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更管理制度
1. 目的
为规范变更管理,消除或减少由于变更而引起的潜在事故隐患,避免由于变更失控而引发各类事故的发生,制定本制度。
2.制订依据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GB∕T-28001-2011)、《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标准》、《安监总管三【2013】88号》
3. 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属各单位、各部门的变更管理。
4.职责
4.1 安环部是变更业务的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变更管理规定的制
订与修订,负责对变更的流程符合性进行监督,负责本单位的变更管理监督考核,负责能源、碳排放、环境保护相关的变更控制,并建立变更管理档案。
4.2 工程管理部门负责本部门主管的新、改、扩建项目施工过程即基础设计批复后至项目建成中交阶段的变更控制并建立变更管理
档案。
4.3 综合管理部负责人员的变更、组织机构、管理职责、文件及资料、消防的变更控制,并建立变更管理档案。
4.4 企管部负责管理体系所涉及的管理标准的变化而引起的管
理体系调整的变更控制,并建立变更管理档案。
4.5生产技术部负责本部门主管的生产技术、工艺、电仪、设备、项目施工过程和验收阶段等业务的变更控制,并建立变更管理档案。
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各自的职责范围内的变更、落实等。
5. 管理内容
5.1 术语
变更管理:是指对工艺、技术、设施、管理等永久性或暂时性的变化进行有计划的控制,以避免或减轻对安全生产的影响。
企业在工艺、设备、仪表、电气、公用工程、备件、材料、化学品、生产组织方式和人员等方面发生的所有变化,都要纳入变更管理。
5.1.1工艺技术变更。
主要包括生产能力,原辅材料(包括助剂、添加剂、催化剂等)和介质(包括成分比例的变化),工艺路线、流程及操作条件,工艺操作规程或操作方法,工艺控制参数,仪表控制系统(包括安全报警和联锁整定值的改变),水、电、汽、风等公用工程方面的改变等。
5.1.2设备设施变更。
主要包括设备设施的更新改造、非同类型替换(包括型号、材质、安全设施的变更)、布局改变,备件、材料的改变,监控、测量仪表的变更,计算机及软件的变更,电气设备的变更,增加临时的电气设备等。
5.1.3管理变更。
主要包括人员、供应商和承包商、管理机构、管理职责、管理制度和标准发生变化等。
6.变更程序
6.1 变更申请
在实施变更时,变更申请部门应填写《变更申请表》或《文件及资料变更申请单》、编制变更方案,并设专人负责管理。
6.2 可行性(必要性)分析
变更部门要评估变更的可行性(必要性),部门领导审核变更的可行性(必要性)。
6.3 风险等级评估
变更部门通过回答附件2中的问题来进行风险等级评估(风险等级划分为三个等级,一级最低,三级最高)。
不同的表格分别适用于工艺技术变更、设备设施变更和管理变更。
6.4 风险评价
针对所有的工艺技术变更、设备设施变更及风险等级高的管理变更,变更申请部门应组织专业小组开展风险评价,并出具变更风险评价结论。
6.5 制定控制措施
变更申请部门根据风险评价情况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安全管理部门参与控制措施的制定,并监督控制措施的执行。
7. 会签及审批
7.1风险评估等级为“一级”的变更申请,由部门领导签字批准,见附件2风险等级评估表;
7.2 对于“风险等级2和等级3”的变更,应由申请部门组织公司相关部门会签(会签部门为总工、综合管理部、安环部、生产技术部)并经总经理批准后方可实施变更。
见附件2风险等级评估表。
7.3未经风险评价不得予以审批,未经批准禁止实施变更。
8.更新所有受到影响的文档和程序
变更管理协调员识别所有受到影响的文档、程序和人员,并在变更实施前、实施中、实施后及时更新所需文档和程序。
主要文档及程序如下:
8.1 设备信息(工艺技术变更、设备设施变更)
8.2 流程图(工艺技术变更、设备设施变更)
8.3 安全信息(如:安全阀工况、危险区域划分等,工艺技术变更、设备设施变更)
8.4 生产程序,包括操作程序和维护程序
8.5 其他受影响文档(如平面布置图)
8.6 告知和培训受影响人员
8.6.1 变更管理协调员应对所有受到变更影响的人员包括员工、承包商、维护人员进行告知;
8.6.2 变更管理协调员应对所有受到影响的人员在开车前或在变更后首次开始作业前进行所涉及变更的培训。
9. 变更项目的实施
9.1 对评为风险等级1的工艺技术变更,变更申请部门应实施现场检查。
检查结果及整改措施应有书面记录。
9.2 对风险等级2和等级3的工艺技术变更,变更申请部门应组织实施开车前安全条件确认。
9.3 所有变更经批准后按专业要求进行实施。
10 变更项目的验收
10.1 变更实施结束后,应由变更申请部门对变更的实施情况进行验收。
验收的内容应包括项目的完整性、适用性、有效性、安全可靠性及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的效果评估,并记录评估过程和结论。
变更申请部门应对变更的实施做出评估,以确定变更是否符合要求。
对不符合要求的变更应找出原因,提出改进方案,并要求设计单
位和施工建设单位再次实施变更,实施完成后再由变更申请部门组织复审,并填写验收结果,可附验收报告。
10.2 验收合格的变更项目,由变更申请部门纳入正常管理范围进行管理。
10.3 已批准的变更应在规定时间内按规定程序完成并验收。
11 变更记录
变更相关资料由变更申请部门创建、使用、保存,原则上保存期限6年,或者按照其他规定要求存档更长时间。
变更相关资料包括但不限于:
A.变更申请审批表原件;
B.可行性(必要性)分析报告;
C.风险等级评估表;
D.风险评价或会议纪要;
E.验收报告。
对本规定中没有列明的变更类型,经过初步判断后存在风险,也按本规定执行。
附件 2
风险等级评估表(管理变更)
附件2
风险等级评估表(设施变更)
附件2
风险等级评估表(技术变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