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为了那片青杨课件

为了那片青杨课件


速生林,通常情况下设计师大笔一挥之下的牺牲品,到了此地此情此景, 对于这片青杨林,这段历史活生生的全景式的见证者,对于它们任何一种 形式的漠视和轻弃都不亚于是一种犯罪。
“为了那片青杨”,正是青海原子城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景观设 计中一切创作行为的基点。
•原规划方案-主轴式
• 纪念性景观设计模式 I ---主轴式
• 首次踏查现场-2006.09.04
考察路线
南入口区
进150米长青杨林带,由于正好位于纪念馆建筑上, 幸存无几
原卫校宿舍楼北东西向100米长的青杨林带,气势恢宏
原卫校宿舍楼北东西向100米长的青杨林带
原卫校办公楼南围绕篮球场地的青杨林呈围合式分布
散点分布的青杨
• 设计理念
一条信仰现代“嘛呢墙”在青海湖东面的海北诞生了,不同的是它是由磐石和钢铁铸就的!
为了那片青杨
2010
这是 “激情燃烧的岁月”里一段的景观叙事。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刚刚成立的新中国就经历了一段举国信仰 的时期,我们现在常称之为“激情燃烧的岁月”,那是一个由钢铁意 志铸就的年代,完成的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项目背景
一条信仰现代“嘛呢墙”在青海湖东面的海北诞生了,不同的是它是由磐石和钢铁铸就的!
• 中国式园林轴线模式-颐和园
视线与游线之脱离
•西方中轴模式之特例---朱利娅庄园
(Villa Giulia) ,1550
视线与游线之脱离
• 我们能否设计一条路经?
它无论在何处都和位于中轴上的高潮空间产生明确的联系,行走其中游线 与视线实现剥离,形成一种新型的纪念性空间的游览模式。 它轻轻滑过那片青杨,设计不想带走也不想强加什么,只是试图倾聆这段 历史见证者的物语,分享些许历史的回忆。 它仿佛是撩去历史尘封的一条时光隧道,身在其中,一切仿佛时光倒流。
六十年代原子弹氢弹的自主研制成功在新中国强国之路 上是一件具有绝对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那两声巨响震惊 世界,使得新疆罗布泊名扬海外,而很少有人知道两弹的核 心技术都是在青海金银滩221厂研制完成的,即今天的省海 北自治州首府西海镇所在地。
也许更让这里举世闻名的是这片不可思议的神奇土地同时催生了歌王王 洛宾的那首“在那遥远的地方”,所以金银滩弹炮轰试验厂掩体建筑 :纪念馆建筑设计原型 锈蚀钢板设计语言的文化根基
建筑钢板墙肌理
创作原则
•坚持地域地区风格的设计原则。 •坚持根据现状尤其是原有林貌地貌进行设计的原则。 •坚持低成本维护的设计原则。
“596”之旅
一条信仰现代“嘛呢墙”在青海湖东面的海北诞生了,不同的是它是由磐石和钢铁铸就的!
• 方案一
高潮点----移动原子弹纪念碑
• 方案二
原子弹纪念碑(原址) 高潮点----和平之丘
表现重心调整
原子弹毁坏了这里的一片绿色,但它并不毁灭人类, 因为它在中国人手中是和平之神。
• 实施方案
“596”纪念园
纪念馆 纪念广场
• 实施方案
纪念广场
纪念馆
“596”纪念园
生态
Ecology
文化
最为经典的纪念性空间模式语言
• 冲突与矛盾
规划中轴线
篮球场青杨林 东西向百米林荫带
如果坚持原规划中轴对称的构园格局,现状青杨林将损 失惨重,残留的也无法成为纪念园整体有机的一部分。
纪念馆
南北向百米林荫带
• 纪念性景观设计模式 I I---自由叙事式
• 新模式?
我们的设计能否开拓一种新的模式:既表达了时段性纪念主题,又能完全保 护和保留原有场地中的青杨林,并使之成为新的叙事结构的有机组成体?
青海原子城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纪念馆前广场
纪念馆广场上大地艺术作品“破晓”
纪念馆前广场艺术作品“破晓”与“聚”
王洛宾
Wang Luobin(1913-1996 )
1995年5月16日,新华社向全世界播发了“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已 完成历史使命全面退役,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退役的核工业研制基地。西海金 银滩逐渐发展成为青海旅游重镇。
为了纪念这一段不应被后世忘却的历史,以红色旅游的方式发展海北建设, 2006年立项建设青海原子城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纪念园。 2006年 10月景观学vs设计学研究中心正式接受青海原子城纪念园(国家级爱国主义 教育示范基地)项目景观设计的委托,至2009年6月30日景观工程验收,工 程从规划到设计实施耗时近2年8个月。
那时的金银滩好像一个巨大的建筑工地,驻扎了4 个大型的建筑公司,但张凤诚等只能住干打垒(一种简 易房,建造时只需在地上挖个四方的坑,把四壁夯实, 再加上顶篷)。他们种下的大多数树苗“一年轻,两年 黄,三能只能进伙房”。没想到还是有一些树苗和他们 一起挺了过来,厂区渐渐像个样了。
青杨的格局影射了原有场地的结构,进一步的潜台 词是如果场地新结构与这种格局可以相互协调,那 么设计将事半功倍,一旦不能协调,如何利用这些 杨树将成为一个必须要解决的设计问题。
Culture
信仰
Religion
生态
金银滩地理地貌 场地原生植被:青杨&冰草地被
信仰
玛尼毛石墙设计语言的文化根基
海北藏族自治区 嘛呢墙 & 嘛呢堆
站在这些人类文化景观面前没有人会质疑来自于信仰的力量,这种由 群体意念集中后蕴含并激发出的巨大能量面对任何困难都会无坚不摧。其实 ,哪里有信仰,哪里就有可能创造奇迹,中国自主研制原子弹之路的精神支 点也是缘于信仰的力量。
在海拔3100高原恶劣的生境中,大型乔木是难以自生的,只有在得到基 本养护的前提下才能存活,青杨这种速生树种在这里生长极为缓慢,一 年时间胸径才能增加1cm。
树木的胸径尺寸成为了如年轮般岁月直接的换算单位,算下来这些参天 青杨正是当年在此开拓建设的创业者亲手栽下的,在这里青杨已不单是 景观要素,而是成为记忆的文化载体和历史见证。
场地条件
一条信仰现代“嘛呢墙”在青海湖东面的海北诞生了,不同的是它是由磐石和钢铁铸就的!
原子弹研制基地221厂
西海镇
西宁
场地 文脉
西川河
青海湖
海北藏族自治州州政府
西海镇镇中心
青海原子城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纪念园选址
门源路
310省道
同宝路
纪念园选址12 ha
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纪念碑(全国重点文保单位), 199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