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化学必修1《钠》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必修1《钠》教学设计

问题解决模式下的钠的性质探究
一、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要求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来了解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积极开展科学探究活动,经过自主、探究、合作等多种活动,使学生主动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归纳科学研究的方法,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法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积极开展讨论式教学,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其思维能力。

二、教学策略:
本节课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采用实验探究法,围绕神秘“钠水雷”惊现珠江一事,展开对钠的性质的研究,探讨,并最终解决“水雷”带来的危险,让学生也过了一把“消防队员”和“科研人员”的瘾,社会责任感大大增强,确实达到了发现问题、研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

三、课堂设计:
【情景引入】(录像画面简介)若干神秘“水雷”惊现珠江。

7月7日,在珠江石溪附近,前前后后共漂着七个白色的来历不明的金属桶。

突然,从漂在水面上的一个桶内窜起黄色火焰,紧接着一声巨响,蘑菇状的水柱冲天而起。

这个桶接着又连续爆炸了多次,还有许多未燃尽的白烟飘进旁边的公司内。

这些物体一遇到水就不停地冒泡,有时甚至还突然着火,给附近居民造成极大的威胁。

消防队员、广州化工集团的化学品专家赶到事故现场。

“广州日报大洋网”报道——《炸起千层浪珠江金属钠“水雷”谜团待解》
【教师质疑】如果你是消防员,一般物质失火怎样灭火?(学生答:用水,用泡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用沙隔绝空气)现在是同学们都不熟悉的钠,在采取消除危险措施之前首先应该作什么?
【学生抢答】甲:观察、分析现场具体情况!
乙:快速调查爆炸物——钠的物理、化学性质并根据其性质研究对“水雷”处理对策。

【教师引导】说的非常好!这节课我们就做一次消防员,来研究钠的性质,并试着解决钠“水雷”造成的危险。

【交代任务】每四人分成一组。

每组实验桌面上都有相应的试剂、仪器。

试剂:钠、蒸馏水、酚酞试液、过氧化钠粉末
仪器:镊子、滤纸、玻璃片、小刀、烧杯、小试管若干、试管夹、酒精灯、火柴、三脚架、石棉网、长玻璃导管、脱脂棉、铝箔、尖嘴导管,塞子、木条
【教师引导】下面请同学打开每个实验台上的试剂瓶,探究钠这种金属单质的物理性质。

【实验小组】立即热烈讨论开来。

有的在小组内还当起了小老师:以前老师讲过,研究一种物质的物理性质应该从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度、导电导热性等方面来考虑。

有的开始反驳:颜色、状态、气味都好解决,可是熔点、沸点我们怎么能测出来?
我在旁边笑到:查资料啊。

同学们恍然大悟。

【小组总结】分析讨论与实验观察后,归纳总结钠的物理性质(略)。

【教师质疑】在观察钠的物理性质,你认为钠和我们初中学过的铁、铜相比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实验小组】学生甲:密度小、熔点也低、硬度小。

学生乙:除了物理性质外,我认为钠比铁、铜的化学性质要活泼,因为
刚刚切开的钠有光泽,几秒钟后就变暗了;还有钠不象铁、铜
可以露置在空气中,而是保存在煤油中的。

学生丙:还有刚才的录象上我看到钠“水雷”遇到水就不停地冒泡,我
推测钠可能会与水反应!
【教师提示】那大家就用实验来验证验证这个推测。

如果能和水反应,要验证产物是什么。

注意要切割黄豆粒大小的钠,不可太大。

【实验小组】每组同学紧张有序的进行实验。

有进行实验具体操作的,有专门监督操作是否正确的,还有专门观察、记录实验现象的。

【小组汇报】钠与水的反应现象及原因并进行归纳总结(略)。

【教师引导】在实验现象中小球四处游动,大家解释说是反应生产的气体产生的推动力,那么你认为这种气体是什么?如何用实验来验证?
【实验小组】学生甲:我觉得生成的是氧气,因为水中含有氧元素,金属钠将氧气置换
出来。

我们可以用排水法收集起来,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

学生乙:不,我认为是氢气。

因为在钠与水反应的现象中能听到嘶嘶的响
声,有可能是这种可燃性气体的轻微爆炸。

我也可以用排水法收
集一小试管,并盖上一个带尖嘴管的塞子,点燃观察火焰的颜色、
用干燥的小烧杯罩住来检验。

学生丙:我同意乙的结论。

但我想讲收集到的气体直接移近酒精灯检验看
是不是发出噗噗的声音来验证是氢气就可以了。

【教师引导】大家说的都有道理。

那我们让事实说话。

大家都要用排水法收集生
成的气体,但要考虑一下钠在水里可不是静止不动的,在收集时需要将其固定;
还有钠与水反应速率很快,要想收集到得减慢反应速率。

大家可以借助实验桌面
上已经扎好小空的铝箔。

【实验小组】进行验证性实验。

【小组汇报】陆续有小组汇报验证结果:该气体就是氢气。

学生乙的推测完全正确!
【类比过渡】钠与铁都属于金属,在化学性质上有没有类似之处呢?
【实验小组】铁可以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难熔物。

钠这么活泼,可能在空气中就能和氧气反应。

【教师引导】大家结合课本第11页的活动·探究来实验钠在空气中能否燃烧。

【教师巡视】有的同学看到燃烧时产生的黄色火焰,高兴的叫了起来。

说和刚才看的录像上的颜色一样!
【小组汇报】通过设计实验探究学习,归纳钠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为:剧烈燃烧,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

并指出产物是氧化钠。

【实验小组】学生甲:我认为产物不应该是氧化钠,它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没有气体产生。

可是刚才我不小心滴了一滴水,淡黄色固体上立即产生了大量气泡,这与氧化钠的性质不符啊。

【教师引导】这位同学观察的很仔细,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对自己的错误操作,也不放过。

当年我国化学家黄鸣龙也是因为自己操作错误,但没有立即否定实验结果,从而发现了制备同一物质可以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引起当时化学界的注意。

大家可以回忆,刚切开的钠是银白色的,几秒钟后就变暗是不是发生了化学反应,产物是什么?
【讨论结论】常温下生成氧化钠,加热生成过氧化钠,两者中氧的价态不同。

【回归问题】通过对钠的性质研究,你作为研究员应该怎样解释钠“水雷”导致的现场险情?
【讨论解决】水面之所以漂着金属桶是因为钠的密度比是水小,“遇到水就不停地冒泡”是因为钠和水反应放出氢气,“蘑菇状的水柱冲天而起”“巨响”是因为反应剧烈、放热,氢气发生了爆炸。

“桶内窜起黄色火焰”是大量钠与水反应放热使部分钠燃烧。

【回归问题】如果你是消防员,现在你该怎样处理钠“水雷”导致的险情?【讨论解决】把金属桶打捞上来扔到煤油中;向金属桶内撒沙;钠失火不可以用泡末灭火器,因为钠燃烧生成的过氧化钠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会越烧越旺;也不可用水来灭。

四、【板书设计】(多媒体)
一、钠的物理性质:熔点低、硬度小、密度小
二、钠的化学性质:
1、钠与水反应:
现象:浮、熔、游、响、红
密度比水小熔点低,反应放热生成气体可燃性有碱生成
方程:2Na+2H2O=2NaOH+H2
2、钠与氧气反应:常温:4Na+O2= 2Na2O 加热:2Na+O2加热===2Na2O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