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解密高考小说人物形象题

解密高考小说人物形象题

解密高考小说人物形象题曹仪华老师小说中人物形象分析是近几年高考中的热门考点,所以笔者认为解密小说人物形象分析题实属必要。

希望借助本文让同学们在以下三个方面有所收获:⒈辨识人物形象分析题的两种基本题型;⒉掌握人物形象分析的基本方法;⒊提高对人物形象分析的能力。

首先通过两个高考真题及答案来辨识人物形象分析的两种题型:(一)2015全国卷1:小说在刻画马兰花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3分)参考答案如下:①朴实善良。

听说麻婶的不幸后,不时发呆,并及时到医院探视。

②善解人意。

见麻婶女儿伤心,便不再提借钱的事;丈夫对她不满,她尽量忍让。

③做人有原则。

尽管挣钱不易,但不为钱伤害情义;丈夫言行过分,她会据理力争。

我们把这类题型称为“性格题”。

其基本答题模式为:性格特征+简要分析。

(二)2014全国卷2:小说中守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参考答案如下:守明是一个朴实善良柔顺,有着传统美德的农村青年女性形象。

我们把这类题型称为“形象题”。

这类题有些也作了“简要分析”的要求,则加上分析。

其基本答题模式为:性格特征+形象定位+简要分析。

在辨清题型的基础上,我们要知道人物形象分析题的解题步骤:第一步:仔细审题,分清类型;(1)是概括还是分析。

“概括”题只要求写出人物形象或性格特点即可,“分析”题要在此基础上结合文字分析。

(2)是性格还是形象。

“形象”一词大于“性格”,它以性格为中心,兼及人物的外在特征、身份地位等。

答形象题时不要忘记人物的身份、地位、职业等因素。

第二步:划句分析,讲究方法;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

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是小说必须具备的三要素。

而这三者又都是为小说主题服务的,故人物形象分析也应该紧扣主题,结合三要素进行。

从人物方面着手,抓以下关键句进行分析:1、文中交代的人物身份、地位、经历、教养等的句子;2、直接描写人物的语句(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神态等);3、侧面描写:作品中其他人物(或作者)对他的评价(议论)句。

从情节方面思考,抓以下关键句进行分析:4、有关情节发展、事件变化的语句,在情节发展中把握人物性格的变化和主次关系。

从环境方面,关注5、有关环境(包括自然和社会环境)的语句,因为环境可以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烘托人物的思想性格。

第三步:归类合并,准确表达。

下面通过具体练习中学生答案与参考答案的对比,来展现学生答题中表达可能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探寻对策。

练习文本:木匠李直海飞名满暨阳的斯宅大财主斯元儒要造一幢一千根柱子组成的大房子,斯元儒让人把告示贴遍了暨阳城的大街小巷。

然后,就有上百木匠像蚂蚁一样从四面八方涌向了斯宅,斯元儒穿着白色绸衫,他指了指堆在地上的一棵棵歪来扭去的树,轻声说,这些木头可以派什么用场?一个木匠走了,又一个木匠走了,这样的木头除了当柴烧还能派什么用场呢,上百木匠又像一群蚂蚁一样四散走了。

在空荡荡的门前,突然多了一个年轻人,年轻人也轻声说,这些木头可以做架马。

架马是江南一带木工用的铺助工具。

斯元儒看了年轻人很久,年轻人也看了斯元儒很久。

斯元儒说你叫什么名字,年轻人说,我叫李直。

从此李直的影子就时常出现在斯宅千柱屋的工地上,他从来不亲自动手干活,但是他一直自称自己是著名的木匠。

有许多时候,他关起门来读书,而且写写画画。

他把斯元儒让他住的房子当成了书房。

当然也有许多时候,他会出现在工地上,工人们都是他招募来的,工人们对他异常恭敬,工人们都叫他李师傅。

他从来都不曾和工人们说话,他只会在听到工人叫他时,轻轻地答应一声。

隔一些日子,他会拿出一张图纸,再隔一些日子他又拿出一张图纸,东阳来的木雕师傅也来了,义乌来的砖雕师傅也来了,许多的工匠们聚集在一起,像一支部队一样。

李直就是首长,李直发誓要造这个世上独一无二的房子,他不会比皇宫大,但是却至少要比皇宫精致。

许多工匠都发现,李直的头发居然在短短一年内变白了,而工程却迟迟还未能完工。

工匠们还发现,斯元儒的女儿斯冬梅,经常跟在李直的屁股后头巡视工程进度,再还有就是斯冬梅咯咯的笑声经常出现在李直的房间里。

千柱屋完工的时候,斯元儒请工匠们大吃一顿,这样一座气势恢宏的大房子,精致无比美仑美奂,方圆几百里恐怕无人能比。

斯元儒给工人们发了工钱,然后斯元儒说,今天我把小姐斯冬梅许配给李直。

工人们正在划拳行令,他们突然停了下来,很静。

稍顷,工匠们齐声欢呼,李直笑了笑,李直用手理了理头发,他的头发像一丛白菊一样怒放着。

接下来的日子,李直就在千柱屋里住了下来,李直住下来后只是读书写字。

斯冬梅常伴着他,斯冬梅有一天对他说,我爹说你不是木匠,你可能是一个好的设计师但不会是一个木匠,因为你的手这样白嫩,你从来没有接触过锯斧刨。

李直说,我不仅是优秀的设计师,我同时也是优秀的木匠,优秀的木匠是不用自己亲自动手做活的,就像优秀的厨师从不自己切菜一样。

斯冬梅笑笑,斯冬梅在又一个日子里说了同样的话,李直说,你拿工具来。

锯斧刨等工具都拿来了,千柱屋里住着的斯元儒一家包括老妈子等几十口人也全来了,其实斯元儒一直想看李直究竟会不会做木匠。

斯元儒说,李直如果你做不来木匠你就得离开这里了,我想把我的女儿许给的是一个优秀的木匠。

李直没说话,李直取了一根歪七歪八的木头,到黄昏的时候他做了一匹歪来扭去的马,所有人都大笑起来,在大笑声中他们开始离开,只有李直一个人羞得面红耳赤,立在原地不知所措。

而他白嫩的手上分明多了几个紫血泡。

李直要离开了,李直离开的时候斯元儒付清了所有的工钱。

离开之前,斯元儒请李直吃一个刚刚送来的西瓜,李直拿起一把凿子,三下五除二把西瓜分成许多块。

然后他拿起一块笑着说,这一份是我的。

他边吃西瓜边走出了千柱屋的大门,走出许多路以后他扔掉了手中的西瓜,一回头看到了倚在门框上的斯冬梅。

李直就笑了一下。

斯元儒也在吃西瓜,他吃了很多西瓜,他的心里也在笑,女儿许给木匠那是自己一时冲动,现在这个相当知趣的木匠自己走了。

但是他突然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用小小凿子切的西瓜竟平整得像刀切一样。

他愣住了,一阵风吹来,那匹院子里李直做的木马,原本是站着都在晃的,现在在风力作用下竟然得得得地慢慢奔跑起来。

斯元儒的脸突然变青了,他遇到的并不是一个只为了赚一点工钱的木匠,而是一个世外高人。

斯冬梅也愣住了,她的眼泪在眼眶里转了很久,却始终没有掉下来。

斯冬梅对斯元儒说,我一定要跟他走。

然后,斯冬梅走上了追赶李直的路。

在一个叉路口,斯冬梅看到了一个箭头,又一个叉路口,斯冬梅又看到了一个箭头。

斯冬梅追上李直的时候,李直说,我怕你追不上我所以我画了许多箭头。

李直又说,你跟我走吧,我给你造一幢精致的木房,你给我生十个孩子。

李直又说,我要让他们成为十个优秀的江南名匠。

这时候,一场春天的雨开始飘落,斯冬梅扑进李直的怀里,开始了一场一生之中最痛快的流泪。

练习题:木匠李直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4分)学生答案呈现及问题分析:其一:①认真负责,李直在建造千柱屋的时候,经常关起门来读书,潜心研究图纸。

②精益求精,李直发誓要建造世上独一无二的房子,他在一年之内花白了头发。

问题分析:这两点之间有点重复作答;且第②点逻辑不严谨。

其二:1.自命清高。

2.在斯元儒怀疑自己的能力时,他做木马,切西瓜将自己技艺之高超展现淋漓尽致。

3.沉默寡言。

4.在他离开斯宅时,他知道斯冬梅会来寻他,便处处志之。

5.志向高远。

他想培养自己儿子成为最优秀的木匠。

6.精益求精。

他做每一件事都能力求其做的最好。

问题:4分的题答出六点,分点太多,且主次不清;第2和4问题在于“叙而不议”,回答人物性格应该用形容词或者动词性短语议论概括,只叙不议,性格不鲜明;第5有强加因果之嫌;第1和3没有结合文本分析,只有“是什么”,没有“为什么”。

其三:1. 自信,清高。

斯冬梅问他时,他说自己是优秀的设计师,优秀的木匠。

2. 胸有大局。

李直尽管很少出现在工厂和工人说话,但他却隔日子就拿出一张图纸来,说明他胸有大局。

问题:4分题只答两点,分点太少;第1“自信”和“清高”应是两个不同的性格,属于“分点不开”之误。

参考答案:①特立独行,自信清高。

作为一个木匠,李直只是读书画画,负责设计,并认为优秀的木匠不用自己动手做活。

②沉默寡言,胸有大局。

李直很少说话,却将工程管理得有条不紊。

③善于学习,勤于钻研。

经常关门看书,为了建好房子短短一年就白了头发。

④隐忍坚韧,自尊自爱。

面对思元儒的质疑和其他人的嘲笑,他显示了高超的技艺后没有炫耀,而是一言不发的离开。

通过对比分析学生问题答案和参考答案,我们可以梳理人物形象分析题的常见答题误区及提升应对策略:1.误区——重复作答,缺乏条理;提升对策——有条有理,合并同类;2.误区——不分主次,舍本逐末;提升对策——概括要点,抓主放次;3.误区——逻辑不严,强加因果;提升对策——加强逻辑,因果相符;4.误区——题型不清,答非所问;提升对策——辨清题型,答问相符;5.误区——叙而不议,不会分析;提升对策——概括分析,变叙为议;6.误区——不看分值,分点不当;提升对策——看清分值,适当分点;除了以上三步之外,在具体实战中还有一些值得注意的事项,做一温馨提示:分析人物形象时,要做到客观不拔高;立足原文概括,不要无中生有;全面分析评价人物,不要以偏概全;语言表达规范流畅,不要口语网语。

这是笔者教学中的一个实际案例,在此分享给同学们,希望让大家有所启悟。

也恳请同学们在以后的练习中学以致用,对人物形象分析能力有所提升,那会让笔者倍感欣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