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施工企业的“1+X”安全管理模式.docx

施工企业的“1+X”安全管理模式.docx

施工企业的“1+X”安全管理模式
安全生产是施工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内容,安全工作的成败决定企业的前途和命运。

良好的安全环境,可以给企业带来社会信誉和经济效益,国家和集体财产免遭损失,职工生命安全得到保障,否则就会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

安全工作不是单一的部门和个人的工作,而是一项应该常抓不懈的系统工程。

如何有效分析企业的安全生产现状,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障和促进企业的安全生产,在此,我们将其归结为“1+X”安全管理模式。

“1+X”中的“1”,是指安全管理中的规定动作,即必须遵守的固定部分。

如安全法规、各种规程规范等。

“X”即所谓的“自选动作”,安全管理中的创新部分。

众所周知,在安全管理上,国家颁布了一系列安全法规,各行业也针对自己行业的特点制定了全面的规程规范。

因此,就制度上而言,目前我国的安全法律法规已逐步健全。

正因为这些法律法规都是必须要贯彻落实的,所以,安全管理很容易陷入一个误区,被固定思维套牢。

然而,我们常说:任何事物,都要有创新才会有发展。

安全管理亦是如此。

“1“这部分是经过实践经验的日益积累凝聚而成的,是应该遵循的准则。

但各行各业具体情况不尽相同,就是同一个工程项目中,各个施工点的危险因素也不一样。

如何在规定动作的基础上加以扩展和创新,如何时常为安全管理注入新的活力,这就是笔者所要探讨的“1+X”安全管理模式。

一、规范动作不走样,是安全管理的基础。

制度建立健全后,强调的是贯彻落实,在这一点上,来不得半点马虎和虚假。

的确,“安全管理,如履薄冰”、“安全生产须常抓不懈”,稍有疏忽,就会造成国家和集体财产的巨大损失,甚至危及人员的生命安全。

几年来,公司全系统在具体的工作中一直遵循“安全第一”的原则,安全管理得到进一步规范,各种安全管理制度进一步健全。

然而,在具体的贯彻落实中,仍然有不到位和走样的情况存在。

如违章操作、违章指挥、野蛮施工、安全防护用品使用不规范、抢工期时忽视安全规程规范等等,给施工带来一系列安全隐患。

这些都是规定动作没有贯彻落实到位的具体体现。

特别是在基建单位,由于工程施工的需要,目前,主体施工人员大部分是农民工和临时工,由于农民工和临时工这个群体的天然局限性,普遍存在着文化程度低、组织纪律性差的问题,所以对农民工和临时工的安全教育培训是员工培训的重中之重,直接影响着企业安全生产形势的好坏。

即使对农民工、临时工进行了三级安全教育,但农民工、临时工的整体安全意识还是不很牢固,规范化作业技能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为了确保临时工的施工安全,防止意外发生,应当注意加强对他们的检查和督促,确保临时工进入施工现场符合安全规程的要求,要利用一切教育方式使临时工对所接触工作的性质和注意事项有所了解,从而自觉形成良好的安全素质和自我防护意识,懂得“三不伤害”。

要加强上岗前教育,使他们知道具体的安全注意事项,并有效落实。

要将临时工的安全教育纳入班组安全管理工作中,将安全管理贯穿到临时工管理的全过程。

要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