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1、能用“我用什么办法进行观察,我观察到了什么”对观察结果进行描述。
2、用简单的文字、图画、拓印等方法记录自己对大树的观察。
3、完全体验大树“世界”的奇妙与生命活力。
教学重点:用简单的文字、图画、拓印等方法记录自己对大树的观察。
教学难点:完全体验大树“世界”的奇妙与生命活力。
教学方法:观察与讲解交流相结合教学准备:有关资料与图片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1)课程引入:树可为人类提供氧气,净化空气,美化环境,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树木有光合作用,树木在光合作用下会释放氧气,就像“绿色工厂”。
当我们吸进氧气之后又吐出二氧化碳时,树木会把我们吐出的氧气吸进去,然后释放出清新的氧气,让我们健康、幸福地成长!(大树的功劳)据统计,一亩树林每天能吸收67公斤二氧化碳,释放出49公斤氧气,足可供65个成年人呼吸用。
由于森林具有遮荫避风、树木呼吸和蒸腾作用,因此有成片树林的地方冬暖夏凉,可以避暑疗养,是我们休息渡假的首选。
树木还具有粘附空气中的尘埃的作用,使空气清洁、新鲜。
科学测试表明:一亩树林一个月可吸收有毒气体二氧化硫4公斤,一年可吸收尘埃20吨~60吨。
此外,树木在呼吸过程中,产生大量特殊空气,能治疗一些疾病,对人体有良好作用,比如,桦树、杨树、桧树等能分泌出植物(3)你们看到过有没有毁坏树木的现象吗?如果有你该怎么办?(4)过渡我们能为大树做什么呢?让学生畅说欲言,谈谈自己的看法。
(5)让学生完成探究园地学生完成后全班交流。
(6)小资料:植树节(7)征集爱护树木的提示语。
绿色是地球的本身。
地球是我家,绿化靠大家。
绿色——生活之源。
板书设计:大树的功劳教学反思:第2课:找寻珍稀动植物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我国的几种珍稀动植物。
2、让学生了解保护珍稀动植物的意义和措施。
3、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保护珍稀动植物,加强对学生进行保护珍稀动植物的教育。
4、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我国的几种珍稀动植物。
教学难点:了解保护珍稀动植物的意义和措施。
教学方法:教师讲解与学生交流相结合教学准备:我国珍稀的动植物的图片及生活习性,尤其暗教材中提到的珍稀动植物。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1)课程引入:课件演示情景,使学生入情入景。
A.课前唱《一个真实的故事》第一段。
提问:爱看动物世界吗?认识哪些动物?B.课件演示,创设情景我国丰富自然资源以及遭到破坏的情景。
教师:看了短片有什么想法?想弄清哪些问题?(2)开动脑筋。
教师展示一些珍稀动植物的图片,结合图片让学生认识我国的珍稀动植物。
首先认识大熊猫,请学生仔细观察并提问:同学们都认识它,请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大熊猫可爱的样子。
教师提问:关于大熊猫,你知道哪些?你还想知道些什么?是我国特有的哺乳动物,为世界各国人民所喜爱。
大熊猫体胖,长约1.5米,身体像熊,脸像猫,所以人们称之为熊猫。
生活在2000-4000米高山的竹林中,以竹子和小动物为食。
由于自然环境的恶化,加之人为破坏,造成了大熊猫越来越少,生存空间也越来越小,目前第二个认识白唇鹿,为我国特有动物。
简单介绍外形生活习性数量分布区域等。
第三个认识朱鹮,教师展示图片。
朱鹮号称国际保护鸟,是国际上一级濒危动物。
第四个认识桫椤,教师展示图片,提问:这是什么植物?对它了解多少?第五个认识银杉,教师展示图片,提问:大家认识这种植物吗?人们为什么称它为银杉?银杉叶背面那两条银白色的带子闪闪发光,非常漂亮,全世界仅存于我国,且只有2000多株,被人们称为植物中的大熊猫。
提问:你们知道在我国,哪些是珍稀的动植物吗?组织同学汇报,学生汇报时,师生可以及时点评,对汇报有新意的组给予鼓励表扬。
(3)沉思默想板块,提问:为什么会这样稀少?分组讲座并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师生共同讨论归纳总结: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自然环境的变化,另一个方面是人的乱捕乱杀和乱砍乱伐。
(4)畅所欲言板块,过渡:生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必须保护他们,提问:保护珍稀动植物的重要意义是什么?是特别富贵的自然资源,数量正在减少,有的已经濒临灭绝。
(5)齐心协力板块,教师提问:怎样保护珍稀的动植物?组织学生集体讨论,记录学生的发言。
颁布相关法律,设立自然保护区,从自身做起。
(6)走出校园板块,倡议学生进行调查研究,了解现状,重点是提出保护性建议。
板书设计:怎样保护珍稀的动植物?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本课,让学生知道随意乱扔纸张,既污染了环境,又浪费了纸张。
2、懂得废纸也有利用的价值,它可以制作成纸工艺品,能做到珍惜每一张纸。
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随意乱扔纸张,既污染了环境,又浪费了纸张。
教学难点:懂得废纸也有利用的价值,它可以制作成纸工艺品,能做到珍惜每一张纸。
教学方法:教师讲解与学生交流相结合教学准备:寻找生活中的伤心纸,如果你就是那张伤心纸,你有什么话要想说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活动一:寻找伤心纸,它们有什么话想说学生活动指导要点观察:人们把废纸丢弃在哪些地方?思考:被人们丢弃的废纸有什么话想说?(学生扮演伤心纸诉苦)观看:多媒体资料教师结合学生自己收集的资料加以补充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纸的伤心思考。
通过观看触目惊心的资料让学生体会伤心纸对环境的污染。
活动二:制作伤心纸小档案伤心纸小档案名称颜色被丢弃的地方板书设计:随意乱扔纸张,既污染了环境,又浪费了纸张。
教学反思:第4课画出秋的绚烂教学目标:1.让交流秋天的美景,增强对秋天的热爱之情。
2.通过校园实地观察,培养仔细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以及整理观察结果的能力。
3.让了解正确的落叶处理方法,避免焚烧落叶对环境的污染。
4.通过制作书签,培养的创造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使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5.启发充分发挥想象力,组合树叶,学会使用树叶制作粘贴画。
教学重点:秋天的特点观察及落叶的处理方法教学难点:如何表现秋天教学方法:教师讲解与学生交流相结合教学准备:有关资料与图片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播放《在希望的田野上》,让感受秋天到来的喜悦。
2、秋天是成熟的收获的季节,“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是秋天用收成证明着播种者的辛勤劳动;秋天是宽容博大的季节,是秋天用慈母般的心肠去孕育来年勃勃生机的满园春色。
二、开动脑筋:1、之间互相回忆、交流秋天的美景,并用优美的语言或诗句表达出来,培养热爱秋天的情感,锻炼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思考:秋天,校园里的植物哪些是绿色的,哪些变了颜色,哪些开始落叶?三、畅所欲言:1、引导回忆见到过的燃烧树叶的情形,让谈感受。
2、小组讨论:怎样处理落叶才能减少对环境的危害?四、走出校园:鼓励走进大自然,以画笔画出秋的绚丽,用相机留住秋天的美丽。
板书设计:怎样处理落叶才能减少对环境的危害?教学反思:第5课:滴嗒滴嗒下雨了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淡水资源严重匮乏是当今面临的共同话题,树立节约用水的环保观念,并乐意宣传,明确节约用水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2、学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节约用水的生活小事。
教学重点:树立节约用水的环保观念教学难点:学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节约用水的生活小事教师讲解与学生交流相结合教学准备:1.挂图或幻灯片──我们常见的一些动植物。
2.挂图或幻灯片──地球生存环境日益恶化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调节氛围二、从生活经验入手,导入学习1、从生活经验入手导入学习,谈谈淡水对生活的重要性。
2、了解地球上的淡水与海水的组成比例,初步认识地球上淡水资源的匮乏情况。
3、播放录像。
4、学生谈谈观看后的体会。
5、教师小节过渡,导入“游戏”。
三、切苹果,体验水资源的严重缺乏1、师导言:把切苹果当成是我们地球上的淡水资源,那么人类资源实际上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是多少呢?2、游戏:第一次切苹果,你觉得应该是一半左右吗?为什么?(不是!)第二次切苹果,你觉得应该是四分之一吗?为什么?(不是!)第三次切苹果,你觉得应该是八分之一吗?为什么?(不是!)第四次切苹果,你觉得应该是十六分之一吗?为什么?(不是!)第五次切苹果,教师切下1/16苹果片上的苹果皮,然后沉重得告诉学生:同学们,看吧,1/16苹果片上的这么一层薄薄的苹果皮,就相当于我们全球60多亿人口可以利用的总的淡水资源!3、学生谈谈做了这个游戏之后的体验。
4、问题:为什么说水是生命之源?5、认识中国面临的严重缺水问题。
四、集体讨论:水污染如何防治?五、小记者调查行动学生汇报,通过调查的生活中浪费用水的现象,谈谈认识。
六、在停水的日子里1、导言:相信大家都经历过停水的日子,能说说你的体会吗?2、生汇报:引导学生讲讲自己的真实体验,体会停水带来的种种不便。
3、师小节过渡。
七、制定节水措施1、学生讨论(引导学生从自己家庭实际出发想办法)2、制定并汇报节水措施八、总结延伸1、总结保护水资源的具体方法2、设计广告语,宣传防治水污染3、演示广告语九、实践活动:1、取一个苹果(其他水果、蔬菜也可以),称出重量。
然后,把它切开,放在太阳底下晒几天,再称重量。
你发现了什么?减少的主要是什么?想一想为什么?2、用试管(或透明下班杯)采集纯净水、自来水、小河浜水和大江河水(比如红旗塘、芦墟塘、嘉善塘、三店塘、茜泾塘、幸福河、伍子塘、和尚塘等)各一试管。
①看水的颜色;②闻水的气味;③把试管放入试管架,观察沉淀物的多少。
比较哪种水质最好,哪种水质最差?(需在教师带领下采集水样,注意安全。
)3、阅读阅读材料一、二、三、四、五。
板书设计:为什么说水是生命之源教学反思:6、与动物交朋友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野生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是宝贵的自然资源;爱护野生动物,就是爱护自己。
2.了解野生动物有关的知识,懂得怎样爱护它们,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增强学生的公德心。
教学重点:使学生知道野生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是宝贵的自然资源;爱护野生动物,就是爱护自己。
教学难点: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增强学生的公德心。
教学方法:教师讲解与学生交流相结合教学准备:1.录像片《大熊猫》。
2.野生动物的图片、动画。
3.多媒体电脑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看录像《大熊猫》a. 你在录像里看到什么?(大熊猫)b. 你们喜欢大熊猫吗?为什么?(样子长得太可爱了)(二)学习新课1.认识我国重点保护的几种珍稀野生动物。
(课件显示)a. 国宝—大熊猫b.丛林之王、森林卫士—东北虎c.爬行动物活化石—扬子鳄d.长寿吉祥象征—丹顶鹤e.东方宝石—朱鹮2.四人小组讨论:a.为什么说野生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也是人类的宝贵财富?(野生动物可以保持生态平衡,有功于人类;由于各种原因,它们现存数量很少,有的濒临灭绝。
)b.“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野生动物是人类的好邻居,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有了它们保持护生态平衡,没有它们就会给人类带来危害和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