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肥料学土壤部分绪论1、土壤的概念:土壤是地球表面能生长植物收获物的疏松表层。
(形成—组成—功能)土壤是在地球表面生物、气候、母质、地形、时间等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能够生长植物的、处于永恒变化中的疏松矿物质与有机质的混合物。
2、土壤的本质—肥力指土壤经常地适时适量的供给并协调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分、养分、空气、温度、扎根条件和无毒害物质的能力。
四大肥力因子:水、肥、气、热3、土壤的基本物质组成是由固、液、气三相物质组成的多相分散的复杂体系。
固体部分:矿物质、有机质。
粒间空隙:空气、水分。
多种生物体4、土壤的特性:是一个剖面体;是植物生长繁育、生物生产的基地;是生态系统的基础;地球表层系统的基础;是具有再生作用的自然资源;是一个独立的历史自然体(具有历史继承性)5、现代的水培等基质培养技术能否取代土壤No,不符合实际,6、沙滩与风沙土本质区别;能否生长植物并完成生命周期。
第一章土壤母质及矿物质1、地壳元素组成:O Si Al Fe2、主要的岩石类型: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填空)岩浆岩:非碎屑状的块状结构;无规则层次,不含化石(花岗岩、玄武岩)沉积岩:明显的层理结构,有时含化石,矿物成分复杂并呈碎屑状组织。
(页岩、沙岩)变质岩:一般具有片理及片麻构造,矿物质质地致密,坚硬;不易风化(片麻岩、石英岩、大理岩)3、主要成土矿物质:石英是土壤中砂粒的主要来源;长石,包括正长石、斜长石,是土壤中钾素和黏粒的主要来源;云母:包括白云母、黑云母,是土壤中钾素和黏粒的主要来源;磷灰石:土壤p养分的重要来源。
4、岩石风化作用:概念、类型、特点岩石在地表或近地表受温度、水、空气、生物等外力的作用,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逐渐破碎成疏松物质,这一过程叫做风化作用。
所产生的疏松物质就是成土母质类型: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填空)(1)物理风化作用:特点是使岩石由大块变小块再到细粒没有改变岩石的矿质组成,是岩石获得了通气透水性能。
(2)化学风化作用:特点岩石在物理风化的基础上课进一步破碎成胶体微粒状,使原生矿物成分发生改变,产生在地表条件下比较稳定的次生矿物。
使母质开始有吸附能力,有一定的蓄水力,是植物矿质营养的最初来源。
(3)生物参与风化作用意味着成土作用的开始。
利于根系的呼吸作用和营养物质的分解作用,使母质初步具有调节温度的能力。
5、岩石、母质、土壤的区别、联系母质-岩石:初步具备了水肥气热的条件。
母质-土壤:母质还不具备完整的肥力尤其是植物最需要的N素。
作为土肥要素之一的养分还不能充分保障,母质初步有透水性蓄水性,但还不能完整的统一起来。
原生矿物:指经过不同程度的物理风化,未改变化学组成和结晶结构的原始成岩矿物。
次生矿物:原生矿物经过蚀变后形成的新矿物。
4、土壤粒级:石砾gravel、粘粒sand 粉粒silt 粘粒clay (国际制、美国制、中国制<0\002)5、土壤质地:土壤的机械组成:各级土粒占土壤质量的百分数。
土壤质地:根据肥力特征相近与否,将土壤机械组成分为若干不同的组合,并给每一组合一定的名称,这种命名成为土壤质地按土壤质地分为:沙土、壤土、粘壤土、黏土6、不同质地土壤肥力特点及改良措施(按肥力要点记忆)(1)沙质土类:黏粒<15%透水透气性好,保蓄性差。
潜在养料含量少,养分转化快,土温变幅大;耕性好,耕期长,耕后质量好;沙性土氧气充足,无毒害物质存在,发小苗不发老苗。
适宜种植生长期短耐贫瘠的作物,如高粱芝麻花生等黏质土类:通透性差,保蓄力强,养分含量丰富,土温变化小,耕性差,有毒物质多,发老苗不发小苗。
适宜种植禾本科植物如,小麦,水稻、玉米等。
壤质土类:沙黏适中,大小空隙比例分配较合理,保水保肥,养料含量充足,有机质转化也快,耕性好,土壤中水、肥、气、热以及扎根条件协调,发小苗又发老苗,适应性广(2)客土法(搬沙压黏、搬黏压沙),施用有机肥、耕翻法、引洪放淤、因土种植、生物改良7、土壤质地与肥力间的关系第二章土壤有机质1、土壤有机质(SOM):土壤中各种动植物残体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形成的一类特殊高分子化合物。
并不是有机质越多就越肥沃2、殖质:结构简单,易被微生物分解,具有明确物理化学性质的物质。
腐殖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形成的一类结构复杂、性质稳定的特殊性质的高分子化合物。
3、矿化作用:土壤有机质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成CO2、H2O并释放出其中矿质养分的过程。
腐殖化过程:各种有机化合物通过微生物合成在原生物组织中得聚合转变为组成结构比原来有机化合物更为复杂的新的有机化合物的过程。
转化分为矿质化、腐殖化矿质化:复杂的有机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为简单无机物,并释放矿质养分、能量。
腐殖化分解中间产物又合成更复杂、稳定胶状的高分子聚合物的过程,是有机物、养分存。
腐殖化系数:把每克干重的有机质经一年分解后转化为腐殖质(干重)的克数。
4、有机质的措施,你认为最有效的是哪个?施用有机肥、种植绿肥、秸秆还田、合理的耕作制度、5、土壤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上的作用;提供植物所必须的养分;提高土壤的蓄水保肥和缓冲能力;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促进微生物生命活动;促进植物生长发育;缓冲生物酶,增强免疫力,消除重金属,调节盐碱地。
6、水田的腐殖质含量一般比旱田高?为什么?7、影响土壤有机质转化的条件是?(微生物等)土壤生物组成与活性;土壤特性:质地粘粒升高,有机质量高;Ph中性钙质丰富较好;水分,最适温度;植物残体特性:物理状态;c/n比25~30:1最好8、C/N的意义?第四章土壤水分1、土壤水类型:固态水:土壤水结晶形成的冰晶;气态水:存在土壤空气中;液态水:束缚水(吸湿水、膜状水)+自由水(毛管水、重力水、地下水)2、吸湿水:由干燥土粒吸收大气中气态水分子,保持在土粒表面的水分。
膜状水:是土粒与液态水相接触的情况下被吸附在吸湿水之外的水分。
3、萎蔫系数:当植物因根无法吸水而发生永久萎蔫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萎蔫系数或萎蔫点。
萎蔫系数是植物可以利用的土壤有效水含量的下限。
4、毛管水:依靠毛管力保持在土壤毛管孔隙中的水。
特点:它是土壤中既能被土壤保持又能被植物全部利用的有效水;它有溶解养分的能力;能在毛管作用下向上、下、左、右移动,且速度快;具有输送养分到作物根部的作用。
包括:毛管上升水(与地下水相连,由地下水补给);毛管悬着水(在土表层,由降水、灌溉补给)毛管水是土壤中最宝贵的水5、田间持水量:由于灌溉或降水使田间土壤悬着水达到最大量时的土壤含水量。
(有效水的上限)6、土水势与水吸力的区别:定义:土水势:土壤水在各种力作用下,与同样条件下的纯自由水相比势或自由能的变化,(主要是降低)其差值称为土水势。
分势:基质势、压力势、溶质势、重力势。
水吸力:土壤水承受一定吸力情况下所处的能态称为土壤水吸力,简称吸力、张力、负压力。
是正值区别:(1)水吸力只包括基质势和溶质势不包括其他分势;(2)水吸力和土水势在数值上相比,符号相反,是个正值;(3)土壤水是从土水势高处流向低处,用吸力说则从低处流向高处。
7、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土壤水的能量指标与土壤水的含量做成相关曲线——表示土壤水能量、数量的关系。
特点:8、饱和流、不饱和流的运动特点9、如何合理的调节土壤的水分状况耕作措施:秋耕、中耕、镇压;地面覆盖:薄膜覆盖、秸秆覆盖;灌溉措施:喷灌、滴灌、渗灌;生物节水。
10、10、土壤呼吸:土壤中气体分子因浓度梯度或气体分压不同而产生的气体移动。
土壤空气与大气气体交换的方式:气体扩散、整体交换。
气体扩散是指气体分子由浓度大(或分压大)处向浓度小(或分压小)处的运动,它是由气体分子的热运动(或称布朗运动)引起的土壤通气性:又称土壤空气更新。
指土壤空气与大气进行交换以及土体内部允许气体扩散和通气的能力。
土壤热容量:指单位质量(重量)或容积的土壤每升高(或降低)1℃所需要(或放出的)热量。
土壤导热率:在单位厚度(1厘米)土层,温差为1℃时,每秒钟经单位断面(1厘米2)通过的热量焦耳数( )。
其单位是J.cm-2.s-1.℃-1。
11、土壤空气的组成有何缺特点?(1)土壤空气中的CO2>近地层CO2(2)土壤空气中O2<<近地层中O2(3)土壤空气中水气压高于近地表大气中水汽压(4)土壤空气中含有少量还原性气体12、土壤通气性对土壤肥力有何影响?13、如何调节土壤通透性和热状况?通气性调节:排除过多的土壤水分;调节土壤质地、结构以及土壤孔隙状况;深耕结合增施有机肥。
热状况调节:垄作;以水调温;覆盖;设风障。
14、土壤热量的来源:太阳辐射能、生物热、地球内热(填空)15、土壤孔性:是土壤孔隙的数量、大小及其比例以及孔隙在土层中分布情况的综合反映。
土壤孔隙度:单位容积土壤孔隙容积占整个土体容积的百分数。
土壤比重:单位容积(不含粒间孔隙)固体土粒的干重与4摄氏度时同体积水重之比也称土壤相对密度。
土壤容重:单位容积原状土壤(包括孔隙)的干重量。
土粒密度:16、土壤结构体:一般土粒团聚形成大小、形状不同的团聚体成为结构体。
土壤结构性:指土壤中结构体的形状、大小、排列和相应的孔隙状况等综合性状。
土壤耕性泛指耕作时土壤表现出来的特性。
17、衡量耕性好坏的标准:耕作的难易程度;耕作质量的好坏;宜耕期的长短。
18、土壤孔隙的类型:非活性孔隙、毛管孔隙、通气孔隙第五章土壤化学性质1、土壤保肥性:土壤吸持、保存植物养分能力。
土壤供肥性:土壤向植物提供有效养分的能力。
2、土壤胶体性质,对土壤肥力的影响?胶体有巨大的表面积和表面能;土壤胶体带有电性;土壤胶体有凝聚和分散现象;3、土壤保肥性供肥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如何调节?4、土壤酸碱类型,如何调节土壤酸碱性?土壤酸度类型:活性酸度,碱性酸度。
酸性:施用石灰、碱性、生理碱性肥料。
碱性:石膏、明矾、硫酸亚铁、硫磺的等。
此外,灌溉、排水、园艺植物栽培、土壤耕作等5、土壤氧化还原性对植物生长有何影响?通常把Eh值300ml作为土壤氧化还原状况的分界线,>300ml时土壤呈氧化状态,<300ml 时土壤呈还原状态,eh值过高过低对植物都不利。
当Eh>750ml时土壤中好气条件太强,有机质分解过旺,易造成养分大量损失,而铁、锰完全以高价化合物形式存在。
山东省主要土壤类型:棕壤、褐土、砂姜黑土、潮土、盐土、滨海盐土、碱土、红粘土、风沙土、等生物小循环:重点水田施氨态氮营养部分绪论1、举例说明直接肥料:施用肥料能直接供应作物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如N、P、K肥;间接肥料:施用肥料能改善外界环境条件,特别市作物生长的土壤条件促进作物的生长,如硫酸钙、氧化钙等。
2、矿质营养学说;李比希1840年提出的,土壤中矿物质是一切绿色植物的唯一养料,厩肥及其他有机肥料,对植物生长所引起的作用,并不是其中所含的有机质,二十由于这些有机质在分解时所形成的矿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