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名称:浅析贸易摩擦及我国应对措施
经济学十大原理五: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
贸易使每个人可以专门从事自己最擅长的活动。
通过和他人贸易人们可以以较低价格买到各种各样的物品与劳务。
国家也一样,通过贸易,能使一国的总经济福利增加。
所以,从原则上分析,各国应该支持自由贸易,使国内状况变好。
然而,现实情况却并非如此顺利,贸易纠纷层出不断。
以下是今年以来中美双方的一些贸易摩擦。
首先是美国对中国的贸易反倾销。
1、美商务部初裁对从中国进口油井管征收反倾销关税。
11月6日,美国商务部5日初步裁定对从中国进口的油井管征收最高达99.14%的反倾销税。
2、美国对中国进口的无缝钢管、钢丝层板、钢格板、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用钢绞线、石油管材展开反倾销。
今年以来,美国发起了8起。
3、美国宣布对从中国进口轮胎实施为期三年关税限制。
中国也有相关的情况。
1、中国对美国肉鸡启动反倾销反补贴。
2009年9月27日日前商务部已启动对美国进口的肉鸡产品和部分汽车产品的反倾销、反补贴的立案审查程序,这标志着立案受理的开始。
2、中国对原产美国的排气量在2.0和2.0以上的进口小轿车发起反倾销。
2009年11月6日原产于美国的排气量在2.0升及2.0升以上进口小轿车和越野车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
3、中国对美国钢材展开反倾销。
2009年6月3日中国启动了据信是首次针对美国进口钢材的反倾销调查,加剧了美中之间的紧张形势。
从以上事例可以看出,虽然各国支持贸易,然而,由于国内大集团利益冲突,各国对进口商品征收重税,设置进口配额,甚至实施反倾销调查,引发贸易大战。
究其原因,大致可以归结到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巨大贸易差额问题是导致贸易摩擦的直接原因
以中美贸易为例,根据美国商务部统计,2007年,美中货物贸易3867.5亿美元,较2006年增长12.8%。
其中美对华出口652.4亿美元,增长18.2%;进口3215.1亿美元,增长11.7%。
与此同时,2007年美对华贸易逆差达2562.7亿美元,增长10.2%,占同期美货物逆差总额的31.4%,逆差金额和占比均创历史新高。
经济学
家认为,两国间经常项目收支的逆差,超过国民生产总值的1.5%,会发生激烈摩擦;超过2%,就会引发报复行动;如国对国的贸易顺差超过该国贸易额的25%-30%,那就是政治问题。
美对华贸易的巨大逆差给美国贸易保护主义者提供了借口,美国贸易保护势力不断借题发挥。
第二,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与市场拓展之间的矛盾
一个国家的兴衰与拥有市场份额的多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当代,各国经济发展对市场,特别是对国外市场的依赖性越来越大,市场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稀缺资源。
可以预见,在今后的一段较长时期内,寻求和占领新的市场仍将是各种经济力量争夺的焦点。
就中美贸易关系来讲,美国要求在资本、能源、通信、航空等领域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而中国为保护某些国内的幼稚产业,还不能完全开放本国市场。
所以在市场问题上中美之间的矛盾同样不可避免。
第三,国内的贸易保护主义泛滥
各国对外贸易政策具有明显的两面性特征,即在出口贸易上推行自由化原则,在进口贸易上则坚持保护主义,要求实行所谓的“公平贸易”。
以美国为例,在美国,钢铁、纺织业、汽车等制造业都属于“夕阳产业”。
由于劳动力成本高,这些行业在世界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按照古典贸易理论,美国应从有比较优势的国家比如中国进口,以节约资源,提高福利水平。
但美国纺织品、钢铁和汽车生产商认为中国廉价产品的大量涌入对美国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及就业带来巨大的冲击,纷纷转向政府寻求保护,促使贸易保护主义蔓延,从而导致中美贸易摩擦频繁。
第四,一国崛起与遏制战略
强国争夺是国际政治中的正常现象,随着一国经济增长,强国地位的上升,各国冲突不可避免,不加管制的自由贸易只会加速该国成为强国的速度。
面对潜在的威胁和利益冲突,强国必然会采取遏制战略。
还以中美为例,美国与中国的贸易应从战略而不是从市场考虑来推动,华盛顿不能阻止中国上升到强国地位,但多少总能控制中国成为强国的速度。
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全球资源的重新配置虽然有利于整个社会福利的提高,但对试图维持单极世界的美国却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美国向来有运用军事手段和经济手段实行复合遏制的历史。
当前,贸易中美两国经济在相互依存关系中的不对等性,决定了中美贸易摩擦
必然会成为一种常态,在短期内不会消失。
而今面临经济危机,大力发展经济,致力于经济复苏是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所以中央提出保八增长目标。
而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出口中,出口远远滞后。
所以我们必须解决好贸易冲突,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引发中美贸易摩擦因素,维护两国贸易的健康发展,努力把中美贸易摩擦发生的频率和危害性降到最低
首先,我们要利用多边机制解决贸易摩擦
解决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国际贸易争端我们应熟悉和适应及其他国际贸易规则,在实战中积极利用世贸组织多边机制维护自身权益,避免和应对各种可能的指控,并在贸易摩擦中处于有利位置,学会运用争端解决机制。
国人应当加快熟悉规则的步伐,特别是要熟练掌握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规则,为抑制贸易战,打赢贸易战做好准备。
其次,我们要建立完善的预警机制解决贸易摩擦
有效的反倾销预警机制包括三个部分:市场预警,政策预警和政企沟通一个完善的预警机制,需要加强三个主体的作用一个是政府,政府有关部门要跟踪一些产品的进出口贸易,尤其是进口与出口激增,进口与出口价格急速变化的产品驻国外新闻记者也应具备极强的经济意识,及时跟踪和报导国外反倾销或限制进口的动向性信息,特别是对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国的一切限制进口措施要进行详细报道。
二是建立对政府有影响力的全国性行业协会组织,以发挥其协调,谈判和行业约束及服务的功能行业协会,积极主动地应对,指导、协调涉案国内企业参与应诉,力争取得对我有利的结果。
三是国内企业不但要学会规则解决国际贸易摩擦,更要学会如何避免摩擦。
我国应借鉴国外成熟的贸易救济机制,进一步完善我国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及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法规,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贸易救济体系,健全应对贸易摩擦的快速反应机制
最后,我们要加快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减少贸易摩擦
我国目前被指控倾销的产品大多是科技含量较低的产品,本身很容易被替代。
事实证明,技术层次高,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不容易被反倾销,从而减少与其他国家之间在技术贸易等方面的摩擦。
因此,无论是为了获得稳定的市场份额,还是提高经济效益,企业都应从提高产品档次,形成产品的个性化竞争优势入手,打造产品国际品牌只有让产品本身具有一种价值感,才能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忠诚度,这样一方面避免了反倾销,另一方面又形成稳定的顾客群从企业长期发展
的趋势看,塑造品牌形象,提升中国产品在世界消费市场的信誉,走品牌竞争的策略才是出路。
为此,政府一方面要通过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鼓励企业创新,并尽可能给企业更多途径降低维权的成本;另一方面要引导企业创造条件到国外申请专利,这样不仅可以在国外市场获得创新所带来的利润,降低出口中知识产权问题带来的风险,还可以应对来自其他国家同类产品的竞争。
贸易能使每个人的状况变好,这是我们的共识。
虽然贸易摩擦不可避免,但是我们可以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引发贸易摩擦因素,维护贸易的健康发展,这对于致力于复兴的中国是尤为重要的。
只要我们措施得当,求同存异,贸易摩擦问题一定可以得到恰当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