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教案
授课时间_2012_年_3_月_22日第__8__次课
教学内容与过程:
第三节序数效用论
课程导入:案例:生活中的选择——序数效应和无差异曲线。
还记得第一章的经济学十大原理吗?第一条就是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人在生活中总要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
尤其是对于咱们普通消费者来说,如何在收入既定的情况下分配好自己的收入,如何做到理性支出,经济学中的序数效用轮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工具——无差异曲线。
一、序数效用论的基本观点
1、商品的效用具有主观性,没有客观的衡量指标,无法准确地用基数来表示其多少;
2、商品效用的多少即使能够衡量并用基数表示,这种做法对于描述消费者的理性选购行为来说也是不必要的。
3、不同商品束的效用高低与消费者对不同商品束的偏好程度正相关:对某个商品束的偏好越强烈,该商品束的效用水平就越高。
而偏好可以通过人们的选购行为反映出来。
二、消费者偏好理论
序数效用论通过偏好来研究消费者的行为。
为了能够研究消费者的选购行为,消费者的偏好必须具有如下良好的特征:
1、完备性:
消费者对任何两种不同商品束的偏好程度,都是可以比较的。
消费者可以明确的排列出商品A 和B 的大小关系。
2、传递性:
设有A、B、C三种可以选购的商品束。
如果A>B,B>C 则一定有:A>C 。
3、反身性
消费者对相同两个商品束的偏好也一定相同或者说无差异。
4、不饱和性
在其他商品数量相同的情况下,消费者更偏向于一种产品数量大的商品组合,即“越多越好”。
三、无差异曲线
无差异曲线是序数效用论用来描述消费者偏好的工具。
1、无差异曲线的定义
无差异曲线是指在偏好既定条件下,能给消费者带来同等效用水平的两种商品组合的轨迹。
来看苹果和梨的消费组合,将带来相同效用的消费组合的点描绘在坐标轴上,就得到一条无差异曲线:
2、无差异曲线的特征
(1)在同一坐标图中,存在无数条无差异曲线。
离原点的越远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越高。
这意味着商品的消费多多益善。
(2)同一坐标平面上的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永不相交。
因为在交点上,两条无差异曲线代表相同的偏好,和第一条特征矛盾。
(3)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
表示为了得到相同的总效用,消费者在增加一种商品的消费时,就必须减少另一种商品的消费。
(4)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递减。
表示两种商品之间的边际替代率是递减的。
关于边际替代率的知识,我们下面就来具体学习。
四、边际替代率递减
在基数效用论中,大家学习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在序数效用论中,也有相似的规律来描述这种现象,这就是边际替代率递减。
1、边际替代率的定义
边际替代率是指在偏好与效用水平既定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为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所
愿意较少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
X Y MRS XY ΔΔ=;或者当商品数量变化趋向于无穷小时,dX
dY MRS XY 。
边际替代率就是无差异曲线的斜率。
2、边际替代率递减
在偏好与效用水平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某种商品消费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增加一单位该商品的消费所愿意较少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越来越少。
还记得上节课学过的边际效用递减吗?导致商品边际替代率递减的根本原因是商品的边际效用递减。
考虑商品X 和Y ,在效用不变的前提下,当用X 替代Y 的时候,随着X 的增加,X 的边际效用递减,而随着Y 的减少,Y 的边际效用递增。
所以1单位X 所能替换的Y 的数量就越来越少。
特例:完全替代品:无差异曲线是一条斜率不变的直线。
MRS 12=常数
完全互补品:无差异曲线为直角形状。
边际替代率为0(平行于横轴)或为∞(垂直于横轴)
案例:四级考场,你手中有10支中性笔,没有铅笔;旁边的人有10支铅笔,没有中性笔。
现在你们两个开始交易。
你愿意用几支中性笔换第一支铅笔?第二支还会有相同的数量吗?
五、预算线
1、含义:
预算线是指在既定的价格水平下,消费者用既定的收入所能购买的两种商品最大数量组合的轨迹。
无差异曲线表示的是消费者的主观愿望,预算线表示的是消费者的行为能力。
预算线的方程为:Y P X P M Y X ⋅+⋅=。
或者:X P P P M Y Y
X Y ⋅-=。
其中,M 表示消费者的总收入,P X 和P Y 表示商品X 、Y 的价格。
预算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直线,因为在收入既定的前提下,两种商品的消费是此消彼长的关系。
2、预算线的移动
(1)收入变动引起的预算线变动
在商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的收入变化会引起预算线平行移动:收入增加,预算线上移。
(2)商品价格变化引起的预算线移动
在收入与的Y P 不便的情况下,X P 变动将引起预算线在横轴上的截距发生变动:X P 下降,预算线在横轴上的截距就增加;X P 上升,预算线在横轴上的截距就缩短。
Y P 变化时也是同理。
六、消费者均衡
1、均衡的含义:
均衡的含义与基数效用论一样,依然是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既定的条件下,当消费者选择商品组合获得了最大的效用满足,并将保持这种状态稳定不变时,称消费者处于均衡状态。
只是分析的方法从边际效用变成了无差异曲线。
2、均衡的图形与公式
消费者购买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的切点所对应的商品组合,就能获得最大效用,处于均衡状态。
消费者要获得最大化的效用,则均衡点必须要在尽可能靠外的无差异曲线上;同时,均衡点的消费组合还必须是消费者能够支付的起的,所以不能在预算线之外。
所以只能在预算线和无差异曲线的切点上。
图中U 3在预算线之外,消费者负担不起;U 1在预算线内,收入没有全部用完,没达到效用最大化。
所以:均衡点E 有两个特点:第一、位于预算线上;第二、位于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的切点上。
所以消费者均衡的条件可以写作:
(1)Y P X P M Y X ⋅+⋅=
(2)Y
X XY P P MRS = 对均衡条件的理解:
如果Y
X XY P P MRS >,比如左边是2,右边是1,意味着在消费者心里,增加一个单位的X ,要减少2个单位的Y ,也就是说消费者认为X 比Y 重要。
但是在市场交易中,消费者多买一个单位X ,只需要少买1个单位的Y 。
消费者就会认为X 便宜,会多买X ,少买Y 。
市场就不均衡了。
反过来如果Y
X XY P P MRS <,比如左边是1,右边是2,。
意味着对消费者来说,X 和Y 是同等重要的,但是X 比Y 贵,所以消费者自然会少买X ,多买Y 。
市场同样不均衡。
所以只有当两者相等的时候,也就是说消费者内心对两种商品的效用评价,和市场上两种商品的价格比例相等的时候,消费者的行为才会稳定下来,从而达到均衡。
3、若无差异曲线上任何一点的斜率为– 0.5,这意味消费者有较多的X时,他愿意放弃()单位X而获得1 单位的Y 。
A、0.5
B、2
C、 1
D、1.5
答案:B
4、无差异曲线上任意一点商品X和Y的边际替代率等于它们的()
A、价格之比
B、数量之比
C、边际效用之比
D、边际成本之比
答案:C
5、如图,AB为商品1和2的预算线,U为无差异曲线,E为切点,P1= 2元。
求:
(1)消费者收入
(2)商品2的价格P2
(3)预算线方程
(4)求E点的MRS12
5、(1)由题意,
P1 X 1+P2 X 2 = I
在B点,数量组合为(30,0),代入
则有2×30 + P2 × 0= I 即I = 60 (元)
(2)同理,A(0,20)代入
有2×0 + P2 × 20= I = 60
所以P2 =3(元)
(3)2X1 +3X2 = I
(4)MRS12 = –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