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考试题目张勇1.用图解说明宏基因组学的研究流程。
答:研究流程图如下:2.功能性宏基因组学筛选目的基因时为了实现高通量、自动化操作,你知道有哪些技术?答:为了实现高通量、自动化操作,有如下技术:①用96孔和384孔规格的平板研究方法包括菌落挑选机器人、流水线操作处理和微型检测器;②流式细胞分选术:快速分选细胞,得到所需要的细胞;③微效价平板:增加实验的灵敏性,需要待测物更少;④微流体方法a包括蛋白质检测,微RNA表达构建、测序和细胞培养。
b实验的灵敏性增加,需要的检测物量少,减少实验的周期,节约实验成本。
陈勇:1.研究RNA定位的技术要哪两种?对两种技术简要进行比较已经知道的有两种技术,一种是FISH;一种是荧光RNA结合蛋白间接标记技术。
FISH就是用荧光标记的核酸探针在染色体上进行的杂交方法,以确定与探针互补的核酸序列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和分布。
FISH不需要对RNA进行修饰,但是由于需要细胞固定,这样就不能观察到RNA的动力学情况。
但使用诸如GFP或其他荧光蛋白作为RNA结合蛋白可对活细胞的RNAs进行观察。
2.什么是RNA定位?RNA定位的功能可能有哪些?RNA定位就是指RNA特异定位在细胞不同区域的过程。
尤其信使核糖核酸(mRNA)的定位对生长和发育是非常重要的。
细胞质中RNA定位起始于细胞核,在核中被特异RNA结合蛋白识别,生成核糖核蛋白复合体,然后输出到细胞质。
生物利用RNA定位可以调控基因表达和RNAs特定细胞类型的遗传,也可以调控降解过程。
唐鸿倩:1.海藻产能与陆地植物比有何优势?(从土地,水,粮食价格,污染,生物量等方面说)2.为什么各国都投入巨资开发生物能源?(从资源,污染,环保等方面答)王美玲:1、什么叫做荧光原位杂交?荧光原位杂交:用荧光标记的核酸探针在染色体上进行的杂交方法,以确定与探针互补的核酸序列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和分布。
2、单分子信号技术的优缺点?优点:降低了背景荧光;单分子荧光标记;图像分析方法简单。
缺点:需要显微注射,对细胞状态造成干扰。
张佩:1、简述蛋白质组学的定义,并简要说明蛋白质的分离技术。
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是从整体水平上研究细胞内蛋白质的组成、活动规律及蛋白质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 是功能基因组学时代一门新的学科。
样品制备技术、双向凝胶电泳、高效液相层析、毛细管电泳、亲和层析。
2、鸟枪法(Shotgun)是基于质谱的蛋白质组学的典型实验策略,简述其流程。
一般经过样品提取、蛋白质酶切(如胰蛋白酶)、色谱分离、肽段电离、质量分析和离子检测等步骤,得到包括一级图谱(MS spectrum)和二级图谱(MS/MS)在内的实验数据,然后利用数据库搜索等方法解析图谱,鉴定出样品中所含有的肽段和蛋白质。
袁海华:1.什么是激光捕获技术?答:激光捕获技术是利用光辐射力来捕捉、移动和操纵微粒的先进技术。
2.什么是拉曼光镊?答:拉曼光镊就是拉曼光谱结合光镊的光学技术,也被称为拉曼光谱结合光阱(RSOT)技术或激光拉曼光镊子系统。
它可以用光镊俘获悬浮液中的样品,这种光学固定技术没有任何机械接触,不会引起细胞表面效应,也不需要添加任何化学药剂进行固定,使得活细胞可进行长时间的拉曼光谱探测。
李伟:1.名词解释什么叫生物地质化学循环?生物地质化学循环(Biogeochemical Cycle,又称作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在生态学上指的是化学元素或分子在生态系统中划分的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相互循环的过程。
这使得相关的元素得以循环,虽然实际上在某些循环中化学元素被长期积聚在同一个地方而不发生移动。
2. 环境微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内容环境微生物学(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是重点研究污染环境中的微生物学,是环境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是20世纪60年代末兴起的一门边缘学科,它主要以微生物学本学科的理论与技术为基础,研究有关环境现象,环境质量及环境问题,与其他学科如土壤微生物学,水及污水处理微生物学,环境化学,环境地学,环境工程学等学科互相影响,互相渗透,互为补充。
环境微生物学研究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功能与动态;研究微生物对不同环境中的物质转化以及能量变迁的作用与机理,进而考察其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卢欣:1. 什么是metagenomics?宏基因组学( metagenomics) 就是一种以环境样中的微生物群体基因组为研究对象, 以功能基因筛选和测序分析为研究手段, 以微生物多样性、种群结构、进化关系、功能活性、相互协作关系及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为研究目的的新的微生物研究方法。
2. 新一代测序技术的弊端?1. 新一代测序技术测序长度明显低于传统测序技术的测序长度。
2. 测序准确率比传统方法低10倍。
3. 测序样品各种微生物基因组DNA组成未知。
4. 测序成本依然很高张莹:1.什么是单细胞蛋白?它具有哪些优点?答案:是指利用各种基质大规模培养细菌、酵母菌、霉菌、微藻、光合细菌等而获得的微生物蛋白。
单细胞蛋白具有以下优点:第一,生产效率高;第二,生产原料来源广;第三,可以工业化生产。
2.用于生产单细胞蛋白的微生物通常具备哪些条件?单细胞蛋白分析的方法有哪些?(至少列举三例)答案:所生产的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含量高,对人体无致病作用,味道好并且易消化吸收,对培养条件要求简单,生长繁殖迅速等。
分析方法:流式细胞术,质谱法,免疫分析法,基因探针,化学探针等。
庞思伟:1. 肠道微生物菌群代谢交换的分类细菌之间的代谢交换;同种之间的代谢交换;宿主与细菌之间的代谢交换2. 根据第一题的分类,分别分析下肠道微生物代谢交换的图谱①细菌之间的代谢中克雷伯氏肺炎杆菌分泌的MCCE 492和大肠杆菌肠菌产生的肠菌素铁载体具有相似性,是其的前体。
②同种之间的代谢中肠道微生物分泌的高丝亮氨酸具有帮助大肠杆菌肠菌生长和促进其分泌肠菌素的作用。
③宿主与细菌之间的代谢中,产生的脂质A类似物,有抑制克雷伯氏肺炎杆菌分泌的MCCE 492和保护上皮细胞的作用。
汪苹1.水平基因转移是什么?蓝藻与噬藻体间的基因转移是怎样进行的?水平基因转移,又称侧向基因转移,是指在差异生物个体之间,或单个细胞内部细胞器之间所进行的遗传物质的交流,差异生物个体可以是同种但含有不同的遗传信息的生物个体,,单个细胞内部细胞器主要指的是叶绿体线粒体及细胞核等。
噬藻体与宿主蓝藻的新陈代谢和生命循环有密切的联系,对生态环境和蓝藻有重要的影响溶源性或非裂解性噬藻体感染蓝藻后,其基因将与蓝藻的基因组发生整合,并随着蓝藻细胞一起进行复制,在选择压力作用下,噬藻体通过与蓝藻细胞基因组进行整合的方式与蓝藻基因组发生持续的遗传物质交换,进行基因转移,从而获得了更大的遗传差异和宿主抗性来逃避蓝藻的免疫机制统,这样就促进了噬藻体和蓝藻的协同进化,而且这种基因传递对生物种群多样性以及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有重要意义当噬藻体逃避蓝藻的免疫机制,感染蓝藻后,就有可能导致蓝藻死亡。
2.什么是噬藻体?噬藻体在生物进化上的作用?噬藻体是蓝藻的专一性病毒,大量的噬藻体能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感染蓝藻,噬藻体是一种双链 DNA 病毒,属于三种形态界定的病毒家族: 短尾病毒科,肌尾病毒科和长尾病毒科。
第二问同第一题的第二问路群山:1.磷酸化蛋白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使其成为蛋白质组学研究的热点。
在研究磷酸化蛋白过程中,为什么要首先对磷蛋白进行富集?磷酸化蛋白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的重作用,使其成为蛋白质组学研究的热点。
但是磷酸化蛋白自身的一些特点,使得磷酸化蛋白质分析仍是一件很具挑战性的工作。
首先, 磷酸化蛋白质含量很低, 在特定刺激下仅有少部分蛋白发生磷酸化; 其次,磷酸化的可变性, 使得不同条件下蛋白存在不同的磷酸化形式;再次,现有的分析方法缺乏对磷酸化位点的动态分析,使得部分位点难以鉴定。
最后,磷酸酶的存在使得在样品制备过程产生脱磷酸化现象。
因此对磷酸化蛋白或者磷酸化肽段进行富集, 提高磷酸肽的相对含量, 成为磷酸化蛋白组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
2.阳离子交换色谱法分离富集磷酸化肽段的原理?阳离子交换色谱法是基于磷酸化肽段与非磷酸化肽段在酸性溶液中所带电荷的不同达到分离的目的。
在 p H = 2.7时,胰蛋白酶的酶切产物大部分带+2正电荷, 而磷酸化肽段由于含有磷酸基团,带- 1电荷,所以磷酸化肽段在酸性溶液中带+ 1电荷。
这样在强阳离子交换色谱中,单电荷肽段比多电荷肽段流出时间早。
因此,磷酸化肽段便能从多电荷复杂的非磷酸肽中分离富集。
梅洪娟:1.什么是降维技术?降维技术在微生物多态性研究中的意义是什么?将数据降到低维空间,然后利用得到的低维特征进行既定的学习或者挖掘任务,这种技术即为降维技术。
有效的数据降维技术能够探索出原始数据的内在结构和联系,不仅可以消除数据间的冗余,以简化数据,提高计算效率,还能够大大改善数据的可理解性,提高学习算法的精度。
对于微生物多态性研究中日益用到的高通量测序而言,降维技术无疑可以提高运算效率,发现宏基因组研究中的多种微生物之间的关系,使微生物多态性的研究更加快速有效地发展。
2.在微生物多态性研究中主要有哪些技术?最主要的技术在微生物多态性研究中的作用是什么?答案同上乔璟:题1:试比较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特点的异同原核基因表达调控特点:⑴RNA聚合酶只有一种,其σ因子决定RNA聚合酶识别特异性;⑵操纵子模型的普遍性;⑶阻遏蛋白与阻遏机制的普遍性(负性调节占主导);⑷转录和翻译偶联进行;⑸转录后修饰、加工过程简单;⑹转录起始是基因表达调控的关键环节。
真核基因表达调控特点:⑴RNA聚合酶有三种,分别负责三种RNA转录,每种RNA聚合酶由约10个亚基组成;⑵活性染色质结构发生变化;⑶正性调节占主导;⑷转录和翻译分隔进行;⑸转录后修饰、加工过程较复杂;⑹转录起始是基因表达调控的关键环节。
题2:原核生物中,基因表达的协调主要通过哪些方式?原核生物中是否存在类似与真核的调节基因表达的酶类?基因表达的协调对于有机体适应环境非常重要,在原核生物中,基因的及时表达主要通过两组份系统(TCSs)来调节,包括组氨酸激酶传感器(HKs)和同源DNA结合反应调节子(RRs).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原核编码的信号酶普遍在真核生物中发现,包括类似ser/thr激酶(STKs)及磷酸酯酶(STPs)等主要存在真核生物中的酶类,尽管在原核生物中, STKs及STPs并不是DNA结合蛋白,但其通过对各种靶目标的翻译后的修饰来调控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包括两组份体系中的RRs或者原核生物转录翻译中的重要组分。
虽然有一些例子可以证明这一现象,但关于 STKs及STPs在原核生物中的调节过程及机制并十分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