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乙炔、氧气危险化学品安全告知牌

乙炔、氧气危险化学品安全告知牌

危险化学品安全告知牌
危化品易燃易爆禁止携带火种且对人体有害请注意防护保障健康和安全名健康危害理化特性应急处理注意防护
氧气常压下,当氧的浓度超过40%时,
有可能发生氧中毒,吸入40~60%
的氧时,出现胸骨后不适感、轻
咳,进而胸闷、胸骨后烧灼感和呼
吸困难,咳嗽加剧;严重时可发生
肺水肿、窒息。

吸入的氧浓度在80%
以上时,出现面部肌肉抽动、面色
苍白、眩晕、心动过速、虚脱,继
而全身强直性抽搐、昏迷、呼吸衰
竭而死亡。

【危险性理化数据】
熔点(℃):
沸点(℃):
相对密度(水=1):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危险特性】是易燃物、可燃物
燃烧爆炸的基本要素之一, 能氧
化大多数活性物质。

与易燃物
(如乙炔、甲烷等)形成有爆炸
性的混合物。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服,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不慎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给输氧。

人工呼吸。

就医。

【不慎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
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一
般作业工作服。

避免与可燃物或易燃物接触。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合理
通风,加速扩散。

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工程控制】密闭操作。

提供良好
的自然通风条件。

【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
护。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

【身体防护】穿工作服。

【手防护】必要时戴防护手套。

【其他防护】避免高浓度吸入。

乙炔气【健康危害】具有弱麻醉作用。


性中毒:接触10~20%乙炔,工人
可引起不同程度的缺氧症状;吸入
高浓度乙炔,初期兴奋、多语、哭
笑不安,后眩晕、头痛、恶心和呕
吐,共济失调、嗜睡;严重者昏迷、
紫绀、瞳孔对光反应消失、脉弱而
不齐。

停止吸入,症状可迅速消
失。

【活性反应】与氧化剂接触猛
烈反应。

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
烈的化学反应。

能与铜、银、汞等
的化合物生成爆炸性物质。

【危险性理化数据】
熔点(℃):119kPa
沸点(℃):-83
相对密度(水=1):
饱和蒸气压(kPa):4053(℃)
【危险特性】与空气混合能形成
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
引起燃烧爆炸。

与氟、氯等能发
生剧烈的化学反应。

能与Cu、
Ag、Hg等化合物生成爆炸性化
合物。

【急救措施】吸放: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注意保暖,呼吸困难
时给输氧。

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皮肤接触:脱去并
隔离被污染的衣服和鞋。

接触液化气体,接触部位用温水浸泡复温。


意患者保暖并且保持安静。

确保医务人员了解该物质相关的个体防护知
识,注意自身防护。

【灭火方法】切断气源。

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

喷水冷却容器,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雾状水、泡
沫、二氧化碳、干粉。

【泄漏应急处置】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隔离直至气体
散尽,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一般消防防护
服。

切断气源,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抽排(室内)或强力通风(室外)。


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

漏气容
器不能再用,且要经过技术处理以清除可能剩下的气体。

【身体防护措施】
高浓度环境中,佩带供气式呼吸
器、安全防护眼镜、防护手套;在
一般环境下作业不需特殊防护。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严禁吸烟。

避免长期反复接触。

进入罐、限制
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
人监护。

附注:【氧气瓶与乙炔瓶的安全距离】化学品生产单位动火作业安全规范(AQ3022-2008) 使用气焊、气割动火作业时,乙炔瓶应直立放置;氧气瓶与乙炔气瓶间距不应小于5 m,两者与动火作业地点不应小于10 m,并不得在烈日下曝晒。

当地应急救援单位名称海盐县公安局消防大队海盐县人民医院当地应急救援单位电话火警119 急救120 盗警11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