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年高考地理复习资源跨区域调配(含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夯基手册(含解析)

2019年高考地理复习资源跨区域调配(含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夯基手册(含解析)

专题16 资源跨区域调配(含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2019考试要点具体考试内容要求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
活动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
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区域可持续发展
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开发
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难度
系数
中低难度
建议学习方法背诵法!以我国区域资源图为主
重点
关注
侧重我国各区域有啥自然资源+社会文化资源!尤其是科技输出、人才输出!
坦白来说,本课没有什么重点,只有一个影响(意义)是共同的,其他“西气东输”“西电东送”“晋煤南运”“南水北调”等,都是一个地方有这种资源,另一个地方缺这种资源,于是就跨区域调配了。

但可考察的方向实在是太多太多太多了,但都是基于课本而来,所以本课内容,诸位还是要阅读课本。

因为根据历年小高考试卷来看,我们会直接考课本上的原区域,或者大家熟悉的、与课本高度相似的区域,不会很大的变动。

因此,你务必本章要阅读课本,特别注意南水北调和西气东输。

一、资源调配对于调入地、调出地的影响(意义)
调出地调入地
1、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一定要有!!!】
2、带来投资,推动基础设施建设
3、增加就业机会
4、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5、减少对沿线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助你理解这一条,解释段无需写上考卷:因为①为了最大限度减少对沿线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西气东输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严格环境保护的要求;②在沿线农村地区推广使用天然气,可减少农民对薪柴的需求,从而缓解因植被破坏而带来的环境压力。

)1、缓解调入地XXX(能源、资源)紧缺的状况,促进经济发展
2、优化调入地能源消费结构,减轻环境污染
3、带动XXX相关产业的发展
4、完善用户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
将调出地资源优势与调入地经济、技术优势对接,促进调入、调出地的协调发展
第二节南水北调、西气东输等资源调配分析
一、我国的南水北调
1.中国水资源的特点:①数量上:“总量多,人均少”;②空间分布上:“南方多、北方少,东部多、西部少”;③时间分配上:“夏秋两季多,冬春两季少,各年之间变率大”。

2.华北缺水的原因是:自然原因:①华北降水量偏少,河流径流量小。

②降水季节分配和年际分配不均;
人为原因:①人口多,经济发达,需水量大;②水资源浪费严重;③水污染严重。

缺水的解决措施:“加水”:①兴建水库;②跨流域调水;③防治水污染;④合理开采地下水
【还记不记得“+&-”原则】≧◇≦
“减少用水”:①节约用水②发展科技,提高水资源利用率;③发展节水农业
3.从长江流域调水的原因:①长江水量全国最大;②长江流量全年较稳定;③地理位置上与华北西北接近。

4.南水北调
(1)三个路线评价
西线方案中线方案东线方案
路线从长江上游引
水到黄河上游从长江三峡水库引
水,出丹江口水库,
再沿伏牛山、太行山
东麓送水到北京、天

从扬州江都抽水站引水,
沿京杭大运河输水到华
北地区
调出区:长江上游金沙
江及其支流雅
砻江、通天河长江中游三峡水库,
汉江上游丹江水

长江下游
调入区黄河上中游的
干旱和半干
旱地区
华北平原大部
分地区
淮河下游地区,山东黄
河下游地区,海河流域
三大线路优

青藏高原地势高
于华北、西北,可
可自流供水,
水质较好
水量大,可利用
京杭运河,工程量
比较自流供水。

水质
好小;前期投资少,工期短。

缺点:水量有限,只能
为黄河中上游的
西北和华北部分
地区供水,工程量
大。

需挖河道,工程量
大。

占用农田多,迁移人
口多
黄河以南地区地势:北高
南低,需抽水北
送,耗能多。

水质差。

总评最具生态意义现实意义大最具现实意义
(2)南水北调的意义:
1.积极意义:
(1)社会效益:①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国内外资金;②缓解争水的矛盾,利于社会安定
(2)经济效益:大大促进调入区的经济发展
(3)生态效益:①缓解北方水资源短缺,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②改善北方工农业用水、生活用水,控制地面沉降;③促进生态环境良性发展
2.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以东线调水区为例):(就是消极意义)
(1)长江径流量减少,特别是枯水期,海水将会上溯,引起河口地区盐度升高,影响下游水质
(2)还可能引起长江泥沙淤积加重使航道淤塞
(3)对江淮沿线地区的水生物带来不利影响
(4)由于东线工程范围内地势低洼,地下水位较高,天然排水条件较差,调水后土壤容易发生盐渍化(5)由于东线工程位于长江下游,沿江工业园区众多,输水沿线有油田、煤矿及工业发达的城镇,大量的污水排放会降低水质。

二、我国的西气东输
以新疆天然气资源为基础,以长江三角洲作为天然气的目标市场,建设从塔里木盆地至上海的输气管道。

(1)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1.我国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
①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对能源需求量大,但是能源相对贫乏,使经济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

②西部地区因经济水平限制,使丰富的能源资源得不到充分开发利用。

2.为了改变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天然气的比重。

3.今后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重点在西部 (2)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调出地
调入地
将西部资源优势与东部经济、技术优势对接,促进东、西部的协调发展
下面的西电东送、晋煤外运等,都是和西气东输一样的,你能掌握的就是调出地、调入地,及其影响。

因此这里不再详细列出。

5、 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一定要有!!!】
6、 带来投资,推动基础设施建设
7、 增加就业机会
8、 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5、减少对沿线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
1、缓解东部能源紧缺的状况,促进经济发展
2、优化东部能源消费结构,减轻环境污染
3、带动XXX 相关产业的发展
4、完善用户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
2015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与中国能源消费结构对比图(简图)
说明:本部分将从“命题视角”剖析题目成型的过程,希望同学们可以在此过程中掌握知识点,熟悉套路。

这一考点在高考试题中近年来很少单独出现,一般其会与区域产业专业、协调发展联系到一起。

9.继“南水北调”之后,国家正在筹划引渤海水入新疆的“海水西调”工程。

该项目设想,通过大量海水填充沙漠中的干盐湖、咸水湖和封闭的构造盆地,形成人造的海水河、湖,从而镇压沙漠,在地势落差大的区域还可设发电厂,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引渤入新”工程沿途的生态环境问题严重,治理沿途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措
施有哪些?
(2)渤海海水调到新疆以后,生态环境效应有哪些?
(3)该工程对沿途地区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有哪些?
【答案】(1)调整农业结构,退耕还林还草;规定合理的载畜量,建立人工草场;途
经地解决农牧区的生活能源问题;控制人口增长;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
护林体系;合理利用水资源。

(2)增加蒸发量和降水量,调节周边气候;减轻沙漠化、沙尘暴及其威胁。

(3)带动沿线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带动沿线基础设施建设。

试题评价中高难度。

请同学们谨记这一试题给出的参考答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