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七年级下册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最新)七年级下册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天门市2019-2020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语文试题(本卷共8 页,满分120 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第 1 页装订线内和答题卡上,并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 核准姓名和准考证号。

2.选择题的答案选出后,必须使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先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对应的区域内,写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积累与运用(22 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和词语的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 分)A.澎湃.(pÀi) 妥贴毛骨悚.然(sǒng)语无轮次B.呜咽.(yān)烦燥酣.然入梦(hān)千钧重负C.矜.持(jīn)斑斓屏.息凝神(bǐng)大庭广众D.诘.问(jié)闲瑕深恶.痛绝(è)家喻户晓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 分)A.她在家拖地的时候不小心扭了脚,真是祸.不.单.行.。

B.昨天不.期.而.至.的降雨,让今天有了小幅度的降温。

C.网络电信诈骗团伙作案手段花样百出,令人叹.为.观.止.。

D.张老师幽默风趣的一席话,让全班同学都忍.俊.不.禁.笑了起来。

3.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2 分)A.《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纪传体通史,《孙权劝学》节选自该书。

B.普希金,俄国诗人,代表诗作有《自由颂》《致大海》等。

茨威格,澳大利亚著名作家,《伟大的悲剧》节选自他的《夺取南极的斗争》。

C.《阿长与〈山海经〉》选自小说集《朝花夕拾》,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

D.《卖油翁》《登飞来峰》的作者欧阳修、王安石,都是北宋文学家,名列“唐宋八大家”。

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 分)A.复工复学后仍然要做好个人防护,才能避免不被病毒感染。

天七年级语文试卷第 1 页(共8 页)B.青少年缺乏分辨力,容易被不良信息诱导,产生思想行为上的偏差。

C.对一般物体表面的消毒,专家建议最好用84 消毒液兑水后擦洗、喷洒比较合适。

D.初中阶段的学习生活结束了,他对自己能否考上理想的高中充满信心。

5.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 分)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起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

好吧,今天买上了新车,就算是生日吧,人的也是车的,好记,而且车既是自己的心血,简直没什么不可以把人与车算在一块的地方。

——选自《骆驼祥子》①因为父母死得早,他忘了生日是在哪一天。

②自从到城里来,他没过一次生日。

③他忽然想起来,今年是二十二岁。

④越看越可爱,就是那不尽合自己的理想的地方也都可以原谅了,因为已经是自己的车了。

⑤拉到个僻静地方,细细端详自己的车,在漆板上试着照照自己的脸。

⑥把车看得似乎暂时可以休息会儿了,他坐在了水簸箕的脚垫儿上,看着车把上的发亮的黄铜喇叭。

A.④⑤⑥③①②B.④⑤⑥②①③C.⑤④⑥③①②D.⑤④⑥②①③6.综合性学习。

(4 分)七(1)班开展“做好防护,远离病毒”主题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

(4 分)(1)王思远小组收集到几则标语。

如何评价疫情期间的这类硬核标语?请你代王思远同学写一段 50 字左右的交流发言稿。

(2 分)☆今天到处串门,明天肺炎上门。

☆口罩还是呼吸机,您老看着二选一。

☆东逛西逛不孝儿郎,传染爹娘丧尽天良。

(2)李强小组负责校园大扫除。

下面是李强以班委会的名义给学校总务处写的一张借条,请提出两点修改建议。

(2 分)①借条②今借到校总务处扫帚 36 把,铁锹 12 把,水桶 8 个。

③此致天七年级语文试卷第 2 页(共8 页)敬礼④七(1)班班委会⑤2020 年 6 月 18 日不妥当一(只填序号);修改建议:不妥当二(只填序号);修改建议:7.古诗文默写。

(8 分)(1)谁家玉笛暗飞声,。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2)念天地之悠悠,!(陈子昂《登幽州台歌》)(3),吟鞭东指即天涯。

(龚自珍《己亥杂诗》)(4),夜泊秦淮近酒家。

(杜牧《泊秦淮》)(5)《游山西村》一诗中,表现农家热情好客的淳朴性格的诗句是:,。

(6)李玉同学刚升入初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感觉学习没有什么困难,于是学习有些松懈了。

请你用《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中的两句诗告诫他:,。

二、阅读(48 分)(一)古诗赏析(4 分)晚春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8.(1)全诗写出了怎样的晚春景致?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来。

(2 分)(2)有人认为本诗的主旨是劝人珍惜光阴的,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 (2 分) (二)文言文阅读(10 分)河中石兽纪昀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天七年级语文试卷第 3 页(共8 页)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9.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A.阅.十余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B.如是.再啮斯是.陋室C.果得于.数里外尝射于.家圃D.当求之.于上流大兄何见事之.晚乎10.对文中画线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2 分)A.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B.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C.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D.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11.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 分)A.文章叙述以时间为序。

先写寺僧寻找石兽未得,再写讲学家的议论令众人信服,最后写老河兵的分析及众人据其推断终得石兽。

B.文章语言简洁。

如写寺僧沿河打捞石兽,连用“棹”“曳”“寻”等动词领起三个短句,简述打捞经过,以“无迹”交代结果,简洁之至,又很生动。

C.文中两次写到“笑”。

讲学家的“笑”,是因为他富于实际经验,嘲笑寺僧主观臆断;老河兵的“笑”,对象则变成了讲学家,表现出老河兵的自信。

D.在打捞石兽一事上,寺僧不深思熟虑,盲目行动;讲学家空谈事理,不切合实际;唯有老河兵能综合考虑,实事求是。

1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 分)(1)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2 分)(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爱莲说》)(2 分)(三)阅读《海底两万里》片段,完成题目。

(9 分)“轰”的一声炮响了,这时船员们的欢呼声混杂在一起。

炮弹打中了,正打在动物身上,但是并没有给它致命的打击,而是从它圆圆的身上滑过去落在两海里远的海中。

“真怪!”老炮手暴跳如雷,“这混蛋的身上一定有一层六英寸厚的铁甲!”“该死的东西!”法拉古舰长喊。

追逐又开始了,法拉古舰长弯身对我说道:“我要一直追到我们的船爆炸为止!”“对,您对!”我答。

人们只指望这动物筋疲力尽,它总不能跟蒸汽机一样,永远不感到疲倦。

然而它一点也不疲倦。

这么多时间过去了,它并没有显出一点疲劳的样子。

再说,我们是应该表扬林肯天七年级语文试卷第 4 页(共8 页)号的,它用不屈不挠的精神进行了这次恶斗。

我估计,在 11 月6 日这倒霉的一天里,它所跑的路程不下五百公里!黑夜降临了,阴影笼罩了波涛汹涌的海洋。

这时候,我以为我们的远征结束了,我们永远不能再见到这个古怪的动物了。

可是我错了。

晚上十点五十分,电光又在战舰前面三海里的海面上亮起来,还是跟昨天夜里一样辉煌,一样强烈。

那条独角鲸好像是停着不动。

也许白天跑得累了。

它睡着了,它随着海水荡漾。

这是一个好机会,法拉古舰长决定利用这次机会。

他发出命令。

为了不至把敌方惊醒,林肯号减低速度,小心谨慎地前进。

在大海中碰到睡着了的鲸鱼,因而胜利地攻击它们,这并不是稀奇的事情,尼德·兰也不止一次在鲸鱼昏睡的时候叉中了它们。

加拿大人又到了船头斜桅下,走上了他原来的岗位。

战舰慢慢地前进着,一点声息也没有,离这动物三百七十米左右的时候关了气门,船现在只凭本身余下的气力走动。

船上连呼吸声也听不到。

甲板上绝对沉寂。

人们距白热的焦点不到一百英尺了,光度更强起来,照得我们的眼睛发昏。

这时候,我伏在船头前面的栏杆上,看见尼德·兰在我下面,一手拉着帆索,一手挥动他锋利的鱼叉。

就和这睡着的动物距离不过二十英尺了。

忽然,他的胳膊使劲地一伸,鱼叉投了出去。

我听到鱼叉发出响亮的声音,像是碰上了坚硬壳。

上面的电突然熄灭,两团巨大的水猛扑到战舰甲板上来,像急流一般从船头冲至船尾,冲倒船上的人,打断了护樯桅的绳索。

接着船被狠狠撞了一下,我没来得及站稳,从船栏杆被抛掷到海中去了。

13.选段极力描写人们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搜寻怪物,有什么作用?(3 分)14.画线句中“我”被抛到大海以后,是怎么获救的?请联系作品简要概述。

(3 分)15.科幻小说不是凭空的胡思乱想,而是作者基于当时科技水平的创作,是对科学研究的推理和预言。

《海底两万里》堪称科幻小说的经典,请列举一下,书中十九世纪的哪些科学幻想如今已变成现实?(3 分)(四)阅读下文,完成题目(10 分)会思想的芦苇赵丽宏①最近回到我曾经“插队落户”的故乡,一下船,就看到了在江堤上迎风摇曳的芦苇。

久违了,朋友!②芦苇,曾经被人认为是荒凉的象征。

然而在我的心目中,这些随处可见的植物,却代表着美丽自由的生命,它们伴随我度过了艰辛的岁月。

③从前,芦苇是崇明岛上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

芦苇的一身都有经济价值。

埋在地下的嫩芦根可解渴充饥,也可入药。

芦叶可以包粽子,芦叶和糯米合成的气味,就是粽子的清香。

芦花能扎成芦花扫帚,这样的扫帚,城里人至今还在用。

用途最广的,是芦苇秆,农民用灵巧的手,将它们编织成苇帘、苇席、芦篚、箩筐、簸箕,盖房子的时候,芦苇可以编苇墙,天七年级语文试卷第 5 页(共8 页)织屋顶。

很多乡民曾经以编织芦苇为生,生生不息的芦苇使故乡人多了一条活路。

我在崇明“插队”时,曾经和农民一起研究利用地下的沼气来做饭。

打沼气灶,也用得上芦苇。

④在艰苦的“插队”生涯中,芦苇给我的抚慰旁人难以想象。

我是一个迷恋自然的人,而芦苇,正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美妙礼物。

在被人类精心耕作的田野中,几乎很少有野生的植物连片成块,只有芦苇例外。

没有人播种栽培,它们自生自长,繁衍生息,哪里有泥土,有流水,它们就在哪里传播绿色,描绘生命的多姿多彩和坚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