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手卫生管理制度及实施规范

手卫生管理制度及实施规范

手卫生管理制度
手卫生为洗手,手消毒与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1、全院必须配备合格的手卫生设备与设施,必须用流动水,提倡用洗手液洗手
2、手消毒剂的包装与洗手后的干手物品(毛巾)或设施应避免造成二次污染
3、每季度对重点部门进行手卫生消毒效果的监测,当怀疑流行爆发与医务人员手有感染时,及时进行监测
4、所有医务人员必须掌握正确的手卫生方法,保证洗手与手消毒效果
5、医务人员正确掌握洗手及手消毒指征
6、医务人员手无可见污染物时,可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7、医务人员手被感染性物质污染以及直接为传染病人进行检查, 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病病人污染物之后,应先用流动水冲净,然后使用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手卫生实施规范
一)医务人员在下列情况下应当洗手(洗手指征)
1、直接接触病人前后,接触不同病人之间,从同一病人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接触特殊易感病人前后
2、接触病人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之后
3、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4、进行无菌操作前后,处理清洁、无菌物品之前,处理污染物品之

5、当医务人员的手有可见的污染物或者被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后
6、进入或离开病房前后
二)医务人员洗手的方法
1、采用流动水洗手,使双手充分浸湿;
2、取适量皂液,均匀涂抹至整个手掌、手背、手指与指缝;
3、认真揉搓双手至少15秒钟,应注意清洗双手所有皮肤,清洗指
背、指尖与指缝,具体揉搓步骤为:
1、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2、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行;
3、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
4、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5、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6、将五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7.必要时增加对手腕的清洗。

1、掌心对掌心搓揉
2、手指交叉,掌心对手背搓揉
3、手指交叉,掌心对掌心搓揉
4、双手互握搓揉手指
5、拇指在掌中搓揉
6、指尖在掌心中搓揉
4、在流动水下彻底冲净双手,擦干,取适量护手液护肤。

三)医务人员在下列情况时应当进行手消毒:
1、检查、治疗、护理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之前;
2、出入隔离病房、等医院感染重点部门前后;
3、接触具有传染性的血液、体液与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
4、双手直接为传染病病人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病人污物之后;
5、需双手保持较长时间抗菌活性时。

四)医务人员手消毒的方法
1、取适量的速干手消毒剂于掌心
2、严格按照洗手的揉搓步骤进行揉搓
3、揉搓时保证手消毒剂完全覆盖手部皮肤,直至手部干燥,使双手达到消毒目的
五)医务人员手卫生标准
不同环境下工作的医务人员,手卫生应达到如下要求
1、Ⅰ类与Ⅱ类区域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要求应≤5cfu/cm2。

Ⅰ类与Ⅱ类区域包括:普通手术室、产房、供应室洁净区、层流洁净手术室、供应室洁净区等
2、Ⅲ类区域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要求应≤10cfu/cm2。

Ⅲ类区域包括母婴同室、妇产科检查室、注射室、换药室、治疗室、供应室清洁区、急诊室、化验室及各类普通病房与房间等
3、Ⅳ类区域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要求应≤15cfu/cm2。

Ⅳ类区域包括感染性病科、传染病科及病房。

4、各区域工作的医务人员的手,均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
六)手卫生设施与用品的配备
1、处置室、换药室、病房等应设有流动洗手设施,手术室、产房、
等重点部门应当采取非手触式水龙头开关
2、提倡使用洗手液。

3、洗手后的干手物品或者设施应当避免造成二次污染。

尽可能使
用一次性纸巾,干净的小毛巾擦干双手。

小毛巾应一用一消毒
医源性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一、健全与完善医院内感染的管理体系
组织领导就是院内感染控制成败的关键,改变管理体制不全与观念淡薄的理念,在院长的领导下,制定院内感染控制计划、制度并负责医院感染的监测,评估、措施改进,研究与提出对策,组织业务培训等。

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卫生部颁发的物品消毒法与传染病防治法,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一切为了人民的健康,做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克服与纠正过去单纯的治疗观点与只注重经济效益忽略社会效益的错误做法,彻底改变医院内脏、乱、差的局面。

二、强化教育培训与感染监测
经常性地在全院医务人员中进行有关知识培训,医务人员中人人树立牢固的无菌意识与感染控制意识,尤其就是对感染控制人员要求掌握感染控制的必备知识并能娴熟运用各种感染控制技术。

三、改善医院环境、消灭污染源
医院环境的优劣,卫生的好与差,对病人治疗、康复以及院内感染都产生重要的影响。

因此,医院领导要有与时俱进与开拓进取的无畏精神,
为患者提供安静、优雅、整洁与舒适的治疗休养环境。

对于污水、废物、手术切除的坏死组织或人工流产的胎儿、传染病患者的排泄物或实验检查过的标本、患者的生活用品、诊疗过的器材等应严格消毒处理、避免造成院内环境污染。

四、规范操作、培养严格的无菌观念
进行严格的医疗操作规程训练,反复强调无菌操作的重要性,结合临床中典型事例进行开展教育,养成良好的、牢固的无菌观念。

医务人员必须在工作过程中养成自己良好的无菌操作习惯,科室主任及护士长应有强烈的责任感,严格要求,在科室中尽可能减少或避免发生医源性感染。

医院应有严明的工作制度与管理制度,对违规操作而造成严惩后查的应严厉处罚并追究责任,培养医务人员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养成牢固的无菌观念。

五、合理用药、杜绝药源感染
医生要严格掌握抗菌素、激素的合理使用原则,避免无选择预防用药,掌握好预防用药的适应症。

能单一使用就单一使用,必要时可以联合应用。

用药过程中应避免过多过勤更换用药,一种药物使用2---4天后确实无效时方可更换。

有条件的医院应昼做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此外,抗菌素之间的相互协同或拮抗作用、就是否需要延长给药时间等也应灵活掌握。

长期使用抗菌素、激素要注意细菌的耐药性,防止正常菌群失调产生二重感染等并发症。

药房中的口服液剂,特别就是糖浆,饮剂等制剂,应严格保管,制剂室在配制过程中应严格按无菌操作要求,避免制剂污染。

六、抓好卫生宣传工作、增强患者自我保护意识
积极开展并切实抓好卫生宣传教育工作,利用现代先进的宣传工具与各种手段,多种途径进行宣传教育,把有关卫生法律、法规贯彻落实到每个医务人员、每位患者及其家属中去,做到有病早治,无病早防,坚持不懈,“以防为主”的方针,必然收到良好的成效。

增强患者自我保护性教育,使她们懂得在治疗期间应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主动配合医务人员工作,对医院存在的问题大胆提出改进意见,必要时用法律保护自己合法的权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