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
高考频度:★★★★☆难易程度:★★★☆☆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6年12月12日,来自中亚和新疆塔里木气区的天然气顺利进入福建,这标志着国家西气东输三线东段工程正式建成通气并进入调试阶段。
下图为西气东输三线示意图。
(1)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的石油管道已在中哈边境口岸阿拉山口实现了跨国对接。
请指出中哈输气管道建设过程中,如果施工不当所造成的生态问题,并分析其原因。
(2)简述“西气东输”工程对东部地区的积极影响。
(3)为解决能源短缺问题,福建省除了实施西气东输工程外,还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1)土地荒漠化。
原因:管道主要经过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降水较少,以温带荒漠和温带草原为主,植被稀疏,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植被破坏后不易恢复。
(2)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减少大气污染(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缓解能源短缺;促进经济持续发展。
(3)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开发太阳能、风能、核能、沼气能等新能源,使能源结构多样化;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低耗能产业;进行其他能源的跨区域调配。
(3)应从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开发新能源、调整产业结构等方面来回答。
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
一、西气东输
西气东输工程是我国建设的大型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之一。
它以新疆天然气资源为基础,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作为天然气的主要目标市场,建设从新疆至上海、广州、香港的输气管道。
1.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1)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
西部地区:受经济水平限制,丰富的能源得不到充分开发利用,供大于需。
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但能源相对贫乏,供小于需。
(2)调整能源消费结构:①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一直以煤炭为主,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②矿产资源中具有清洁优势的天然气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比重很低;③长期以来北煤南运给铁路和公路运输造成很大压力。
(3)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①天然气分布的总体特征——西多东少,北多南少;②四大气区——新疆、青海、川渝、鄂尔多斯;③油气发展战略——稳定东部,发展西部。
2.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对西部地区:①将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②促进天然
气加工业的发展,推动其向深加工、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③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并强力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④实现西部能源结构优化,在沿线农村推广使用天然气,缓解因植被破坏带来的环境压力;⑤输气管道线路长、规模大、施工方式多样,途经地区地貌类型复杂,植被稀疏,生态环境较为脆弱,水土保持尤为重要。
(2)对东部地区:①缓解能源短缺,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促进东部经济发展;②推动天然气化工、发电等产业的发展;③东部地区进行西气东输工程的配套建设,带动东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④改变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提高清洁能源的使用比例,有利于改善东部地区的大气质量。
二、西电东送
1.原因:西部能源资源(水电、煤炭等)丰富;东部经济发达,电力资源不足。
2.线路及其影响
路线(主力电源)对输入地的影响对输出地的影响
A.北线:晋、陕、内蒙古(火电)和黄河上
中游(水电)→环渤海地区①缓解能源紧张局面,促进
经济发展;②改善能源消费
结构,减轻环境污染;③减
轻铁路运输压力①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②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③缩小东西部差距,对社会稳定起重要作用
B.中线:三峡和金沙江(水电)→华东地区C.南线:红水河(水电)和黔、滇(火电)→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三、南水北调
1.南水北调的深远影响
(1)积极意义:①社会效益——改善调入区投资环境;缓解争水矛盾,利于社会安定;
②经济效益——促进调入区的经济发展;③生态效益——增加调入区城市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美化环境,改善城乡居民的卫生条件,控制地面沉降。
(2)消极意义(以东线为例):①长江径流量减少,海水上溯,引起河口地区盐度升高,影响长江下游水质;②长江泥沙淤积加重,航道淤塞;③对江淮沿线地区水生生物的生长带来不利影响,沿线土壤易发生盐碱化;④沿线经济发达,大量污水排放会降低水质。
2.南水北调三线方案的比较
比较项目东线工程中线工程西线工程
水源区长江下游
长江中游丹江口
水库、三峡库区长江上游金沙江及其支流雅砻江、大渡河
调入区淮河下游、山东黄河下游、海河流域海河平原、京津地区、黄河下游西北干旱地区
引水线路
从扬州江都抽水站引长江水,基
本沿京杭运河输水到华北地区从长江三峡水库引水,出丹
江口水库,沿伏牛山、太行
山麓送水到北京、天津
从长江上游
引水到黄河上游
地形地势对调水线路的影响黄河以南需动力抽水,
过黄河后顺地势北流
地形较复杂,但地势南高
北低,水可自行流向北方
地形复杂,工程量大
可调水量大较大较小水源地水质较差较好最好
现有可用的配套设施好,有京杭运河及沿线湖泊可利用较好,有丹江口水库可利用差总评最具有现实意义现实意义大具有生态意义
下图为广东省石化产业基地分布图,读图完成1—2题。
1.关于广东省石化产业基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企业间交流与协作便利B.初步形成规模效应
C.当地油气资源丰富D.市场需求量大
2.西气东输工程对广东省的最主要影响是
A.缓解劳动力紧缺问题B.加剧大气环境污染
C.促进第三产业发展D.缓解能源紧张状况
读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示意图,完成3—4题。
3.工程自水源地到达北京所经省级行政区的简称是
A.湘—鄂—冀B.鄂—豫—冀
C.苏—鲁—津D.冀—鄂—京
4.北京市水资源短缺的表现是
A.河流频繁改道B.生产用水被严重污染
C.人均水资源少D.居民饮用水供应困难
5.读南水北调和西电东送工程示意图,回答问题。
(1)与南水北调东线相比,中线方案建设的优势条件有哪些?
(2)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投入使用后,哪些地区可能产生土壤次生盐碱化现象?试分析其产生过程。
(3)在调出区和调入区中任选其一,说明西电东送对区域地理环境的有利影响。
【答案】1.C 2.D
【答案】3.B 4.B
【解析】3.工程自水源地到达北京所经省级行政区有湖北、湖南、河北,到达北京,简称
是鄂—豫—冀,B对。
A、C、D错。
4.北京市水资源短缺主要是水质型缺水,表现是生产用水被严重污染,B对。
目前河流河道稳定,没有频繁改道问题,A错。
人均水资源少不是主要表现,污染是水资源短缺的最主要原因,C错。
居民饮用水供应有保障,D错。
5.【答案】(1)中线基本可自流供水,运营成本低;水源地水质较好。
(2)黄淮海平原。
产生过程:沿岸地区潜水面低于东线北上江水的水位,东线河水渗漏补给地下水,使潜水面上升;又因为该段沿岸地区地处半湿润地区,短暂雨季外的其他时期,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土壤中的盐分逐渐向地表积聚,产生了土壤次生盐碱化现象。
(3)对调出区:推动西部地区(调出区)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把其丰富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本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
或对调入区:缓解东部地区(调入区)能源紧张状况;优化东部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改善环境(大气)质量;推动相关产业发展以及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3)对调出区可从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增加就业等方面分析;对调入区可从缓解能源紧张、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等方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