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科技实践活动报告打开巴山“百宝箱”——认识家乡的中草药南江县高桥小学六年级科技活动组科技辅导员:王芳周菊香一、科技实践活动名称:打开巴山“百宝箱”——认识家乡的中草药二、选题学科:ABO(植物学)三、选题背景:我校是农村小学,位于四川省南江县境内大巴山中,森林覆盖66.5%,植物资源丰富,中草药种类众多,金银花、佛手、薄荷、车前草、柴胡、茵陈、银杏叶、石菖蒲、海金沙、天麻、何首乌等一千多种中草药。
享有大巴山“百宝箱”、“植物基因库”之美誉。
在大力提倡爱护环境、关爱生命,大搞绿化的今天,当人们得知身边很多植物竟然大部分是中草药时,关爱、呵护甚至繁衍它们将成为可能,绿化行动将成为人们自觉和不自觉的行动。
通过这次学生的科学实践活动,希望能对保护其药用植物资源起到一定的作用。
介于以上这种情况,我们决定开展认识、了解的中草药的实践活动。
四、活动目标: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引导学生了解关于中草药的知识,激发学生对植物的兴趣,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留心环境的良好习惯,增进学生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意识,让学生学会关心周围自然环境,珍爱自然、珍爱生命,保护我们生活的家园。
情感与态度:1.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善始善终的精神。
培养学生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让学生学会交流,学会合作,正确地处理个人与团队的关系。
2.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感受知识的魅力,享受快乐、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
知识与技能:1.保持发展学生的探索欲望,在学生在认识中草药的同时,鼓励他们探究中草药的种植、使用以及相关的文化历史知识,让学生从中感受中草药文化的博大精深,受到爱祖国、爱家乡的教育。
2.始终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活动体验和感受,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能力,增强社会交际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五、参与人员:高桥小学六年级科技活动组,共65人,分为10个小组。
六、指导教师:王芳周菊香七、活动准备:(1)教师:采集一部分常见的中草药制作标本,搜集一些中草药的有关信息资料,联系懂得中药的乡村医生,去高桥乡医院与中医联系(为学生采访创造条件)。
学校为活动提供必要的资料、专用图书、标本夹、硬纸板等必要的材料。
(2)学生:①搜集一些中草药的有关信息资料或图片,收集常见的中草药。
活动器材:②用具:铁镐,(锨)剪枝剪子、刀锯、针线、乳胶、塑料袋、篮子、塑膜等。
(3)活动范围:高桥乡所辖区域。
八、实施过程:㈠第一阶段:活动准备时间:2014年9月上旬和中旬1、撰写活动方案,安排时间进度。
2、学生自愿组合,完成人员分工。
(附1:小组分工抽样表)3、利用课余时间采集中草药。
4、利用书籍报刊、网络、电视等媒体,通过向长辈询问等多种方式对采集的中草药进行辨识。
(附2:学生调查访谈记录表)5、为采集的中草药制作名片,标明药名、药效及使用方法。
(附3:采集标签)6、收集关于中草药的故事。
㈡第二阶段:整理、汇报时间:2014年9月下旬1、教学生把采集到的草药制成标本。
(附4:标本制作记录卡)1、开展中草药故事演讲赛。
(附5:活动记录1)2、召开一次“认识家乡的中草药”为主题的中队活动,分组展示采集的中草药并介绍药名、药效及使用方法。
(附6:活动记录2)3、请当地有名中医到校进行一次“名医教我识药材”活动(附7:活动记录3)4、把学生采集、收集到的中草药办成一个“中草药大观园”。
让学生集中了解我们身边的这些中药草的疗效。
(附8:活动记录4)㈢第三阶段:交流总结时间:2014年10月上旬1、指导教师收集此次活动的精彩记录,如活动记录、活动照片等相关资料归档,形成系统材料。
(附9:活动精彩记录照片)2、学生撰写此次活动的心得体会并交流。
(附10:学生心得体会抽样)九、活动成果“打开巴山‘百宝箱’——认识家乡的中草药”为主题的科技实践活动,既结合了实际,又符合小学生科技实践活动的要求。
孩子们在教师的指导下,既学到了知识,又养成了良好的习惯;既培养了兴趣,又受到了爱祖国爱家乡的教育。
1、参与广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参加本次活动人员为六年级一班全体学生,65人。
参与率为100%。
在活动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对周围世界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和需要,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探究,使学生逐步领会到科学的本质,乐于探究,热爱科学。
2、活动的实践性,锻炼了学生的能力本次活动要求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生活,走向自然,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实践,从亲自动手采集植物到辨识中草药,了解中草药背后的文化知识。
让学生不仅动手,还要动脑;不仅学会与人交流,学会与人合作;还学会利用书籍、网络等资源收集资料,解决问题,并形成文字材料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如:在中草药的采集中,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制作中草药名片和了解中草药背后的文化知识活动中,让学生学会了收集整理资料;在进行成果展示及药名故事演讲等活动中,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当然,在整个活动中,始终贯穿了学生的团体活动,让学生体会到什么是团结协作,增强了学生社会交际能力,并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3、让学生受到了思想教育在活动中,我们不仅仅是让学生能够辨识中草药,了解它们的用途;而是围绕“认识身边的中草药”开展了系列活动。
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了解了家乡的植物资源,体会到植物世界的神奇,受到爱家乡的教育,增强了环保意识;了解了祖国中草药文化的博大精深,受到了爱祖国的教育;在活动中体验到集体的重要性,明白了怎样与他人合作。
4、丰富了知识此次活动中,学生们走进自然,不仅亲眼看到了在课堂上、图片中了解的植物,还认识了许多他们曾经不认识的植物,了解了这些植物了名称,药效甚至是使用的方法,并学会了植物标本的制作。
不仅巩固了曾经学过的知识,更是扩大了视野,丰富了课外知识,有些知识甚至可以说得上是对孩子终身有益的。
当然,由于时间的仓促,考虑的不周全等因素,此次科技实践活动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我们将不断总结教训,不断积累经验,弥补活动中的不足,将科技活动落到实处,争取发挥更大的作用。
附1:小组分工抽样表附5:活动记录1中草药药名故事演讲赛活动内容:中草药药名故事演讲赛活动时间:2014年9月22日活动地点:六年级一班教室参加人:六年级一班全体同学活动过程:一、主持人宣布活动开始。
二、学生演讲。
三、教师总结讲话。
图1:中药药名故事演讲赛——《当归的故事》陈晶晶当归的故事演讲人:陈晶晶据传古代云南边疆某村庄有一青年药农,新婚不久,为生活所迫,要进山挖药。
其妻依依难舍,青年也甚为留恋,在含泪惜别时,嘱咐爱妻在家里艰苦度日,如果三年不能归家,允许她改嫁。
哪知青年一去三年,由于山深林密,路途遥远而无法通讯。
三年来妻子见丈夫全无消息,忧虑交加而致气血并虚,得了严重的妇女病。
婆婆见媳妇形体日瘦,神情日疲,茶饭不思,顿生怜恤之心,劝他改嫁。
妻子初有不舍,后来也以为丈夫一去已过三年,料想凶多吉少,便经不住人们的劝说而另择配偶了。
谁知她改嫁后不久的一天,采药青年突然回来了。
当他得知妻子已经改嫁,后悔不迭,乃托人捎信要求再见一面,共叙别后情景。
妻子应允,相见时竟抱头痛哭。
在悔恨交加中,青年得知她家境艰难,便赠一些药材,叫她去卖钱度日。
青年走后,患病已久又多情的女子见前夫如此铁石心肠,顿时瘫软在地,想起自己的不幸身世,一阵心酸,痛不欲生,就胡乱拿些药来煎服,以此来了却残生。
哪想到连吃几天,脸上竟渐有血色,红润起来,病也不治而愈,后来人们记取青年药农当归而不归,害的妻子改嫁的沉痛教训,遂将此药取名为“当归”。
图2:中药药名故事演讲赛——《金银花的传说》官强金银花的传说演讲人:官强金银花又名双花、二花、金花、银花、二宝花,是多年生半常绿缠绕性藤木植物。
它虽喜温暖,但也不畏寒,深秋霜打,老叶枯落,但叶腋间又簇生新叶;因藤儿经冬不萎,叶儿凌冬不凋,故有“忍冬”之名。
夏初开花,花成对生于叶腋,初开时白色,后变黄色,黄白相映,故名“金银花”。
相传,从前有一对姐妹,姐姐叫金花,妹妹叫银花。
她俩聪明、善良,人们都喜欢她俩。
一天,她俩同时患病,周身发热,均起红斑。
医生看了说;“这是热毒病,无药可治”!临死前,她俩对父母说:“我俩死后,要变成专治热毒病的草药,让得了这种病的人起死回生”。
她俩死后不久,坟上果然长满了茂盛的蔓藤,每到夏初开花,先白后黄,在绿丛中交相辉映,十分引人注目。
人们触景生情,想起了金花和银花临终前的话,就采来治疗热毒病,果然一服见效。
从此,人们就把这种花叫做“金银花”了。
图3:中药药名故事演讲赛——《车前草与欧阳修》杨玲车前草与欧阳修演讲人:杨玲欧阳修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名震天下。
有一年秋天,欧阳修突然泄泻不止,请医诊治,屡不取效。
欧阳修久病不愈,急坏了夫人。
夫人到处打听治此证的方法。
有一天,见街上有个卖药的说:“……能治泄泻,只要三文钱就可以买一帖,而且效速。
”夫人告诉欧阳修这个消息,劝他试试。
欧阳修不但不听,反而抱怨夫人说:“我身为公卿、朝廷大臣,脏腑娇嫩。
乡下人皮坚肉厚,与我怎能相比?这种药只能卖给乡下人服用,对我们这些人不适合。
”夫人见说,便不作声。
然而见他痛苦不堪,不忍坐视。
便上街买了一帖,细心煎成。
在欧阳修面前说是国手的药。
欧阳修不知底细,便将药服下,谁知真有效果。
泄泻得止,欧阳修十分高兴,并十分认真对夫人说:“还是国手的药灵,幸好没有听你买街上的药吃,否则不知会出什么后果呢?”夫人闻后,感慨地说:“你只知道国手,看不起社会上的医生。
其实你服的药正是我从街上买来的。
”欧阳修将信将疑,找到街上那个卖药的。
一问,果然不假。
乃诚实求其方。
卖药的也不保守,如实告诉他。
原来只是一味车前子研成细末。
说:“此药能利水湿,又不伤正气。
泄泻一怔,本是清浊混淆,水湿不分而引起。
用此药能使水湿通利而清浊得分,泄泻自止。
欧阳修深深叹服,厚赠卖药人。
附6:活动记录2打开巴山“百宝箱”——认识家乡的中草药活动内容:“打开巴山“百宝箱”——认识家乡的中草药”主题队会活动时间:2014年9月26日活动地点:六年级一班教室一、主持人宣布活动开始。
二、指导教师宣布比赛规则。
比赛分10个小组进行,打分实行10分制(其中:药物种类多少6分;介绍是否清楚2分;分类摆放是否整齐1分;是否守记录1分)。
最高分不得高于9.9分,最低分不得低于9.0分,每组同学介绍后由其他组组长打分,主持分报分,指导教师总分,按分数高低取一、二、三名。
三、小组按照抽签顺序轮流进行展示。
四、主持人宣布比赛结果。
五、教师颁奖。
六、教师总结谈话。
主题队会图片附7:活动记录3名医教我识药材活动内容:名医教我识药材活动时间:2014年9月29日活动地点:六年级一班教室参加人:六年级一班全体同学活动过程:一、主持人向大家介绍请来班上做讲座的当地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