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积学》复习题库一、名词解释(每题1.5分,共18分)1.沉积岩:组成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之一,是在地壳表层条件下,由母岩的风化产物、生物来源的物质、火山物质、宇宙物质等沉积岩的原始物质成分,经过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及沉积后作用而形成的一类岩石。
2.风化作用:因温度的变化,水以及各种酸的溶蚀作用,生物的作用以及各种地质营力的剥蚀作用等,地壳表层的岩石处于不稳定状态,逐渐遭受破坏,转变为风化产物的过程。
3.风化壳:由风化残留物质组成的地表岩石的表层部分或者说已风化了的地表岩石的表层部分。
4.牵引流:指的是能沿沉积底床搬运沉积物的流体。
5.沉积分异作用:母岩风化产物以及其他来源的沉积物,在搬运和沉积过程中会按照颗粒大小、形状、密度、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在地表依次沉积下来,这种现象称地表沉积分异作用。
6.沉积后作用:沉积物形成后到变质作用或风化作用之前所发生的作用,包括同生、成岩、后生、表生等阶段的变化。
7.成岩作用:是指沉积物已基本与上覆水体脱离的情况下,由疏松的沉积物转变为固结的沉积岩的作用。
8.杂基:杂基是碎屑岩中与粗碎屑一起沉积下来的细粒填隙组分,其粒级一般以泥为主,可包括一些细粉砂。
9. 胶结物:是沉积岩中以化学沉淀方式形成于粒间孔隙中的自生矿物。
10. 成分成熟度:指碎屑沉积组分在其风化、搬运、沉积作用的改造下接近最稳定的终极产物的程度。
11.结构成熟度:指碎屑沉积物在其风化、搬运、沉积作用的改造下接近终极结构特征的程度。
12. 层理:沉积物沉积时在层内形成的成层构造。
13.波痕:由于风、水流或波浪等介质的运动,在非粘性沉积物(主要是松散砂)表面形成的一种波状起伏的层面构造,也称波纹或沙纹。
14.胶结作用:是指从孔隙溶液中沉淀出矿物质(胶结物),将松散沉积物固结起来的作用。
15.鲕粒:具有核心和同心层结构的球状颗粒,很像鱼子,故得名。
16.亮晶:它是充填于原始粒间起胶结作用的化学沉淀物质。
17.缝合线构造:压溶作用形成的压溶面,呈锯齿状、波状、指状。
18.萨布哈:干旱气候条件下潮坪沉积。
19.微亮晶:某些古代泥晶石灰岩,其泥晶的粒径一般为5-10微米,福克将这种大小为5-10微米的方解石晶体称为“微亮晶”。
20.蒸发岩:海盆或湖盆水体遭受蒸发,其盐分逐渐浓缩以致发生沉淀,这样形成的化学成因的岩石叫“蒸发岩”。
21.含煤岩系(煤系):是指一套连续沉积的含有煤或煤层的沉积岩层或地层。
22.油页岩:是一种有机质含量极高的页岩,通过加热(干馏)可从中提取原油。
23.沉积相:沉积环境及在该环境中形成的沉积岩(物)特征的综合。
24.岩相:一定沉积环境中形成的岩石或岩石组合,是沉积相的主要组成部分。
25.沃尔索相律(相序递变规律):只有在横向上成因相近且紧密相邻而发育着的相,才能在垂向上依次叠覆出现而没有间断。
26.冲积扇:陆上氧化条件下由山区河流所携带的粗粒沉积物在山谷出口处堆积而形成的扇形沉积体。
27.筛状沉积:是冲积扇表层上呈舌状的砾状沉积物。
28沉积体系:成因上相关的沉积环境及沉积体的组合。
29.边滩:是河道侧向迁移,河曲形成过程中在河道凸岸形成的侧向加积的砂质沉积体。
30.曲流河二元结构:河流沉积的下段是由河床亚相的滞留沉积和边滩沉积组成,是由于河道迁移而引起的沉积物侧向加积的结果,构成了河流沉积的底层沉积。
上段由堤岸亚相和河漫亚相组成,属泛滥平原沉积,主要是大量细粒悬浮物质在洪泛期垂向加积的结果,构成了河流沉积剖面的顶层沉积。
底层沉积和顶层沉积的垂向叠置,构成了河流沉积的“二元结构”。
31.浪基面:又称波浪基准面、波基面或浪底,是指相当于1/2波长的水深界面。
波基面以下湖水不受波浪的干扰,是静水环境。
32.等深流:半深海地带沿大陆坡等深线流动的远洋底流,源于密度梯度形成的洋流。
33.碳酸钙补偿深度:表层海水中产生的碳酸钙在沉降过程中达到完全溶解的深度。
34.三角洲:曲流河或网状河流入海(湖)盆地的河口区,因坡度减缓,水流扩散,流速降低,将携带的泥砂沉积于此,形成近于顶尖向陆的三角形沉积体。
35.河口坝:由于河流带来的砂泥物质在河口处因流速降低堆积而成。
36.三角洲前缘席状砂:由河口沙坝受波浪、沿岸流的改造所形成的,围绕三角洲前缘呈席状、带状展布的砂体。
37.扇三角洲:由冲积扇提供物源,主要发育于水下或完全发育于水下的楔形沉积体。
是活动的冲积扇与水体(湖、海)之间的沉积体。
38.陆表海:也可称作内陆海、陆内海,大陆海等,是位于大陆内部或陆棚内部的、低坡度的、范围广阔的、很浅的浅海。
39.陆缘海:位于大陆边缘或陆棚边缘、坡度较大、范围较小、较深的浅海。
40.碳酸盐台地:指具有水平的顶和陡峻的陆架边缘的碳酸盐沉积海域,在这个边缘上具有“高能量”沉积物,而不管该海域是否与陆地毗连和其延伸范围。
41.生物礁:造礁生物原地生长形成的坚硬的抗浪骨架构成的隆起。
42.ZTR指数:即锆石、电气石和金红石三种矿物占透明重矿物的百分含量,常用来表示成分成熟度。
43.重力流:在海洋或湖泊中,在重力作用下,沿水下斜坡或峡谷流动的,含大量泥砂并呈悬浮搬运的高密度底流,是一种非牛顿流体。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2分)1.沉积岩的形成一般要经过三个阶段,首先要有沉积岩的原始物质的形成,第二,这些物质要经过原始物质的搬运和沉积作用,最后这些沉积物还要发生沉积后作用。
2.沉积岩原始物质是形成沉积岩的物质基础,其来源有四种,即陆源物质,生物源物质,深源物质,宇宙源物质。
3.风化作用按其性质可分为: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和生物风化作用。
4.地壳表层岩石风化的结果,就形成了三种性质不同的风化产物,它们是碎屑残留物质、新生成的矿物、溶解物质。
5.明渠水流随着流动强度加大在床面上会依次出现下列床沙形体:无颗粒运动的平坦床沙、沙纹、沙浪、沙丘过渡型(或低角度沙丘)、平坦床沙、逆行沙丘、流槽和凹坑。
6.碎屑颗粒在流水中可以推移载荷和悬移载荷方式被搬运。
7.我们把沉积物形成后到变质作用或风化作用之前所发生的作用叫做沉积后作用,包括同生、成岩、后生、表生等阶段的变化,总称沉积后变化。
8.陆源碎屑岩简称碎屑岩,指的是主要由陆源碎屑物质组成的沉积岩,包括砾岩、砂岩、粉砂岩和粘土岩。
9.陆源碎屑岩特征的描述内容有陆源碎屑岩的组成、结构、构造和颜色。
10.根据成因和结构特征的不同,碎屑岩的组成可划分为颗粒、杂基、胶结物、和孔隙这四种组分。
11.在碎屑岩中杂基和胶结物都可作为碎屑颗粒间的填隙物,但它们在性质、成因以及对岩石所起的作用等方面都是不同的。
12.在砂岩中常见的碳酸盐胶结物是方解石、铁方解石、白云石等,有时可见菱铁矿。
13.岩石中未被固体物质充填的空间叫孔隙,是油(含沥青质)、气、水的赋存场所。
14.按照成因,孔隙可以分为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两类。
15.克鲁宾将伍登—温特华斯的2的几何级数制粒级划分转化为φ值,其转换公式为:φ=-log2D,式中D为颗粒的毫米(mm)直径。
16.在手标本的观察描述中,通常把碎屑的圆度划分为如下四个级别,分别是棱角状、次棱角状、次圆状、圆状。
17.沉积物重力流中含有大量杂基,形成的沉积物是以杂基支撑结构为特征;而牵引流中主要搬运床砂载荷,最终形成的砂质沉积物以表现颗粒支撑结构为特征,杂基含量很少。
18.在碎屑岩中,首先,按碎屑和杂基的相对含量可以分为杂基支撑和颗粒支撑两大类;其次按颗粒和填隙物的相对含量和相互关系可以分为基底式胶结、孔隙式胶结和接触式胶结等胶结类型。
19.在颗粒支撑结构中,颗粒之间可有不同的接触性质,包括点接触、线接触、凹凸接触和缝合接触。
20.组成层理的要素有纹层、层系、层系组。
21.层理构造可按层内粒度递变特征划分为块状层理、韵律层理、粒序层理;而按细层的形态与层系界面的关系划分为水平层理、平行层理、波状层理、交错层理等。
22.根据交错层理内层系的形状不同,通常分为:板状交错层理、楔状交错层理、槽状交错层理、波状交错层理等。
23.常见的同生变形构造包括重荷模构造和火焰状构造、砂枕构造、滑塌构造、碟状构造、砂岩岩脉及岩床等。
24.有些层面构造并非流动成因的,而是沉积物露出水面,表面干涸收宿,或者受到撞击而形成的,如干裂、雨痕、泡沫痕和冰成痕等。
这些构造具有指示沉积环境及古气候的意义。
25.碎屑岩的颜色,按成因可分为三类,即继承色、自生色和次生色。
26.按砾石的大小可把砾岩分为四类:细砾岩、中砾岩、粗砾岩、巨砾岩等。
27.根据砾石的圆度,可把砾岩分为两个基本大类:砾岩和角砾岩。
28.砾岩在地质剖面中的位置,即砾岩与相邻岩层尤其是下伏岩层的接触关系,具有很大的地质意义。
根据这种关系可以把砾岩分为底砾岩、层间砾岩和层内砾岩。
29.按粘土矿物成分可将粘土岩划分为如下几种类型:高岭石粘土岩、蒙脱石粘土岩、伊利石粘土岩、海泡石粘土岩等。
30.一般经过波浪和流水作用的搬运、沉积而成的碳酸盐岩,常常具有颗粒(粒屑)结构,即由颗粒、泥晶基质、亮晶胶结物、孔隙等四种结构组分构成。
31.碳酸盐颗粒组分泛指盆地内化学、生物化学碳酸盐沉积物在波浪、潮汐等水流作用下就地或经短距离搬运而形成的一系列碳酸盐颗粒,按碳酸盐颗粒的组成特征和成因分为:内碎屑、鲕粒、球粒、生物颗粒和藻粒等。
32.碳酸盐岩除可出现和碎屑岩一致的构造外,还可出现叠层石构造、鸟眼构造、缝合线构造等特有的沉积构造。
33.根据冲积扇沉积物的成因,冲积扇上的的沉积物可分为如下4种类型:泥石流沉积、河道沉积、漫流沉积、筛状沉积。
34.根据环境和沉积特征,河漫亚相可进一步划分为河漫滩、河漫湖泊、河漫沼泽三个沉积微相。
35.按照成因可将湖泊划分为构造湖泊和非构造湖泊,构造成因的湖泊可进一步分为断陷型、坳陷型、前陆型三个基本类型。
36.按沉积物特征可将湖泊分为碎屑沉积湖泊和化学沉积湖泊;按湖泊所处地理位置可分为近海湖泊和内陆湖泊;按地貌分为高原湖和平原湖。
37.据砂体所在湖泊中的亚环境及砂体的沉积学特征,湖泊砂体可划分为三角洲、扇三角洲、滩坝、重力流水道及风暴重力流等类型。
38.按照地貌特征,可将海洋环境分为陆棚、大陆坡、陆隆和大洋盆地。
39.海岸带缺乏河流作用,其主要的水动力来源是波浪和潮汐作用。
40.依据波浪和潮汐作用的相对强弱以及岸线的发育情况,海岸带可以分为无障壁海岸、障壁海岸两种类型。
41.高能海岸环境以砂质类型者居多,砾质者少见。
按海岸地貌特征可划分为海岸沙丘、后滨、前滨、临滨等几个次级环境。
42.河水通过河口流入蓄水体时,形成自由喷射,自由喷流可分为轴状喷流和平面喷流二种流动类型。
43.根据产出位置和形态特征,生物礁的可以划分出点礁、宝塔礁、环礁、岸礁、堡礁类型。
三、简答题(共30分)1.简述沉积岩的矿物学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