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结构

浅析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结构

浅析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结构
阅读能力是语文能力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阅读者运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技能顺利地进行阅读的能力,是完成复杂阅读任务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由多种因素组成的复杂系统。

阅读能力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能力:
一、认读书面语言的能力
认读书面语言的能力,指的是对文字符号的感知能力,或者说是对阅读材料中的字、词、句的认识能力。

它是阅读能力的基础,是阅读的起码要求,不具备认读书面语言的能力,也就谈不上阅读能力。

同时,还要能准确的认读由文字组成的词语、句子。

小学阶段学会2500个常用字就能基本满足阅读一般读物的需要。

培养认读能力还必须注意:在强调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时,不可忽视对字义的了解;对形近字、多音、多义字,尤其要注意指导学生认清,读好。

二、理解书面语言的能力
理解书面语言的能力是在认读的基础上,对阅读信息进行消化、加工的能力。

它是阅读能力的核心,衡量阅读能力的强弱,最主要的是看理解能力如何。

理解书面语言的能力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理解词语的能力
文章的思想内容是通过词语来表现的。

词语是表达意思、感情的最基本的语言单位。

因此,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首先要具备理解词语的能力。

要能正确地理解词语的本义,随着年级的升高,还要能理解某些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里的喻义、引申义、深层含义以及感情色彩。

要能抓住那些与文章中心有密切关系的重点词语,借助字、词典,结合上下文或联系生活经验,准确地理解它的意思和作用。

(二)理解句子的能力
能通过理解词语吧句子的意思读懂。

对文章中能够突出中心思想的句子,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对表达思想感情有特殊作用的句子以及含义深刻的句子,能够抓得住,理解得对。

(三)理解语言结构的能力
在理解词语、句子的基础上,要能了解句语句、句与段、段与段、段与篇之间的关系。

只有如此,才能能真切的了解文章讲了哪些具体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按怎样的顺序叙述的,进而抓住重点,领悟作者的写作目的,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四)理解文章表达方法的能力
对小学生来说,指能够理解一些初步的、简单的文章的表达方法,例如,怎样把内容写具体,怎样按一定的顺序谢,怎样抓住事物的特点写,怎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等。

三、初步的欣赏书面语言的能力
简单地说,就是能从欣赏地角度进行阅读,并且具有初步的品评优美语句和写得准确、鲜明、生动的词、句、段的能力。

对小学生来说,欣赏书面语言的能力不宜要求过高。

一般从中、高年级开始培养,主要是要求他们在对课文已经有所理解的基础上,能够注意欣赏课文中的优美语句以及表达效果好的词、句、段。

还可以鼓励他们把好词佳句记录下来,逐步积累,并学习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

四、记忆书面语言的能力
记忆书面语言能力,主要指识记、储存、提取书面语言的能力,是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

阅读的目的,主要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吸收、积累而记忆是吸收、积累的前提。

从阅读来看,理解也好,吸收也好,都需要记忆的参与。

我国传统的语文教育经验之一,就是熟记若干篇文章,终生受益。

对记忆的要求有三点:一是识记准确,二是储存牢固,三是提取要快。

要达到要求,必须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训练。

培养记忆力,除了强调以理解为基础外,常用的主要方法是重复。

学而时习之,读书回头,温故知新,都是我国古人读书的宝贵经验。

再有就是动笔,摘抄或默写句、段、古诗,也可以加强记忆。

五、一定的阅读速度
阅读速度,就是在单位时间内阅读的字数。

速度是阅读能力所不可缺少的。

尤其是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文字信息浩如烟海且增长的速度越来越快,阅读的内容急剧增加,必须有较快的阅读速度与之相适应。

当然对于小学生不能提出过早、过高的要求。

对他们来说,阅读能力的重点还是培养他们理解书面语言的能力,必须强调在理解的基础上提高阅读速度。

否则,速度虽快,但读后不知所云,就失去了阅读的意义。

总之,以上介绍的阅读能力结构的五个方面,显示出阅读能力的不同层次。

阅读相当复杂,除了智力因素,还包括飞智力因素。

比如,阅读的兴趣、动机、情感、意志、习惯等,都对阅读能力有很大的影响。

此外,阅读技能也是阅读能力的重要因素。

比如运用工具书的技能,圈、点、勾、画的技能,朗读、默读的技能,摘记、写读书笔记的技能等,都直接关系到阅读能力的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