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诵读经典,传承美德

诵读经典,传承美德

诵读经典,传承美德
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深沉底蕴的华夏文明。

源远流长的国学经典,筑就了经久不衰的民族瑰宝。

国学的经典,让优秀的民族精神在我们的血脉中流淌,让民族文化的智慧支撑我们人格的脊梁。

中国有悠久的传统美德,生活中处处都有美德,它不单单体现了一个人的品质和行为,还体现了是一个国家一个种族的精神和操守。

美德的定义是:但凡可以给一个人的自我增添力量的东西,包括力量,勇气,自信,集体合作精神等。

就像顾炎武所说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我们应当时时刻刻都体现美德,让中华美德的发扬光大,让中国人不再被门禁,不再被嘲讽,不再让人把“中国式”作为讥讽中国人的词语,让世界来看一看什么叫“中国式美德”!
雷锋说过:“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枯槁,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交融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

”所以我们每个人在学习和工作中都应该时时刻刻体现美德,一群大雁结伴飞行,它们可以飞得更远。

我们有了集体,在集体的努力下,实现“中国式美德”。

集体是个人战胜困难,获得胜利的力量源泉,是获得友谊的桥梁和纽带,也是我们施展聪明才智的广阔舞台。

行动起来吧,在生活的一点一滴中体现美德,体现“中国式美德”。

荀子说过:“人无礼则补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千百年来,礼仪之风传承至今,我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

但是看看现在的我们,“中国式过马路”,被旅游景点回绝进入,
在名胜古迹上乱涂乱画,这些是身为所谓“礼仪之邦“接班人的我们应该做的吗?
什么叫做“礼仪之邦”,是我们这些所谓的“礼仪之邦”的传人让人把“中国式”作为一种嘲讽、嘲笑我们的词语?还是应该把“中国式美德”作为一种赞美、称道我们的品牌?
还记得寒假的那一天,天气非常寒冷,鹅毛大雪从天上洒落下来。

几分钟后,胡同里、屋顶上、电线杆上——都积了一层厚厚的雪。

几天下来,雪越下越大,积雪也越来越厚,最深的地方足足有5厘米多!路面上堆积的雪已经成了冰,给行路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一不小心就会摔跤。

正在这时,有几位居民穿着雨衣,戴着手套,拿着铁铲到马路上铲雪。

他们把铲子扎进厚厚的雪里,再往上一提,把雪扔到马路边。

不一会儿,马路被铲出了一条通道,行路方便了。

大家都纷纷感谢他们,可他们却说:“没什么,这是应该的。

”许多人看到这样的情景,也纷纷加入到他们中去,在马路边的小孩们都在为大家加油,仿佛那激动人心的劳动号子。

“人心齐,泰山移。

大家努力干哪!”大人们个个满头大汗,但却越干越有劲,没多久就把雪铲除了。

马路又恢复了正常通行。

可是,由于雪没有停止,不一会儿,马路又冻上了。

大家悍然不顾,只要雪冻上路,就把雪铲除。

小孩们也伸出了手,把路上的雪做成雪球,和小伙伴们玩打雪仗,堆雪人。

这样不但给铲雪工作出了一份力,使铲雪工作能更快完成,而且自己也玩得很开心。

这几天里,大家都轮流出工铲雪,道路总是非常畅达。

没过几天,雪停了。

在明媚的阳光的照射下,雪渐渐融化了。

就是像是美德的阳光
融化了人们内心的积雪。

这才是真正的“中国式美德”。

美德不应该只是说说而已,应该记在心里,刻在脑海中,更要付诸于实际行动,时刻记住要散发出“中国式美德”的光辉!
美德犹如香,经燃烧或压榨而其香愈烈,一些事情最能显露恶德,但一些事情最能显露美德。

生活中的一切的一切,都在永恒的爱心之下,只要你懂得珍惜,懂得真理,相信美德永远伫立在心中。

美德自己就是一种报酬。

独善其身,就是讲美德的第一步,在路面结冰的时候,在行人跌倒的时候,在处于黑暗的人需要一盏灯的时候,我们假如多付出自己的一份美德,迎接的将是一片片温暖与明媚。

让我们的心燃烧起来散发出美德的光辉,为处于“绝望”、“痛苦”、“悲哀”之中的人们照亮将来,美德的光辉在传递,让我们协起手来,让美德流传,流传给所有人。

历史的涓流亘古不变的流淌着,水声汩汩悦耳,鳞光光怪陆离,就这样,他冲刷着岁月,洗礼着风尘;就这样,他灿烂着世界,演绎着兴衰,就这样,他就这样,积淀着那永垂不朽的诗篇,传播着那渊源流长的文化,弘扬着那生生不息的传统美德!弘扬着“中国式美德”。

茫茫红尘,漠漠大地,中华沧桑五千载!
萧萧风雨,凄凄楚难,传统美德扬万世!
2下一页@_@我是分割线@_@。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