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内部审核管理办法

内部审核管理办法

内部审核管理办法第一条 目的通过实施本程序,验证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和符合性,为管理体系改进提供依据。

第二条 适用范围适用于股份公司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

第三条 职责(一)管理者代表:领导内部审核工作,任命审核组长,批准内审计划和推荐的审核员,组织开展内审并协调内审工作,批准内审报告。

(二)安全质量部:是内审的归口管理部门,协助管理者代表组织内审工作,编制内审计划,组织培训审核员。

汇总分析不合格报告、编制内审报告。

负责检查、协调内审实施工作和纠正措施实施的验证。

(三)审核组长:负责选择、推荐审核员,制定内审日程安排,具体组织审核组实施审核,编制审核报告,验证受审核方制订纠正措施的实施效果,评价审核结果并及时将审核资料上报安全质量部。

(四)内审员:质量管理内审人员应具备以下能力,即掌握标准规范的原则和要求、掌握企业质量管理相关的主要方针政策和规章制度、掌握应遵守的企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掌握受审核方的管理和工作流程及相关规章制度、掌握受审核方现有的工作内容和实施情况、了解与受审核方质量管理过程相关的过程和相互关系。

具备上述能力的内审人员可由企业授予相应的资格(具备内审员培训合格资格,但并不是质量管理审核人员的唯一条件)。

内审员按照任务分工编制检查表,协助审核组长执行审核实施计划,实施现场审核,开具《不合格报告》;并按组长分工,对所审核部门制订纠正措施的实施情况及效果进行跟踪验证。

内审员不得审核自己的工作。

(五)受审核单位(部门):按审核日程安排,接受审核。

审核过程中配合内审员完成审核工作,负责对审核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对不合格项分析原因,制定纠正措施并实施,对纠正措施实施效果负责。

第四条 公司一般每年组织一次管理体系内部审核。

审核覆盖管理体系涉及到的所有部门、场所和要求。

年度内部审核可集中进行,也可根据所属单位、部门、项目部的分布情况,按照策划的结果分阶段或分部门进行,但尽量满足对选择的受审核对象实施全过程的审核,以便对受审核方的质量管理进行系统和充分的了解和总结,保证审核证据的充分性、审核发现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审核结论的正确性和准确性。

应制定审核方案,包括年度审核计划、具体的审核安排等。

审核方案应考虑拟审核的过程、区域状况、对象的重要性,以及以往的检查和审核结果。

对于管理或实施过程比较重要和复杂、敏感区域的施工、比较重要的项目、管理水平比较差或不稳定的、以往各项检查或内审中出现较大问题或问题较多的,加大审核力度。

从时间上考虑内审的方法,可分为集中审核及滚动审核二种。

审核应以标准、企业管理体系文件和其他与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相关的文件、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承包合同等为依据,并以以往的检查和内审结果为参考。

审核应注重审核各个过程的效果和体系的有效性。

内审工作应由与所审核活动无直接关系的人员实施。

审核结果应提交管理评审,作为管理评审的输入内容之一。

第五条 编制内审计划(一)《内审计划》由安全质量监督部组织编制,管理者代表批准,内审计划内容包括:a)审核准则、范围、依据;b)审核组分工及组成人员(审核组长和组员);c)审核要求;d)审核日程安排;e)审核方式和基本方法等。

(二)内审计划发放范围为:a)股份公司最高领导层成员;b)所有受审单位(部门);c)审核组成员。

第六条 组成审核组(一)管理者代表任命各审核组长,并委派审核组成员,组成各审核组。

(二)审核组长和审核组成员必须具有内审员资格,审核员不得审核自己的工作。

(三)审核组长明确审核人员的职责,按审核日程安排进行分工。

(四)编制检查表1.审核员根据分工和审核任务,各自编写《检查表》,检查表要经审核组长批准。

2.检查表按单位(部门)编制,应充分考虑主管过程和相关过程及职能。

检查的问题及样本的多少,可视受审核单位(部门)的具体情况而定,检查内容不向受审核单位(部门)或人员透露。

(五)审核组按内审计划编制审核日程安排,按审核日程安排分别约定审核具体时间,正式通知受审核单位(部门)。

1.审核组长在内审计划规定的审核日期前5日通知受审核单位(部门),约定审核时间,确保按期进行现场审核。

2.受审核单位(部门)接到审核通知后,做好接受审核的各项准备工作,包括人员、资料、各种记录和证据等,确保审核顺利进行。

3.审核组通知受审核单位(部门)后,制作现场审核记录表格、不合格报告等审核用表,并做好召开首、末次会议的各项准备工作。

第七条 审核实施(一)召开内审首次会议;a)内审首次会议由审核组长主持;b)审核组全体成员和受审核单位、部门领导及业务骨干参加;c)与会人员签到;d)审核组长公布内审计划、介绍审核组各成员;e)审核组长声明审核有关事宜及时间安排;f)审核组做好记录。

(二)现场审核1.内审首次会议结束后,按审核日程安排的具体时间进行现场审核。

2.审核组长在受审核单位、部门分别召开简单首次会议,介绍股份公司内审首次会议精神和本次审核要求,提出审核目的、范围和依据。

3.审核组长对审核过程进行全面控制,确保审核计划顺利执行以及审核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做到审核气氛平和,便于沟通,审核纪律良好及审核结论恰当。

4.内审员依据《检查表》进行审核,一般不偏离《检查表》,但如果发现可能导致不合格的线索,虽然不在检查表范围,也应进一步检查并记录。

5.现场审核中,内审员通过交谈、查阅文件、验证记录、观察事实等活动,调查收集客观证据,做好现场审核记录。

6.内审员将调查收集到的客观证据,在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识别、确定不合格项,判定不合格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并逐项填写《不合格报告》,经审核组长审查和受审核单位(部门)负责人签字认可后生效。

7.审核组长组织内审员对审核结果进行汇总分析,找出薄弱环节,提出管理体系评价意见。

审核组依据所有审核发现的事实,对管理体系作出评价,其评价要点包括:a)管理体系的实施,对审核准则的符合程度的描述;b)管理体系的实施程度的描述;c)管理体系的有效程度的描述;d)改进的建议。

(三)召开末次会议a)末次会议由审核组长主持召开;b)审核组全体成员和受审核单位、部门领导及业务骨干参加;c)审核组宣读《内部审核报告》及《不合格报告》;d)受审核单位(部门)领导表态发言。

(四)编写审核报告1.内审报告由审核组长编写,经管理者代表审批后,发至各受审核单位(部门),作为管理评审输入之一。

2.内审报告的内容包括:a)审核日期;b)审核目的、范围、依据;c)审核组成员(审核组长、审核员);d)审核情况综述;e)不合格项分布情况分析、不合格数量及严重程度;f)建议或要求;g)审核结论意见。

第八条 制定纠正措施(一)对审核组开出的不合格报告,受审核单位(部门)应组织分析产生不合格的原因,实施处置,并针对原因采取防止问题再发生的纠正措施,报管理者代表批准后实施。

(二)纠正措施的实施期限一般不超过15天,受审核单位(部门)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整改,报内审组长验证。

特殊情况需延长纠正时间,受审核单位(部门)向安全质量部申请并报管理者代表批准。

第九条 跟踪验证(一)内审组长按分工指定相关内审员对所审核单位(部门)纠正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跟踪验证,填写跟踪验证结论提交安全质量部,并报管理者代表。

跟踪验证过程中发现难解决的问题,及时向管理者代表报告,以便协调解决。

(二)对延长时间制定纠正措施的受审核单位(部门),由安全质量部与受审核方联系,并及时指派内审员实施跟踪验证。

第十条 遇到下列情况时,管理者代表决定追加审核并加大审核力度:a)当管理体系运行有明显问题或问题较多,且重要程度很高时;b)当顾客(业主)或相关方有重大投拆或抱怨时;c)当出现严重不合格品或发生重大事故、事件、不符合情况时;d)当外部市场环境发生变化时;e)当标准和管理体系文件进行重大修改时;f)当股份公司管理体制和组织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时;g)第二方、第三方审核之前。

追加的审核按上述程序执行。

第十一条 附 则本办法由公司安全质量部负责解释,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1.《内审计划》2.《内审日程安排》3.《内审首(末)次会议签到表》4.《现场审核检查表》5.《不合格报告》6.《不合格项分布表》7.《内部审核报告》内 审 计 划1.审核目的:2.审核依据:3.审核覆盖产品;4.审核时间;5.审核组组长:审核员:6.日程安排: 年 月 日 至 年 月 日时间第一组(组长: 组员: )第二组(组长: 组员:)编制人年 月 日批准人年 月 日___小组内审日程安排时 间部 门主审人参 加 人月日星期月日星期月日星期月日星期月日星期月日星期月日星期注:1.内审依据:GB/T19001-2008idtISO9001:2008、GB/T24001-2004idtISO14001:2004、GB/T28001-2011idtOHSAS18001-2007、GB/T50430-2007标准、规范和股份公司管理体系文件。

2.计划如有调整,以另行通知为准。

3.主审人在 月 日前将审核记录经组长审查后交安全质量监督部。

4.审核组发现问题开具的不合格报告,由主审人对受审部门纠正措施验证后于 月日前交内审组长。

5.安全质量监督部根据受审方纠正措施实施情况,于 月份组织内审员对纠正措施的实施情况及其有效性进行检查和跟踪验证。

内审首(末)次会议签到表 时间:姓 名部 门职 务姓 名部 门职 务现 场 审 核 检 查 表分页码: / 总页码:/审核主题内容提示审核员受审核部门及人员陪同人员审核日期要素/条款检查事项及检查方式客观记录备注审核思路提示:目标—策划—实现—测量和监控—改进不 合 格 报 告No:受审单位/部门审核员审核日期年 月日审核依据□GB/T19001-2008 idt ISO 9001:2008 条款号;□GB/T24001-2004idt ISO14001:2004 条款号;□GB/T28001-2011 idt OHSAS 18001-2007 条款号;□GB/T50430-2007条款号;□公司管理体系文件:□其他:不合格事实描述(列出判定引用标准或其他文件名称、具体条款和相应原文)严重程度□一般 □严重受审核方领导确认年 月 日不合格的处置方案:(预计完成日期: 年 月 日;负责人: )不合格原因分析:(参加分析人员:)对应原因拟采取的防止再发生的纠正措施:(预计完成日期: 年 月 日)纠正措施制订人管理者代表审批年 月 日跟踪验证结论原因分析是否准确 □是 □否 指出不准确处:审核员签字:年 月日处置是否有效 □是 □否 证据:纠正措施是否有效 □是 □否 证据:注:1. 不合格事实与判定所引用依据文件的原文必须对应,否则本报告不能成立;2. 表中所要求的证据必须附后,否则验证结论无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