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是一种现代管理思想下形成的管理方式,是企业素质和竞争力提高的关键。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建设先进的现代企业文化特别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文化成为中国企业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创建社会主义企业文化的目的
1、有利于改善人际关系,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社会主义企业文化不仅能使职工热爱集体,关心企业,积极工作,而且能使他们提高思想觉悟,把热爱小集体的情感升华为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境界。
2、有利于培养集体意识,增强企业凝聚力。
社会主义的企业文化应改变只从个人角度建立的价值观念,树立一种以企业利益为中心的共同价值观念,从而对企业产生一种强烈的向心力,增强集体意识,把企业每一个成员的力量凝聚成一个合力,充分发挥企业的整体效能。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企业文化现状
中国当代的企业文化,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有些国内企业已经初步建立起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建设模式,并且通过多年实践,展现出了中国企业文化的一些基本特征。
企业文化研究学者罗长海教授把这些特征概括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宏观特征主要有:一是从状态上,中国当代的企业文化,明显具有"发展不平衡"的特征,这种不平衡源自企业所处地域、行业类型、企业规模大小等方面的差别;二是方法上,具有"崇尚辩证结合方法"的基本特征,强调企业文化建设与诸多内外部因素的结合;三是内容上,具
有以邓小平理论为价值导向的基本特征;四是发展趋势上,具有向好、向上特征,如从雷同化向个性化发展,从抽象化向具体化发展,从形式化向实效化发展等。
微观层面的特征主要有:一是从仅仅塑造企业精神,到塑造比较完整的企业文化体系;二是对企业文化的竞争力的认识更深刻、更具体;三是从笼统粗略到深入细致。
三、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企业文化的构想
(一)符合国情
中国企业文化发展最根本的问题是企业文化的中国化。
西方文明与中国文明发展的渊源有明显的不同。
中国的企业文化在与国际交流中最有生命力的还是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那部分。
要想发展、繁荣中国的企业文化,一方面要吸收国内外企业文化的优秀部分;另一方面要把我们好的传统继承下来,在融合的过程中创新,实现两种文化的对接和超越。
1、要有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要适合中国的国情。
中国文化长期以来是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是以家族为主体进而推广到社会的。
它在调整人际关系、维持家族或者社会组织内部和谐等方面都有着完善的理论体系。
有中国特色的企业就需在企业内部创造诚恳、和谐的人际关系。
企业领导者要重视人的因素,关心人、爱护人,以增强企业的归属感、凝聚力。
2、要批判地借鉴国外发达国家企业文化的精华,建立适合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模式。
在构造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时,一定要借鉴吸收别国先进的、有益的东西。
比如西方企业讲
以人为本,我们讲工人阶级的主人翁精神,应当把这两者结合起来。
着重点放在全面提高员工的素质上,使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找准定位
企业文化包括环境文化、组织文化、制度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其核心还是精神文化。
谈到企业文化,很多人的印象就是产品包装,员工的统一服装等,其实,这只是企业文化的最外围部分。
整个企业员工都奉行的基本信念和共同价值观,即企业文化的深层——精神层才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企业文化中有没有精神层是衡量一个企业是否形成了自己的企业文化的主要标志和标准。
一个企业要创造自己的优秀企业文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因为价值观念的培养是一个微妙的心理过程。
企业的众多成员存在着不同的个性、气质、文化修养和社会背景等,如此复杂的个体要形成一种共同的价值观念,需要一个艰难的历程。
大体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1、第一阶段:分析内外因素,选择价值标准。
选择价值标准主要从企业内和企业外两个方面来考虑,企业内的因素主要是人的因素。
企业内的成员在进入企业之前,大体均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念,个人的价值观念与企业的价值观念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有时互斥,有时互补,同时直接影响到企业的价值标准。
企业外的因素主要是外部环境,包括政治、经济、民族文化、法律等方面。
这些因素都会影响企业成员的思想意识和行为,造成企业价值标准无法达到,进而影响企业文化的形成。
因此,价值标准的选择只有在认真分析研究各种相关因素基础上才能确立既体现企业特征、又为全体成员可接受的价值标准。
2、第二阶段:进行感情投资,增强企业意识。
在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中,企业职工作为一个整体处于主体地位,企业成员观念的形成是日积月累的,它的改变是一个艰难的历程,没有相当长的时间和感情上的投资是难以实现的。
对一个企业来说,关键是要从工作本身提供诱因,首先要确定易于理解的、明确的奋斗目标,这一目标应是企业价值观念的具体化。
其次,推行参与管理,使企业成员能够在工作中获得成就感、荣誉感、归属感和一体感。
再次,企业就重视内部非正式团体的作用,善于协调与小团体的关系,引导他们接受企业的价值观念,使团体的作用力与企业方向一致。
3、第三阶段:领导身体力行,信守价值观念。
企业的领导者总是处于最核心的地位。
从这个意义上说,领导者既是企业的导航员,又是企业文化创建的舵手。
对于塑造和维护企业的价值观,领导者身体力行就是这种价值观的化身。
首先领导者要坚守信念,对下属成员起着积极的示范作用。
领导者的知识、能力和品质要素也是企业文化生成的原生动力,决定着企业文化的性质和风格,并制约着企业文化的个性和发展。
其次,企业中的专业工作和非专业工作都要体现出本企业的价值观念,这使得在细微之处、在耳孺目染中有效地增强对企业的忠诚度。
再次,领导者要注意与下属成员的感情沟通,重视感情的凝聚力,以平等、真诚、友好的态度对待下属成员,取得他们的信任。
4、第四阶段:积极强化行为,巩固企业文化。
首先应具有针对性,就具体事件应达到何种目的应有明确的认识,确立一定的标准,并结合外部环境,使被强化者能从中得到社会的承认,体会到成就感,激励符合企业价值的行为再次发生。
其次,利用反馈这种生理机能预测强化的效果,同时注意强化的时效性。
再次,应选择合适的强化手段,并掌握灵活运用强化手段的技巧。
不能片面强调物质手段的刺激,注意精神鼓励和物质鼓励相结合,用精神力量来维持不断强化的行为。
5、第五阶段:适应形式变化,发展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内外环境的变化不断发展和完善的。
当一种企业文化形成时,是以当时的条件为基础的。
当企业有了发展,内外环境有了新的变化时,原有的企业文化就可能与形式的需要不相适应,领导者应有充分的认识,及时地给予发展和完善,甚至重建新的企业文化。
(三)海尔文化带来的启示
海尔高度重视人的价值,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提出“赛马不相马”的人才观念,通过科学的竞争机制,培育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
“个人生涯计划与海尔事业规划的统一”
是海尔的企业口号,由此引出了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人的价值高于物的价值;共同价值高于个体价值;共同协作的价值高于独立单干的价值;社会价值高于利润的价值,海尔力倡的团队精神和团队文化,就是要充分兼顾职工个人的利益、人生目标及爱好志向,充分调动每个员工的积极性,激励他们为企业的共同事业贡献力量。
海尔特别强调共同价值是个体价值得以实现的根本保证,因为一个基于个人利益增进而缺乏合作价值观的企业在文化意义上是没有吸引力的,在经济上也是缺乏效率的。
这就是海尔文化的核心。
海尔文化至少给我们带来两点启示:一是企业要达到年复一年的发展,确立企业价值观是最根本的动力。
二是要确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综上所述,企业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是以企业价值观为核心,以企业精神为灵魂,以企业道德为准则,以创新为动力,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为目的独特的文化现象和管理思想。
要创建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要依靠于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同时还要抓住改革开放、商品经济发展的大好时机,积极借鉴吸收国外先进企业文化中有益的东西,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利益,才能建立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