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美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目录第1课《富有生活情趣的美术作品》 (2)第3课《优美的生活环境》 (4)第4课《彩墨的趣味》 (6)第5课《剪折的鱼》 (9)第6课《新颖的眼镜》 (12)第7课《可爱的玩具》 (14)第8课《画身边的小物件》 (17)第9课《过马路》 (20)第10课《漂亮的纸袋》 (24)第11课《小玩偶》 (27)第12课《小挂饰》 (31)第13课《我熟悉的动物》 (33)第14课《鼓声咚咚响》 (36)第15课《实用美观的竹器》 (41)第16课《小小钟表店》 (45)第17课《走进昆虫世界》 (49)第18课《十二生肖》 (53)第1课《富有生活情趣的美术作品》1教学目标通过欣赏,使学生了解画家笔下的风景所表现的艺术魅力,学会分析风景画与自然风景的不同所在,懂得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道理。
2、使学生逐步学会用艺术的眼光观察生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及情感的表达能力。
2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初步对美术作品有了认识,形成了一定的审美的观念,但是还处于较弱化的阶段。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学会欣赏、感受风景画的内涵与艺术形式之美,知道美丽的自然风景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加深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识别画家笔下的风景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1【导入】导入一、导入新课1、欣赏风景图片。
2、欣赏画家作品。
2【讲授】新课讲解二、新课讲授1、欣赏课本上画家笔下的风景。
2、思考:(1)画家笔下的风景与自然风景有什么不同?比如说:…………。
(2)画家笔下的风景你认识哪些画种?它使用的材料与技法你能谈谈吗?(3)你喜欢那位画家的风景画?它给你的印象如何?3、学生交流、讨论4、教师小结。
(具体讲解中国画、线描画、油画的材料和画画的特点)3【练习】讲述与实践三、评述与实践请同学谈谈打算用什么技法描绘自己心中的风景画。
其他同学可以补充提出建议,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4【作业】总结与作业四、总结。
五、课后延伸。
课后,喜欢画画的同学,可以用自己喜欢的画画技法,把自己心中的风景画画出来。
第3课《优美的生活环境》1教学目标1、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方法,学习绘画的创作方法,扩张想象思维空间。
2、了解家乡的景色,感受优美的风光,体会美术与环境的关系。
3、引导学生了解优美的环境与环保的联系,培养他们参加环保的主动性和责任感。
2学情分析三年级是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过渡,学生要接受知识的变化,要接思维方式的变化,学习方法的变化。
是小学阶段比较重要的阶段。
学生对与美术充满了兴趣,但是学生贪玩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缺少认真、严谨、踏实、不怕困难的精神。
3重点难点1、用绘画方式来表示优美的生活环境。
2、画面构图的创意与组织。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1【导入】优美的生活环境欣赏导入1、请学生欣赏环境污染的图片。
你们喜欢生活在这样的环境吗?你们喜欢怎样的生活环境?引出课题。
2【讲授】优美的生活环境1、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老师向往的环境是多么的优美吧!欣赏图片(1)侗族风雨桥:自然风光秀美如画,那金灿灿的阳光把那桥、那树照得多么的明亮、苍翠。
(2)美丽的村寨:依山的村寨,没有喧嚣,带着几分清静(3)蒙古的草原:一碧千里并不茫茫的草原上,明朗的天空下,牛、养、马在呼吸着清新的空气(4)我们新的校园:非常的干净,非常的和谐,绿绿的树阴,明亮的教学楼,还有宽宽的跑道! 小结:依山傍水的少数民族村寨,还有水草丰美的草原牧区,干净整洁的校园,这些优美的生活环境真让人心旷神怡。
3【活动】优美的生活环境2、说一说:什么样的环境是优美的?我们一起来谈一谈? 小结:没有喧嚣、空气清新、有美丽的风景,有灿烂的阳光,处处呈现美丽的景象!3、看一看: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别的小朋友画笔下的生活环境是什么样的呢?他们都用了些什么颜料来描绘他们看到的美景呢?他们是怎样表现景色的美呢?美丽的家乡、草原、可爱的乡村、田野。
4【作业】优美的生活环境画一画:我们的家乡有哪些美景?请用你喜欢的颜料把这些美景画出来,体验用颜色来表现景色的美!第4课《彩墨的趣味》1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通过水墨这种绘画形式,使学生在游戏中掌握简单的笔墨技法,初步认识中国画,了解绘画工具。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个人和合作的方法参与活动,让他们充分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并在尝试探索过程中提高美术的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体验、感受水墨画的乐趣,在水墨游戏中发现偶然现象和意外效果,激发学生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
2学情分析本课是桂版教材中首次出现的有关水墨知识的绘画课,多数学生是初次接触水墨,所以,本课以学生的体验、感受为主,强调学生的实践参与。
让学生用毛笔蘸墨色作浓淡粗细变化的点、线、面的练习并组合装饰成完整作品。
教学中通过游戏体验的方式来展示水墨画的方法,让学生从感官上认识水墨作品的魅力,了解其特点,学会简单的用笔、用墨。
激发他们对国画工具的好奇心,大胆尝试,体验造型表现的乐趣。
3重点难点重点:体会怎样用笔、用墨,尝试用水墨作点、线、面的练习。
难点:水分及墨色的掌握。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1【导入】观察对比,感官体验1.分别展示钢笔画、油画棒、彩色笔画各三幅。
问:你知道这些作品是用什么美术工具画的吗?2.看国画,问:这幅画是用什么工具画出来的?引出认识中国画绘画工具——文房四宝。
(结合课件进行了解) 2【讲授】游戏情境,深入画理1.示范正确的握笔姿势。
学习”按、压、钩、顶、抵”五指执笔法。
引导学生模仿,同桌相互检查动作是否规范(1分钟)。
2.启发学生探究用笔的方法。
(1)老师示范中锋:中锋亦称正锋,即笔杆垂直,笔锋在笔画中行,其线条两边齐平,圆浑饱满,有立体感。
并讲解:笔杆与纸面垂直,画线时笔锋在线中间运行。
(2)师生互动,学生尝试展示。
启发提问:你还能用什么方法来画线条?学生尝试摸索画法,并说说自己的画法,请学生上台展现。
(3)归纳用笔的基本方法:“三锋”中锋、侧锋、逆锋是说笔头锋端在笔画线条运行中所处的位置。
(4)启发学生探索用水墨调出浓淡、深浅的方法。
教师示范画出两种浓淡不同的墨色的点,提出思考问题:为什么会浓淡深浅不同?你能调出更多的层次吗?组织小组内进行“调墨大王”比赛,调墨后画不同的点和面,看谁调出的深浅层次多,学生自己在宣纸上练习,时长2分钟。
练习结束,师:请四人小组比比谁调的层次多,总结各自调墨经验,并发表看法。
我归纳总结:墨汁加上不同量的清水,就会呈现不同的墨色,简单让学生了解有墨分五色之说:焦、浓、淡、清、重。
(5)欣赏以点线面为造型的水墨画作品。
教师根据画面情况加以引导和解说。
通过欣赏相关的作品,开拓学生视野,激发思维创造,进一步启发学生接下来的绘画创作。
3【活动】合作互动,乐享实践四人小组合作,游戏实践,以毛笔蘸墨色进行点、线、面的练习,展示多种形状和线条变化,注意体现粗细、大小和墨色的深浅变化。
小组成员每画2分钟就轮换纸张进行绘画接龙,每组完成4张作品。
4【活动】大胆展示,赏析评价各组选出两张作品,在展板上展出,共同赏析。
5【活动】课后拓展情感渗透作品评析结束后,展示课件,让学生欣赏名家水墨作品,感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提升学生对国画的整体认知,激发今后持续的学习兴趣。
第5课《剪折的鱼》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剪纸装饰鱼及其表现特征——外形美、花纹美。
2.技能目标: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学会平面和立体的鱼剪纸制作方法。
3.情感目标:通过审美评价和集体创作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合作精神。
2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内容旨在通过引导欣赏各式各样的鱼剪纸,感受鱼的造型和色彩美感,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美化生活的思想情感。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指导学生在欣赏、联想的过程中加深对鱼的认识和记忆。
变形、装饰是剪纸造型的一个重要基础,教师出示装饰鱼和写实鱼的图片,让学生自己去对比、观察、发现和探究,使学生认识经过变形的鱼更简化,更生动,更富有装饰性。
在学生学习创意剪纸时,教师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立体的剪纸制作方法,大胆地想象,设计出造型奇妙的鱼,从而培养学生学会发现、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发展创新精神。
3重点难点重点:引导学生发挥创造思维能力,运用不同的形、线、点表现鱼剪折造型和装饰花纹。
难点:鱼造型剪折部分,要斜着剪。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1【导入】剪折的鱼1、小游戏:《大家来找茬》通过观察找一找,加深学生对鱼的特征的认识和记忆:鱼的外形特征,鱼身的花纹和色彩的特点。
2、(课件展示)欣赏民间鱼装饰品,让他们了解“鱼”“余”谐音,鱼在我国有“吉庆有余”的象征,人们喜欢以剪纸的手法来表现各式各样外形美观、色彩鲜艳的鱼形图案,它们极富装饰性、欣赏性,为节日增添了喜庆的气氛,给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
2【讲授】剪折的鱼(二)讲授新课,探究体验。
1、启发学生谈一谈鱼的外形特征。
2、出示鱼类的图片和装饰鱼的范画,认识装饰鱼的表现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欣赏、讨论,理解装饰的概念。
3、出示平面的鱼剪纸图案,引导学生欣赏,并让学生观察鱼鳞如何装饰(用线条的变化、形的重复等方法)。
鼓励学生想象、创作新颖美丽的花纹。
4、教师示范平面的鱼剪纸的剪法:①、把长方形的彩纸对折,用铅笔画出鱼形(注意:对称的鱼只用画出半个鱼的形状);②沿鱼的轮廓线剪出外形及鱼鳞的花纹;③把鱼展开,将鱼鳞翻折,成形。
3【活动】剪折的鱼(三)、自主创作,大胆表现。
①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创作想法。
②教师讲述本课作业要求:利用你手中的纸,大胆想象,剪出一条美丽的鱼。
③教师巡堂指导学生制作,及时表扬好的创意,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四)、作品展示,评述总结。
①布置一个“海洋世界”,让学生将完成的作品贴在上面展示。
②教师拓展、小结。
第6课《新颖的眼镜》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眼镜的相关知识,掌握眼镜的制作方法。
2、技能目标:利用身边各种材料,设计制作一副新颖的眼镜,提高手脑协调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艺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让学生更关注生活,热爱艺术。
2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孩子通过两年多的美术学习,在绘画和手工制作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能根据自己想法去绘制制作美术作品。
本课非常符合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的心理特征,教师应注重趣味性,多样性,采取直观教学让学生初步了解眼镜的结构,掌握基础的制作方法,把自己的创意表现出来,设计制作一幅新颖的眼镜。
3重点难点教学重、难点:1、学会设计制作一付新颖的眼镜。
2、眼镜造型的创新设计。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1【讲授】新颖的眼镜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二、欣赏、感受欣赏造型独特的眼镜1、欣赏设计师设计的新颖眼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