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张謇

张謇


张謇时代的南通 垦牧小学
医学院等。他还创办了伶工学社、女工传习所、女子师范等
学校,以及中国第一所特殊教育学校——盲哑学校。
实业救国
张謇创办了中国最早的民族轻工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元首毛泽东在谈到中国民
族工业时曾说:“轻工业不能忘记海门张謇”。
创办大生纱厂,资生铁冶厂,利用海滨盐荒、
兴办盐垦公司,南通绣织局,南通博物苑,保 坍筑楗工程等实业
在“无导民兴业之心”,卒之糜费而乏效果。 今后部办企业,概行停罢,悉听民办。
教育

他创办了中国近代的第一所师范学校南通师范学校以及中国
第一家民办博物馆南通博物苑,以及中国第一家气象台军山 气象台以及高等学校南通大学。参与筹画建立中国近代第一 所高等师范学堂三江优级师范学堂,并参与南京高等师范学 校、国立东南大学、河海工程专门学、复旦大学、吴淞商船 专科学校、江苏省立水产学校等的筹建。与近代南通大学有 着同源血脉关系的高校还有:东华大学、江苏农学院、苏州
过去
现在
张謇对家乡南通的贡献



———创工厂。自1895年开始,张謇创办大生纱厂等一系列重要企业。 ———开农垦。1901年,张謇创办通海垦牧公司,对沿海滩涂进行开发;大 兴农田基本建设,规划农田水利,建立产棉基地,发展农业;其后又办了大 有晋、大赉、大豫和大丰等盐垦公司。 ———发展交通。本着“道路交通为文明发达之母“的思想,张謇辟道路、 兴河运,1901年创立大生轮船公司(到1918年,公司有小轮20艘,行驶于 以南通为中心所辟的10条航道上,沟通南北水网);1904年建设天生港及其 码头仓库,开通通申线接轨上海;为了加强唐闸与港区之间的联系,张謇还 修建了港闸公路,等等。 ———修水利。南通一带屡有水患,张謇遂以私人身份聘请荷兰索格、比利 时贝龙德、瑞典海德生、美国葛雷夫各国水利专家,商讨南通治水策略,运 用科技治水,修堤筑楗并举。 ———办教育。张謇言“欲雪国耻而不求学问则无资,欲求学问而不求普及 国民之教育则无与,欲教育普及国民而不求师则无导,故立学校,须从小学 始,尤须从师范始”。张謇开展的城市文化教育建设主要包括:1902年自筹 资金建设通州师范学校,翌年建成;1905年建翰墨林印书馆;1909~1912 年办商业与医学两所专门学校;1914年建图书馆等。
对张謇的评价

梁启超称张謇是位“崛起于新旧两界线之中的过渡时代 之英雄”
我认为:不能简单地把张謇称为“商
人”,他似官而非官,似商而非商,既 无大权,也无巨富,但政治和社会声望 极高,所以被称为“绅商”。用今天的 视角来看,他是一个具有强烈社会责任 感和理想主义色彩的商人兼社会公益家。

张謇是近代史上的传奇人物,他大器晚成,前半生 勤奋读书求取功名,终于在四十一岁时一举获得状 元头衔,却不满于自己当官无助于救国,毅然放弃 仕途,从头再来,投身于实业和教育。之后三十多 年的时间里,他硕果累累,开辟出多条他人未走之 路,以自己的实践亲自见证了一个爱国者的满腔热 情,成为历史上众人皆知的“状元实业家”。他的 伟大事业为后人景仰,他的光辉成就将彪炳史册。
•1910年,发起国会请愿活动。
•1912年起草退位诏书,并任中华民国 临时政府实业总长。
•1913年任北洋政府工商总长兼农林总
长,在职三年余。 •1914年兼任全国水利局总裁。
•1926年7月17日病逝,享年73岁。
Hale Waihona Puke 政治作为 张謇是晚清时期立宪运动的领袖,曾主持发
动了三次国会请愿运动。
在民国任工商部长时,他指出过去的措施,
大生纱厂

清末创办的私营棉纺织企业。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张謇在 “设厂自救”的浪潮中开始筹办。次年开始购地建厂。拟招商股60 万两,一年之久只招得三四万两。1898年,张謇通过刘坤一将湖北 官纱局存沪未用的纱机20400锭领回,作价25万两,作为官股, “按年取息,不问盈亏”。次年春开车生产,厂址在江南通州(今 南通市)。一战期间,张謇的大生企业系统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据统计,到1923年,它的资本总额达到了3448余万元,为当年申新、 茂新、福新企业系统资本总额的3.5倍以上。此后,受内外等多种 因素的影响,大生纱厂走向衰落
(1853年5月25日~1926年8月 24日)字季直,号啬庵,汉族, 祖籍江苏常熟,生于江苏海门市 长乐镇,清末状元。中国近代实 业家、政治家、教育家。中国棉 纺织领域早期的开拓者。他创办 我国第一所纺织专业学校,开中 国纺织高等教育之先河;首次建 立棉纺织原料供应基地,进行棉 花改良和推广种植的工作;以家 乡为基地,努力进行发展近代纺 织工业的实践,为中国民族纺织 工业的发展壮大作出了重要贡献。
张謇生于一个富裕的农民家庭,
父亲略懂诗词,很注重对张謇兄 弟的教育。张謇的一生自甲午战 争起分为前后截然不同的两个时 期,前期主要活动为读书求取功 名、充当他人幕僚和做官,后期 主要从事实业、教育、社会改革 等,是他人生的高峰期。
•1853年出生于江苏海门常乐镇。
•1894年考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 •1909年被推为江苏咨议局议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