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方政治制度名词解释

西方政治制度名词解释

西方政治制度(00316)名词解释
1、政体:指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如何组织自己的政权,即政权组织形式。

2、政府制度:即国家中央行政机关,主要是指一个国家行政机关的制度,主要内容包括国家行政机关的组织形式以及它在整个国家机关中的地位和与其他机关的关系。

3、国家结构:指的就是国家和各个部分是如何整合而成其为一个国家的,即国家的整合形式。

4、政治体制:指的是国家机构的具体设置和具体形式、运作的具体方式、具体程序和具体环节,如国家机关产生和选举的具体方式、具体形式、国家机关的决策程序、政府机构的具体设置和规模、中央对地方实行领导和控制的方式和手段、国家机关公职人员的选用和管理方式,等等。

5、《论法的精神》:《论法的精神》是18世纪的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的著作。

该书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欧洲各国以及东方一些国家的政治和经济、文化、习俗、宗教乃至气候、地理,等等,通过考察和比较,总结了在各种不同的环境下的政治特征,阐述了政治统治的一般原理和法的精神。

6、罗马帝国的元首制:又叫做奥古斯都体制,是由屋大维创立的一种个人独裁体制。

这种体制的特点是保留共和制的形式,利用共和制的合法程序增加个人权力,避免使用“国王”的名义,只用元首、保民官和军事长官的称号,实际上凌驾于元老院、一切官员和全体人民之上。

7、分封采邑制:是中世纪在欧洲实施的一种土地占有制度。

在这种制度下,国王名义是全国土地的所有者,国王除了自己留有一块作为王室领地外,把其余土地作为采邑分封给教俗大封建主——公爵、伯爵、大主教和修道院院长,建立以土地关系为纽带的领主与附庸之间的臣属关系。

各级封建主也把土地作为采邑,逐级分封,形成层层的领主——封臣关系。

分封土地的是领主,受封者是封臣,而分封出去的土地就是采邑。

8、行政自治:是指城市通过自己的选举,产生议会和公职人员,组织行政自治机构,建立独立的税收财政系统来实现自己对城市事务的管理。

9、文艺复兴:是指13世纪末在意大利各城市兴起,以后扩展到欧洲各国,于16世纪在欧洲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

其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实质就是资产阶级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10、议会共和制:是议会居于国家的政治中心地位并由议会组织政府和监督政府的一种政体形式。

11、主权在民:是指国家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国家也是由人民根据自由意志缔结契约的产物,无论是国王还是政府,其权利都是人民授予的。

12、代议制:是指人民并不直接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利,而是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议机关来行使国家权力。

相对于直接民主,代议制是一种间接民主制,为现代国家所普遍采用。

代议制成功地解决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现实途径。

13、法制:以法律为国家和公民的活动的基本准则,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包括国家的最高领导人在内,都必须毫无例外的地遵守法律,依照法律的规律活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无论谁违法犯罪都要受到法律的同样制裁。

14、司法独立:是指司法权由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不得加以干涉。

15、政治合法性:又叫政府合法性、政府合法性,是指某个政府或政府的统治获
得社会成员的服从和忠诚的问题。

16、《人权宣言》:《人权宣言》于1789年8月26日颁布,是在法国大革命时期颁布的纲领性文件。

人权宣言以美国的《独立宣言》为蓝本,采用18世纪的启蒙学说和自然权论,宣布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是天赋不可剥夺的人权,肯定了言论、信仰、著作和出版自由,阐明了司法、行政、立法三权分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原则。

17、普选制:就是公民普遍、平等地参加选举国家代表机关和其他公职人员的制度。

18、职业代表制:是按职业划分选举单位来选举代表的制度。

19、地域代表制:是按地域把全国划分为若干个选区,选民们以选区为选举单位进行投票的制度。

20、多数代表制:是指一个选区应选出的议员名额,为该选区内得票最多的政党或个人完全占有,换句话说,只有在一个选区中获得多数选票的候选人名单或候选人才能当选议员或代表,票数较少的政党或候选人则完全没有机会。

21、比例代表制:是指各政党按照自己所得选票占选票总数的比例分配席位。

22、选举监督:是相关主体依法对选举参与者的行为是否公正合法而进行的审查活动,其目的在于防止违法与舞弊行为对选举活动的破坏。

23、“两个半政党”体制:指二战后德国形成的政党体制,即以右翼的基督教民主联盟和左翼的社会民主党两大政党为主体,分别吸收其他小党组成党政联盟轮流执政的政党体制。

小党中,自由民主党是中间政党,不单独执政。

由于两大政党势均力敌很难单独赢得选举,因而该党的支持常常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4、利益表达:就是在竞争性的政治环境下,任何政党要在国家政治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密切联系它所代表的那一部分群众,倾听广大基层选民的声音,了解他们的政治愿望和需求,并通过各种方式将其表达出来以获得更多的选民的支持。

25、利益聚合:就是通过政党的活动奖各种错中复杂的、交叉凌乱的利益和愿望变成可操作的意见和建议。

26、政党政治:是指西方国家的政党围绕国家政权所进行的活动。

狭义的政党政治是指政党执掌政权的活动,而广义的政党政治是指政党为取得、运用和维护国家政权所进行的活动。

27、两党制:指资产阶级国家中两党轮流执政的一种政党制度。

28、多党制:是指在资产阶级国家中存在三个或者更多的政党争夺执政地位的政党制度。

29、一党制:是资本主义国家中只有一个政党存在并执政权、并且禁止其他政党存在的政党制度,这就是法西斯的政党制度。

30、利益集团:是指具有共同的政治、经济、社会目标的社会成员,基于共同利益要求而组成的社会团体,其目的是维护自身的利益。

31、压力集团:是指以向政府和社会施加压力为手段来实现自己的经济利益和政治目的的利益集团。

32、一院制:是指议会只拥有一个议院并由它行使议会全部职权的制度。

33、两院制:是指议会设有两个议院,并由两个议院共同行使议会职权的制度。

34、国家元首:是专门行使代表和象征国家的职能的机构。

35、“临朝而不理政”:在英国,从理论上说英王是一切权力的源泉,是大权独揽的统治者,但实际上许多法律规定的王权都不由英王本人亲自行使,而由议会、
内阁、法院等以英王的名义行使。

36、内阁:是以政府首脑为中心,有他(她)和周围重要政府官员所组成的、讨论和决定国家重大政策的机构,它是中央政府的核心部分。

37、相容原则:是指为了更好地监督和控制政府,内阁制国家通常规定政府成员是议员。

38、不相容原则:是指在总统制国家,由于实行比较严格的三权分立与制衡,政府成员不得同时为国会议员。

39、政府职能:是指政府为巩固政权和管理社会公共事务而承担的职责和具有的功能,它所要回答的是政府“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的问题。

40、国家结构形式:是国家的整合形式,指的是国家的各个组成部分如何整合为一个成其为国家的政治共同体,具体表现为国家的整体与部分之间、中央政权与地方政权机关之间的相互关系。

41、基层政府:直接与地方居民发生关系的政府。

42、美国特别区:指为某种单一目的而设立的,专门行使某一项管理职能的专门职能特区。

43、地方政府职能:是指地方政府在国家和地方事务中所起的作用或承担的职责。

44、城市政府:是指国家设置在城市地区以履行市政府管理职能的地方政府。

45、城市政府职能:是指城市政府为实现国家意志、维护城市安全、稳定和推动城市各项事业发展而担负的责任和职能。

46、法官不可更换制:在西方国家,法官无论经任命还是选举担任,一旦任职,非经弹劾,不得被免职、撤换,这就是法官不可替换制。

47、辩护制度:是指被告人及其辩护人针对指控提出有利于被告人的事实和理由,证明被告人无罪,罪轻或应当减轻、免除处罚。

48、律师制度:是指辩论不由当事人自己进行,而是由委托的代理人进行。

于是,就出现了职业的法律辩护人,形成现代律师制度。

49、陪审制度:是指从公众中挑选陪审官或陪审员参加法院的专业法官审理案件的制度。

50、预防性审查:又称为事前审查或抽象的原则审查,即在法律生效前,就要经过宪法法院的审查,而无论是否发生了争议。

51、司法审查:又称为违宪审查,是由司法机关通过司法程序来审查立法和行政机关的行为是否违反宪法。

52、行政诉讼:是指当事人对国家行政机关或其他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不服而引起的诉讼,它针对的不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与行政职务无关的个人行为,也不是与行政职务有关的政治行为,而是属于行政管理范畴的行政行为,因为该行为造成了对公民、公民团体的权利和利益的侵犯、限制和剥夺。

53、行政裁判:是指对行政诉讼进行审理和裁决。

祝:考试顺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