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五行之“木”
[摘要]本文主要从易经“假象喻意”的角度,阐述了五行之中“木”的类属,然后从八卦和五行的关系上,指出“巽”卦代表木的意象,并且告诫所有君子都应该守持正道,向木所代表的生发的特性一样,不断向上,泰然前行。
[关键词]易经五行八卦“木”
古有“六艺”之说,《易》、《书》、《诗》、《礼》、《乐》、《春秋》,亦称为“六经”。
“经”,有常规不变之意,汉朝人对儒学尊奉的典籍,都称为“经”。
而《易经》被儒家奉为六经之首。
其之所以能流传千古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它的思想体系,其核心思想是阐发一种贯通天人的人生理论,有着深刻的哲学思想。
一、易经的“假象喻意”
何为易经的“假象喻意”呢?《易·系辞下》做了如下解释。
《易·系辞下》言:“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
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
《周易》运用八卦、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的非语言符号系统展现了一幅完善的、具有鲜明特色的宇宙论体系。
有人称之为生命哲学,有人称之为生成哲学。
称生命哲学,多少含有神秘色彩,称生成哲学则准确地揭示了《周易》之自然哲学的特质。
最早把《周易》作为自然哲学加以研究的,是清人胡煦。
胡氏著有《周易函书》,收入《四库全书》。
《易经》是由一套象征符号系统六十四卦组成。
用两个最基本的符号阳爻和阴爻组成,来表示宇宙间万事万物的基本分类,这是古人对宇宙万物矛盾现象直接观察而得的概念,象征着相互对立的一切事物和现象。
二、“五行学说”之“木”
何为五行?五:指的是宇宙万物的五种代表元素“金”、“木”、“水”、“火”、“土”。
行:则是万事万物存在一种最根本的正式。
可以简单概括为“运动”,一年四季的变化春、夏、秋、冬,一天之间朝夕的更替,这些时间的流转都在五行变化之中。
简言之,所谓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之间相互生克制化的关系。
1.五行之间的关系
(1)相生(2)相克
五行之间相生相克的关系,是物质存在的前提和基础,否则事物就难以发展、变化、演进。
如何理解其中的相生、相克关系呢?
所谓相生与相克。
相生是指这一事物对另一事物具有促进、助长和资生的作用。
相克是指这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生长和功能具有制约作用。
有了物质之间的相生相克的物质循环转化,事物才得以平衡,故说“制则生化”。
“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所以五行中的相生关系,又可称作“母子”关系。
“木和火”为母子。
“水和木”为母子关系。
木克土,以木来讲,我克者为土。
金克木,克我者为金。
相生与相克是相互矛盾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
相生相克循环不已,成物才得以发展平衡。
木生火。
古时候人们采用的钻木取火的方法获取火种,俗语有云“众人拾柴火焰高”,木是火的“生命之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生木。
水是万事万物生存的根本基础,木亦如此。
花草树木,一切与木有关系的生命体都离不开水。
金克木。
传说鲁班发明了锯子,从此而后,人们对于木材的获取就越来越方便了,而一切与金属有关的器物:斧头、锯子等都可列为克木的“金”这一元素。
简言之,一切与“金”有关的物质元素都有克“木”的倾向。
木克土。
简单的说,土壤是“木”这一元素生存的根本物质基础。
没有“土”,“木”难以生存,而且可以改变土的外在或内在形态。
但五行相生又相克并非是绝对的。
它是处于一种循环转化之中。
例如:环保中防止土地沙化,改善土壤环境防止碱化,促进农作物生长等等。
最有效的办法是植树造林,促进植被生长。
再
如:金克木,如果没有金的削凿,木也难以有其利用价值,与“玉不琢不成器”是相同之道理。
2.“木”的五行类属:甲寅为“阳木”,“乙卯”为“阴木”
天干:甲乙。
地支:寅卯。
五味:酸。
五常:仁、义、礼、智、信。
其中“木”代表“仁”。
时间:代表春。
方位:代表东方。
木的特性:古人称“木曰曲直”。
“曲直”,实际是指树木的生长形态,为枝干曲直,向上向外伸展。
事物的五行属性是将本物的性质与五行的本性类比得出的。
如事物与木的物性相类似,则归属于木:以五脏配五行,肝主升而归属于木。
3.从八卦与五行的关系来看,“巽”卦代表木的意象
原因是什么?因为,巽的卦形为,二阳上升,一阴从中下降,中空而气体流通,所以象征风,而风吹是无孔不入的,所以巽的性质为入。
另一说,巽的卦形是二阳动于上,如同树身,一阴静于下,如同树根,所以此卦又象征木,又由于树扎根于地,其根深入,所以巽的性质为入。
五行并非简单的五种物质,而是自然界万事万物的一种象征。
木,既可以代表树木,也可以代表花草等自然界的所有植物,很显然特点是具有生发的特点。
三、《易传》中有关“木”的意象
《涣》卦《彖》曰:“涣亨,刚来而不穷,柔得位乎外而上同。
王假有庙,王乃在中也。
利涉大川,乘木有功也。
”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古人常把君民关系以此做比。
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以涣卦水与木的关系来看,甚是有理。
周易所言的许多道理都能在现实生活中有所依据。
《井》卦《彖》曰:“巽乎水而上水,井。
井养而不穷也。
”
《象》曰:“木上有水,井。
君子以劳民劝相。
”
《象传》说:木杆上面有水,象征“水井”。
君子根据井水上行养人的特性,因此努力以已之德惠养人民,又劝勉老百姓互助互养。
此处最难解释的就是“木”。
郑玄说:“木,桔槔也。
”这是说“木”就是桔槔也。
古人以横木支于木柱上,一端挂汲水器,另一端系重物,通过杠杆原理上下运动
来汲水。
桔槔就是指这种汲水用的吊架,也就是《象传》中“木”的意思了。
《鼎》卦《彖》曰:“鼎,象也。
以木巽火,烹饪也。
”
《象》曰:“木上有火,鼎。
君子以正位凝命。
”
《象传》说:木柴之上有火焰,象征烹饪的鼎器。
君子们效法这样体正实凝的鼎象,因此而端正居位,固持使命,不负前人。
《升》卦《象》曰:“地中生木,升。
君子以顺德,积小以高大。
”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劝学》),这正是《象传》所言的“积小以高大”的道理。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应戒骄戒躁,脚踏实地的逐步前行,这是《象传》告诉人们的道理。
魏曹丕《典论·论文》中云:“夫然则古人贱尺璧,而重寸阴,惧乎时之过已。
”可见,古人对于时的观念是非常重视的,“时”,可以说是指时间,更是指事物发展的时机。
《周易》中木在时间上代表春。
所以木代表着生机,旺盛的生命力,所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而所有君子都应该守持正道,向木所代表的生发的特性一样,不断向上,守时守中在人生的道路上泰然前行。
参考文献:
[1]孙映逵,杨亦鸣.“六十四卦”中的人生哲理与谋略[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
[2]刘大钧.周易概论[M].巴蜀书社,2004.
[3]金景芳.周易全解[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