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9章 神经系统

第9章 神经系统

小脑蚓:狭窄
小脑半球:膨隆 小脑扁桃体: 小脑半球下面靠近枕骨大孔
的部分较膨隆,称小脑扁桃
体。
小脑扁桃体疝 207页
(二)小脑
2.小脑的功能
维持躯体平衡 调节肌张力 协调肌群运动和精细动作
小脑损伤
207页
(三)间脑:仅次于端脑的中枢高级部位。
位于中脑和端脑之间, 连接大脑半球和中脑。 腹侧面一部分露于表 面,其他部分都被大 脑半球所掩盖。
中央前沟 额叶 中央前回 顶叶 中央沟 中央后回 中央后沟 额上回 额上沟 额叶 额中回 额下沟 额下回
颞下沟 颞下回 顶枕沟
(四)端脑:中枢神经的最高级部位
1、端脑的外形及分叶
(2)大脑半球的重要沟回 上外侧面
颞上回、颞横回 颞上沟 颞叶 颞中回 颞下沟 颞下回 缘上回 角回
颞下沟 颞下回 顶枕沟
(四)端脑:中枢神经的最高级部位
1、端脑的外形及分叶
(2)大脑半球的重要沟回 内侧面
中央旁小叶 距 状 沟
扣带回 边缘叶 海马旁回 钩
(四)端脑:中枢神经的最高级部位
1、端脑的外形及分叶
(2)大脑半球的重要沟回 下面 嗅束 嗅球
(四)端脑:中枢神经的最高级部位
2.端脑的内部结构
大脑皮质
大脑髓质
脊髓每侧的白质借前、后外侧沟为界分为3个索:
前索、外侧索和后索。
后索
各索由神经纤维束构成。
外侧索
前索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2.白质
(1)上行(感觉)纤维束: 主要将后根传入的各种各种感觉信息向上传递到脑的不同部位。 薄束 楔束 脊髓小脑束(前束、后束) 脊髓丘脑束(前束、侧束) 内脏感觉束 位于后索内,传导躯干和四肢深感觉和精细触觉
(四)端脑:中枢神经的最高级部位
左右大脑半球、半球间连合及其内腔构成
(四)端脑:中枢神经的最高级部位
两侧大脑半球之间的纵 行裂隙,称大脑纵裂 两侧大脑半球后部与小脑之 间近似水平位的横行裂隙,
称大脑横裂
(四)端脑:中枢神经的最高级部位
1、端脑的外形及分叶
凹凸不平 大脑沟:凹陷处;
大脑回:沟之间的隆起。
(四)端脑:中枢神经的最高级部位
2.端脑的内部结构
(3)大脑髓质:位于皮质深面,由大量的神经纤维组成 c.投射纤维:上下行纤维
内囊:位于背侧丘脑、尾状核与
豆状核之间的白质纤维板。 在大脑水平切面上,内囊 呈向外开放的“V”形。
分部
内囊前肢 内 囊 膝 内囊后肢
(四)端脑:中枢神经的最高级部位
2.端脑的内部结构
Ⅰ 嗅神经 Ⅱ 视神经 Ⅲ 动眼神经 Ⅳ 滑车神经 Ⅴ 三叉神经 Ⅵ 展神经 Ⅶ 面神经 Ⅷ 前庭蜗神经 Ⅸ 舌咽神经 Ⅹ 迷走神经 Ⅺ 副神经 Ⅻ 舌下神经
(一)脑干
脑干上接间脑,下连脊髓,后有小脑。
表面附有Ⅲ~Ⅻ对脑神经。

中脑
脑桥

延髓
第四脑室:延髓、脑桥和小脑之间围成的室腔。
(一)脑干
1.脑干的外形
(1)腹侧面
延髓
前正中裂
小脑中脚
锥体(皮质脊髓束) 锥体交叉
前正中裂
延髓腹侧面连有: 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
(一)脑干
1.脑干的外形
(1)腹侧面
延髓
小脑中脚
脑桥 基底部、基底沟
小脑中脚(上连三叉神经根)
延髓脑桥沟(由内向外:展神经、面神经、前庭蜗神经)
(一)脑干
1.脑干的外形
(1)腹侧面
第九章 神经系统
亿万神经细胞 + 神经胶质细胞
调节作用
第一节


一、神经系统的区分
神经系统按其所在位臵,分为 脑
中枢神经系统 脊髓 脑神经(12对) 脊神经(31对)
周围神经系统
周围神经系统按其分布的范围,分为
躯体神经
躯体运动神经
躯体感觉神经
内脏神经
内脏运动神经
内脏感觉神经
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一)脊髓的位臵和外形 脊髓呈前后略扁的圆柱状, 有两个膨大: 颈膨大和腰骶膨大。 脊髓末端呈圆锥状,称脊髓圆锥 脊髓圆锥的下端延续的细丝, 称终丝,止于尾骨背面。
腰、骶、尾部的脊神经根围绕 终丝聚集成束,形成马尾 。
(一)脊髓的位臵和外形
颈髓(8节)
每对脊神经前、后根相连的 一段脊髓,称为一个脊髓节 段,共31个节段。
锥体系
皮 质 脊 髓 侧 束
皮 质 脊 髓 前 束
锥体外系 红核脊髓束 前庭脊髓束
(三)脊髓的功能
1.传导功能:
将感觉冲动经上行纤维束传至脑,
将运动冲动经下行纤维束和脊神经传至效应器。 2.反射功能: 反射的低级中枢 例:膝跳反射 排尿反射
感觉神 经末梢 传入神经纤维 中间神经元
正常情况下,脊髓的 反射活动在脑的控制下 进行。
3.神经核与神经节
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聚集成团块状或 柱状,位于中枢部的称神经核,位于周围部的 称神经节
4.纤维束与神经
起止、行程和功能相同的神经纤维聚集成束,位 于中枢部的称纤维束,位于周围部的称神经。
5.网状结构:在中枢部,由灰质和白质混合而成 。
第二节
中枢神经系统
一、脊髓:中枢神经系统的低级部位
中央后回及中央旁 躯体感觉区 小叶的后部 视区 距状沟两侧的皮质
听区
颞横回
(四)端脑:中枢神经的最高级部位
2.端脑的内部结构
(1)大脑皮质的功能定位
(四)端脑:中枢神经的最高级部位
2.端脑的内部结构
(1)大脑皮质的功能定位
功能区 位臵 受损症状
运动性语言中枢(说)
书 写 中 枢(写)
额下回后部
额中回后部 颞上回后部 角回
(三)间脑:仅次于端脑的中枢高级部位。
背侧丘脑
后丘脑
上丘脑 底丘脑
下丘脑
(三)间脑:仅次于端脑的中枢高级部位。
1.背侧丘脑(丘脑)
间脑背侧的
一对卵圆形
灰质团块。
(三)间脑:仅次于端脑的中枢高级部位。
1.背侧丘脑(丘脑)
在背侧丘脑灰质的内部有一“Y”形的白质内髓板,将背侧 丘脑分为3部分。
前核群 内侧核群
基底核(灰质核团,又称基底神经节)
(四)端脑:中枢神经的最高级部位
2.端脑的内部结构
(1)大脑皮质的功能定位:不同区域,有完成某些 反射活动的相对集中区。
功能区 躯体运动区 位置 中央前回及中央旁 小叶的前部 功能 管理对侧半身的骨骼肌运动 接受对侧半身感觉传导纤维 一侧视区管理双眼对侧半视 野 一侧听区接受双侧的听觉冲 动传入
胸髓(12节)
颈节8,胸节12,腰节5,
骶节,尾节1。
腰髓(5节) 骶髓(5节) 尾髓(1节)
(一)脊髓的位臵和外形
脊髓表面有6条纵行的沟裂
前正中裂 后正中沟 前外侧沟 前根 脊神经 (共31对) 后外侧沟 后根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脊髓由灰质和白质构成。 灰质中央有贯穿全长的纵形小管,称中央管。
(三)间脑:仅次于端脑的中枢高级部位。
2.下丘脑
功能:
神经内分泌中心;
内脏活动的高级中枢;
对机体体温、摄食、生
殖、水盐平衡和内分泌 活动等进行广泛调节。
(三)间脑:仅次于端脑的中枢高级部位。
3.第三脑室
是两背侧丘脑和下丘脑之间的狭窄腔隙称第三脑室。 前借室间孔与端脑内 的侧脑室相连, 后借中脑水管与第四 脑室想通。
中央管
灰质 白质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1.灰质:蝶形或“H”形
前角(柱) 含运动神经元 后角(柱) 含联络神经元 后角
侧角
仅见于脊髓胸1~腰3 侧角
节段,含交感神经元。 骶副交感核 第2~4节骶段,
相当于侧角的部位含副交感 神经元,称骶副交感核。 脊髓灰质炎:214页 前角
(二)脊髓的内部结构
2.白质
外侧核群
(三)间脑:仅次于端脑的中枢高级部位。
1.背侧丘脑(丘脑)
背侧丘脑后下方有一对
隆起,分别称:
内侧膝状体
(听觉冲动传导有关)
外侧膝状体
(视觉冲动传导有关)
(三)间脑:仅次于端脑的中枢高级部位。
2.下丘脑
位于背侧丘脑的前下方,
主要由视交叉、灰结节
和乳头体组成。
灰结节向下移行为漏斗,
其末端连有垂体。
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包括5部分 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二、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
1.灰质和白质
在中枢部,由神经元胞体和树突聚集 而成,在新鲜标本上色泽灰暗,称灰质;
在中枢部,由神经纤维聚集而成,在 新鲜标本上色泽白亮,称白质。
2.皮质和髓质
大脑、小脑表面的灰质称皮质; 大脑、小脑皮质深部的白质又称髓质。
延髓 脑桥
中脑 大脑脚 脚间窝(动眼神经)
小脑中脚
(一)脑干
1.脑干的外形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背侧面
菱形窝(第四脑室底) 薄束结节(薄束核)
菱形窝
楔束结节(楔束核)
上丘 是视觉反射中枢 下丘 是听觉反射中枢,下 方连有滑车神经。
(一)脑干
2.脑干的内部结构
(1)灰质:神经核
脑神经核:脑神经纤维起始或终止 的部位。如:动眼神经 核、前庭神经核等。 非脑神经核 :传导神经冲动的部位。 如:薄束核、楔束核、 黑质、红核等。
延髓、脑桥和小脑之间,呈四棱锥型,内容脑脊液。
底:菱形窝 顶:朝向小脑 下:续为延髓下部和脊髓的中央管 上:经中脑水管通第三脑室 借脉络组织的一个正中孔和两个外 侧孔与蛛网膜下隙相通。
(一)脑干
4.第四脑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