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正及预防措施管理制度
1.目的
对存在的或潜在的不合格原因进行调查分析;采取措施对不合格进行纠正;防止不合格再度发生或避免发生新的不合格;从根本上消除产生不合格的因素,杜绝不合格的发生;实现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对产品生产、使用过程中实际和潜在的不合格因素的纠正和预防。
3.责任
质量管理部负责本制度的制定,公司各部门负责检查本部门不合格原因及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保证其有效性,质量管理部
负责监督、协调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
4.内容
4.1 .概念
纠正: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所采取的措施;
纠正措施:为消除已发现不合格以防止再次发生所采取的措
施;
预防措施:为消除潜在不合格或其他不希望情况的因素以防止其发生所采取的措施。
纠正可连同纠正措施一起实施,一个不合格或潜在不合格
可以有若干个原因,采取纠正措施是为了防止在发生,而采取预
防措施是为了防止发生。
42实施流程
不合格情况收集
4.3.实施程序
纠正措施.
不符合各部门应以适当的方法,调查和收集已发生的不合格品、项。
这些不合格品、不符合项有以下来源:
测量和检测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品、不符合项;
各类检查中发现的不合格品、不符合项;
不合格情况分析
验证确认
递交管理评审
精品文.档――由于法律法规标准的变更引起的不合格品、不符合项;
――事故、事件、违章及不符合调查中发现的不合格品、不符合项;——相关方提出的有关不合格品、不符合项情况和意见;
——质量体系的内部或外部审核的不符合项报告;
――顾客的投诉或意见;
――其他不符合质量、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方针、目标或质量、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体系文件要求的情况。
4.4分析发生不合格品、不符合项原因,制定纠正措施
.收集到已发生的不合格品、不符合项,各部门应及时组织原因分析。
原因分析可召开质量分析会,也可采用其它方式;必要时可利用相关的统计技术。
.针对上述分析的不合格原因,制定纠正措施;这些纠正措施要满足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4.5实施和验证纠正措施
.纠正措施涉及的责任部门(人)应及时纠正不合格品、不符合项等,并按纠正措施要求认真实施,消除产生不合格的原因。
.纠正措施完成后,应通知工程部对其验证。
.工程部应及时组织有关人员对纠正措施实施的有效性予以验证。
46预防措施
.分析潜在不合格的原因
.各部门应根据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实际,适时也收集潜在不合
格的信息,这些信息有以下的来源:
――工程建设项目管理MIS系统中的过程和作业信息记录;
——管理体系内部/外部审核结果;
――质量体系运行记录服务回访报告等。
对这些潜在不合格存在的原因进行分析,分析的方法。
4.7.预防措施的制定和实施
针对分析的原因,各部门主管组织提出预防措施及其实施计划;经部门主管审定后,报管理者代表批准。
管理者代表批准后,责任部门应认真执行。
4.8预防措施有效性的验收
.责任部门的预防措施实施完成后,应与工程部、综合管理部及时联系;工程部、综合管理部应及时组织人员对其有效性进行验证。
.各相关部门应组织收集和整理质量信息,这些信息来源于:(但
不限于此)
--- 验证有效的纠正/或预防措施;
――监理部或施工单位反馈的各种信息;
.各相关部门在每年公司管理评审前,将采用预防措施及效果和收集的质量信息予以汇总,作为管理评审的输入文件,提交管理评审。
.纠正或预防措施若涉及修改程序文件(或作业文件)时,应按
《文件控制程序》要求执行。
4.9.供方的纠正措施的监督、检查
项目监理应对供方出现的不合格及所采取的纠正措施进行检查和督促,并将有关情况向公司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