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5年修订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第二节真理与价值(推荐文档)

2015年修订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第二节真理与价值(推荐文档)

(3)真理是一个过程,是从相对性走向 绝对性,不断接近绝对性的过程。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真理是从相对性不断走向绝对性、无 限发展的动态过程。因为:
①人的识能力是无限与有限的统一; ②人的思维是至上性与非至上性的统一; ③检验真理的标准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
3、真理的绝对性和对性的辩证关系
真 从内容和认
从广度和
理 识能力上看
深度上看
确定性、 无条件性
互相渗透互相包含
真理
近似性、 有条件性
绝对性
同一真理的两种属性
相对性
反对绝对主义
反对相对主义
这一原理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 (1)反对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真理观。 • 绝对主义夸大真理的绝对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
在实际工作中主要表现为教条主义和思想僵化。相对 主义夸大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的绝对性,在实际 工作中主要表现为怀疑主义和诡辩论。
其次,价值的社会性表现为人的实践具有 社会性。
其三,价值的社会性还表现在主体需要的 满足形式具有社会性。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自我实现需求(實 現夢想)
自尊/尊重 需求(受 肯定、尊
重) 社会/归属需求(被
他人接納)
安全需求(人身安全、生活保障)
生理需求(吃飽、保暖)
三 、价值与真理的辩证统一
• (2)树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 • 马克思主义也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相统一的真理性认识,
对待马克思主义真理必须采取坚持和发展相统一的正 确态度。
(三)真理与谬误
真理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 这也是真理的发展规律。
正确反映
真理
主体
客体
歪曲反映
谬误
谬误
• 谬误的含义
• 指同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相违背的认识, 是对客观事物本来面目的歪曲反映。
2.真理是有用的,但有用的不一定是真理。
认识·改造·利用
主体
客体
足满·务服·用有
真理的一元性
真理的一元性是指对 于特定的认识客体来说, 真理只有一个,它不因主 体认识的差别和变化而改 变。
(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 承认真理是客观的,这是真理问题的唯物 论;就真理的发展过程以及人们对它的认 识和掌握程度来说,真理又是绝对的和相 对的,这是真理问题上的辩证法。 每个真理既具有客观性,又具有绝对性和 相对性;或者说,每个真理都是客观真理, 同时又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
价值的特性 (4)价值的多维性: 任何一个层次的主体都表现为一定的整体,由于其结构 和规定性又是复杂的、立体的和全面的,因而每一个主 体的价值关系都具有多维性或全面性。
三 、价值与真理的辩证统一
(二)价值评价及其特点
价值评价是一种关于价值现象的认识活动,是一
种综合的、整体的价值意识活动。
价值关系
主体
C
b
A
a2+b2=c2
Cb
A
a2+b2=c2
B
真理
c
a
Cb
A
谬误
真理 a2+b2=c2
坚持真理,排除谬误
达尔文
赫胥黎
二、真理的检验标准
(一)哲学史上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争论
权威标准
孔子
亚里斯多德
我国汉代以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孔子之是非为
是非”。欧洲中世纪以亚里斯多德的见解作为判断真伪的
标准。
(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1.真理的绝对性是指真理的内容表明了主客 观统一的确定性和发展的无限性。
伽利略的胜利
真理绝对性的含义
• 一是任何真理都必然包含同客观对象相符 的客观内容,都同谬误有原则的界限,这 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 二是人类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正确认 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认识每前进一 步,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 这一点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二是指实践标准的权威性,即实践 最终能检验出一个认识是不是真理。
二、真理的检验标准 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
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是指实践是历 史的、具体的,任何时候的实践都受主 观和客观条件的限制,不能完全证实或 驳倒当时的一切认识。两层含义:
二、真理的检验标准 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
一是实践标准的局限性,即任 何实践都是具体的、历史的、个别 的。具有时代和历史的局限性,不 能完全证明和驳倒当时的所有认识。
——亚里斯多德
真 理(truth)
“真理乃知识与对象一致” ——康德
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一)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作为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本身 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
如毕达哥拉斯定理。
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如经验、表象、概念、判断、知 识、理论。
真理的价值性
1.真理价值性的含义:真理具有满足主体需 要、对主体有用的属性。
(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真理的本性
真理的本性是主观认识与客观对 象的符合,检验认识是否为真理,就 是把主观认识与客观对象相对照,以 判明两者是否相符合以及符合的程度。
(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的特点 实践具有两个伟大的品格:
一是普遍性的品格,同样的条件下,实 践活动会产生同样的结果,实践能从个别性 中揭示和证明其中的普遍性;
马克思主义认为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也认为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为什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 第一,从真理的本性看,检验认识的真理性, 就是检验主观认识是否同客观实际相符合。 这就要求一种能够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 以比较对照从而充当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 是社会实践。 第二,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主观见之于 客观的物质活动,不仅具有普遍性的优点, 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这就决定了只 有实践才能成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三 、价值与真理的辩证统一
价值的特性
(2)价值的主体性:是指人是价值关系的建 立者和推进者。在价值关系中,主体具有“为 我”和“自为”的性质。 价值本身的特点直接同主体的特点相连,价值 的特点表现和反映着主体性的内容。
三 、价值与真理的辩证统一
价值的特性
(3)价值的社会历史性: 首先,价值的社会性表现在人的需要具有 社会性。
众人意见标准
实用标准
杜 威
真理原来是人造的,是为了人造 的,是人造出来供人用的,是因为它 们大有用处,所以才给它们以真理的 美名的。
如果观念能够改造环境和 胡 排除纷扰,它们就是真实的 适
;否则便是虚妄的。
美国实用主义思想 家詹姆士宣称:
“有用即真理”
二、真理的检验标准
(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其次,真理反映客观对象的正确程度也是 有条件的、有限的。任何真理对对象的反 映只能是相对正确的,即在认识的深度上、 精确度上都是有限的,或近似的。(从深 度看)
3.真理的绝对性和真理的相对是辩证统一的
(1)它们是同一个真理的两重属性。 (2)它们相互渗透,相互包含:一是,真
理的绝对性寓于真理的相对性之中。二是, 真理的相对性必然包含并表现着真理的绝 对性。
第二章 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
第一节 认识与实践
第二节 真理和价值
第三节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以柏拉图为友,以亚里斯多德为友, 更重要的, 以真理为友。 Let plato be your friend, and Aristotle, but let more let your friend be truth。
(一)价值及其特性
• 价值:哲学上的“价值”是揭示外部世界 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是 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 义。
• 价值的特性: 第一,价值具有客观性。 第二,价值具有主体性。 第三,价值具有社会历史性。 第四,价值具有多维性。
三 、价值与真理的辩证统一
价值的特性
(1)价值的客观性:价值关系的形成和产生有其客观 的根据和基础,不是随意的。就客体来说,价值关系的 基础是客体的属性;就主体来说,价值关系的基础是主 体自身的需要。(首先,人的需要具有客观性。其次, 用来满足人的需要的对象也具有客观性。最后,满足人 的需要的过程和结果也具有客观性。 )
二、真理的检验标准 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
二实践标准的过程性,认识和 实践都是发展的,任何实践都难以 充分检验出认识的真理性。实践检 验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
三、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
• 价值及其特性 • 价值评价及其特点 • 价值评价的功能与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意义 • 价值和真理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
B:真理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 。
C:真理和谬误相斗争而发展。(真理的发展是通过与谬误的 斗争来实现的。)
D:真理和谬误相互转化。(一方面,真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 转化为谬误。另一方面,谬误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转化为真 理。)
真理和谬误
互相依赖
认识
真理
互相依赖 互为条件
谬误
真理和谬误
B
互相转化
c
a
B
a
c
---哈佛大学校训
第二节 真理与价值
• 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 真理的检验标准 • 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人生的天职在勇于探索真理。 --哥白尼
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 确认识。
正确反映
主体
客体
歪曲反映
真理 谬误
真 理(truth)
“理论知识的目的在于真理”。 “每一事物之真理与各事物 之实是必相符合的” 。
费尔巴哈:自然界是一本不隐藏自己的大书, 只要我们去读它,我们就可以认识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