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游记》教案

《西游记》教案

《西游记》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1)、了解《西游记》的主要故事内容,培养阅读兴趣。

(2)、结合作品故事情节和景物来理解主要人物形象。

(3)、认识《西游记》的作品现实意义。

2、过程方法:(1)、思路:远望《西游记》——走进《西游记》——凝思《西游记》。

(2)、过程:整体感知—讲故事论人物赏美景明主题析写法—作练习(3)、活动:西游故事会—人物辩论会—西游旅行社。

(4)、方法:读写听说结合,思记同步。

3、情感态度价值观:(1)、激发学生广泛阅读名著的兴趣。

(2)、熏陶情感、鼓舞精神。

二、教学重点:走进《西游记》,结合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理解人物特点,感受人物形象。

三、教学难点:凝思《西游记》,理解人物形象,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

四、课前准备:(1)、阅读原著,每人准备一个精彩的“西游记”故事。

五、教学时数:2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语:(1)、人们常说“四大名著”指哪些?作者是?你最喜欢哪一部?(生答)。

(2)、你了解它的什么知识?(生答)。

谁了解这部小说最多呢?(生抢答)。

这节课我就和同学们一起走进书中的神魔世界,去感悟,去欣赏。

(一)、自学成果展示1、作者情况简介2、字词鸿蒙hónɡménɡ麒麟qílín 玄鹤xuánhè须臾xūyú潺潺chán骁雄xiāoxiónɡ解数xiè悭吝qiānlìn 猕mí挈qiè碣jié瞑mínɡ葩pā搠shuò掣chè靴xuē嗟叹jiētàn(二)、远望《西游》1.整体感知:过渡语:(1)、哪位同学来把这部书的内容简要概括一下?(人?时?事?)有多少回?可分为哪几部分?(生答)。

师结:它写的是唐僧、沙僧、猪八戒、孙悟空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回了真经。

1一百回。

可分为三部分:一至七回:大闹天宫;八至十二回:唐僧出世;十三至一百回:西天取经。

2、总体概括:过渡语:是啊,他们经历了八十一难啊!最终“径回大土,五圣成真”。

那同学们读后有什么感受?能不能用一个字来概括一下?(生答)师结:《西游记》共一百回,是以唐玄奘去西天取经,途中发生的若干故事为主干。

记述了三藏法师一行四人,历尽千辛万苦,经过九九八十一难,最终扫尽沿途妖魔鬼怪、取回真经的故事。

这是一部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中国古代神话幻想小说,它神幻离奇、浪漫诙谐、雅俗共赏,主要人物性格鲜明,堪称文林独秀,因而流传极广,征服了亿万读者。

(三)走进《西游》1.西游故事会过渡语:我知道,同学们现在读小说,故事情节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那好!咱们来开个西游故事会吧。

三打白骨精:唐僧师徒往西天取经,行至宛子山。

妖魔白骨精欲食唐僧肉,两次施魔法变化村姑和婆婆,前来诓骗唐僧,却均被悟空识破。

最后白骨精幻变白发老翁诓称前来寻亲,仍被火眼金睛悟空识破,不顾唐僧念咒阻止,挥棒将假老丈击毙。

白骨精化青烟逃遁。

唐僧误为孙悟空无故三次伤人,佛法难容,怒而逐走悟空。

悟空苦求未允,无奈痛别暂归花果山,悟空走后,唐僧师徒果中奸计,被白骨精将他和沙僧掳去,猪八戒混战中逃出,急奔花果山,略施计谋,智激美猴王,悟空救师心切,不念前怨,毅然下山,变化老妖,巧入洞府,一番激战打死白骨精,师徒四人愉快上路,继续西天取经。

真假美猴王:强盗追杀唐僧等,悟空忍无可忍,杀却众盗。

唐僧大怒,又将悟空赶走。

六耳猕猴乘机变作悟空,打伤唐僧,抢走行李。

沙僧寻到悟空,二人释疑,同去花果山找假猴王较量。

二猴难辩真假,去观世音处求助。

真假猴王打得天昏地暗,难分胜负。

直到西天如来处,真相方才大白。

悟空打死假猴王,六耳猕猴从此绝种。

三借芭蕉扇:唐僧师徒四人来到了有着熊熊大火的火焰山。

孙悟空经过千艰万难终于向能够用芭蕉扇扇灭大火的铁扇公主和她丈夫牛魔王借到了芭蕉扇.他扇灭了大火,师徒四人度过了火焰山.大闹天宫:玉帝恐猴王作乱,诱骗猴王上天,封他为弼马温。

猴王知道受骗后,返回花果山,与天宫抗衡。

李天王率兵捉拿猴王,大败。

玉帝不得已封猴王为“齐天大圣”。

王母设蟠桃宴,唯独没请猴王。

猴王暴怒,大闹瑶池,偷吃金丹。

玉帝倾兵捉拿猴王。

猴王中暗算被擒。

炼丹炉不但没把猴王烧死,反练成火眼金睛。

猴王发神威,把天宫打得落花流水,吓得玉帝狼狈逃跑。

大战红孩儿:红孩儿要吃唐僧肉长生不老,他把唐僧捉到洞中。

悟空与八戒到门前叫阵,红孩儿用三昧真火,悟空请龙王帮忙,却被三昧真火烧得险些丧命。

八戒去请菩萨,却被红孩儿变得假观音骗了,逮入洞中。

红孩儿请父亲牛魔王,悟空假扮来洞,却被妖精识破。

悟空请观音菩萨收了红孩儿,跟随自己当个善财童子。

2.《西游》人物辩论会过渡语:除了情节之外,还有没有你最喜欢的认为美的地方?(人物)师引导:在这部神魔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生动的形象。

(师板书“人物”)关于神佛你能说出几个?(玉帝、王母娘娘、如来佛、菩萨(师演示剧照)这些可以说是最上层的了。

还有吗?托塔李天王、赤脚大仙……、还有巨灵神、土地神等小神小仙。

当然在取经路上也遇到了大大小小的妖精无数。

同学们说说看?孙悟空:一双火眼金睛;一个筋斗能翻十万八千里;使用如意金箍棒。

他占花果山为王,自称齐天大圣,搅乱王母娘娘的蟠桃胜会,偷吃太上老君的长生不老金丹,打败天宫十万天兵天将,又与如来佛祖斗法,被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多年。

后来经观世音菩萨点化,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一路上降魔斗妖,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取回真经终成正果。

他嫉恶如仇,不怕困难,坚忍不拔,英勇无畏,取经后被封为斗战胜佛。

猪八戒:法号悟能,会变身术,能腾云驾雾,使用的兵器是九齿钉钯。

是孙悟空的好帮手,一同保护唐僧西天取经。

八戒性格温和,憨厚单纯,力气大,但又好吃懒做,爱占小便宜,贪图女色,经常被妖怪的美色所迷,难分敌我。

他对师兄的话言听计从,对师父忠心耿耿,为唐僧西天取经立下汗马功劳,最后被封为“净坛使者”。

是个被人们喜爱同情的喜剧人物。

沙和尚:法名悟净,使用的兵器是一柄月牙铲,武艺高强,不畏强敌。

与孙悟空、猪八戒一起保护唐僧西天取经。

沙和尚保护唐僧西天取经,肩挑千里重担,没有半句怨言。

师兄闹矛盾时,他从中调停和解;师父遇难时,他挺身而出,以死相救。

尽管平时少言寡语,但在保护师父的战斗中冲锋陷阵,英勇无比。

取经后被封为“金身罗汉”。

唐僧:集封建儒士迂腐和佛教信徒虔诚为一身的高僧,见佛就拜,不论真假,昏庸无能,不辨忠愚。

他心地善良,虔诚取经,当大唐急需用人时,他挺身而出。

唐僧取经的意志极为坚定,不以色乱。

但他经常错怪悟空,善恶不辩,常常谴责孙悟空,时常不分青红皂白地念紧箍咒。

3.《西游》美景旅行社过渡语:有心周游世界的同学想过把瘾?《西游记》中作者提到了海外仙山,天上灵宵宝殿,水中龙王宫,地下阎罗城,这一切都光怪陆离,每一处都极尽了描摹功夫。

接下来我们该欣赏什么了?(环境)过渡语:那么你认为最美的段落是什么?可以读,可以背,可以赏,可以改。

请仿造这个句式开头:“我认为--------地----------景写得很美,作者用了----------------等手法写出了此景的独特之处-----------。

”师引导:例如:第一回作者在写寻访菩提祖师时,写到了他的住处,我认为这段很美。

师点拨:这哪里是小说中的句子,这简直就是一首诗。

你认为它美在哪里?它是先总写,再分写的,句式也很整齐,对偶排比用得好。

小说中还有很多的自然景物的描写,比如说第五回中,对蟠桃园内景色描写。

他把把熟的桃子说成是“簇胭脂”“酒醉”非常形象。

师结:揣摩句子,不仅要看它用了什么修辞,什么句式等表面特征,还要发现其内在的技巧。

比如:(师出示“大闹五庄观”中孙悟空寻找人参树一段,标出以下三句:“推开两扇门,呀!却是一座花园”;“又见一层门,推开看处,却是一座菜园”;“走过菜园,又见一层门”。

)参照标出的句子你发现了什么?(有一种悬念,把主要的写在后面,层层推进,能吸引读者。

有一种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感觉。

)师结:因此景物描写,一般都有衬托、渲染气氛的作用。

第二课时(一)凝思《西游》(1)明主题过渡语:(1)好了,我们刚才一起来探讨了西游记中的主要人物以及相关的情节和景物描写,大家说得非常好。

可常说文学是表达作者对某种生活的认识,吴承恩写《西游记》跟他所处的明朝社会有什么联系呢?为何不直接写现实生活呢?师引导:《西游记》中虚幻的神魔世界即是明朝社会的投影。

塑造孙悟空的形象寄托自己的理想,反映人民的愿望;妖魔代表了封建社会里的黑暗势力;皇帝不是昏君就是暴君……。

过渡语:(2)那么我们通过刚才的探讨,结合我们现在的实践来谈一下,读《西游记》在生活中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师结:作品意义-----艰苦奋斗、坚持不懈地实现某一崇高目标。

(2)析手法师引导:作者为了巧妙地表达这一主题意义,才描写了一个虚幻的神魔世界,你从《西游记》里学到了哪些写作技巧?阅读名著应从哪几个方面去把握?师结:(丰富奇特的想象)(诙谐幽默的语言)(曲折生动的情节)(鲜活典型的形象)(优美独特的环境)(冰糖葫芦式的结构)(鲜明深刻的主题)等。

(3)质解疑过渡语:(1)大家现在可以说说读《西游记》时的问题了,互相切磋,讨论。

师引导:如,有学生问:“如果没有唐僧,孙悟空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让孙悟空一个人去取经就好了!”师:这大概是很多人的一个困惑吧,谁能帮他解释?生:不行,孙悟空他有时管不住自己,一会儿不知跑哪儿去了!生:不行,这么写又表现了什么呢?表现不出他们战胜困难的勇气,人物的性格也得不到展示。

师:同学们说得不错。

孙悟空可是三性统一的形象,他的“猴性”需要一点约束。

没有唐僧不太好吧?同时,就像西方小说《鲁宾逊漂流记》、《老人与海》一样,《西游记》是一部人类战胜困难的战斗史,也是一曲战胜自然的凯歌,这么写也在于为这一主旨服务吧?郑梁梅中学初一语文课课练时间25分钟课题《西游记命题做题审核班级姓名整洁得分一、填空题1.《西游记》全书共100回,回,孙悟空自号齐天大圣(美猴王)____。

2.妖怪们想吃唐僧肉的原因是因为他是唐僧弟子金蝉子转世,吃了他的肉可以___长生不老___________________。

3.《西游记》中孙悟空因大闹天宫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受苦五百年,后受观音菩萨规劝,皈依佛门,给唐僧做了大徒弟,别名,孙行者。

4.憨态可掬、好耍小聪明的是猪八戒,法名是,悟能_,原来是统领天上水军的天篷元帅;;忠诚老实、勤勤恳恳的是沙和尚(沙僧,沙悟净),原来是天上的卷帘大将_,是因为失手打碎琉璃盏,被贬到流沙河。

就连唐僧骑的白马都是__白龙马__变的。

5.《西游记》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三打白骨精;、大闹天宫(五庄观)_、真假美猴王_、三借_芭蕉扇___。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