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直肠癌术前后的护理

直肠癌术前后的护理


二.病史

患者白凤萍,女,58岁,患者于2013年1月7日8时以 “反复血便3年入院”患者自述3年前即反复出现血便,为大 便前后出血,鲜血偶有紫红色血便,大便成形,无腹痛腹胀, 无体重减轻、消瘦,无头昏头晕,自认为是痔疮未治疗。近 来症状加重入院,就诊痔瘘专科,直肠指诊后拟诊直肠肛管 占位收住我科。T:37.0 P:68次/分 R:18次/分 BP:130/70mmhg.入院时神志清,精神欠佳,专科直肠指检: 截石位七点-11点,扪及距肛门口3cm-3.5cm大小溃疡,边 缘隆起,质地硬,触之易出血,指套血污,初步症断:直肠 癌。给予:支持对症治疗,完善检查明确病情,择期手术。 于1.14在全麻下行直肠癌根治术,术毕安返病房,给予一级 护理,禁食,氧气吸入,心电监护,胃肠减压,留置导尿并 记24小时尿量,会阴切口引流管一根,乙状结肠造口,继续 抗感染,止血补液营养支持对症治疗。
(5)、排尿异常:与手术后留置尿管有关。 措施:1.妥善固定导尿管,保持有效引流 2. 在无菌操作下更换引流袋 3.会阴护理每天2次 4.注意观察小便的性质,颜色,量的变化 5. 术后一天夹住尿管,定时开放训练膀胱张力。 (6)、知识缺乏 与缺乏大肠癌知识和疾病 经历有关。 措施:1.向患者解释直肠癌的病因及临床表 现 2.告知患者手术前后的配合方法



4、指导患者自我护理造口,采用示范,参与自我 护理的模式,护理时让患者观看全过程1~2次,到 独立操作1~2次,以确保患者在出院前能完全自我 处理造口为止。 5、.造口周围皮肤护理 因粪便外溢导致造口周围 皮肤红、肿、皮疹、糜烂、化脓等病理改变。指导 患者用温开水清洗造口周围皮肤,用温纱布或棉球 由内向外清洁。并在造口周围涂以氧化锌油加以保 护,可有效地防止造口周围皮肤病的发生。 6、正确选择造口袋 根据患者的造口情况、个人 喜好、经济状况来选择不同类型的造口袋,让病人 最好选择两件式透明造口袋,便于观察护理。
直肠癌的术前后护理
一、直肠癌的相关知识

直肠癌是指齿线至直——乙状结肠交界处之 间的癌肿,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多见于男性,男女之比为(2~3):1,发病年龄 多为40岁以上,但20岁左右年轻人的发病率 有升高趋势。直肠癌因其位置较浅而易于诊 断,但不易彻底根治,复发率高,多数手术 不能保住肛门,患者不易接受,常存在焦虑 恐惧心理。

临床表现

直肠癌早期可无症状,随着癌灶逐渐增大, 可产生一系列症状。直肠癌的常见症状表现 如下




1、便血 便血是直肠癌最常见的症状,但常被患者所忽视。便血 多为红色或暗红色,混有粪便之粘液血便,或脓血便,有时 伴有血块,坏死组织。上述症状是由于癌肿增殖后血运引起 障碍,组织坏死糜烂,溃破感染,溃疡形成的后果。 2、大便习惯改变 由于肿块及其产生之分泌物,可产生肠道刺激症状,便 意频繁,排便不尽感,里急后重等症状,但排出物多是粘液 脓血状物,最初这些“假性腹泻”现象多发生在清晨起床不 久,称晨起腹泻(morning diarrhea)。 3、肠道狭窄及梗阻现象 癌肿绕肠壁周径浸润,使肠腔狭窄,尤在直肠乙结肠交 界处,多为狭窄型硬癌,极易引起梗阻现象。
三.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1)、焦虑、恐惧或绝望与癌症威胁、个人意志 及生活环境等因素有关。依据:心烦、失眠、忧郁、 无助感。 措施:1.向患者解释相关疾病知识 2.举例手术成功 病例,以增强患者的安全感,信任感和治疗信心 3. 寻求支持系统,嘱病人家属多陪伴并给予心理支持。 (2)、疼痛 与手术切口有关 措施:1.解释疼痛的原因,予以心理护理 2.协助 患者半卧位休息,减少切口张力 3.指导家属协助分 散注意力 4.保持病房环境安静舒适.
处理原则
(一)、手术治疗 1、局部切除术:适用于早期瘤体小、局限于 粘膜或粘膜下层、分化程度高的直肠癌。手 术方式主要有经肛局部切除术和骶后径路局 部切除术。 2、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Miles手术):适 用于肛管癌、进展期直肠下段癌、或病人合 并肛门失禁、大便控制能力差的病人。 3、经腹直肠癌切除术(Dixon手术):是目前 应用最多的直肠癌根治术。

四、护理
直肠癌的围手术期护理
术前护理


(1)做好心理护理:心理作用很重 要,心态好,就会有效地促进疾 病的治疗。因此在手术前,一定 要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需作永 久性人工肛门时,会给病人带来 生活上不便和精神上的负担,应 关心病人,讲明手术的必要性, 使其能以最佳心理状态接受手术 治疗。 (2)加强营养,纠正贫血,增强机 体抵抗力。尽量给予高蛋白、高 热量、高维生素、易于消化的少 渣饮食,以增加对手术的耐受力。

五、潜在并发症







(6)心理护理:肠造口术后患者常有抑郁、自卑、依赖等心理 问题。医护人员应在术后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给予患者 支持、关心和安慰。同时鼓励患者尽早学会肠造口的护理方 法,促进其心理康复,勇敢地正视现实,振作起来,树立战 胜疾病的信心。 (7)人工肛门(结肠造口)的护理: 1、观察造口有无异常,结肠造口一般于术后2~3天,待 肠蠕动恢复后开放,造口开放前应观察肠段有无回缩、出血、 坏死等现象。 2、保持造口清洁,用生理盐水、碘伏溶液等清洁结肠造 口黏膜及周围皮肤。 3、造口扩张:造口开放后,即开始扩张,戴上手套,用 示指涂以石蜡油,缓慢插入造口至2~3指的关节处,在造口 内停留3~5分钟,开始时每日1次,7~10天后改为隔日1次。



(3)、营养失调,活动无耐力: 低于机体需要量,与癌症 消耗、饮食控制、手术创伤或化疗反应有关。依据:消瘦、 贫血、甚至恶病质表现。 措施:1.补充病人禁食期间所需的液体和电解质 2.遵医嘱 输白蛋白,加强营养支持治疗 3.鼓励患者早期床上活动,以 促进肠蠕动防止肠粘连,拔除尿管后协助其下床活动。 (4)、自我形象紊乱 与人工肛门病人对自己身体结构和功 能的改变不能接受有关。依据:自卑、孤独、失落感。 措施:心理作用很重要,心态好,就会有效地促进疾病的 治疗。需作永久性人工肛门时,会给病人带来生活上不便和 精神上的负担,应关心病人,讲明手术的必要性,使其能以 最佳心理状态接受手术治疗。
病因

直肠癌是胃肠道中常见的恶性肿瘤。直肠癌 的病因到现在尚不清楚,不过多数认为可能 与遗传或饮食有关。在食物方面,肉类、蛋 白质、脂肪的摄入量提高许多,大肠直肠癌 有明显增加的趋势,三十几岁就得直肠癌的 患者也许多。
染⒌ 、其 胆他 囊: 切如 除免 手疫 术功 后能 影缺 响陷 等、 。病 毒 感



4、肛门疼痛及肛门失禁 直肠下段癌如浸润肛管部可引起局部疼痛,如 累及肛管括约肌则可引起肛门失禁,脓血便经常流 出,污染内裤;癌肿感染或转移,可引起腹股沟部 淋巴结增大。 5、其他 直肠癌晚期如浸润其他脏器及组织,可引起该 处病变症状,侵犯骶神经丛可使骶部及会阴部疼痛, 类似坐骨神经部疼痛;侵犯膀胱、前列腺,可引起 膀胱炎、尿道炎、膀胱直肠瘘、尿道直肠瘘,女性 可引起阴道直肠瘘,阴道部排出 ⒋ 性。 生 病 炎 炎血 , 等 症 症吸 肉 由 性 刺虫 芽 于 肠 激病 组 肠 病 致虫 织 黏 : 癌卵 形 膜 溃 变在 成 破 疡 。直 过 坏 性 肠程,结 黏中溃肠 膜发疡炎 沉生修及 积癌复克 ,

性⒊ 息结 肉肠 、息 增肉 生: 性结 息肠 肉息 。肉 可 分 为 腺 瘤
大体分型


(一)、早期直肠癌 癌肿限于大肠粘膜层及粘膜下层者称早期直肠 癌,一般无淋巴结转移,但其中癌肿浸润至粘膜下 层者,有5%~10%病例出现局部淋巴结转移,根据 肉眼观察早期直肠癌分为3型: 1、息肉隆起型:外观可见有局部隆起的粘膜,此 型多为粘膜内癌。 2、扁平隆起型:粘膜略厚,近乎正常,表面不突 起,或轻微隆起,似硬币样。 3、扁平隆起伴溃疡;如小盘状,边缘隆起而中心 凹陷。仅见于粘膜下层癌。




4、超低位直肠癌根治保肛技术:该手术进行直肠 内外括约肌分离技术,切除直肠内括约肌,保留直 肠外括约肌,从而使距肛缘4厘米的直肠癌得以根 治性切除和超低位吻合,扩大了直肠癌保肛切术的 适应证,提高了保肛率。 5、经腹直肠癌切除、近端造口(人工肛门)、远端封 闭手术(Hartmann手术):适用于因全身一般情况很 差、年老体弱,不能耐受Miles手术或直肠癌急性 梗阻、肛门失禁等不宜行Dixon手术的直肠癌病人 6、姑息性手术 (二)、非手术治疗 以放射治疗、化疗药物治疗及中医保守治疗等



(3)早期活动:直肠癌术后平卧 6小时,如无禁忌改半卧位,争 取早期离床活动,可促进肠蠕动 功能恢复,防治肠粘连。 (4)引流管的护理:观察记录引 流管内引流液的性质、量、颜色, 2~3日后,如引流液每日少于 10ml,为非血性液体,可考虑拔 管。 (5)直肠癌术后导尿管的护理: 留置时间为1~2周,留置期间预 防泌尿系感染,拔除尿管前,须 夹闭尿管,锻炼膀胱的收缩功能。 7~10天内不可灌肠。

检查及诊断




⒈大便隐血试验 是一种检测粪便中是否带血的试验。将少量的粪便标本置于特别的卡片上, 然后送至检验科医生或实验员。病人被要求特殊饮食(有时可能需要素食后连续 3天留取粪便标本进行检查)。便隐血阳性可能是结直肠癌的一个患病征象。 ⒉直肠指检 约90%的直肠癌,尤其是直肠下段癌、仅靠指检即可发现。但目前仍有一些 医师对可疑直肠癌患者不作这一常规检查,以致延误诊断和治疗。实际上这种诊 断方法简单可行,经过直肠指检还可判断扪及肿块的大小和浸润程度,是否固定, 有无肠壁外、盆腔内种植性肿块等。 ⒊直肠镜或乙状结肠镜检查 直肠指检后应再作直肠镜检查,在直视下协助诊断,观察肿块的形态、上下 缘以及距肛门缘的距离,并采取肿块组织作病理切片检查,以确定肿块性质及其 分化程度。位于直肠中、上段癌肿,手指无法触到,采用乙状结肠镜检是一种较 好的方法。 ⒋钡剂灌肠、纤维结肠镜检 对直肠癌的诊断帮助不大,故不列为常规检查,仅为排除结肠直肠多发性肿 瘤时应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