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片吸虫和姜片吸虫
43
五、流行状况及预防
Fascioliasis is endemic in China, Taiwan, South-East Asia,Malaysia and India.
44
粪便管理:粪便堆积发酵后再作肥料。 定期驱虫:秋末,驱虫最为适宜。驱虫1~2次, 选两三种药交替使用。 灭螺:在习惯用水生植物喂猪的地方,灭螺 具有十分重要的预防作用。 饲喂方式:喂熟食。
5.其他检查
血象检查白细胞总数和嗜酸性粒细胞均增多, 尤其在急性期更明显;胆囊造影有时可发现 肝片形吸虫;B型超声波可显示不同程度肝 肿大,肝实质不均匀,肝胆管扩张,胆囊壁 肥厚,有时可发现胆道内肝片形吸虫呈现 0.3-0.5cm圆形阴影。
六、治疗
硝氯酚(Bayer 9015):只对成虫有效。 丙硫咪唑(Albendazole, 抗蠕敏):对成虫有良效。 溴酚磷(蛭得净):对成虫和童虫有效。
胺、茶子饼、生石灰、硫酸铜等。
30
3. 保护易感动物 保持动物的饮水卫生;
保持动物的饲料卫生。
31
Fasciolopsis buski
布氏姜片吸虫属肠道寄生大型吸虫,俗称姜片虫 或肠吸虫,姜片虫寄生在人、猪的小肠内,引起 的慢性腹泻、消化道功能紊乱及营养不良等症称 之为姜片吸虫病 (fasiolopsiasis) 。 1873 年在我国广 东省首先发现本病。祖国医学称之为“赤虫”, 早在1600多年以前我国东晋时期已有记载。
15
肝片吸虫病的季节动态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1月 2月
卵发育, 毛蚴进螺蛳 螺蛳内1-2月尾蚴成熟 动物感染囊蚴, 并 在体内移行
2 ~ 4个月移行到达肝脏, 急性发病
虫体排卵 转入慢性期
16
四、致病作用和病理变化
童虫移行引起纤维素沉积、急性肝炎和内出血。
12
三、流行病学
•分布广,呈地方流行性 •流行因素 1.生物学因素 2.自然因素
①寄生虫 ②中间宿主 ③终末宿主
①放牧区域 ②雨量 ③温度
13
①寄生虫:吸虫卵和幼虫发育条件
< 12℃停止发育, 干燥, 阳光, 冰冻 死亡 25 ~ 30 ℃ 10 ~15天发育到毛蚴 > 37 ℃ 难以存活
卵
毛蚴 < 1 4℃不出壳 尾蚴 < 9℃不出螺蛳
32
布氏姜片吸虫
一、形态
1、成虫
扁平肥厚,长椭圆形 ,活时肉红,死后灰 白 。 20--75mm×8-20mm×0.5--3mm , 酷 似姜片。腹吸盘靠近 口吸盘后方,较口吸 盘大4--5倍。没有受精 囊。雌雄同体,睾丸 高度分支呈珊瑚状。
33
生殖孔 肠管 子宫
口吸盘
腹吸盘
卵巢 睾丸 卵黄腺
排泄囊
排泄孔 34
成虫扫描电镜图
35
2、虫卵
卵壳 卵细胞
卵黄细胞
大小 130--140×80--85um
外形 卵壳 内含 椭圆形 薄,卵盖小 1个卵细胞,20--40卵黄细胞
颜色 淡黄色
36
二、生活史
37
在水生植物上的囊蚴 胞蚴 雷蚴 尾蚴 自由游泳的尾蚴
(二) 生活史
扁卷螺
毛蚴
整个发育 过程一般需 90~103天, 生存时间为 9~13个月
28
七、预 防
1. 控制传染源(预防性定期驱虫) 急性病例,可在夏、秋季选用肝蛭净等药物 进行驱虫。 慢性病例,北方驱虫2次/年(即冬末初春和 秋末冬初)。 南方每年可进行3次驱虫。 对驱虫后的粪便进行处理。
29
2. 消灭中间宿主淡水螺
利用食螺鸭子等生物消灭淡水螺; 结合农田水利建设,改造牧场,填平无用水 洼; 化学灭螺(常用),如用五氯酚钠、氯硝柳
1.急性期
发生在感染后2-12周不等,突发高热、 腹痛,并常伴有胀气、呕吐、腹泻或便秘、 肝肿大、贫血和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 高等表现。有些病人还可出现肺部和皮肤
变态反应症状。此期表现大约持续2~4周。
2.潜隐期
患者的急性症状减退或消失,在数月 或数年内无明显不适,或稍有胃肠道不 适症状,而病变在发展之中。
胞蚴
囊蚴
尾蚴
雷蚴
40
生活史特点汇总:
寄生部位(成虫):小肠 中间宿主:扁卷螺 传播媒介:水生植物 虫卵随粪便排出,入水孵化为毛蚴; 感染阶段:囊蚴 感染途径与方式:经口感染 成虫寿命:一般2∽4年 ;
Hale Waihona Puke 保虫宿主:猪41三、致病
1.夺取营养 2.损伤肠粘膜,引起消化道症状: 病因:吸盘发达,吸附力强,可造成肠道明显的 机械性损伤。肠粘膜可发生炎症、出血、水肿 、坏死、溃疡等。 临床表现 : 腹痛和腹泻,营养不良,消化功能紊 乱;还可有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 3.偶有肠梗阻(绍兴一个九岁女孩寄生3721条)
3
一、形态
外形:扁平,呈叶片状,有头椎。 颜色:活时为棕红色。 大小:20-35×5-13mm。 吸盘:口腹吸盘相距较近。 消化系统:肠管分支。 雄性生殖系统:睾丸高度分支,纵列 于中部。雌性生殖系统:卵巢呈鹿角 状,位于腹吸盘后。卵膜明显,位于 体中央。子宫位于卵膜和腹吸盘之间。 卵黄腺发达。 虫 卵 椭 圆 形 , 淡 黄 褐 色 , 130 ~ 150µm×62 ~ 90µm,卵壳薄,一端有 小盖,卵内充满卵细胞和卵黄细胞。
4
肝 片 吸 虫 扫 描 电 镜 图
5
6
7
二、生活史
8
生 活 史 模 式 图
9
生活史详情
肝片吸虫 成虫 卵
随胆汁入消 化道,随粪 便到外界
适宜条件下 (15-25℃,充 足的水份、氧 气和光线)经 10-25D 毛蚴 寿命短(6-36 小时),迅速 游于水中 中间宿主
穿过肠壁,入 腹腔,经肝包 膜入肝,胆管
20 ~ 30 ℃,8 ~ 10 am ,新 黑暗下留在 鲜水,发育最快。 卵内8个月 27 ~ 29 ℃, 雨量大、水新鲜 > 33 ℃ 不出螺蛳
4 ~ 8 ℃, 存活2个月,26 ℃,存活3个月 囊蚴 干草中,存活44天,湿草中,存活8个月, 冰冻死亡
14
②中间宿主 水塘、泥沟、田园、沼泽的水域, 10 ~ 40cm 淤泥中、植物或岩石上 20 ~ 30 ℃,即温和的晚春和夏季大量繁殖和发育 冰冻下可越冬,干燥沙地上可存活2个月 ③终末宿主 多宿主寄生虫
45
本章重点及思考
肝片和姜片吸虫的形态特征
肝片和姜片吸虫的生活史特征
肝片和姜片吸虫的诊断及防治
46
幼虫
水中已发育虫卵 感染期 诊断期 粪便中未发育虫卵 成虫
生活史详情
在人体内的发育
成虫
小肠 随粪便排出
在水中的发育 卵
入水, 3~7周 26~32℃
毛蚴
侵入
胞蚴
扁卷螺 1~ 3月
母雷蚴
淋巴间隙
子雷蚴 后尾蚴
十二指肠 经口食入
1~ 2月
囊蚴
媒介植物
入水
尾蚴
39
姜片吸虫的各个发育阶段
毛蚴
虫卵 成虫
媒介-水生植物 中间宿主扁卷螺
造成急性死亡。
成虫机械刺激胆管和代谢产物的毒性作用,引起 慢性胆管炎、慢性肝炎和贫血。成虫吸血引起营 养障碍、贫血和消瘦。
17
18
19
20
21
22
五、诊断
虫卵检查法
临床症状 粪 诊断 检 剖 检
肝片吸虫卵:黄褐 色、卵盖不清晰、 卵黄细胞密集。
23
流 行 病 学
临床症状
可分为急性、潜隐和慢性3个病期。也有 少数为无症状带虫者。
42
四.实验诊断:
1. 病原学诊断 检查虫卵可确诊。由于姜片虫产
卵多且卵大,一般生理盐水涂片多可查见虫卵,也
可用沉淀法集卵,要注意和 肝片形吸虫卵相鉴别
,后者人体感染较少见。如呕吐物或粪便中排出 姜片虫者也可确诊。 2. 免疫学诊断 免疫学检验很少应用。可用成虫 纯化抗原或分泌物抗原等作皮内试验,或进行 ELISA试验,阳性符合率为91.7%~100%。
童虫
椎实螺
12指肠脱囊
牛羊等吞食 终末宿主 囊 蚴 胞蚴
附于植 物茎叶 或浮于 水面
逸 出 螺 体
尾 蚴
子 雷 蚴
雷蚴(母)
10
肝片吸虫各个发育阶段图示
成虫
虫卵
毛蚴
胞蚴
中间宿主 锥实螺
雷蚴(母)
囊蚴
尾蚴
雷蚴(子)11
生活史要点汇总
感染阶段 囊蚴 感染方式 经口食入
在 终 宿 主 小肠逸出幼虫、穿 寄生部位 肝胆管内 体内 肠壁入腹腔、钻肝 被膜入肝脏 虫卵排出 随胆汁入肠道 从感染至 约需11周 成虫产卵 中间宿主 椎实螺 成虫寿命 在 体 内 可 存 活 水生媒介植物 12年 卵 在 中 间 胞蚴、两代雷蚴、 保虫宿主 兔、牛、羊等 宿主体内 尾蚴、在水生植物 上形成囊蚴。
片形吸虫病
1
由片形科(Fasciolidae)吸虫引起的吸虫病。 片形属(Fasciola) 肝片吸虫(Fasciola hepatica)
姜片属(Fasiolopsis)
布氏姜片吸虫(Fasciolopsis.buski)
2
肝片形吸虫
(Fasciola hepatica Linn,1758)
肝片形吸虫是一种寄生在哺乳类动物肝胆 管内的常见寄生虫。人类可感染,导致片 形吸虫病(fascioliasis)。
3.慢性期
主要有乏力、右上腹疼痛或胆绞痛、恶 心、厌食脂肪食物、贫血、黄疸和肝肿 大等表现。 此外,成虫所致胆管损伤可引起胆管广泛 出血的并发症,这也是贫血的主要原因。
4.异位损害(又称肝外肝片形吸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