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湖南南岳大庙的导游词5篇.doc

关于湖南南岳大庙的导游词5篇.doc

关于湖南南岳大庙的导游词5篇南岳大庙是中国江南最大的古建筑群,有"江南第一庙""南国故宫"之称,根据现存资料记载始建于唐,后经唐、宋、元、明、清六次大火和十六次修缮扩建,于光绪八年(1882年)形成现在98500平方米的规模。

南岳大庙分为九进四重院落,四周围以红墙,角楼高耸,寿涧山泉,绕墙流注,颇似北京故宫风貌。

南岳大庙佛道共存,东侧为八个道观,西侧为八个佛寺,堪称我国寺庙一绝,每年八月十五,这里都要举行盛大规模的庙会,不少东南亚的佛国华侨,日本佛教界人士,以及回乡的善男信女,都不惜长途跋涉来此朝拜,因此这里常年香火不息。

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关于湖南南岳大庙的导游词5篇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关于湖南南岳大庙的导游词5篇(一)南岳大庙位于南岳古镇北端,赤帝峰下,是一座集国家祭祀、民间朝圣、道教宫观、佛教寺院有机统一的宫殿式古建筑群,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岳衡山旅游景区的重要景点,也是我国南方及五岳之中规模最大的庙宇。

它有九进四重院落,占地面积万平方米,布局严谨,气势恢宏。

南岳庙本在祝融峰上,为方便国(皇)家祭祀与民间朝圣,隋代移至山下。

据《南岳志》记载,唐初建司天霍王庙,唐开元十三年(720xx年),由唐玄宗诏建南岳真君祠,唐天宝五年(746年),唐玄宗封南岳真君为司天王,于是庙制按王宫规模增修,至唐肃宗时即有相当规模。

宋大中祥符四年(1020xx年),宋真宗赵恒,加封南岳司天王为"南岳司天昭圣帝",因此,其建筑形制亦"由王升帝","拟然帝居",从此成为一种"定制",并沿袭下来。

后屡经修葺,现存建筑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由平江举人李元度受命重修。

南岳大庙建筑文化博大精深,大庙中轴线上的建筑为皇家的建筑风格,是历朝帝王祭祀南岳衡山与民间朝圣(南岳圣帝)的重要场所。

主体建筑依次由棂星门、奎星阁、正南门、御碑亭、嘉应门、御书楼、正殿(圣帝殿)、寝宫和北后门九进四重院落组成。

东面有八个道宫,西面有八个佛寺,这正好印证了道教崇尚"紫气东来",佛教推崇"西方极乐"的宗教规制,充分体现了南岳道、佛共存一山,共融一庙,共尊一神的独特宗教文化特色,为中国乃至世界名山所罕见。

各位请看:南岳大庙正门叫棂星门,棂星本叫天田星,是天上二十八星宿之一,主管人兴国旺。

汉高祖时命祭天先祀灵星,因此得名。

也有说棂星门指的就是天门。

所以宫室,祭祀建筑的坛、庙才能设棂星门。

据《星经》记载:门以"棂星"命名,意思是人才辈出,为国所用。

因此,一般的庙宇不可用"棂星"来命名。

要用"棂星"冠以庙门,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第一是规模较大、气势宏伟的庙宇;第二是人才辈出、精英荟萃的地方;第三必须由皇帝下诏书。

南岳大庙正好符合以上三个条件才得到了这份至高无上的殊荣。

在国内,用棂星来冠以庙门的只有山东孔庙和南岳大庙等寥寥几处。

请看大门两侧的对联:"棂环卍字,槛绕廻文,仰台阁辉煌,是谓仙宸帝阙;星敛贪狼,风和仪凤,喜山河奠定,同游化日光天。

"这是幅老联新刻的联语,它高度赞扬了大庙建筑之恢宏与国家和谐兴旺。

门原是木结构的,到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才换成花岗岩石门。

门高和宽均为20米,厚1.1米,门上竖额"岳庙"二字,由有"江南一枝笔"之称的衡山籍清末秀才康和声所书,其下"棂星门"三字原为曹伯闻书,现为著名书法家周昭一所写。

门前有两只古朴大方、形态逼真的石狮,常年蹲在这里,喜迎四海嘉宾进入这吉祥之门。

棂星门内是一个松柏参天,绿草如茵的庭院。

院内左右各有水火池,水火池是蓄水以防建筑起火用的,也常被道佛教信徒们用来放生,因此又叫放生池。

两边有东西碑亭,东碑亭中置有明成化年间尚书商辂撰写的《重修南岳庙记》碑刻;西碑亭中置有宋代著名政治家范仲淹次子范纯仁撰写的《祭衡岳文》碑刻。

这个碑亭1938年遭日本飞机轰炸。

关于湖南南岳大庙的导游词5篇(二)穿过北街,前面豁然开朗,一座巍峨宏大的古建筑群展现在我们面前,这就是我国南方最大的宫殿式古建筑群——南岳大庙。

跨入棂星门,便是一个松柏参天、绿草如茵的庭院,左右各有一座水火池和碑亭。

水火池是蓄水以防建筑起火的,也常被信徒们用来放生,因此俗称放生池。

东边的碑亭中置明朝成化年间尚书商辂所撰写的《重修南岳庙记》碑刻,西边的碑亭中置有宋代范纯仁所撰写的《祭衡岳文》碑刻。

顺着中间的游道前行不远,就是南岳大庙中轴线上的第二进建筑一一魁星阁。

魁星阁又名盘龙亭,为重檐歇山顶建筑,面积139平方米。

阁内原来立有文星之首的魁星雕像,以示崇文,很多望子成龙的父母都常带着子女来此祈拜。

魁星阁两侧有钟亭和鼓亭,左边的钟亭原来摆放着一口重达4500千克的大钟,右边的鼓亭原来摆放着一面直径2米的大鼓。

古人相信只要钟鼓齐鸣,就能镇住龙王,使他不敢兴风作浪,以保国泰民安。

大庙的第二重院落,纵深不长,横断面却很宽。

院落东边是"玄德尊门",通大庙东翼的八个道观;—西边是"六寺同门",通大庙西翼的八个佛寺。

院落正中为八角重檐攒尖顶的御碑亭,是大庙中轴线上的第四进建筑。

御碑亭建于清康熙四十六年,即公元1720xx年,里面立着康熙皇帝撰写的《重修南岳庙记》青石碑。

碑高6.6米,重约20xx千克,共有碑文279字,叙述了康熙帝下旨重修南岳大庙的经过。

碑顶雕有双龙捧日的浮雕,底座是重达20吨的青石龟。

这头大庙中最宽的地方。

嘉应门后的第三重院落为南岳大庙的主院,由御书楼、正殿、寝宫和东西长廊组成,共有屋宇58间。

正殿居中,前为御书楼,后为寝宫,长廊环伺左右,周围还栽种着古树名木90余株。

大庙中轴线的第六进建筑一一御书楼为重檐歇山顶,面阔七间,宽30米,深20米,高15米,因为过去里面摆放着历代皇帝御赐匾额七块而得名,现在辟为文物陈列室。

穿过御书楼,各位面前的与北京故宫太和殿相似的大殿便是整个大庙的核心——中轴线上第七进建筑正殿。

正殿由于供奉着"南岳司天昭圣帝"祝融而又被叫做圣帝殿。

现存建筑为清光绪六年即公元1880年重修的,面积达1877平方米。

正殿屹立在2米高的16级须弥台座之上,殿高31.11米,是整个大庙的最高建筑,它高出南岳古镇上的所有建筑,凸现出它至高无上的地位。

它重檐九脊,面阔七间,宽53.68米,深34.84米,飞檐高耸,雕梁画栋,一派雍容华贵。

在正殿前有一个占地千余平方米的广场,这是用于酬神演戏和香客朝拜的地方,两边的宝库则是供香客焚香燃烛的地方。

南岳大庙的香火十分兴盛,这里终日青烟袅袅,芳香满院。

特别是在庙会和春节的时候,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信徒们济济一堂,僧侣道士们也来此讲经点醮,一时万头攒动,人声鼎沸,热闹非凡!走上台阶,首先吸引大家目光的一定是这里的巨大石柱。

正殿内外共有72根石柱,代表着衡山的72座山峰,其外,格扇窗上的《二十四孝图》窗雕、柱梁间的丹玺彩绘、台基旁的144块汉白玉浮雕栏板和台阶上的汉白玉游龙浮雕,无——不是艺术精品,真可以称得上是一座艺术宝库!这里的木雕、石刻和泥塑数量之丰、品种之全、技艺之精,无不令人叹为观止,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智慧!穿过正殿,后院是大庙的第四重院落,由供奉圣公圣母的寝宫、供奉道教注生真君的注生殿、供奉佛教辖神总管的辖神殿和北后门组成。

关于湖南南岳大庙的导游词5篇(三)各位团友:大家好!欢迎各位来南岳衡山观光旅游,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参观有"江南小故宫"之称的南岳大庙,并很荣幸能和大家共度一段美好时光,祝大家游得开心,玩得尽兴!各位团友,现在呈现在我们眼前的这座宫殿式古建筑群,就是有名的南岳大庙,位于南岳古镇北端,赤帝峰下。

它是一组集民间祠庙、佛教寺院、道教宫观及皇宫建筑于一体的建筑群,也是我国南方及五岳之中规模大的庙宇,占地面积98500平方米。

始建年代不详,地方志有记载的大庙早建于唐开元十三年(公元720xx年),历经宋、元、明、清历朝各代六次大火和十六次重修扩建,现存建筑于清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重建,它是仿照北京故宫建的宫殿式的古建筑群,因此有"江南小故宫"之美称。

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由棂星门、奎星阁、正川门(正南门)、御碑亭、嘉应门、御书楼、正殿、寝宫和北后门九进、四重院落组成。

东边有八个道观、西边有八个佛寺,中轴线上则是儒家的建筑风格。

虽然儒、释、道三教信仰不同,追求各异,但他们长期以来友好相处、共同发展、同存共荣。

儒、释、道三教共存一庙,这是我国乃至世界庙宇中的。

早在明清时期,大庙就以其出色的木刻、石雕、泥塑被誉为"江南三绝"。

同时以八百蛟龙为大特色,无论殿宇的梁柱、屋檐,还是柱基、神座,乃至门框、斗拱,神态各异的蛟龙,随处可见,原来这里自古就有八百蛟龙护南岳的传说。

我们现在所站的这座石拱桥,叫"寿涧"桥,桥下是寿涧水,盛传"取岳山之水可以延年益寿",因为南岳是寿山、寿岳,所以这座桥,是因水而得名的。

相传,如果谁能三步跨过这座桥,便可长命百岁。

各位请抬头看看大庙的正门叫什么门?有谁能认出第一个字来?(停顿)这位小姐说对啦,念"灵"字音,有好些人认不出此字,这也难怪,因为用这个"棂"字冠以庙门的很少见。

不知诸位是否去过山东孔庙,孔庙的正门即是棂星门,其实,在中国也只有这两处"棂星门"。

那是为什么呢?因为棂星本是28宿之一,叫天田星。

据《星经》记载:门以"棂星"命名,意思是人才辈出,为国所用。

因此,一般的庙宇绝不可用"棂星"来命名。

要用"棂星"冠以庙门,必须达到三个很苛刻的要件:第一,是规模较大、气势宏伟的庙宇;第二,必须是人才辈出的地方;第三,须皇帝下诏书。

达到以上三个条件才能建棂星门,可见,我们南岳确实是个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

凡是出入此门的人,都将成为祖国各条战线上的栋梁之才。

请各位仔细看看棂星门的对联,看有谁能将它正确念出?这位老先生念得很准:棂环卐字,槛绕回文,仰台阁辉煌,是谓仙宸帝阙;星敛贪狼,风仪和凤,喜山河奠定,同游化日光天。

这是副老联新刻的联语,它高度赞扬了大庙佛道并存及建筑规模之辉煌和祖国形势之大好。

在棂星门上方的汉白玉碑上,有金光闪闪的"岳庙"二字,是衡山学者康和声所书。

门原是木结构的,到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才换成花岗石门,门高和宽均为20米,厚1.1米,是我国现存的高、宽的石质牌坊大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