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科技实践活动的报告材料

科技实践活动的报告材料

科技实践活动报告——浅议科技辅导员在促进青少年科学素质提高中的作用资兴市鲤鱼江完小科技活动小组执笔:李友成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承担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青少年的科学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胡锦涛总书记在“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中提到:“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要坚持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就必须充分体现邓小平同志提出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就必须以胡锦涛总书记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指针,体现科学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进一步促进青少年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的不断提高。

这是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大事。

要提高广大青少年科学素质,必须根据青少年身心成长的特点、年龄、心理和接受能力,让他们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青少年乐于交流,敢于探索和创造的科学精神,掌握科学技术的基本知识,了解科学研究的大致过程和基本方法,普及现代科学的有关知识,帮助他们从小树立起“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思想,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从而达到提高青少年科学素质,培养“四化”建设优秀人才的目的。

一、发扬“两条腿走路”的精神,因地制宜培养青少年科技意识科技意识和科技技能的培养是科技教育的两个要素,爱科学首先要有科学的意识,我校科技辅导员李老师是从1979年就担任专职自然教学工作,并在1986年担任“资兴市青少年科技辅导协会”第二届理事一职,他在近30年的科技辅导工作中深深感到:要开展好学校的科技辅导活动,就要发扬“两条腿走路”的精神,因地制宜培养青少年科技意识。

如果说在七、八十年代搞科技活动条件简陋,随着教育教学的环境不断改善,我校在九十年代就建成了微机室、多媒体电教室、语音室和两个高质量的实验室,是资兴市的样板窗口学校,条件可以说是大有改观。

通过充分发挥这些有利条件的优势,指导青少年因地制宜地开展经常性活动、阶段性活动、针对性活动以培养他们科学素质之外,还应利用不同的活动环境,来培养青少年的科技意识。

我校组织科技小组开展科技活动,通过自己种植植物园,如各种花卉、草本植物、采集制作动物和植物标本,(李友成老师1985年在郴州装备处培训时学会了制作动物标本的方法,回来后他就带领学生制作了老鹰、兔、獾、狸和壁虎等动物标本,这些标本曾获得地区、市的一等奖和二等奖),观察动、植物的生活习性、饲养小动物、开展“三小”活动、结合教学内容进行课内和课外实验、写观察日记等活动,形式灵活多样,让他们象科学家那样,“真刀真枪”地研究科学,明白原来科学家就是这样研究科学的,自己也能当小科学家,从而热爱科学,对科学发生兴趣。

二、对资源的合理创造利用,创设有利的科技辅导的氛围合理、有效地创造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是开展科技辅导活动的十分重要的前提条件之一。

近30年来,李老师一直担任学校的专职自然(科学)教学工作,并且兼任仪器室、实验室和多媒体电教室的管理工作,在他的积极努力工作下,我校的仪器配备早就达到了省级I级标准,是资兴市小学里唯一的“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还有各种配套的教学录相带、CD—ROM光盘和教学资源库,这为我校开展科技辅导活动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为了培养学生的科技技能,开拓学生眼界,李老师把1990年8月参加在成都举行的“全国第五届青少年创造发明比赛和科学讨论会”以及2005年4月在宜章举行的“湖南省第26届中小学生创新大赛”等资料,利用多媒体展示给学生观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是小发明、小论文和小制作?小发明活动是一项创造性活动,在这个活动中,需要多种能力、特别是创造和想像的能力。

启发学生明确小发明、小制作和小论文活动的意义,激发他们参加“三小”活动的兴趣,自觉接受创造思维和发明技法的启蒙教育,增强创造精神和创造意识。

值得注意的是,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处在学龄初期,他们的大脑结构和机能正处在发育阶段,神经系统的活动以兴奋占绝对优势,思维形式是以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第二信号系统日益发展。

具体表现在:他们单纯、活泼、好动、幼稚、富于想像、善于联想,但缺乏独立能力,动手能力还很欠缺。

举一个例子来说吧,科技组的一个叫陈聪的学生,科技辅导老师把一个小制作“风向标”上安装好支架,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还不见他交来。

后来,到班上找到他,他的回答令人哭笑不得:“他爷爷不空。

”所以培养学生独立制作和动手能力,是当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此外,在示范过程中,所选用的范例最好对学生有一定的指导价值,也就有一定的操作性和启发性,比如,在讲小发明的方法时,就用了“圆珠笔的发明”这一具体的范例,在讲清这一发明的思路是“逆向思维法”(将圆珠笔杆改细,使所装的油墨在用完时,金属珠子还未磨损到漏油的程度,进而解决了圆珠笔漏油这一难题)。

还要讲清发明人在发明过程中是怎样想到这种方法的,他还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等等。

这样,对学生有较大的启发和帮助,效果也就明显可见了。

五(2)班张文焯同学就用上了这种方法,克服了许多困难,制作出了“自动捕蝇器”,并被市教育局送到郴州地区参赛。

同学们通过实际制作活动,提高了创造思维、发明技法和动手能力。

三、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逻辑思维等能力在科技辅导活动中,我们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一举多得,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

《新课标》指出:要加强探究式学习和动手实验等学习方式的运用。

我们应该引导学生从观察身边的事物开始,让学生在学习教学内容时,从观察中发现问题,在实践中验证原理,在实验探究中得到发展,使他们经历“观察发现——实验验证——探究创新”的科学探究活动。

小学的实验操作,能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涉足的范围甚广:从天地宇宙到万物生灵;从有生命的植物、动物到无生命的矿物、岩石。

人类的认识总是从感性开始的。

例如,要学生认识自然界的雷电现象是一种大规模的放电现象,实验就能有效地使学生掌握这一知识:当看到感应起电机的电弧、听到放电时的噼里啪啦的响声;脱毛衣时的电火花和噼啪的声音。

这不就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雷电现象”吗!植物种子的萌发通过自己亲自动手实践,看到种子先长出胚根,再长出子叶,然后长茎、长叶……这些都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

自然的分组实验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并通过实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实验中,还要求学生初步熟悉所用的仪器的名称、构造和使用方法。

显然,这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分工合作的团队精神、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科学习惯,更由于实验适合学生好奇、好动的年龄特征,因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萌发主动、积极的求知欲。

例如,在教学《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冷水与热水”这一内容时,教材以实验的方式帮助学生变换角度、变换方法去研究冷水和热水有什么不同。

这个实验活动分两层:1、从观察往冷水和热水中各滴一滴红墨水开始,让学生发现红墨水在热水中扩散得快而在冷水中扩散得慢,这里只找不同而不需要解决为什么,因为涉及的知识(分子学等)太深奥,还不能为小学生所接受的缘故。

2、观察装有热水的小塑料袋放入冷水中浮;装有冷水的小塑料袋放入热水中沉的事实,并尝试着让学生做出解释:“我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这里面的原因是什么?”在学生观察装有热水的小塑料袋放入冷水中浮的实验进行得很顺利,装有热水的小塑料袋浮在冷水的上面,让学生汇报所看到的现象,并尝试解释这里面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在前面所学过的潜水艇和浮标在水中上浮和下沉的基础上,能回答出装有热水的小塑料袋浮在冷水的上面,是因为热水比冷水轻的道理。

但在观察装有冷水的小塑料袋放入热水中沉的实验时,小塑料袋先是乖乘地沉入水底,但过了一会,意料之外的情况发生了——原来下沉的装有冷水的小塑料袋竟冉冉上升了,最后浮在热水上。

这时学生纷纷报告老师:“我的冷水袋也不下沉了,而是上浮了!”学生们的脸上充满了疑惑和渴求得到正确答案的急迫的表情。

这时老师并没有直接给同学们问题的答案,而采取的方法是:小组讨论并分析以下几个问题:1、前面所学的潜水艇和浮标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1)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重);(2)在水中上浮(比同体积的水轻);(3)可以停留在水中的任何位置(与同体积的水一样重)。

2、“装有冷水的小塑料袋为什么先在热水中下沉,后来为什么又浮在热水的上面?”(冷水先是比同体积的热水重,所以下沉;过了一会儿后,冷水受热后跟同体积的热水一样重,而塑料袋又比热水轻,整个塑料袋的水连同塑料袋就比同体积的热水轻,所以上浮),“这种现象与前面所学的知识有什么样的联系?”(引导学生温故知新来解决问题)。

这时,老师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正是让学生充分运用已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的绝好时机,千万千万不要包办代替,简单、直截了当地给学生正确的答案就了事。

须知:作为与传统教学方法的不同,新课程理念的一个重要的改革,教师所扮演的角色改变了,只是其中的一名讨论者和参与者,要引导学生将新旧知识有机地连接起来,创设对这些问题让学生自主进行讨论和交流的情境,可以使学生通过讨论和交流,相互启发的合作学习,使个体思维由外因的作用而产生飞跃,自行地、温故知新地运用所学知识去获取答案,从而在原有的知识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地掌握所学知识。

毋容置疑,由于学生的年龄、知识水平和感性认识的不同差异,他们在讨论、交流中会产生这种或那种矛盾,甚至出现冲突,这是正常现象,说明学生对某一问题,观察的角度不同,所得到的认识也就各有不同,所以经过自主进行讨论和交流,互相取长补短而得到发展,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这比从老师那里直接得到答案,效果是截然不同的,这也正是新课程改革的精髓所在。

也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让学生成为实践活动的主体,在活动中,形成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局面,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提高、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使学生能自主获取知识,解决问题、表达观念、训练技能的目的。

四、充分发挥多媒体先进教学手段的作用,突破科技活动的难点科技辅导员要利用科技活动相对于自然课堂教学具有可塑性大的特点,努力拓宽学生的科学知识视野,这就需要充分发挥多媒体先进的教学手段,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变不可见为可见,帮助和引导学生突破难点,起到辅助学生掌握科技活动内容的要点和培养学生动手实践操作技能的目的。

如在开展“简单电路”内容的科技活动时,我们就充分利用多媒体先进教学手段的作用,将“电路的通路、断路、短路,电流的方向、小灯泡和电池的构造及作用、两个小灯泡的串联连接、并联连接……”等内容,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展示给学生时,哈,效果好极了!学生们全神贯注、眼睛一眨也不眨地盯着大屏幕:电流从电池的正极沿着导线流向负极(可以向学生解释:确切地说,电流应该是从负极流向正极,这是依惯例的说法而已);电路短路了,电线冒着烟;串联电路为什么不能分别控制两个小灯泡的亮灭而并联电路为什么能够分别控制两个小灯泡的亮灭……”,然后,学生在自己动手做实验时,就能应用学到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