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围术期脑电监测研究进展+讲课ppt课件
围术期脑电监测研究进展+讲课ppt课件
8
9
A 与BIS值相对应的临床指征. (摘自Johansen JW, Sebel PS: Development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electroencephalographic bispectrum monitoring. Anesthesiology 93:1336, 2000.) B 随麻醉加深而变化的脑电图信号(摘自 Monitoring Level of Consciousness during Anesthesia and Sedation. Natick, MA, Aspect Medical Systems, 2003.)
➢ 在美国有95%的手术室应用了BIS ➢ 全世界有160个国家使用BIS ➢ 全球已装机器>35000台 ➢ BIS文献资料超过2500篇
——95%发表于全球前4位的国际麻醉期刊上
7
原理
➢ 脑电波形显示出脑细胞群自发而有节律的 电活动,一般用波幅、频率和相位等特征 来描述。
➢ 全身麻醉时,脑电图频率随麻醉加深或变 浅呈顺序变化,与麻醉药浓度呈函数关系, 因此能被用来反映麻醉深度。
➢ Barnett等于1971年提出了脑电双频谱指数(bispectral index, BIS)分析方法
➢ 1996年,BIS作为监测药物镇静及催眠作用的技术得到美国 FDA批准
➢ 2003年美国FDA声明:使用BIS指导麻醉,可以降低成人患 者在全麻和镇静过程中知晓的发生率
➢ 到目前为此全球以超过了1100万人应用BIS,其中包括手术 室、ICU以及各种需要镇静监护的病人
10
研究表明,在丙泊酚、咪哒唑仑、 七氟醚、异氟醚麻醉下,BIS值与目前 临床上广泛应用的镇静评分及语言指 令反应及血药浓度有高度相关性
Bispectral index monitoring during sedation with sevoflurane,midazolam and propfol.Anesthesiology,2001,95:1151-159
11
Cochrane rewiew 对1990-2007年的文献进行搜索, 20个RCT,4056例病人
BIS指导麻醉缩短 睁眼时间
2.43min
语言反应时间
2.28min
拔管时间
3.05min
定向恢复
2.46min
PACU停留
6.83min
BIS指导麻醉可改善麻醉给药,改善术后恢复。但有人质 疑早清醒节省的费用,能否抵消仪器使用的费用
From: Hirsch L. Brain monitoring – next frontier of ICU monitoring. J clin Neurophysiol 2004; 21: 305-306
2
➢ 麻醉医师一直都在寻找一种可靠,客观,实时 的麻醉深度监测
➢ 大部分麻醉药都可以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因此 麻醉深度应该在脑电图上表现出来
12
高危外科人群术中知晓的预防
13
背景 意外的术中知晓(可发生在未达到或维持全身麻醉时)可累及
多达1%有这种并发症的高危病人。采用如下假设进行了验证:对于 (术中)知晓的预防,一种结合了脑电图源双频指数(BIS)的方案 优于一种结合了潮气末麻醉剂浓度(ETAC)标准监测的方案。
方法 在3家医学中心进行了这项前瞻性、随机、评估者盲化的临床
BIS(Bispectral Idex)是指测定脑电图线性 成分(频率和功率),同时分析成分波之间的非 线性关系(位相和谐波),把能代表不同镇静水 平的各种脑电信号挑选出来,进行标准化和数字 化处理,最后转化为一种简单的量化指标
BIS是目前以脑电来判断镇静水平和监测麻醉 深度的较为准确的一种方法
6
发展历程
14
结果 在术后接受采访的BIS组2861例病人中共7例(0.24%),相比
之下ETAC组2852例病人中共2例(0.07%)出现了明确的术中知晓 [0.17 个百分点的差异,95%可信区间(CI)为-0.03~0.38,P=0.98]。因此, BIS方案的优越性没有得到证实。共19例(0.66%)明确或可能的术中 知晓病例发生在BIS组,相比之下8例(0.28%)发生于ETAC组(0.38个 百分点的差异,95%CI为0.03~0.74,P=0.99),BIS方案的优越性再次 没有被证实。就给予的麻醉量或主要的术后不良转归率而言,两组之间 没有差异
围术期脑电监测进展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麻醉科 周玉弟
1
思考
对心功能异常的患者都会进行持续的心电监测。但是, 监测麻醉患者或是危重患者的脑功能却不是标准的常规做 法,即使在有脑部病变或昏迷的患者中也不进行。这是为 什么呢?显然不是因为大脑不重要或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 而是因为监测大脑功能比监测心功能困难。幸运的是,当 今电脑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将持续记录危重患者的脑活动变 为可能。因此,继续忽视患者脑功能的监测是不合理的
Bispectral index for improving anaesthetic delivery and postoperative recovery Punjasawadwong Y;Boonjeungmonkol N;Phongchiewboon A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2007VN4:CD003843
试验。将6041例(术中)知晓高危病人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受BIS 指导下的麻醉(根据0~100分量表,0分表示可检出的脑电活动性受 抑制,100分表示清醒状态,如果BIS值<40分或>60分,则发出一种声 音警报),另一组接受ETAC指导下的麻醉(如果ETAC<0.7或>1.3最 低肺泡有效浓度,则发出声音警报)。除了可听得到的报警以外,方 案还包括结构化教育和检查清单。采用了一种单侧(Fisher)精确检 验来评估BIS方案的优越性。
3
理想麻醉深度监测
➢ 与麻醉药血药浓度变化相关 ➢ 与意识及镇静水平变化相关 ➢ 与伤害性刺激变化强度相关
4
目前临床常用的脑电监测系统
脑电双频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指数(BIS) Narcotrend 脑电监测 熵指数(entropy) 听觉诱发电位指数 麻醉意识深度指数 麻醉意识水平监测仪(IoC-View)
5
脑电双频谱指数(B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