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分裂症治疗指南

分裂症治疗指南

• 疗效不满意; • 原药应进行足够剂量、足长疗程后予以
评价,确需要换药者宜采取合适时机 (见换药方法),
• 可缓解原药,缓加新药。
换药注意问题 2.
• 不良反应不能耐受者; • 宜根据不同情况具体处理: • 如属剂量依赖性不良反应,应快速停药,
处理症状,观察后在换药 。
重视换药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 (1) 可能出现焦虑、症状复燃、撤药反 • (2) 用药不当:药量不足或过多; • (3) 疗效空档,即新药尚末起效,原药
药效已消失; • (4) 新药疗效不及原药 • (5) 新药引发新的不良反应
换药方法 1.
• 骤停原药换药法: • 建议住院换药,氯氮平不宜骤停。 • 可能出现疗效空档致复发或撤药综合症。 • 适用于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时。
诊断标准
• 3.3 有关量表的应用及其临床意义 • 3.3.1诊断量表 • 3.3.2 症状量表
精神分裂症的治疗
• 4.1治疗目标 • 4.1.1急性期治疗 • 4.1.2恢复期(巩固期)治疗 • 4.1.3(康复期)维持治疗 • 4.2治疗策略 • 4.2.1对首发患者、复发患者、急性发作
患者的治疗
• 包括氯氮平、利培酮、奥氮平和奎硫平等。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
4.2.2对慢性患者的治疗 4.2.3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 4.3药物治疗 4.3.1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原则 4.3.2药物治疗的收益和风险 4.3.3抗精神病药物的种类 4.4心理治疗 4.4.1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治疗与咨询的意 义
4.4.2不同时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治疗方 式的选择
4.4.3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治疗常用的方法
物+

注射

苯二

氮卓

类药


如果有效,口服 相应药物继续 治疗
合作患者
口服非典型 或典型抗精 神病药物
换另一种非典型或典 型药物;如果仍无效, 换用第三种非典型药 物;可谨慎时刻用氯 氮平或电抽搐
有效继续
维持治疗
无效
有效继续
无效
无效, ECT治疗
典型或非 典型抗精 神病药合 并增效剂
典型或非 典型抗精 神病药合 并使用
换药方法 2.
• 骤停原药加新药: • 二药重叠短时间。 • 氯氮平不宜骤减。 • 可能出现疗效严重的EPS者。
换药方法 3.
• 缓减原药、缓加新药: • 可减少撤药反应及症状复燃,但可能增
加二药合用引发的不良反应。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
• 与吩噻嗪类等药物相比,具有较高的5- 羟色胺(5-HT)2型(5-HT2)受体作用, 即多巴胺(DA)-5-HT受体拮抗剂 (SDAs),对中脑边缘系统的作用比对 纹状体系统作用更具有选择性,被称为非 典型或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
电抽搐
阴性 症状
阴性症状
口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或者谨慎使用氯氮平
有效,继续治疗
无效
口服另一种非典型抗精神 病药,或者换用氯氮平
有效,继续
无效
氯氮平+其他非典型抗精神病药
阳性症状伴抑郁

非典型或典型抗精神病药

或谨慎使用氯氮平
有效,继续治疗



无效
换用另一种典型或非典型 抗精神病药
无效
合并使用抗抑郁剂 无效
ECT
有效,继续治 疗
阳性症状伴躁狂
非典型或典型抗精神病药, 或谨慎用氯氮平
无效
有效,继续治疗
合并心境稳定剂
换用另一种典型或非典型 抗精神病药
有效,继续治疗

无效,考虑ECT

难治性精神分裂症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
非典型(或典型) 抗精神病药+增
效剂
ECT
难治性精神分裂症
换药指征 1.
• 因原治疗疗效不满意如: • 阳性症状末控制; • 阴性症状或其他症状持续存在;
氯氮平
图1.幻觉妄想的治疗原则
兴 奋
兴奋,激越

口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

注射典型抗精
有效,
物+注射苯二氮卓类药物
神病药物
继续
无效
同幻觉妄想状态合作患 者
氯氮平;或合并 情感稳定剂如丙
酸钠
有效继续
无效
无效
电抽搐
紧张症状群


静脉注射舒必利


有效,继续治疗

无 效
口服 舒必利
口服非典型抗 精神病药
无效
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评估
• 3.1 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评估 • 31.1 病史 • 3.1.2 临床与实验室检查 • 3.1.3 精神检查 • 3.1.3.1 精神检查的一般原则 • 3.1.3.2 精神检查的方法 • 3.1.3.3 精神检查提纲
• 3.1.3.4 病例分析诊断的步骤 • 3.2 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与分类 • 3.2.1 ICD-10的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 • 3.2. CCMD-3的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 • 3.2.3 CCMD-3的精神分裂症亚型分类与
• 2.1.3.3 精神活性物质滥用 • 2.2 精神分裂症的心理社会因素 • 2.2.1 病前的个性特征 • 2.2.2 环境因素 • 2.2.3 社会文化因素 • 2.2.4 心理应激
• 2.3 精神分裂症发病机制的神经生化假说 • 2.3.1 多巴胺假说 • 2.3.3 5-羟色胺假说 • 2.3.4 其他
中国精神障碍防治指南
编写介绍
精Hale Waihona Puke 分裂症的流行趋势和防治现状• 1.1 精神分裂症的流行趋势 • 1.2 精神分裂症的防治现状 • 1.2.1 过去四十年中国精神分裂症的防治
回顾 • 1.2.2 目前的严峻形式和我们的任务 • 1.2.3 我们的对策
精神分裂症发病的有关因素
• 2.1 精神分裂症发病的生物学因素 • 2.1.1 遗传因素 • 2.1.2 神经病理和神经发育 • 2.1.3 其他生物学因素 • 2.1.3.1 内分泌因素 • 2.1.3.2 神经免疫
4.4.3.1 支持性心理治疗 4.4.3.2 认知疗法 4.4.3.3 心理咨询与技能训练 4.4.3.4 集体心理治疗 4.4.3.5 家庭治疗 4.4.3.6 行为疗法 4.4.3.7 音乐疗法 4.5 其他躯体治疗 5.1.1 首次发作患者
幻觉妄想状态
不合作患者

非典

型抗

精神

病药

换药指征 2.
• 患者依从性好以及遵医嘱用药,但依然 复发;
换药指征 3.
• 或者不良反应使患者不能耐受如:EPS; 抗胆碱能样反应;
• 高催乳素血症,可见溢乳、闭经、性功能、 男性乳房女性化等;
• 其他特异质不良反应,如粒细胞缺乏症或 其他血象改变;
• 肝功能损害; • 高热综合症等。
换药注意问题 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