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校本培训活动记录第次

校本培训活动记录第次

(三)会读词语,同桌互评
(四)初读课文,分段朗读
先自由试读,后请学生,分段朗读,再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五)出示图画,理解课文
通过预习单,梳理学生不理解的词语:,如严寒、酷暑、朝霞、夕阳等,在语境和生活情境中学习,用动作强化理解。
学习生字“圆、寒、酷、暮”,说说这些字的偏旁和意思有什么关系?
填空对子
(六)听歌曲,再读对子歌,发现特点,熟读成诵






潘刘芳:学习过程中,让我觉得深有感触的便是识字教学的试教体会,张晶晶老师提及的《学习汉字亲近汉字》,以及陆虹老师的《对子歌》一文的教学,都恰如其分地进行了解说。发现文本规律,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如偏旁识字法、定位识字法、结合生活组词识字、字理识字法、游戏识字法等一系列的生在自主识字中能够拓展运用。利用插图,带领学生亲近汉字,图片是最直观,最亲近的一种文字方式,也是较能吸引低段小朋友的一种识字方法。
(七)写好“古、夕、细、凉”四个字
二、交流网络培训心得
李莲:“部编本”教材重视朗读,不只是笼统地提出“朗读课文”,而是针对文本个性,提出朗读的不同要求。下册的朗读要求在上一册册的基础上有了提升,主要训练点为:1.注意读好带感叹号的句子。2.读好长句子。3.读好对话。4.猜读。该怎样指导学生读好课文呢?指导学生读好长句子时,分层推进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第一个阶段,发挥教师范读的作用,学生注意倾听并模仿;第二个阶段,可以借助停顿符号的帮助,学生自主练习停顿朗读;第三个阶段,提倡学生根据自己对句子的理解做出正确的停顿判断。“读好对话”也可分层:首先要读懂课文的大致意思,知道是谁和谁之间的对话,明确角色分工;其次,要结合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读好对话的语气。
翁意雯:宁波市余姚教育局教研室陈燕的讲座《凸显语文要素发展语文能力——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一年级下册课文编写特点及教学建议》让我受益颇多。陈老师指出:课文教学要着力语文要素。第一学段的语文要素相对第二、三学段,在一组单元中没有相应的单元导语提示,也没有明显的组织形式,很多时候需要教师进行前后联系,根据语文要素确定相关教学内容,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树立准确的目标意识。我们要关注目标的层递性。同一个语文要素的学习是螺旋递进的,一下册的学习有一上册的基础,同一单元中后一篇课文中的学习有前一篇课文的基础,在教学中一定要做到前后联系,循序渐进。
林飞元:陆虹老师的《古对今》一课通过星级挑战的形式层层突破教学难点,有易到难地解决了字词,通过图片说图片上的内容,让学生来理解词语,比较形象直观。通过反复地读发现文本特点,并找出文本相对的词语,潜移默化地引领学生感悟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汲取民族文化智慧。陆老师对教材的设计以及课堂上的评价语言、教学环节的处理都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校本培训活动记录第(3)次
主题
一下语文统编教材网络培训与交流
主持
翁意雯
培训对象人数
8
时间
3月19




一、听特级老师陆虹识字课《古对今》
(一)复习旧知,揭示课题
《春夏秋冬》《对韵歌》内容填空
(二)挑战词语,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抽读学生读课文中的词语,并学习“圆、暑、晨、朝、霞”等生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