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信朋友圈人际关系研究
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2007年,中国的网民规模仅有1.62亿。
2012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29次报告显示,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13亿。
紧接着2013年6月底的第32次报告上指出,中国网民数量在短短1年半的时间内,增长约8000万,突破5.91亿。
随着互联网移动技术的日趋成熟与普及,网络时代进一步深化和发展。
在上网需求的催生下,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接踵出现,进而衍生出即时分享的需求,各通信运营商极力推广wlan、wifi等无线网络技术,加上各种手机网络应用软件的出现,使得信息在第一时间的传播与分享成为可能。
以手机为载体的微信,就是这样一种载体,实现了随时随地的信息发布与接收。
微信的定位介于微博和短信之间,将语音、文字相结合,因其使用便捷而实用受到越来越多的网民的欢迎,很多人也将微信作为人际交往的一种途径。
但是也应该看到,一些人因为使用微信朋友圈而冷落了现实中的亲人、朋友,甚至引发家庭矛盾。
所以,在当前背景下探讨微信朋友圈的人际关系研究是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
微信作为新生事物,关于它的研究文献并不多,即便有关于社交网络和人际关系的探讨,也缺乏对微信在人际关系方面的针对性研究,从这个角度看,本文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二、课题研究综述
王欢和祝阳(2013)指出,从满足体现自我价值、情感表达、娱乐消遣3个方面进行阐释微信备受现代人的青睐的原因,并探讨了微信社交的本质变化:由原有的"弱关系"向基于手机通讯录的"强关系"转变,实现了基于熟人关系的全新互动。
微信的半匿名性引发个体的去个性化与去抑制性,从道德滑坡、语言暴力化、交往快餐式化3个角度剖析其负面效用。
方兴东、石现升、张笑容和张静(2013)对微信的信息传播机制进行深入分析,同时对引发的负面问题进行综述,最后对适合微信的治理模式进行了探索。
他们提出,基于移动终端,呈现跨网络、跨终端的特点使微信的传播机制与规律都呈现出新的特点,提升了社会沟通的效
率。
但是同时,微信作为一项新技术引发的负效应开始显现。
网络人际传播在网络技术发展和网络媒介更新换代的双重作用下,其传播功能和传播效果均显著增强,社会个体通过网络人际传播媒介分享、互动和交换信息更加便捷,网络社区在信息传播活动中逐步形成,网络人际传播的内涵更加丰富。
主要表现为:网络人际关系泛化、网络群体聚合与扩张、社会关系向网络空间转移、网络人际传播情境模拟现实人际交往情境,网络人际交往拓展现实人际交往范围,为社会个体创造与陌生人网络交往的机会。
张长乐(2013)提出,网络人际传播在网络技术发展和网络媒介更新换代的双重作用下,其传播功能和传播效果均显著增强,社会个体通过网络人际传播媒介分享、互动和交换信息更加便捷,网络社区在信息传播活动中逐步形成,网络人际传播的内涵更加丰富。
主要表现为:网络人际关系泛化、网络群体聚合与扩张、社会关系向网络空间转移、网络人际传播情境模拟现实人际交往情境,网络人际交往拓展现实人际交往范围,为社会个体创造与陌生人网络交往的机会不可忽视的是,在一个虚拟环境下进行人际关系的维护和拓展是有其利弊的。
乔木(2012)通过调查发现,现代网络交往工具有利于大学生情感表达,有利于大学生平等自由人际交往的实现,有利于大学生建立更加广泛的人际关系,有利于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但与此同时,现代网络社交工具对大学生人际关系也带来了负面影响,表现在现代网络交往工具容易造成大学生现实人际交往关系困难,容易导致大学生现实人际关系的信任危机,容易导致大学生对现实人际交往的冷漠和疏离,网恋的随意性,影响大学生健康恋爱、交友观的形成。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思路
本文的研究思路本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顺序,以微信使用群体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微信朋友圈的人际关系问题。
本文首先在绪论部分提出问题,说明在当前的背景下进行课题研究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然后,分析问题。
回顾微信发展历程和相关人际关系理论,通过收集、整理并分析微信使用者行为的相关资料和调研数据,并对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明确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哪些,并运用人际关系理论找出问题产生的根源;
最后,解决问题。
结合现状,针对问题,制定出微信朋友圈中的人际关系提
升策略。
在论文的结尾部分,在前几部分的基础之上,对论文的关键点进行总结,整理出本文的创新部分和不足,为微信的正确使用和人际关系的提升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四、课题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以及实证分析方法,对微信朋友圈的人际关系做系统研究。
采用文献搜集法对人际关系相关理论进行综述,同时结合他人在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将有关的实践经验理论化,确定本文研究的理论依据;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微信朋友圈的现状进行实证分析,了解其在人际关系中的影响,以及使用微信朋友圈进行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微信朋友圈为下一步的安全意识提升策略研究打下基础,得出结论。
五、课题研究目标
论文具体目标如下:
目标1:详细的阐述人际关系理论,从而为论文的研究打下坚持的理论基础目标2:通过问卷调查和后期的数据分析(运用Excel和SPSS工具软件),能够客观的阐述调查现状,从中分析出微信朋友圈人际关系研究的关键点。
目标3:提出合理化解决方案,实现论文的现实参考价值,期待对引导人们正确利用微信进行人际交往起到借鉴作用。
调查问卷
您好!
您好!我是一名大学生,我们正在进行一项有关微信朋友圈与人际关系的研究,很想听一听您的宝贵意见。
问卷所用数据均用于统计分析且为匿名调查,会严格保护你的隐私权,望如实回答。
非常感谢你的支持。
无特别注明,均为单选,请选择适合您的最佳答案。
一、基本资料
1、您的性别()
A 男
B 女
2、您的年龄()
A 15岁及以下
B 16岁~25岁
C 26岁~30岁
D 31岁~40岁
E 41岁~50岁
F 51岁~60岁
G 61岁及以上
3、您的收入()
A 还没有收入
B 2000元以下
C 2000-3000元
D 3000-5000元
E 5000-8000元
F 8000-15000元
G 15000-50000元H 50000元以上
4、您的职业?
A 普通员工
B 中层管理者
C 高层管理者
D 学生E退休员工F其它
二、微信朋友圈使用的基本情况
5、您的微信使用时间()
A 半年以下
B 6个月至一年C一年至两年
D 两年以上
6、您多久刷新一下微信朋友圈()
A 基本不
B 1次/天
C 2--3次/天
D 3--5次/天
E 5次以上/天
F 时刻保持更新
G 其他
7、您经常在什么时候使用微信朋友圈
A 上课/上班时间
B 闲暇时间
C 乘坐交通工具
D 睡前时间
三、微信朋友圈的使用动机和行为
8、您使用微信朋友圈的动机是(多选)
A 维护已有人际关系
B 增进对好友的了解
C 增进对亲人的了解
D娱乐消遣 E 社会提升 F 扩大社会交往圈子
G 分享收藏喜欢的内容H习惯性I 时尚新潮
J 其他
9、您最常使用朋友圈的什么功能(多选)
A 发照片
B 发文字
C 分享感兴趣的内容
D 评论好友新鲜事E浏览朋友圈的内容
10、您在微信朋友圈有几个好友()
A 10个以下
B 11-30个
C 31-50个
D 50以上
11、您经常与微信朋友圈的哪些人互动?(多选)
A 亲人
B 朋友
C 陌生人
D 平时有联系但不熟悉的人
12、您在朋友圈里参与的互动是关于什么方面的(多选)
A 生活
B 学习
C 工作
D 幽默搞笑
E 旅行
F 美食
G 时事政治
13、您是否考虑与在微信朋友圈里面经常互动的陌生人做朋友()
A是 B 否
14、您是否会对某些好友设置朋友圈黑名单
A是 B 否
15、您会对哪些人设置朋友圈黑名单
A 亲戚
B 不熟悉的朋友
C 前男(女)朋友
D 其他
四、微信朋友圈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16、您认为微信朋友圈是否增加了与好友的了解程度
A 是
B 否
17、您认为微信朋友圈是否增进了与家人的感情
A 是B否
18、您对微信朋友圈在人际交往方面的看法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