苏省重点专科。
针灸推拿学科在针药结合的效应规律研究,以及针推治疗内分泌代谢性疾病、老年病、脑血管疾病、脊柱相关性疾病和针灸基础理论研究、医学气功等方面,形成了稳定而有特色的研究领域;拥有一支结构合理、高学历、高级职称为主的师资队伍,现有博士生导师9人、硕士生导师30余人。
近年来承担国家重大计划项目6项,国家级项目17项,国际合作项目3项,部省级项目50余项;获江苏省科技进步奖3项。
针灸学重点实验室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科研实验室,针药结合实验室被江苏省教育厅确认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培育点,拥有各类科研仪器设备价值2500余万元。
一、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热爱中医药事业,具有坚实的中西医基础理论及系统的针灸推拿学专门知识,掌握一定的相关学科知识和科研思路及方法,熟悉本学科的国内外学术发展动态,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良好的自然科学素养,具备基本的科学研究及相关论文撰写能力,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针灸推拿事业发展服务的高层次研究型专门人才。
二、研究方向
1.针灸推拿理论及临床应用研究;
2.针灸推拿治疗规律和机理研究(内分泌代谢性疾病、脑血管病、老年病、神经系统疾病、痛症、脊柱相关性疾病);
3.医学气功理论及临床应用研究;
4.针药结合效应规律及其机制研究。
三、学习年限
全日制攻读针灸推拿学学术型硕士学位的标准学制为3年。
课程集中学习的时间为第1学期。
第2学期进入本校第二临床医学院、附属医院或国内外相关研究单位,在导师和指导小组指导下进行科学研究、临床培训及学位论文等工作。
未达到培养要求者可申请适当延长学习年限。
四、培养方式
全日制针灸推拿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
成立硕士研究生指导小组,由该生的导师为组长,另有3~5名本专业和或相关学科专业的专家组成。
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①制定个性化的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并督促检查其实施;②对硕士研究生进行政治思想、医德医风等方面的教育;③全面指导和检查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学习、临床实践、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工作;④对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开题、撰写和答辩进行指导和帮助。
五、课程设置和学分构成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按照每18学时1学分计算。
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应修满32学分,硕士研究生集中课程学习总学分不低于24学分,学位课程不少于20学分,其它为非学位课(即选修课)。
跨专业录取的研究生,必须补修若干门本专业本科的主干课程,但不计入规定的总学分。
六、文献阅读
文献阅读应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指导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学进程指导研究生阅读与本研究方向相关的文献。
硕士研究生应在文献阅读的基础上写出读书报告不少于1篇;另需写出与研究课题相关的文献综述1篇,要求引用参考文献不少于20篇(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6篇)。
每篇读书报告正文篇幅不少于2000字,文献综述正文篇幅不少于3000字。
由导师审核并评定成绩,成绩分优、良、中、合格、不合格,获“合格”以上成绩者以2分作为必备项计入总学分。
成绩评定表及读书报告、文献综述交学院研究生秘书存入研究生个人学习档案,在研究生管理系统录入成绩。
七、学术活动
硕士研究生学术活动包括参加学科范围(含学科)以上组织的各类学术活动和本人的学术报告或讲座。
支持研究生参加针灸推拿国内外学术研讨会、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
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硕士研究生必须参加6次以上的学术活动,本人作学术报告或讲座不少于1次。
硕士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需填写《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登记本》,由主办活动的单位或主讲专家签署意见,答辩前导师审核签字后送交学院研究生秘书,由研究生秘书录入成绩,存入研究生个人学习档案。
八、实践能力
(一)科研实践
不少于18个月,在导师和指导小组的指导下,进行针灸推拿学基础或临床研究,掌握科研方法,初步具备从事本学科科学研究选题、设计、实施、总结的能力,研究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进行针灸推拿实验研究的研究生,研究工作在针药结合实验室或其他相关实验室进行,实验研究的时间根据工作需要和实验研究进展情况,可安排6~18个月,相关的临床研究工作可在临床实践的时间内同步安排,总时间为24个月。
(二)临床实践
时间不少于6个月,根据研究方向分别选择针灸科或推拿科,完成临床实践后填写《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临床实践出科考核表》。
已具有主治医师资格,
且在医疗岗位上从事医疗工作的硕士研究生可免临床实践要求,填写免修申请表,获批后即可获得此学分。
(三)教学实践
本学科根据具体情况为硕士研究生安排4~8学时的理论课教学或12~16学
时的实验课教学、临床带教。
硕士研究生完成教学任务后填写《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教学实践登记及考核表》,考核合格者记1学分。
具有教师资格证书,且在教学岗位上从事教学工作的硕士研究生可免此项要求。
硕士研究生完成各项实践活动,考核结束后将表格送交学院研究生秘书,由研究生秘书进入研究生管理系统录入学分,并存入研究生个人学习档案。
九、中期考核
为了确保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在入学后第4学期进行中期考核。
由学院组织考核小组,着重对硕士研究生政治思想品德、医德医风、治学态度、课程学习、文献阅读、开题报告、学科综合知识和能力水平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提出考核意见。
考核不合格者延长学制。
十、学术论文
硕士研究生在毕业论文答辩前,必须以南京中医药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在CSCD或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1篇与学位论文工作相关的学术论文。
十一、学位论文
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是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
训练,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
(一)开题报告
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阅读文献资料,结合实际情况,确定选题,写出开题报告和文献综述。
于第3学期或第4学期初在学科内进行开题,具体要求见《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开题工作的暂行规定》。
(二)论文中期汇报检查
研究生进入课题研究阶段后,在导师指导下严格进行科研能力的训练,并在第4学期末或者第5学期初报告论文研究中期进展情况,论文中期汇报可与中期
考核相结合,学院组织专家检查审核,并提出意见和建议,以利于论文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研究工作记录
研究生应认真记录、妥善保存好所有研究工作的原始文件,如实验研究的实验录和检测报告、临床研究的病例报告表或研究病历等,其内容应符合开题报告的相关要求。
实验研究的记录应按《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实验记录本》
认真填写;临床研究的病例报告表或病历应当与临床研究设计要求吻合。
学位论文研究内容属于科技项目管理的课题,可直接填写该项目的《实验记录本》或《临床研究病例报告表》。
(四)学位论文的撰写和答辩
学位论文撰写和答辩的具体要求见《南京中医药大学学位论文基本要求及格式范》、《南京中医药大学学位论文答辩的相关规定》。
十二、制定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的相关要求
导师和指导小组应根据国家学位条例、学科专业培养方案并结合硕士研究生个情况,认真制定个性化的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详细填写培养计划表。
导师必须在硕士研究生入学后3个月内制定出培养计划,经学院主管领导审核同意后执行。
培养计划表一式3份,由学院、导师、硕士研究生各保存1份。
在执行过程中如因客观条件变化,可以修订培养计划,但需经学院主管领导同意,并报研究生院培养办公室审核。
在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前,应审查培养计划执行情况,未完成培养计划要求者,不得进行学位论文答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