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骗局骗术大揭秘时间:2010-01-08保健品虽具有保健功能,但不是药品,不能从根本上治疗疾病,只能辅助治疗,起到一定的保健作用,而且因人而异。
不讲科学乱吃保健品,不仅难以起到保健功效,还会损害人的健康。
保健品生产商鱼龙混杂,不乏资质不高甚至没有资质的生产商。
很多保健品实际上并不具备广告所说的功效,甚至使用后会起严重的副作用,假劣保健品还可致人死亡。
一些不法商人给老年人设置“陷阱”,采用各种推销方式来骗取钱财,并且频频得手。
老年人辨别能力有限,往往掉入“陷阱”而被骗健康、钱财。
骗术大揭底推销保健品的9种常见骗局有关部门统计显示,我国每年保健品的销售额约为2000亿元人民币,老年人消费占了50%以上。
而其中有70%以上的保健食品存在夸大功效的现象。
尽管媒体关于老年人高价购买保健品上当受骗的报道屡见不鲜,仍阻止不了老年人购买保健品的热情。
针对老年人推销保健品的骗局可谓层出不穷。
骗局1 “专家”义诊免费讲座不法商贩在住宅小区、早市或公园推销药品、保健品或医疗器械,通过免费体检途径,无中生有或有意夸大老年人身体的健康隐患,从而达到推销药品的目的。
骗局2 大肆宣传疗效正规保健品都有国家批准的功效,任何保健品最多只能起到保健或治疗时的辅助作用,并不能起到治疗作用。
而不法商贩大肆宣传疗效。
骗局3 产品“包治百病”宣传产品神乎其神,对大部分的内科疾病都有效,甚至“包治百病”。
骗局4 “慢性病也能治愈”说乙肝、糖尿病、高血压、癌症等世界医学难题居然能通过服用保健品治愈,违背医学,满足患者急于想治愈、不想长期服药的心理。
骗局5 “进口、专利、高科技”打着“进口、专利、高科技、绿色环保”的旗号,吸引老年消费者。
有意夸大宣传,将普通的商品宣传成高科技或绿色环保商品。
骗局6 “免费旅游”、“赠送体检”以免费专车、旅游、赠送体检等“策略”推销保健品,诱导老年人消费。
骗局7 “陪聊”搞感情促销有些独居的老人,很希望与人交流,骗子们就抓住这一点搞感情促销。
先是对老人家热情招呼,然后天天上门陪老人说话,还帮忙做家务,取得老人的信任后就开始推销价格不菲的产品。
骗局8 步步设套,最后“走人”第一天办免费讲座,并赠送洗衣粉等物;第二天推销某低价物品,称回家试用,可退货退钱;第三天如期退货退钱,并推销另一高价物品,一般几百元,仍承诺退款;第四天“走人”。
骗局9 “买保健品能发财”日前大连一家厂商称“健康投资”回报丰厚,只要购买我市一家企业生产的保健品,不仅可以获得包括境外旅游在内的种种丰厚赠品,更诱人的是可以获得大量该集团公司的原始股。
证监部门表示,类似行为涉嫌变相、非法发行原始股,但“买产品赠送原始股”的方式实际是在打擦边球,这给证监部门和工商部门对其进行查处都带来了难度。
总结分析老年人买保健品上当个中原因,既有老年人健康意识强、对保健品“情有独钟”,也缘于骗子的推销手段越来越隐蔽、越来越具有欺骗性,相关部门监管不力也是重要原因。
今年工商已查处多起欺诈性讲座8月,先后有市民通过网络或者上门向消保委举报,市区某宾馆里有人专门针对老年人开课搞保健品促销,有举报人还表示,家中老人已被忽悠买了保健品。
硖石工商所前去调查后发现,这是海洲街道某保健品商行举行的答谢会,参会者每人将获赠贵州产窖酒1瓶。
执法人员在现场未发现违法销售活动,但发现他们以答谢会的名义吸引老年人参加,借机推销产品,让老人到他们门店购买产品。
因而现场对其进行制止、劝散。
今年5月16日早晨5点半,长安工商所联合公安部门,在长安农发区某酒店内,对一起厨房用品违法促销活动予以取缔。
现场听课的老年人有130余人,经营者为江苏的张某等五人。
“当时他们已组织了5天促销会,每天清晨5点多开始,送了不少礼品。
”长安工商所执法人员表示。
“我们查到张某等人所交的房租只剩一天,他们很可能拿着群众交纳的预付金逃之夭夭。
”执法人员当场责令张某退还预付金。
发公开信揭秘推销套路工商部门在公开信中总结了近期推销规律:第一步,一些经营者会注册个体工商户执照,取得合法经营身份,进一批有批准文号的保健品或普通食品放在店内销售,为推销产品作铺垫;另有一些经营者会在居民区、公园等地分发参加保健知识宣讲班的邀请书,并注明,与会者有礼品赠送。
第二步,截取相关的医学资料印制成册,以理论探讨形式进行病情剖析,但不作任何产品宣传,目的是让老年消费者放松警惕,并迫切想知道如何治疗。
第三步,播放正规的医学宣传片,要给老年消费者造成一个久病逢良医的错觉。
第四步,气氛营造到一定程度后,有些经营者便会当场销售,给予各种承诺,想方设法让老年消费者购买。
如果老人钱不够,他们就会送货上门再结算;有些经营者则会“放长线钓大鱼”,只要求填写健康调查表,然后上门,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建立长期的营销关系。
民警总结常见骗术举办保健讲座商家通过组织老年人参加保健讲座推销药品。
每瓶标价数百元的保健品,实际上价值仅几元。
组织免费旅游以老龄办、助老工程组织活动的名义打电话,邀请老年人参加免费旅游和义诊,然后租用大客车把老年人送到景点,借机请所谓的“专家”进行现场保健知识讲座,进而推销各类保健药品。
宣传投资项目为把自己包装成正规公司,一些骗子首先在高档写字楼租下房间,精心装潢,然后虚构“投资项目”到处宣传。
老年人来投资咨询时,他们热情接待,并请所谓的分析师“分析”行业背景、利润走向,以高额利息诱骗中老年人加盟投资。
一旦老年人投入资金,公司就会人去楼空。
上门维修检测骗子一般两人,谎称是暖气维修工,受物业公司委托到居民家中检修暖气,然后伺机实施盗窃。
也有一些伪装成检测人员或民政工作人员,以检测煤气或办低保的名义,上门实施诈骗或抢劫。
冒充老人子女朋友骗子谎称自己是被骗老人子女的朋友,能说出其儿子或女儿的姓名、工作单位等情况。
取得老人信任后,便谎称家人有病急需用钱,向老人借钱。
掉包分钱骗子一般在两人以上,骗子甲在匆匆行走时故意掉下一个包,里面装有成捆现金。
老人拾到时,骗子乙立即上去要求“见面分一半”。
此时甲返回找包,乙见状骗老人说:“你带上捡拾的包,我引开丢包人,为防止你独自带包逃走,必须将身上带的现金或值钱的物品押给我,待丢包人走后再分钱。
”两名骗子走后,老人才发现包里的钱是假币。
其他骗局形式一、“招聘”、“招工”作案特点以“出国劳务”、“高薪诚聘”、“重金特聘”等为诱饵,收取求职费用甚至谋财害命侵害目标失业人员或下岗工人作案手段为掩人耳目,此类诈骗活动在实施其违法犯罪行为前,均冠以“公司”、“中心”等头衔。
部分诈骗团伙甚至还会在工商、税务等部门先行注册,取得所谓的“合法身份”。
为敛取尽可能多的钱财,骗子还会在互联网络、报刊、电台、电视台等媒体上或是在街头巷尾,刊登、张贴许多广告,抛出“出国劳务”、“高薪诚聘”、“重金特聘”等令人心动的诱饵。
然后以“手续费”、“报名费”、“押金”、“服装费”及五花八门的“办证费”等名目要求受害人缴纳数额不大的费用。
一旦受害人有所查觉,大多会以损失不大而忍气吞声。
而骗子恰好利用了人们的这一心理,“广种薄收”,骗取钱财。
提示:市民在择业时,理应到政府的劳动就业机构获取相应信息,不要轻信街头巷尾“牛皮癣”式的出国劳务、招聘、招工信息。
当发现这类“公司”、“中心”向您索要名目繁多的费用时,务必要保持警惕,因为按照政府的有关规定,职业介绍除要交纳一般为数十元的职介费外,其他收费均属不合理收费。
一旦发现此类“出国劳务”、“招聘”、“招工”有诈,应妥为保管、收藏对方开具的票据。
勿以恶小而不“诉”,并及时向警方报案,以利警方打击此类违法犯罪活动。
二、祖传秘方作案特点漫步街头,常见五花八门、包罗万象的“祖传秘方”、“灵丹妙药”,大多是骗子骗钱的伎俩。
做案手段骗子们摆放在地摊上的的所谓海底珍珠、虎骨、虎鞭、牛黄等“珍贵药材”,大多是用牛骨、猪骨或其他相近物质,经加工、伪装而成,由同伙在一旁“忽悠”,引人上勾。
提示:患有各种疑难病症还是前往正规医院治疗、或有行医资格的个体门诊治疗,切勿因顾及脸面而耽误救治,甚至引来更大灾祸。
三、手机短信骗术揭秘:步骤一、群发短信投饵步骤二、编造中奖信息步骤三、设立“游击”帐户当您与这些骗子取得联系时,他们总会找出“缴纳所得税”、“邮寄包裹费”、“折抵现金手续费”等等名目繁多的借口,让您先期把上述少则几百,多则上千、万元的费用汇入他们指定的银行帐户。
一旦您把钱汇了出去,便中了骗子的圈套。
提示:短信中奖莫轻信,不宜轻易把款汇,提供线索助查案。
四、住宅电话失密作案手段不法分子事先通过非法渠道获取了您的家庭住宅电话号码(有时还有家庭成员)和手机号码,随后便假冒“刑警队长”身份,通过手机联系,让您停机若干小时,以“配合警方查案”云云,以切断您与家人的联系。
当您停机后,不法分子随即挂通您的住宅电话,对您的家人谎称“×××出车祸了!正在手术!请速汇×万元到××地点!”家人情急之下,又与您无法联系(此刻您的手机正处于关机状态),往往听任不法分子摆布,将钱款汇入其指定的去处。
数小时后,您与家人的联系恢复正常,方知受骗上当。
提示:警方办案一般情况下不会干涉普通公民的通讯自由,更不会用手机联系的方式要求普通市民“配合办案”。
因此,市民在接到此类来历不明的所谓“刑警队长”、“刑警”的电话时,完全可以置之不理。
同时市民在社会交往中,尤其是外出时,不要轻易将手机、住宅电话或家庭成员情况透露给途中偶遇的所谓热心“朋友”或“同行”,以免引狼入室。
五、证件被盗用,需汇钱了事洛阳市民李女士的父亲王先生今年80多岁,10月19日上午,王先生接到了一个电话。
“电话里,对方说他是长沙市公安局的,他们查到我的身份证被人盗用,别人以我的名义买了100多万元的毒品。
”王先生回忆道,当时自己被吓了一跳,一时不知所措。
电话里的“民警”告诉王先生,他现在可以帮助王先生将此事了解,让他免于刑罚,前提是王先生给他汇2.3万元。
“民警”还交代王先生,千万不能将此事告诉任何人,包括自己的家人,要立刻去汇款。
想到事情可以迅速了结,王先生马上答应了,并立刻出门将2.3万元汇入“民警”提供的账号。
当日下午,李女士下班回家后,王先生才向她提起此事,李女士得知父亲被骗赶忙报警。
民警提示:骗子利用老年人易紧张、判断力差等弱点,通过电话骗取老年人钱财。
老年人在家中接到陌生人电话,最好转接给子女,或报警询问。
老年人预防被骗的6个技巧河北新闻网2012-05-11 08:55 来源:银率网骗子无孔不入,老年人该如何防范?坚持如下原则,让老人毫发无损:首先,面对形形色色的骗术,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贪图小利,不轻信他人谎言,牢记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
要克服贪欲的心理,打消“用小钱赚大钱”、“吃小亏占大便宜”或“不劳而获”的念头,世界上没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要看好自己的钱袋子,凡是有人让你出钱的时候,一定要多一个心眼儿,不能轻易将自己的钱拿出来、送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