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住宅火灾扑救第一部分砖木结构居住建筑火灾扑救砖木结构居住建筑是指以砖、木为主要承重构件的建筑。
其承重构件有砖墙、木楼板、木屋架等。
这类建筑在我国应用比较广泛,在各类建筑火灾中,砖木结构建筑火灾目前仍占较大的比例。
一、基本特点砖木结构作为建筑结构的一种形式,其建筑类型较多,构造比较复杂,具有自身独特的风格。
1、砖木结构居住建筑通常分单层和多层。
多层一般不超过5层。
少数砖木结构居住建筑设有地下室或半地下室,顶部设有闷顶。
2、砖木结构居住建筑大多采用单元式、内天井式,少数采用通廊式。
二、建筑结构砖木结构居住建筑主要由砖砌的外墙和木质的门窗、屋架、梁、柱、楼板等构成。
1、外墙、防火墙、部分内隔墙和承重的柱等,采用砖、石或钢筋混凝土等不燃材料建造。
2、门窗、屋架、梁、柱、楼板、檩条、椽子、屋面板、挂瓦条,以及部分顶棚、内隔墙、楼梯等,采用木材等可燃材料建造。
3、屋面盖料采用小青瓦、平瓦、波形瓦,少数采用石棉瓦和平板金属皮,个别也采用油毡。
4、大部分顶棚采用板条抹灰,在农村也采用苇箔抹灰或秫秸抹灰;也有一些顶棚采用纤维板、胶合板、木板、钙塑板和石膏板等建造。
三、建筑特点20世纪60年代以前建造的老式砖木结构居住建筑消防安全条件较差。
1.平面布局缺乏规划老式砖木结构居住建筑平面布局由于受当时人文环境和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制约,缺乏统一的规划,建筑之间相互毗连,巷道狭小,纵深距离长,而且消防设施缺乏,后期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也比较滞后,一旦发生火灾,迅速蔓延,扑救工作非常困难。
2.使用性质复杂多样砖木结构居住建筑使用范围广泛,而且改变建筑结构或使用性质的情况较多。
如许多家庭对住宅进行了违章改造,地面搭建厨房,缩小了防火间距;室内搭建夹层,增加了人口居住密度;屋顶搭建阁楼,加大了结构荷载。
特别是部分砖木结构住宅还被擅自改变使用性质,用作商店、网吧及公共娱乐场所等,存在较大的火灾隐患。
3.建筑室内通道狭小老式砖木结构住宅,内部分隔较多,室内空间较小,而且楼梯陡,走廊窄。
有的一幢房屋只在一处设置木质的楼梯,宽度也不足1m,坡度达到60°;有的房屋虽在几处设置木质的楼梯,但错层设置,很难辨认;有些居民还在楼梯间、走廊上堆放杂物,甚至将走廊作为厨房间使用。
火灾时,走廊、楼梯会迅速着火燃烧,严重影响人员疏散和灭火战斗行动。
4.火灾荷载密度较大老式砖木结构建筑内可燃物较多,其主要构件都是可燃材料,再加上室内可燃的装修和用具,火灾荷载密度较大,发生火灾时,将会燃烧猛烈,蔓延迅速,甚至“火烧连营”。
上海的老式砖木结构居民住宅大多数已经安装了简易喷淋,这对控制火灾危害起到了积极作用。
(简易喷淋试验录像)四、砖木结构建筑的火灾特点砖木结构建筑的建筑结构、平面布局以及使用功能各异,火灾的发展蔓延及危害特点也各不相同。
这里仅介绍砖木结构居住建筑的火灾特点。
1、火灾蔓延特征明显砖木结构住宅,不同的部位着火,火灾蔓延有着不同的特征。
(1)房间起火的蔓延方向①火势先沿着房间内的可燃构件和物品逐步发展扩大,产生大量的高温烟气。
若门窗处于关闭状态,着火初期的高温烟气将在室内积聚;若门窗处于开启状态,高温烟气和火焰将很快向室外发展。
②门窗处于关闭状态的房间,火势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将会把木质的门窗烧穿,室外新鲜空气的补入,进一步加速火势的发展。
③从外窗喷出的火焰和高温烟气翻卷上升,将引起上层房间着火,造成垂直延烧。
④房门被烧穿后窜出的高温烟气,很快会充满走廊,并沿楼梯间向顶层垂直抽拔;火焰、高温烟气和辐射热将引燃走廊、楼梯间内的可燃物,导致火势扩大,威胁其他房间。
⑤火势在通过门窗向室外发展的同时,将烧穿木质隔墙或楼板向相邻房间和上层蔓延。
楼板烧穿后,若有燃烧的物件落下,又会引起下层燃烧。
如是空心隔墙或空心楼板,火势还会沿着空心部分向水平或垂直方向蔓延,对相邻房间或上层房间构成威胁。
(2)走廊、楼梯间着火的蔓延方向①走廊火势主要沿走廊放置的可燃物品或吊顶向水平方向发展,火焰和高温烟气直接威胁走廊两侧的房间。
另外,一部分高温烟气将通过楼梯间拨向上层,直至顶层,引发火势垂直蔓延。
②楼梯间着火,火势主要是沿楼梯间垂直发展。
若木质的楼梯被引燃或烧断,则楼上人员将无法从楼梯逃生,消防人员也难以利用内楼梯向上进攻。
(3)顶层着火的蔓延特点顶层的房间、走廊或楼梯间着火,除具有其他楼层的蔓延特点外,还会通过下列途径向闷顶蔓延,引起闷顶燃烧。
①火焰直接烧穿吊顶,进入闷顶。
②外窗喷出的火焰引起屋檐燃烧,进而导致闷顶燃烧。
③火势沿空心隔墙垂直延烧,进入闷顶,引起闷顶燃烧。
2、易发生结构倒塌砖木结构住宅的主要承重木构件,其可燃性决定了火灾情况下的易倒塌性。
当梁或楼板被烧损时,房间会发生局部倒塌;屋顶承重屋架被烧损时,屋顶会发生局部倒塌;主要承重的柱或梁被烧毁时,房屋会发生整体倒塌。
这些情况都对遇险人员和消防人员的作战行动构成重大威胁。
3、易造成人员伤亡砖木结构住宅,一般居住人员较多,而且通道狭小。
火灾时,人员疏散非常困难,特别是发生在深夜的火灾,迅速发展蔓延的火势与人员允许疏散时间的矛盾十分突出,极易造成较多人员伤亡。
如1996年11月27日零时左右,上海市黄浦区一幢4层的老式砖木结构住宅因一精神病患者放火,引发火灾,造成房屋倒塌,导致36人死亡。
(录像)五、砖木结构建筑火灾的灭火措施扑救砖木结构建筑火灾,必须针对其火灾荷载大、火势发展蔓延快、易倒塌的特点,灵活运用战术,以夺取战斗行动的主动权。
1、迅速组织侦察、积极抢救人命消防人员到场后,在采取外部观察和询问知情人的同时,迅速组成侦察小组,深入火场内部,查明火场主要情况,确定火场主要方面。
(1)侦察的主要内容①有无人员被困,特别是夜间发生的居民住宅火灾,要重点查清人员被困的位置和数量,以此确定战斗行动的重点。
②起火点的位置以及火势发展蔓延的主要方向。
③内部可利用的进攻通道以及房屋有无倒塌的危险等。
(2)救人的主要措施救人行动要针对不同情况开展。
首先应通过内楼梯登高救人;当内攻救人无法组织或窗口、阳台、屋顶等部位有明显的求救目标时,可采取外部救人的方法。
内部救人①救人小组通过内楼梯登高,深入着火层及其上层搜索救人。
②楼梯被烟火封堵时,应组织水枪掩护,强攻登楼,打开救生通道。
外部救人①对低楼层的被困人员,迅速架设消防梯救人;对较高位置的被困人员,如阁楼等,利用举高消防车救人。
②被困待救人员数量较多时,可向较低楼层的被困人员抛掷安全绳,让其利用绳索自救。
③在地面铺设救生气垫、棉被、沙发垫或架设救生网等,营救跳楼的被困人员。
④当楼上被困待救人员受到火势威胁时,应首先使用水枪压制和堵截火势,再组织营救。
2、组织内攻近战、控制火势发展内攻近战是控制砖木结构建筑火灾发展蔓延的最有效手段。
消防人员可利用内部的楼梯直接组织内攻,也可以利用消防梯、举高消防车以及地形地物等,从建筑物外部登高进入楼内组织内攻。
(1)控制火势垂直蔓延①在着火层部署主要力量,直接打击火势,降低火势强度,减小火势对上层的威胁。
②在着火层的上层及顶层部署堵截力量,堵截高温烟气通过楼梯间、竖向孔洞等向上部蔓延。
③在着火层的下层部署防御力量,防止火势通过木构件向下延烧,以及木楼板烧穿后坠落的燃烧物造成下层着火。
④破拆着火的可燃空心隔墙,堵截火势向上延烧;射水冷却高热的穿墙干式金属管道,防止因热传导造成火势蔓延。
⑤当外墙门窗喷出的烟火卷曲上窜,威胁上层安全时,为配合内攻,还应及时从外围向其射水进行堵截。
(2)控制火势水平蔓延①火势较小时,在组织灭火的同时,可采取转移附近可燃物品、浇湿可燃隔墙等措施,阻止火势水平发展。
②火势较大时,应在主要水平蔓延方向上部署力量,合击火势,并选择适当部位作为排烟散热口,以降低室内的烟热强度。
③选准部位,及时破拆闷顶或吊顶,切断沿闷顶或吊顶水平蔓延的火势。
3、加强毗邻设防、阻止火势扩大延烧、热辐射和飞火是造成火势向毗邻建筑蔓延的主要途径。
因此,必须有针对性地进行设防,以阻止火势蔓延扩大。
①当火势突破门窗延烧或热辐射强烈时,应在毗邻建筑部署水枪进行堵截,同时可采取预先淋湿毗邻部位可燃构件等措施。
②多幢砖木结构建筑着火时,应重点在下风方向进行堵截,必要时可实施破拆,开辟隔离带。
③火场有可能形成飞火时,应在下风或侧下风方向部署一定的防御力量,以阻止出现新的火点。
六、砖木结构建筑火灾的灭火行动要求及注意事项扑救砖木结构建筑火灾,技术与战术措施的贯彻,必须依赖于规范有序的战斗行动来实现。
因此,对灭火战斗行动的重要环节必须认真把握。
1、火情侦察要深入细致①外部观察时,要特别注意对楼上动静的观察,如发现呼叫声、敲击声、物件抛下、灯光摇晃等,必然存在人员待救的目标。
②内部侦察时,要重点查明楼板、梁、柱等承重构件被火烧损的情况,防止因局部倒塌造成人员伤亡。
2、进攻行动要确保安全①开启着火房间门窗时,消防人员应立于门窗两侧,先行喷入雾状水,以降低室温,避免室内发生轰燃伤人。
②进入着火房间时,应先使用水枪对燃烧部位的上部进行扫射,防止构件坠落伤人。
③在屋面行走时,应尽量靠近屋脊,前脚先试探,尔后再前进,防止踏空坠落。
3、搜索救人要全面彻底①要加强对着火区域遇险人员的搜寻,特别要注重对夹层、阁楼、闷顶等隐蔽部位的全面搜索。
②要加强对充烟区域遇险人员的搜寻,火场烟气是造成遇险人员窒息伤亡的主要因素,要对现场充烟的房间、走廊、楼梯间等部位进行彻底搜索,不能留下盲区。
4、射流形式要合理把握①不可使用大口径水枪直接冲击承重的墙、梁和柱等,防止房屋结构因冲击而倒塌。
②要防止过量射水,尽可能选用喷雾射流,以减少建筑构件或房间财物遭受水渍损失。
第二部分易燃结构居住建筑火灾扑救易燃结构建筑是指以木、竹等易燃材料为主要承重构件的建筑。
我国北方的木屋,南方的竹楼,以及未改造的城市老城区住宅和部分乡镇的老街等均属于易燃结构建筑。
这类建筑在我国一定范围内还普遍存在,其火灾危害仍然比较严重。
一、建筑分类易燃结构建筑主要包括尚未改造的城市老城区住宅、城乡结合部住宅、乡镇老街以及农村老宅和山区村寨等。
①城市老城区住宅。
成片建造的城市老城区住宅,也称棚户区。
棚户区是历史遗留的产物,在一些大中城市的老城区,规模还较大,有的甚至被改造成了商店、饭店、网吧等。
②城乡结合部住宅。
城乡结合部的住宅,有些建造年代较早,采用的多是易燃结构。
近些年不少外来人口搭建的暂住房,也采用了易燃材料建造。
③乡镇老街。
乡镇老街体现着悠久的历史,在我国南方和西部地区比较多见,有的至今仍承担着商业街的功能。
④农村老宅。
农村老宅大多为木结构建筑,建筑形式以庭院式为主。
⑤山区村寨。
山区村寨主要集中在我国南方地区,大多采用木、竹建造。
图1-6-4 云南片石和木愣民居图1-6-5 云南傣家竹楼二、建筑结构易燃结构建筑大多是单层或两层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