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流的概念与内涵概述(PPT 51页)

物流的概念与内涵概述(PPT 51页)


(七)联盟与合作理念
– 一方面促使企业从外部资源寻求物流服务以提 高效率,降低成本;
– 另一方面促使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流供应商与 物流需求商组织联合起来。
案例:从纵向一体化到横向一体化
80年代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希望成为 完全自给自足的行业巨头)放弃了经营 了40多年的纵向一体化,而转向了横向 一体化
– 二战后,后勤管理的理念和方法,被引入到工业部门和商 业部门后,其定义中包括下列一些业务活动:原材料的流 通、产品分配、运输、购买与库存控制,贮存,用户服务 等。
– 1984年——1985年,物流完成了从Physical distribution 向Logistics的转变
– 美国物流管理协会1984年对物流重新定义为:“为了符合 顾客的要求,将原材料、半成品、完成品以及相关的信息 从发生地向消费地流动的过程,以及为保管能有效、低成 本的进行而从事的计划实施和控制行为。”
(1)从顾客的角度而不是从企业或职能部门的角度来研 究什么可以产生价值;
(2)按整个价值流确定供应、生产和配送产品中所有必 须的步骤和活动;
(3)创造无中断、无绕道、无等待、无回流的增值活动 流;
(4)及时创造仅由顾客拉动的价值;
(5)不断消除浪费,追求完善。
• 精益物流的目标可概括为:企业在提供满意的顾客服务 水平的同时,把浪费降到最低程度。
– 3、物流无论从实物供应(Physical Distribution)还是 后勤的内涵中都强调了“实物流动”的核心。
– 4、物流的功能主要以运输、储存、装卸、包装、以及信 息等所构成。
物流:实物流动+相关信息、商务活动+成本管理、 销售管理、需求预测,等
二、现代物流理念
(一)物流是市场的延伸理念 1、通过为用户提供物流服务来开拓市场。 2、将物流功能和物流设施的建设,看做 为潜在的市场机会。 3、物流被看作为市场竞争的手段和策略。 4、物流被视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第五章 物流的概念与内涵
•第一节 物流的概念 •第二节 商流与物流 •第三节 物流活动的构成 •第四节 物流的性质和作用 •第五节 中国物流现代化进程
第一节 物流的概念
一、国外物流概念的形成和发展
– 1905年,美国少校琼斯•贝克(Chauncey Baker)认 为,“与军备的移动与供应相关的战争的艺术的分支就 叫物流”。
4.35万个送货点;备有648架货机;445万辆货 运车;在全球有36座大小机场的航权 物流服务范围达210个国家
(三)物流价值与利润理念
– 1962年美国著名经营学家彼得.德鲁克在《财富》 杂志上发表了题为《经济的黑色大陆》一文 ,他 将物流比做“一块未开垦的处女地,”。
– 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在原 材料、设备和劳动力成本压缩的空间趋于饱和后, 对成本的控制将转为物流领域。
– 1956年,日本向美国派出了“搬运专业考察团”(也有称为 流通技术考察团),此举动对日本未来物流的发展起到了 积极的推动作用。日本于60年代正式引进了“物流”这一概 念,并将其解释为“物的流通”,“实物流通”的简称。
– 日本通产省物流调查会的定义:“物流是制品从生产地到 最终消费者的物理性转移活动。具体是由包装、装卸、运 输、保管、以及信息等活动组成。”日本通商产业省运输 综合研究所认为:物流是“商品从卖方到买方的场所转移过 程”。
– 要获得供应链理论所要求的这种企业内外的广泛合作 ,需要一种与传统组织观念不一样的创新的组织定位 ,从而形成一套科学的、相对独立的科学体系——物 流、商流、信息流的统一体系。
案例:海尔集团的物流流程再造
1999年,海尔集团进行流程再造,成立了物流 推进本部,下设三个事业部,即采购事业部、 配送事业部、储运事业部,实行集中采购、集 中配送、集中储运,将分散在各个环节、各个 部门、各个公司和工厂中的物流元素加以集成 。
2.第三方物流
“第三方物流是指由供方与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 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 (《中华人民共 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T18354-2001)
IBM公司从80年代末期开始横向发展, 开始与苹果公司一起开发软件;与西门 子公司合作设计动态随机存储器。
美国的波音、耐克等的横向一体化……
铁路、邮政两大巨头的资源整合
2003年9月27日铁道部和国家邮政局正 式签署《铁道部国家邮政局战略合作协 议》
铁路将把行李车运输能力向邮政开放, 以整合铁路的运末期,为实现增加销 售额的目的,最早创立了“大件商品送货 上门”,的策略。 “通过为用户提供物流 服务”为自己打开市场。
此独具溪径的经营策略,为企业赢得先 机。
案例二、“潜在的市场机会”
北京三元食品有限公司以生产袋装鲜牛奶、屋 型保鲜牛奶、超高温灭菌奶、酸奶、婴儿系列 奶粉、干酪、冷食等近百个品种。
–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1918年,英国犹尼利弗的哈姆勋爵 成立了“即时送货股份有限公司”。其公司宗旨是在全国 范围内把商品及时送达到批发商、零售商以及用户手中 。这一举动被一些物流学者誉为有关“物流活动的最早 文献记载”。
– 1922年,克拉克(F.E.Clark)在《市场营销原理》 中将市场营销定义为:“影响商品所有权转移的活动和 包括物流的活动。”
– 美国国家物流管理委员会于1976年在定义物流 管理中指出:“物流活动包括,但不局限于:为用 户服务、需求预测、销售情报、库存控制、物 料搬运,订货销售,零配件供应、工厂及仓库 的选址、物资采购、包装、退换货、废物利用 及处置、运输及仓储等”。
– 1985年加拿大物流管理协会(CALM:
Canadian Association of Logistics Management)定义物流“物流是对原材料、 在制品库存、产成品及相关信息从起源地到消 费地的有效率的流动并进行计划、执行和控制 ,以满足顾客要,该过程包括进向、去向和内 部流动。”
铁路部门可运用邮政的网络优势 铁路与邮政两大巨头形成核心竞争力
有关物流活动的几个概念
1. 物流企业 – “物流企业是指从事业物流活动的经济
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 术语GB/T18354-2001)。 – 物流业系指物流企业的集合。 – “在商品流通中商流与物流已实现分流 。物流已经形成独立的组织化、系统化 、规模化的新兴产业。 – 物流企业是物流联盟的主体。
海尔物流的再造,已取得明显成效,采购人员 由1000多人下降到100多人,供应商由原来的 2336家优化至667家,呆滞物资降低73.8%,仓 库面积减少50%,库存资金由1999年的15亿降 为2001年3亿,商品库存周转期由30天降至7天 。采购成本1999年下降5亿元,2001年下降7亿 ,2002年下降10亿。
服务是物流的“核心”
管理模式的变革
传统是以企业为中心的管理 现代是以顾客为中心的管理
从推动式生产到拉动式生产 “为定单生产”方式 产品差异性的不断缩小; 物流服务层次性的不断扩大
案例:美国FedEX联邦快递
承诺提供“让顾客百分之百的满意”的服务 在24——48小时内提供户到户的准时服务 拥有整合式的全球网络。员工超过14.5万;有
– 在物流运行中存在着 “二律背反”性,也称“效 益背反”。
– 整个物流合理化,需要用总成本评价,这反 映物流是整体概念的重要性。
– 物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庞大的系统。
(五)精益物流理念
– 精益物流是起源于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一种物流管理 思想,其核心是追求消灭包括库存在内的一切浪费, 并围绕此目标发展的一系列具体方法。
四是实现网上采购。海尔100%的采购订单网上下 达,使采购周转由原来的平均10天降低到3天,网 上支付已达总额支付的20%,降低了供应链成本。
海尔的统一配送
海尔在国内已建立了42个配送中心,每天可将5 万多台定制产品配送到1550个海尔专卖店和900 多个营销店。在中心城市实现8小时配送到位, 区域内24小时到位,全国4天以内到位。
– 1935年,美国销售协会对物流定义为:“物流是包含于 销售之中的物质资料和服务,在从生产地点到消费地点 流动过程中,伴随的种种经济活动。”
– 美国的韦勃斯特大词典,在1963年把军事后勤定义为“军 事装备物资、设施与人员的获取、供给和运输”。
– 军事后勤的理念和方法后被引入到工业部门和商业部门, 被人们称之为“工业后勤”和“商业后勤”。
公司备有200多辆运输车辆,把400吨产品运往 北京30家大型商场、超市、50个三元连锁店 2000家商店和居委会及60000余消费者家庭等 。
其鲜奶的销售量达到北京地区供应量的90%。
(二)“军事后勤”与物流服务理念
–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根据军事上的需要,在军火 和军需品的战时供应中,运用后勤管理(Logistics Management)方法 。
– 美国经营学家彼.特拉卡指出:物流是“降低成本的 最后边界”。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西泽修在《主要 社会的物流战》一书所阐述的:“现在的物流费用 尤如冰山,大部分潜在海底,可见费用只是露在海 面的小部分。”
从物流费用水平看物流的价值
反映物流费用水平的方式:
物流年度费用总支出 GDP
中、美物流费用水平对比
– 物流管理学家则从物流管理的角度对比进行了大量的 借鉴工作,并与供应链管理的思想密切融合起来,提 出了精益物流的新概念。
追求零库
存,
消灭
追求最快

度,


品。
无休

提供全
降低成本。 面、
高效、

活、
优质的服务
精益物流的目标原则:追求尽善尽 美,力图最佳投入产出效果。
精益物流的内涵是运用精益思想对企业物 流活动进行管理,其基本原则是:
海尔实行“一流三网”的物流管理模式,即以订 单信息流为中心,建立全球供应链资源网络、 全球用户资源网络和计算机信息网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