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章 第一节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第一章 第一节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造船业和航海业
郑和是举世闻名的伟大航海家, 公元1405年7月11日,奉明成祖 朱棣之命,出使中国南海以西 的国家和地区,称为"下西洋"。 2005年是这位"和平使者"下西 洋600周年 哥 伦 布
1405年 208艘 1500-2500吨 15000海里
1492年 3艘 200吨 4500海里
中华民族的文化丰富多彩,在政治、经济、军事、 哲学、历史、教育、文学等许多方面,创造了曾经领 先于世界或世人至今奉为圭臬的思想和理论。诸子百 家,微言宏旨,经史子集,浩如烟海。 殷商时期(约前16世纪)
学习和研究历 史,不仅要有深 远的历史眼光, 而且要有宽广的 世界眼光。
毛泽 东
胡锦涛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
1 绵延不绝的五千年华夏文明
2 日之将夕的封建帝国
回顾灿烂的中华文明
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影响深远
在中国大地,无论东西南北,大陆海岛,内 地边疆,到处可见悠久的中华文明风采
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
春秋中期(前770年——前476年)我国掌握 了生铁的冶炼技术,而欧洲直到公元十四世纪才 炼出生铁,比我国晚了近两千年.
两千年呀
建筑水利
长城与大运河两 大工程,历史悠 久,气势宏伟
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历时达2000多年,总长度达5千万 米以上。我们今天所指的万里长城多指明代修建的长城,它西起中 国西部甘肃省的嘉峪关,东到中国东北辽宁省的鸭绿江边。 它象一条矫健的巨龙,越群山,经绝壁,穿草原,跨沙漠,起 伏在崇山峻岭之巅,黄河彼岸和渤海之滨。古今中外,凡到过长城 的人无不惊叹它的磅礴气势、宏伟规模和艰巨工程。 长城它象征着中华民族坚不可摧永存于世的意志和力量,是中 华民族的骄傲,也是整个人类的骄傲;长城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建 筑,也是世界伟大的古代建筑奇迹之一。 中外友人是通过认识长城的历史、文化、艺术、建筑等珍贵价 值,来进一步地了解中国的。
欧洲直到1200 多年后才出现同 类桥型
造纸、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四大发明, 更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杰出贡献
四 大 发 明
马克思曾说过这样的名言: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是 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 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 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 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 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 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 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 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的这段话,充分展示 了中国的科技发明对世界文 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冶炼铸造
司母戊大方鼎呈长方形,口长 110厘米,宽78厘米,壁厚6厘米, 连耳高133厘米,重达875公斤。它 不仅是我国目前出土青铜器中最大 的一件, 而且是现今世界发现的最大的 罕见的青铜器。
大方鼎虽然形大体重,但制作工艺非常精巧。鼎身的雷纹为 地,四周用浮雕刻出龙纹样,这种动物纹样,是经过高度艺术夸张 变形而刻划出来的。纹样衬托出一种狰狞、神秘、威严的气氛。司 母戊鼎在铸造工艺和艺术水平上,都代表了商代青铜铸造技术的最 高成就。考古学家认为,这只鼎是商王为祭祀他母亲而制,所以取 名司母戊大方鼎。 这是1939年在河南省安阳县发现的,日本侵略者多次强索,为 免遭掠夺,人们把它埋入地下,直到抗战胜利后,才重见天日,现 在收藏在中国历史博物馆。
•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与其他文明比较, 中国是世界少有的历史文化从未中断的文明国家。 其在经济、政治、哲学、科技、文学、艺术等许 多方面都形成了完整的相互联系的文化整体。中 华民族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对人类发展作出了巨 大贡献。 • “在唐初诸帝时代,中国的温文有礼、文化 腾达和威力远被,同西方世界的腐败、混乱和分 裂成为鲜明对照”。 • ——英、威尔斯《世界史纲》
20世纪80年代文明的电视政论片
背离历史真实 动摇和打击民族自信心
2、日之将夕的封建帝国
康乾盛世
• 康熙(玄晔) 雍正(胤禛) 乾隆(弘历) • 国家统一,国土面积1200-1300万平方公里
中国封建社会的特点:
• 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 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 专制制度。 • 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 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 建宗法等级制度(核心是宗族家长制) 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 民阶级的矛盾。
李约瑟难题
“李约瑟难题”很耐人寻味,它犹如科学王国一道复 思考讨论 杂的“高次方程”摆在了世人面前。 近代中国为什么落 伍了? 英国著名生物化学家李约瑟,曾 近代中国落伍的主 因胚胎发育的生化研究而取得巨大 要原因是什么? 成就,后来他又以中国科技史研究 的杰出贡献成为权威,并在其编著 的15卷《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正式 提出了著名的“李约瑟难题”: “为什么近代科学和科学革命只 产生在欧洲呢?……为什么直到中 世纪中国还比欧洲先进,后来却会 让欧洲人着了先鞭呢?怎么会产生 这样的转变呢?”
鉴真像
张骞出西域 郑和下西洋
鉴真东渡日本
玄奘印度求经
还有数也数不清楚的如孔子、老 子、孙武、李冰、屈原、司马迁、 张衡、祖冲之、李白、杜甫、关 汉卿、郑和、李时珍、曹雪芹一 样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 艺术家、军事家、革命家、经济 学家、宗教人士等等,他们至今 仍被成为世界文化名人。
古代中国经济走在世界前列
自然科学
天文 《春秋》记载,公元 前613年秋,一颗彗 星扫过北斗,这是世 界上关于哈雷彗星的 最早记录
公元前四世纪发明的 “浑仪”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天文观测仪器。在古代,“浑” 字含有圆球的意义。古人认为天是圆的,形状像蛋壳,出 现在天上的星星是镶嵌在蛋壳上的弹丸,地球则是蛋黄, 人们在这个蛋黄上测 量日月星辰的位置。 因此,把这种观测天 体位置的仪器叫做“浑仪”
• 第三个历史时期:教材的第八章至第十章, 主要讲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 的历史。
第一章: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1840-1919)
•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社会的 演变
• 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4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今天的中国是 历史的中国的一个 发展。所以,我们 是马克思主义的历 史主义者。我们看 问题,一定不能割 断历史。‛
公元132年,东汉 天文学家张衡发明 候风地动仪并用于 观测,这是世界上 最早的地震仪
历法 春秋时代(2500前),我国首创了闰年的方法调整
阴阳历,比希腊人的类似发明早一百六、七十年
郭守敬(1231-1316中国元代的大 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专家和仪 器制造家。 郭守敬计算出一年的天数为 365.2425日,这个数字比地球绕太 阳一周的时间只差26秒,比公历早 300年。 根据这一数据,郭守敬终于完成 了新历法的编制工作。新历法被命 名为《授时历》,意思是要告诉老 百姓日月时光,不要错过了农时。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授课教师 贾磊
课程内容
• 三大历史阶段 • 第一个历史阶段:教材的第一章到第三章,主要 讲述1840年鸦片战争至1919年五四运动前的历史 (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酝酿、准备以及资产阶 级领导的就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 第二个历史阶段:教材的第四至第七章,主要讲 述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及国民革命时 期)
京杭大运河
公元604年,隋炀帝离开首都长安到洛阳巡游 第二年,他下令着手两大工程:迁都洛阳和开凿大运河。成千上 万的劳工花了六年的时间,将原有的运河连接起来,完成了全长 1764公里的京杭大运河。这条古老的运河流经北京、天津、河 北、山东、江苏、浙江六个省市,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 江和钱塘江五大河流。京杭大运河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水利工程, 也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的奠基人亚当 •斯密在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 的研究》一书中说:‚中 国一向是世界上最富的国 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 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 且最勤勉的国家‛。
思考:古代中国文明为什么能在很长的时期 内居于世界的领先地位呢? 一是,有领先的社会制度 二是,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三是,中华民族的勤劳、智慧、和勇敢
中华文明的显著特点
• 第一,源远流长。 • 早在七八千年前 中华民族就在黄河流 域、长江流域进行耕 作。三千多年前的商 代甲骨文,最早记录 了我国的农事活动。
甲骨文
中华文明的显著特点 第二,博大精深。 中华民族的文化丰 富多彩,在政治、经济、 军事、哲学、历史、教 育、文学等诸多方面, 创造了曾经领先于世界 或被世人至今奉为圭臬 的思想和理论。
汉朝时期(前206-220年)
• 文学:唐诗
• 文学:宋词
• 文学:元曲
• 文学:明清小说
四 大 名 著
文化交流:
• 中华文化有极大的 辐射力,许多的亚洲国 家,都深受中华文化的 影响,如日本、朝鲜、 越南、缅甸等。 • 中外文化交流频繁。 张骞通西域、鉴真渡东 洋,唐僧西天取经、郑 和下西洋等是其中的典 型代表。
世界奇观—秦始皇兵马俑
中华文明的显著特点
第三,影响深远。 • 中华文明对中 华民族的形成、繁 衍、统一、稳定、 发展产生了巨大影 响,使中华民族屹 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 如 ‚自强不息‛的 奋斗精神;‚富贵不能 淫,贫贱不能移,威武 不能屈‛的立身精神;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 天下之乐而乐‛的奉献 精神;‚天下兴亡,匹 夫有责‛的爱国精神等 等。
四川都江堰水利工 程与河北赵州桥,构思 奇特设计精巧,为世人 所叹服,显示了中国人 民的创造才能
赵州桥又名安济桥,坐落在石家庄东南45公里赵县城南郊河之上, 因桥体全部用石料建成,当地俗称大石桥。建于隋代开皇至大业年 间(595年——605年),由匠师李春监造。赵州桥结构新奇,造型美观, 古人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桥全长64.4米,宽9.6米,跨 度37.02米,是一座由28道相对独立的拱券组成的单孔弧形大桥。 赵州桥最大的科学贡献就是它“敞肩拱”的创举。在大拱两肩, 砌了四个并列小孔,既增大流水通道,减轻桥身重量,节省石料,又增 强了桥身稳定性。这就有力地保证了赵州桥在1400年的历史中,经 受住了10次洪水冲击,8次大地震摇撼,以及车辆重压,仍挺立在郊河 之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