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英国看中国的失败

从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英国看中国的失败

从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英国看中国的失败(陕西省旬阳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725700 李端)[内容提要] 鸦片战争(1840年6月~1842年8月)的爆发对中国的各个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更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英国在走着不同的道路,最终也决定了战争最后的胜败。

[关键词] 鸦片英国清政府工业革命市场自然经济资本主义萌芽闭关锁国船坚炮利思想鸦片战争(1840年6月~1842年8月),是中国历史上划时代的大事。

自乾隆后期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潮流。

同时清政府实行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使清政府在对外贸易时处于优势地位,而作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老大——英国,国内的商品打不入中国市场,在对中国的贸易中处于逆差的地位,英国在对华的贸易中得不到利益。

于是英国想通过对中国贩卖鸦片意图扭转在对华贸易中的逆差地位,通过鸦片贸易英国改变了在对华贸易的得逆差地位,而英国的鸦片贸易却严重的损害了清政府的利益,清政府禁烟,1839年六月的虎门销烟,严重的损害了英国的利益,于是英国以此为借口发动侵略战争,以图打开中国市场。

战争爆发后,清政府不积极的应战,致使战事不利,迫于英国的压力,道光帝派直隶总督琦善与英国议和,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中国在条约中第一次向外国割地、赔款、商定关税等,严重危害了中国主权,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也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使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鸦片战争的最终结果是中国的清政府战败,英国取得了胜利,而当时拥有4万万人口的清政府为什么会失败呢?我们从战争前中西方的现状进行一下对比,从中我们不难找出中国清政府失败的原因。

战争前的中国:第一,从经济体制上看,当时清政府的经济是以土地私有制占主导地位的封建土地所有制经济。

皇帝、贵族、官僚和地主占有大量土地,而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则只占有很少的土地,需要租种地主土地并交纳高额的地租,封建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必然尖锐;以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牢固结合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其主要特征就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始终占据绝对优势的地位,它曾有利于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但到清政府时则严重的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对新的生产方式具有极强的排斥力,特别在中国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受到自然经济的顽强阻碍,发展十分缓慢;清政府时期的地主、商人和高利贷者往往结合在一起,互为表里,以获得最大的利益,同时最大限度地剥削农民,农民还要向清政府交纳各种税收和从事徭役,生活是极端困苦。

同时中国封建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人没有地位,怕自己的投资失败,往往把通过资本主义工商业赚到的钱不在用于扩大再生产,而是购买土地,把土地作为其财富的象征,导致在中国封建社会无法解决的问题——土地兼并严重,这样的恶性循环,致使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无法或者是艰难的发展,而农民手中土地的进一步流失,使农民的生活状况进一步恶化,无力购买市场的商品,使早期的资产阶级更不愿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进一步限制了资本主义萌芽在中国的发展。

在社会内部,也缺乏促使工业迅速发展和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的有效机制,造成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迟滞。

第二,从政治上看,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封建的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制度。

这种封建中央集权君主专制体制,从秦始皇建立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开始,历代统治者不断的加强皇权,以维护“家天下”的统治,特别到了清朝军机处的设置,把中国封建社会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了顶峰,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巩固、维护了封建统治和国家统一,但到了清政府时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生机和活力。

第三,从社会结构上看,中国封建社会社会结构的特点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制度。

其核心是宗族家长制,突出君权、父权、夫权。

宗法制度在封建社会前、中期起过稳定和规范封建社会秩序的作用,但其保守性在清政府时则日益增强,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第四,从在文化上看,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自汉武帝“独尊儒术,罢黜百家”以后,儒家思想就成为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它以三纲五常为伦理道德规范,主张仁政,提倡经世济民,以助君王、明教化。

儒家思想还与佛教、道教,以及其他思想相互吸收、融合,共同为维护封建统治服务。

封建统治者还通过种种方法,笼络和控制知识分子,清政府时期的八股取士桎梏了知识分子的思想,把知识分子培养成为统治阶级的奴才、工具,并采取镇压异端、大兴文字狱等手段,实行文化专制主义,使老百姓都成为统治阶级的顺民,承受压迫,而不去反抗,以达到维护期统治的目的。

第五,从在军事上看,清政府还是以八旗军为主,辅以地方的军队,多以骑兵和步兵为主,武器多以大刀、长矛,拥有少量的火器,而且大多落后于英军的武器,在加上英国对华的鸦片输入,当时戏称清政府的士兵是“双枪”即烟枪和红缨枪,其战斗力可见一斑。

第六,从对外关系上看,清王朝长期实行闭关政策,严重地阻碍着中国对外贸易和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同时也阻碍了中国与世界的交流,闭门造车的结果就是对世界的不了解,鸦片战争开始后,清政府竟然还不知道英国在哪?把英国的先进武器还看成是“妖法”,真是滑天下之大稽呀!。

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结构,一方面巩固和维系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稳定和延续,另一方面也使其前进缓慢甚至迟滞,并造成不可克服的周期性的政治经济危机,特别是到了清政府时期,表现的更为突出。

18世纪清朝康熙、雍正、乾隆时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鼎盛时期,但同时也走到了封建社会的末世,潜伏着许多危机。

至乾隆后期,中国封建社会已经开始从顶峰上跌落下来,步入下坡路;到了鸦片战争前夜,它已经衰相尽显,与新兴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拉开了很大的差距。

随着清政府统治的日趋腐败和对人民剥削压迫的加重,国内阶级矛盾日益激化,人民群众的反抗斗争此起彼伏,清王朝的统治面临深刻的危机,中国封建社会已经走到了它的尽头。

而与此同时的西方则呈现出另外一种景象:正当清王朝日趋衰落的时候,英、法、美各国的资本主义却在迅速发展。

18世纪60年代起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到19世纪三四十年代,大机器工业逐渐代替了工场手工业。

英国工业的迅速发展,工业产量急剧上升,“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

法国是仅次于英国的资本主义国家,到鸦片战争前夕,法国工业产量居世界第二位。

美国在鸦片战争前夕资本主义工业并不发达,但它正处于上升阶段。

19世纪30年代,美国资产阶级正向南部劫掠印第安人和墨西哥人的土地,排除欧洲资本主义在拉丁美洲的势力,全面控制市场,因此,美国在19世纪中叶没有足够的力量侵犯中国,而是充当了英国侵略者的帮手,追随英国侵入中国。

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资本主义工商业迅速发展,俄国从北面虎视眈眈注视着中国,随时准备夺取中国的领土。

19世纪4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携工业革命的雄风,蒸蒸日上。

欧美列强为了扩大商品市场,争夺原料产地,加紧了征服殖民地的活动,中国的周边国家和邻近地区,陆续成为它们的殖民地或势力范围。

中国作为一个幅员辽阔的古老封建儒家奴化教育下的国家,自然成为殖民主义者侵略扩张的新对象。

这一时期的英国更是其中的龙头老大:第一,从经济上看,英国这一时期处于自由资本主义时期,也就是说英国已经建立起了资本主义的商品经济体制,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工业革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资本原始积累更加迅速。

议会法令使圈地合法化,圈地规模迅速扩大,在广大被圈占土地上建立起资本主义农场或牧场,被剥夺生产资料的农民成为”自由”劳动力,同时国内市场扩大,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市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英国对外的殖民活动提供了充足经济基础。

第二,从政治上和社会结构看,英国工业资产阶级的掌权,民主制度的建立为英国提供了政治保障,“开明”的政策为英国的资本主义发展打开方便之门,在整个18世纪,英国成为贩卖黑奴的国际中心,政府支持的“海盗式”掠夺,为英国准备了充足的资本原始积累。

在国内,政府实行保护关税政策,高关税阻止外国商品输入,奖励本国工业品出口,以低税保护本国工商业发展。

议会改革与宪章运动随着工业革命的勃兴,英国工商业资产阶级的力量渐渐壮大。

他们的经济实力迅速增长,但缺乏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权利。

18世纪60~70年代,围绕J.威尔克斯和《北不列颠人报》事件,工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言人资产阶级激进主义者抨击国王的专横和议会的腐败,要求改革选举制度,取消“衰败选区”,扩大选举权,在议会中增添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

他们的主张受到为乔治三世国王(1760~1820在位)所不信任的辉格党贵族的支持,辉格党人采取一些措施,进一步限制王权。

18世纪末,在法国革命影响下,下层人民群众掀起争取改革的运动,他们希望获得参政权以改善自己的经济地位,并对后来的改革作出了重大贡献,1830年,在各阶层人民压力下,辉格党C.格雷政府提出议会改革法案,经过一年多的斗争,1832年6月,改革法案经议会两院通过、国王批准成为法律,1832年第1次议会改革法稍稍调整扩大了选举权,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政治权利,开始跻身于统治阶级行列以上种种原始积累手段为工业生产的变革提供了前提。

第三,工业革命对英国的影响,18世纪后半叶,在工业生产中出现并开始使用机器,这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

变革首先发生在棉纺织业。

1733年织机中开始采用飞梭,60~70年代纺纱机普遍采用;80年代,蒸汽机投入使用。

随着蒸汽机采用范围的扩大,特别是机器制造业的出现,工业革命迅速扩展到各部门。

到19世纪30~40年代,各主要工业部门都采用机器,大机器生产在纺织业中已占主导地位。

英国从农业国发展成工业国,工业革命至此基本完成。

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经济地理面貌,西北地区兴起一批工业大城市,人口也向那里集中。

19世纪中叶,英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个一工业强国,工业革命造就了两个新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他们之间的对立和斗争成为英国工业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第四,从文化上看,这一时期受启蒙运动的影响,思想的解放,资产阶级通过革命建立了符合自己要求的政权,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准备。

第五,从军事上看,随着工业的发展,当时的英国有“日不落帝国”之称,船坚炮利,拥有先进的军事装备。

第六,从对外关系上看,英国采取的是对外侵略、对外殖民,也就是采取了虽然不正义,但却积极的对外扩张政策。

此时的英国正处于资本主义发展的上升阶段,拥有着强大的实力。

通过对比,我们不难看出,此时的中国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军备废弛,闭关锁国,文化落后,已经是日落西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