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项目简介 (2)项目水文特征 (2)(一)水土保持工作指导思想 (3)(二)水土保持的方针和目标 (3)(三)水土保持工作体系 (3)(四)、水土保持措施 (4)(五)、重点水土流失区域保护方案(计划、措施、投入) (5)1、取、弃土场处理 (5)2、路基边坡防护及绿化措施 (8)3、桥涵工程水土保持措施 (8)4、项目临建设施的保持措施 (8)水土保持方案及措施项目简介1、工程概况:本合同段为中交一公局林米A段。
项目水文特征1、地形地貌:项目区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念青唐古拉山脉、横断山脉的交汇部,是青藏高原隆升、侵蚀最为强烈的地区,地形起伏大,河谷深切,属于典型的高山峡谷地貌。
平均海拔达到4000~5500m,常年雪线在4800m上下。
海拔5500m以上的山地往往发育现代冰川,是青藏高原现代冰川发育的中心之一,峰、刃迹、古冰斗、冰斗湖、古冰川槽谷等各种冰川地貌极为发育。
路线走廊带位于雅鲁藏布江支流尼洋河及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区,路线主要位于河谷阶地及漫滩上,部分位于山坡坡脚与河谷阶地边缘。
路线起点处最高,海拔2980m,路线止点位于林芝机场外侧,海拔2933m,最低点位于尼洋河与雅鲁藏布江的交汇处,海拔2920m.2、气候及水文:林芝地区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地处雅鲁藏布江中下游。
受印度洋季风和奇特多样的地形、地貌影响,形成了复杂多样的独特气候,林芝地区平均气温7~16度,年降水总量400~2200毫米,年平均降雨量650毫米。
林芝地区东南部属于热带、亚热带山地季风湿润地区,西部为高原温带季风半湿润地区,东北部为高原温带季风湿润地区。
境内河流、湖泊、溪流广布,河流水域面积78.37万亩,占土地面积的0.46%。
本项目路线所经水系多为尼洋河及雅鲁藏布江河谷两侧雪山融雪形成的山谷汇水,洪水主要由降水、融水形成,在7-8月份降水较大时容易形成较大洪水,在6-7月气温较高时,流域冰雪融化也容易形成较大洪水,当降水与气温同期时,流域将形成大洪水。
3、工程特点:线路两次横跨尼洋河,线路沿线河滩布设,施工易受洪水影响。
根据多年水文气象资料调查,每年夏季6-9月份进入降水融雪洪水期,当温度较高时流域冰雪融化容易形成较大洪水,当发生强降水时也易形成而来洪水,其特点是:历时短、涨落快、峰高量大、破坏力强。
河床冲刷易引起河流改道。
夏季河水流量大,为项目施工带来极大难度,还要防范因洪水引发的次生灾害。
建场选址及修建施工便道极其困难;项目区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念青唐古拉山脉、横断山脉的交汇部,是青藏高原隆升、侵蚀最为强烈的地区,地形起伏大,河谷深切,属于典型的高山峡谷地貌,工程沿线地形极其复杂,经现场踏勘能够可选临建场地资源相当较少,路线所经尼洋河及雅鲁藏布江河谷,地貌为典型的高原峡谷,沿线多为河漫滩,没有相对开阔连续大面积可供选址区域。
(一)水土保持工作指导思想作为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明确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的义务,强化水土保持各项管理制度,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
加强宣传,合理布局,改进工艺,节约水土资源,为企业争取最佳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二)水土保持的方针和目标水土保持工作实行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因地制突出重点、科学管理、注重效益的方针。
水土保持工作目标:保护水土资源,坚持水土保持工作与主体工程三同时,工程建设与全局规划(土地利用、水源规划、城乡发展、环境保护)相协调。
减少林草地征用面积,坚持因地制宜,提高土地综合利用率。
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三)水土保持工作体系1、建立水土保持管理机构为强化水土保持各项管理制度,积极配环水保工作,切实加强对本合同段水土流失问题的管控的领导,监督、检查工作,我项目成立了水土保持工作小组,专门负责本标段的水土流失问题的排查工作。
组长:成员:2、健全水土保持体系制定水土保护制度,加强水土保持基础工作,加强监督检查,落实各项工作责任制,形成保证体系,实现水土保持工作目标。
(四)、水土保持措施1、植物及土地防治措施(1)对合同规定的施工界限内、外的植物、树木等尽力维持原状;砍除树林和其它经济植物时,事先征得所有者和业主的指示同意,严禁超范围砍伐。
(2)对路基工程的取、弃土场,按设计实施工程防护;设计无防护的也应平整稳定,并尽量平整造地,不向设计范围外的场地弃土。
(3)在施工现场和生活区设置足够的临时卫生设施,经常进行卫生清理,同时在生活区周围种植花草、树木,美化生活环境。
(4)路基施工做到边挖、边填、边夯实,不留松土面,土方工程尽量避开雨季施工,雨季施工时,保证排水系统畅通,减少水土流失。
及早施作防护工程、排水工程和裸露地表的植被覆盖,防止水土流失。
(5)工程完工后,及时进行现场彻底清理,并按设计要求采用植被覆盖或其它处理措施。
按设计要求砌筑挡碴墙,防止弃碴流失侵占农田或堵塞沟道。
(6)严禁在场地内燃烧各种垃圾及废弃物。
(7)保护场地周围环境,不在工地围蔽外堆放材料、垃圾。
严格按照批准的占地范围使用占地。
(8)施工便道要充分利用乡村既有道路、农用机耕路和铁路进站道路等。
便道宽度严格控制,要做到少占土地,少破坏植被。
2、防治水污染措施(1)预制梁场和拌合站的生产废物设垃圾池、废水设沉淀池进行集中处理,不直接排入农田、河流和渠道。
清洗骨料的水和其他施工废水采取过滤、沉淀处理后排放,以免污染周围环境。
(2)临时工程的修建不得切割或阻拦地表径流。
(3)桥梁钻孔泥浆禁止排入河流。
(4)加强水资源管理,禁止土石方、垃圾、污水直接进入水体,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做到“先防护,后施工”。
(5)施工机械的废油废水采取隔油池等有效措施加以处理,处理在排放标准范围内时再排放。
(6)临时堆放时要做好临时防护措施,做好地表截排水措施,严禁乱弃乱堆,、尽量减少在现场的临时堆放数量和时间要及时清运弃置。
(7)弃土作业必须先挡后弃,并避免弃碴外溢。
(6)施工结束后,尽快做好施工场地的恢复工作。
(五)、重点水土流失区域保护方案(计划、措施、投入)结合本工程情况,明确本工程水土保持工作的重点区域,项目部将采取如下措施:1、取、弃土场处理砂石料开采时,要制定合理的开采计划和恢复措施,严格按照设计制定位置和规模进行,坚持随时开采随时平整和恢复原则,严禁随意乱开乱采。
河滩地带采料时,应做好河道疏通和平整工作。
本项目路基填料选用尼洋河河道内的砂砾进行填筑。
项目前期根据段落填土方量和运距优选土场,利用枯水季在河道内开挖砂砾料进行路基填筑,杜绝对林地、草场进行破坏。
本标段共选取10个取土场除K19+500处取土场均位于尼洋河河道内, 9处取土场在施工开采中杜绝超范围开挖,禁止私挖乱采,严禁改变河河水流方向。
取土场取土完成后及时对河道用挖掘机摊平,对取土便道恢复原地貌。
1号取土场位于K7+800-K8+300左侧50m的河道,取土过程中,严禁超挖乱挖,使用2台挖掘机及时对河道用挖掘机摊平,对取土便道恢复原地貌。
1号取土场管理责任划分表中,严禁超挖乱挖,使用2台挖掘机及时对河道用挖掘机摊平,对取土便道恢复原地貌,计划在6月中旬恢复完成。
2号取土场管理责任划分表挖,使用2台挖掘机及时对河道用挖掘机摊平,对取土便道恢复原地貌,计划在6月中旬恢复完成。
3号取土场管理责任划分表挖,使用2台挖掘机及时对河道用挖掘机摊平,对取土便道恢复原地貌,计划在6月中旬恢复完成。
4号取土场管理责任划分表挖,使用2台挖掘机及时对河道用挖掘机摊平,对取土便道恢复原地貌,计划在6月中旬恢复完成。
5号取土场管理责任划分表挖乱挖,使用2台挖掘机及时对河道用挖掘机摊平,对取土便道恢复原地貌,计划在6月中旬恢复完成。
6号取土场管理责任划分表挖乱挖,使用2台挖掘机及时对河道用挖掘机摊平,对取土便道恢复原地貌,计划在6月中旬恢复完成。
7号取土场管理责任划分表挖乱挖,使用2台挖掘机及时对河道用挖掘机摊平,对取土便道恢复原地貌,计划在6月中旬恢复完成。
8号取土场管理责任划分表挖乱挖,使用2台挖掘机及时对河道用挖掘机摊平,对取土便道恢复原地貌,计划在6月中旬恢复完成。
9号取土场管理责任划分表材料进行回填,改造成适合耕种的良田,恢复成耕地交与当地村民耕种,目前已经完成。
弃土场尽量利用荒地,并报土地管理部门征用,施工中严格按批准的规划用地弃土。
弃土场用后,为保持现场自然景观,防止水土流失,及时用挖掘机码方,将路基清表土弃于弃土场,带路基填筑完成后,用于路基边坡绿化,同时恢复弃土场植被。
2、路基边坡防护及绿化措施①K7+740--K12+932.5段路基边坡防护工程(计划7.10前完成,7.10-7.20恢复清理,其中K7+740-K9+388段计划在6月底完成)②K14+414--K18+900段路基边坡防护工程(计划7.20完成;5.10-7.20恢复清理。
其中K14+414—K16+925段计划在6月底完成)③K18+900—K21+580段路基边坡防护(计划在7月10日前完成;5.10-7.20恢复清理)④K24+700—K25+500段路基边坡防护工程(计划在7月15日前完成;7.15-7.25恢复清理)防止雨水冲刷,造成水土流失、卵石裸露,每段路基计划投入20人,投入农用3轮车或四轮车2台,水车1台,施工中及时对边坡大粒径卵石进行分段清理,用3轮车运走。
边施工边清理恢复,清除该段范围内的施工建筑垃圾,平整路基坡脚,对坡面菱形网格进行绿化,达到沿线路基整洁,美观。
(负责人:杨英俊)3、桥涵工程水土保持措施本项目共41个涵洞通道及钢波纹管涵,特大桥2座,中小桥各1座,项目在枯水期对桥梁下部组织施工,避免施工过程中对河流水源造成污染,并在施工过程中组织1台挖掘机、4台运输车对桥下进行恢复、平整,河道进行疏通、建筑垃圾进行集中处理,清理后达到汛期水流畅通、桥下平整,无垃圾、无污染,整洁美观.由于施工土质松散,汛期水流湍急,势必对河岸冲刷侵蚀,为控制水土流失,采取了河流两岸码方的措施,阻断水流的直接冲刷作用,进而保证河岸水土稳定。
(负责人:孙**)4、项目临建设施的保持措施临时工程的设置应优先考虑永临结合,尽量减少对耕地的占用。
临时工程用地周边应设置醒目的标识牌、边界线,严格限制施工人员活动范围、机械作业范围及行进线路,我项目驻地采用轻型彩钢板搭建临时场房,有效减少占地面积、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循环利用。
项目驻地计划在2015 年11月底开始撤场,组织25人的专业施工队伍施工,破碎机2台,装载机2台,运输车8台。
拆除临时彩钢房等设施,项目办公用品进行转场,拆除围墙,破除硬化路面,对可回收利用的彩钢板房、型钢、机械设备进行转运撤场。
对破除的混凝废弃物运集中至指定地点处理,也可作为河道挡水坝加固进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