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旅游景区管理(资源管理与可持续发展)

旅游景区管理(资源管理与可持续发展)

正文 第七章 旅游景区资源管理与可持续发展 第208页 第一节 旅游景区资源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0
第三点
有效的资源管理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旅游具有双重性,一方面能够促进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同时,旅游业加剧了环境损耗和地区特色的消失。”《可持 续旅游发展宪章》 对旅游资源及其生态环境的保护,对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及 其重要。 一方面,旅游资源及其生态环境的存在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 另一方面,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与良好的生态环境状况,又 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旅游资源的真正可持续利 用是建立在生态环境承载力不断提高的基础上的。 保护资源的前提下,实现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最优化,既可 以保证旅游质量,也可以保证旅游开发者的利益,实现环境 保护与旅游发展的双赢模式。
(四)可持续发展观的内涵 (五)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正文
第七章 旅游景区资源管理与可持续发展
第218页
第三节
(一)景区旅游资源定义
景区旅游资源(Tourism Landscape Resource):自然界和人 类社会中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 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旅游区(点) 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7775-1999)
正文
第七章 旅游景区资源管理与可持续发展
游业发展的优先项目,促进旅游业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 旅游景区规划从规划层次角度可以分为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
详细规划等。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10-20年,其主要任务是分析旅游区
客源市场、主题形象、市场营销、旅游区的用地范围、空间布局以及旅游 景区产品和项目策划等。
正文 第七章 旅游景区资源管理与可持续发展 第214页 第二节 旅游景区资源管理
正文
第七章 旅游景区资源管理与可持续发展
第210页
第二节
旅游景区资源管理
7
第七章 旅游景区资源管理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旅游景区资源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旅游资源的重要性 资源管理不当带来的问题 有效的资源管理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过渡页
第207页
8
第一点
旅游资源的重要性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客体基础和旅游吸引力的主要来源。 较好的旅游资源不代表拥有长久的利益。 有效的资源管理方式才可以将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和产 品优势。 资源大省:四川、云南等。 资源大国:西班牙、意大利、中国等。
正文
第七章 旅游景区资源管理与可持续发展
第216页
第二节
旅游景区资源管理
26
第七章 旅游景区资源管理与可持续发展
第三节 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理论 旅游可持续发展理论 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过渡页
第217页
27
第一点
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理论
(一)产生背景 (二)可持续发展观的形成
(三)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正文
生态旅游、郊游、农业观光旅游、国家公园游、自然保护区
沐浴疗养、民族医药 影视城、嘉年华、游乐场、主题公园
第七章 旅游景区资源管理与可持续发展
第212页
第二节
旅游景区资源管理
18
第二点
特征描述
(二)景区旅游资源管理的特征
1综合性
2区域性
3技术型
4能动性
正文
第七章 旅游景区资源管理与可持续发展
第213页
第二节
旅游景区资源管理
19
第三点
(一)法律手段
景区资源管理的基本手段
法律手段的基本特点是权威性、强制性、规范性和综合性。
旅游资源管理的法律手段有《旅游资源法》。
《旅游资源法》是调整人们在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和保护过程 中所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包括国家公园(风景 名胜区)管理、文物古迹保护、自然保护区管理、海滩管理、游乐 场管理、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法令、条例和 章程等。 《旅游法》虽然已经建立,但仍存在法律缺乏、普法教育不足、执法 缺乏效力等问题。
旅游资源税,1984年开征,调节开发自然资源的单位因资源结构和开 发条件的差异而形成的极差收入。
环境资源税(绿色税),按照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程度或污染、破
坏环境资源的程度征收的一个税种。
正文 第七章 旅游景区资源管理与可持续发展 第214页 第二节 旅游景区资源管理
21
第三点
(三)规划手段
景区资源管理的基本手段
修学旅游、校园旅游、教育旅游、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冬令营、夏令 营 景区类的交通工具、豪华列车、自驾车、游艇、豪华游轮、直升机、 飞船、小火车 民族节日、传统文化节、地方特色节日、旅游交易展览会、博览会
探险旅游、狩猎旅游、野外拓展、地质旅游、海洋旅游、沙漠旅游、 摄影旅游、军事旅游
教育类
交通类 节事类 探险类 生态类 养生类 主题类
第二节
旅游景区资源管理
23
第三点
(五)宣传教育手段
景区资源管理的基本手段
指通过现代化的新闻媒介和其他形式,向公众传播有关旅游资 源管理和环境保护的法律知识和科技知识。 目的使人们正确认识旅游资源问题,树立良好的资源利用意识
和环保意识,养成文明的旅游消费习惯。
(六)科技手段 科技手段包括教学手段、物理手段、化学手段、生物手段和工 程手段等,将他们单一或组合使用以达到资源的永续利用的 目的。石窟防风化、索道隔人群、清淤技术等均运用科技手
规划是旅游业经营管理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它在景区管理中扮演者极其重要
的角色,科学有效的规划可以促进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环境的保护。
旅游发展规划包括近期发展规划(3-5年)、中期发展规划(5-10年)或远 期发展规划(10-20年)。主要明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提出旅游业的发展目标,优化旅游业发展的要素结构与空间布局,安排旅
正文
第七章 旅游景区资源管理与可持续发展
第210页
第二节
旅游景区资源管理
14
第一点
研究对象
2、景区旅游资源与景区旅游产品 景区旅游产品是指旅游景区的经营者凭借一定的景区旅游资源和旅游 设施向旅游者提供的满足其在旅游过程中综合需求的服务。 景区产品是多种旅游产品的组合,包括4As——旅游资源 (Attractions);交通运输设施(Access);住宿、餐饮、娱乐、零售 等旅游生活设施和相应服务(Amenities);辅助设施,如旅游问询中心 (Ancillary Service)。 景区旅游资源也是景区旅游产品的一部分,他们是被包含和包含的关 系。 3、景区旅游资源与景区旅游项目 景区旅游项目是借助于旅游地的旅游资源开发出的以旅游者和旅游地 居民为吸引对象,提供休闲消遣服务,具有持续旅游吸引力,以实现 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效益为目标的旅游吸引物。 景区旅游项目是建立在旅游资源基础上、后天开发而成的,而景区旅 第210页 第二节 旅游景区资源管理 游资源还包括先天存在的东西。 正文 第七章 旅游景区资源管理与可持续发展 15
第210页
第二节
旅游景区资源管理
13
第一点
研究对象
(二)相关概念辨析
1、景区旅游资源与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凡是能够造就对旅游者吸引力环境的自然因素、社会因素 或其他任何因素,都可以构成旅游资源,分为:人文旅游资源和自然 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和未被开发利用的;物质的和非物质的;有形 的和无形的。 景区旅游资源限定于景区内,范围比较小;景区已经被开发利用,形 成自己的吸引力; 旅游资源相对于社会与自然界,大范围的;包含已开发和未开发的。 景区旅游资源是旅游资源的一个组成部分。
正文
第七章 旅游景区资源管理与可持续发展
第215页
第二节
旅游景区资源管理
25
第五点
旅游景区资源管理的历史进程
西方旅游景区模式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旅游需求的变化而
不断演变的,世界旅游发展经历三个阶段,同时景区开发发展 也经历三个阶段:大众旅游阶段、可持续旅游阶段、体验旅游 阶段。邹统钎(2004) (一)经济增长型管理阶段 (二)可持续性管理阶段 (三)体验管理阶段
第210页
第二节
旅游景区资源管理
16
第二点
特征描述
(一)景区旅游资源的特征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 该标准是认识和评价景区资源特征的重要依据。 在识别旅游资源特征和旅游者需求的基础上再设计 不同类型的游憩方式。 见下表:不同旅游资源的特征描述
正文
第七章 旅游景区资源管理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点
研究对象
(三)景区旅游资源管理
所谓景区旅游资源管理,是指运用规划、法律、经济、技术、行 政、教育等手段,对一切可能损害景区旅游资源的行为和活动施加影 响,从而协调旅游发展、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 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
正文
第七章 旅游景区资源管理与可持续发展
第211页
第二节
旅游景区资源管理
17
游憩方式设计分类 观光类
设计内容
自然风光类、城市风光、名胜古迹观光
文化遗产艺术馆、民风民俗类、历史类、宗教类、文学类、历史文化 名城类古镇游
文化类
商务类 度假类 康体类
商务游、政务游、购物游、奖励旅游 海滨度假、旅游山地度假、乡村度假、温泉 高尔夫、滑雪、球类、体育观战、赛车、户外
过渡页
第203页
3
第七章 旅游景区资源管理与可持续发展
过渡页
第204页
4
第七章 旅游景区资源管理与可持续发展
被敲击“致残”的山西普救寺莺莺塔塔体
过渡页
第205页
5
第七章 旅游景区资源管理与可持续发展
过渡页
第206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