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单片机课后习题

单片机课后习题

单片机考试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1、什么叫单片机其主要特点有哪些答:在一片集成电路芯片上集成微处理器、存储器、I/O接口电路,从而构成了单芯片微型计算机,即单片机。

单片机主要特点有:控制性能和可靠性高;体积小、价格低、易于产品化;具有良好的性能价格比。

2、单片机有哪些应用领域答:智能仪器仪表;机电一体化产品;实时工业控制;分布系统的前端模块;家用电器;交通与航空航天。

3、仿真调试有哪两种形式硬件仿真的目的是什么?答:软件模拟和硬件仿真。

仿真的目的就是可以进行调试、跟踪、监视。

4、简述单片机应用系统的开发过程。

答:系统需求分析;硬件方案设计;软件编程;仿真调试;实际运行。

第二章、80c51的结构和原理1、80c51单片机在功能上,程序存储器的配置上主要有哪些分类答:功能上分为基本型和增强型;工艺上分为HMOS工艺和CHMOS工艺;在片内程序存储器的配置上有掩膜ROM、EPROM和Flash、无片内程序存储器形式。

2、80c51基本型的存储器地址空间如何划分各空间的地址范围和容量如何答:在物理上设计成程序存储器和数据存储器两个独立的空间;片内程序存储器为4KB,地址范围是0000H-0FFFH,片内数据存储器为128字节RAM,地址范围是00H-7FH,3、80c51单片机晶振频率分别为12Mhz,时,机器周期分别为多少答:晶振频率为f,一个时钟周期为1/f,机器周期为12*1/f。

1μs,μs。

4、80c51单片机复位后的状态如何常用的复位方法有哪些答:复位后,PC内容为0000H;P0口~P3口内容为FFH;SP内容为07H;SBUF内容不定;IP、IE和PCONww的有效位为0;其余的特殊功能寄存器的状态均为00H。

复位方法一种是上电复位,另一种是上电与按键均有效的复位。

5、80c51单片机的片内、片外程序存储器和片内、片外数据存储器访问如何进行区分答:80C51的EA6、80c51单片机当前工作寄存器组如何选择答:当前工作寄存器组的选择由特殊功能寄存器中的程序状态字寄存器PSW的RS1、RS0来决定。

7、80c51单片机的PWS寄存器各标志的意义如何答:CY:进位、借位标志。

有进位、借位时CY=1,否则CY=0;AC:辅助进位、借位标志(高半字节与低半字节间的进位或借位);F0:用户标志位,由用户自己定义;RS1、RS0:当前工作寄存器组选择位;OV:溢出标志位。

有溢出时OV=1,否则OV=0;P:奇偶标志位。

存于ACC中的运算结果有奇数个1时P=1,否则P=0。

8、80c51单片机的控制总线信号有哪些各信号的作用如何答:RST/VPD:复位信号输入引脚/备用电源输入引脚;ALE/PROG:地址锁存允许信号输出引脚/编程脉冲输入引脚;EA/VPP:内外存储器选择引脚/片内EPROM(或FlashROM)编程电压输入引脚;PSEN:外部程序存储器选通信号输出引脚。

9、80C51单片机的程序存储器低端的几个特殊单元的用途如何答:0000H:单片机复位入口地址;0003H:外部中断0的中断服务程序入口地址;000BH:定时/计数器0溢出中断服务程序入口地址;0013H:外部中断1的中断服务程序入口地址;001BH:定时/计数器1溢出中断服务程序入口地址;0023H:串行口的中断服务程序入口地址。

10、80c51单片机的P0~P3口在结构和功能上有何异同答:作为通用I/O口时,P0、P1、P2和P3都是准双向口。

P0可以作为地址/数据总线,此时是一个真正的双向口;P2口可以作为地址线的高8位;P3口是双功能口,每条口线还具有不同的第二功能。

另外,P0口的驱动能力为8个TTL负载,而其它口仅可驱动4个TTL负载。

第三章、80c51汇编语言概述15、试编写程序,完成两个16位数的减法:7F4DH-2B4EH,结果存入内部RAM的30H和31H单元,30H单元存差的高8位,31H单元存差的低8位。

答:CLR CYMOV 30H,#7FHMOV 31H,#4DHMOV R0,#31HMOV A,@R0SUBB A ,#4EMOV @R0,A 保存低字节相减结果DEC R0MOV A,@R0SUBB A,#2BHMOV @R0,A;保存高字节相减结果18、试编写程序,将内部RAM的20H、21H单元的两个无符号数相乘,结果存放在R2、R3中,R2中存放高8位,R3中存放低8位。

答:MOV A,20HMOV B,21HMUL ABMOV R3,AMOV R2,B第四章、80C51的C51语言程序设计3、C51支持的数据类型有哪些答:字符型、整型、长整型、浮点型、位型、访问SFR。

6、C51有那几种编译模式每种编译模式的特点如何答:SMALL:小模式。

变量默认在片内RAM。

空间小,速度快;COMPACT:紧凑模式。

变量默认在片外RAM的页(256字节,页号由P2口决定);LARGE:大模式。

变量默认在片外RAM的64KB范围。

空间大,速度慢。

8、C51应用程序的参数传递有哪些方式特点如何答:参数传递可以采用寄存器、固定储存器位置方式。

寄存器传递方式最多可以传递3个参数。

这种参数传递可以产生高效的代码。

当无寄存器可用时,参数可以采用固定的储存器位置传递。

在SMALL模式下,参数传递在内部RAM中完成。

在COMPACT和LARGER 模式下,参数的传递要在外部RAM中完成。

第五章、80C51人机接口技术1、AT89S52单片机口线的驱动能力如何答:每根口线最大可吸收10MA的电流;但P0口所有引脚的吸收电流的总和不能超过26MA,而P1,P2和P3每个口吸收电流的总和限制在15MA;全部4个并行口所有口线的吸收电流总和限制在71MA。

2、发光二极管(LED)与普通二极管有何异同答:发光二级管正向导电会发光,正向压降比普通二极管大,反向电压一般为5V。

普通二极管正向压降,反向压降很大,有的可达几千V,导电后不发光。

3、数码管有哪两种类型,断码如何确定答:所以二极管的正极接在一起,共用的,叫共阳型。

所以二极管的负极接在一起,共用的,叫共阴型。

4、单片机应用系统常用的蜂鸣器(电磁式蜂鸣器)有哪两种,特点如何?答:有源蜂鸣器:其内部含有音频振荡源,只要接上额定电压就可以连续发声;无源蜂鸣器:其内部没有音频振荡源,工作室需要接入音频方波,改变方波频率可以得到不同音调的声音。

第六章、80C51的中断系统及定时/计数器1、80C51有几个中断源各中断标志是如何产生的又是如何复位的CPU 响应各中断时,其中断入口地址是多少答:5个中断源,分别为外中断INT0和INT1、T0和T1溢出中断、串口中断。

电平方式触发的外中断标志与引脚信号一致;边沿方式触发的外中断响应中断后由硬件自动复位。

T0和T1,CPU响应中断时,由硬件自动复位。

RI和TI,由硬件置位。

必须由软件复位。

另外,所有能产生中断的标志位均可由软件置位或复位。

各中断入口地址:INT0―0003H,T0—000BH,INT1—0013H,T1—001BH,RI和TI—0023H2、外部中断源有电平触发和边沿触发两种触发方式,这两种触发方式所产生的中断过程有何不同怎样设定答:当IT0=0时,INT0为电平触发方式。

电平触发方式时,CPU在每个机器周期的S5P2采样INT0引脚电平,当采样到低电平时,置IE0=1向CPU请求中断;采样到高电平时,将IE0清0。

在电平触发方式下,CPU响应中断时,不能自动清除IE0标志。

电平触发方式时,外部中断源的有效低电平必须保持到请求获得响应时为止,不然就会漏掉;在中断服务结束之前,中断源的有效的低电平必须撤除,否则中断返回之后将再次产生中断。

该方式适合于外部中断输入为低电平,且在中断服务程序中能清除外部中断请求源的情况。

当IT0=1时,INT0为边沿触发方式。

边沿触发方式时,CPU在每个机器周期的S5P2采样INT0引脚电平,如果在连续的两个机器周期检测到INT0引脚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即第一个周期采样到INT0=1,第二个周期采样到INT0=0,则置IE0=1,产生中断请求。

在边沿触发方式下,CPU响应中断时,能由硬件自动清除IE0标志。

边沿触发方式时,在相继两次采样中,先采样到外部中断输入为高电平,下一个周期采样到为低电平,则在IE0或IE1中将锁存一个逻辑1。

若CPU暂时不能响应,中断申请标志也不会丢失,直到CPU 响应此中断时才清0。

另外,为了保证下降沿能够被可靠地采样到,INT0和INT1引脚上的负脉冲宽度至少要保持一个机器周期(若晶振频率为12MHz,为1微秒)。

边沿触发方式适合于以负脉冲形式输入的外部中断请求。

3、定时/计数器工作于定时和计数方式时有何异同点答:定时/计数器实质是加1计数器。

不同点:设置为定时器模式时,加1计数器是对内部机器周期计数(1个机器周期等于12个振荡周期,即计数频率为晶振频率的1/12)。

计数值乘以机器周期就是定时时间。

设置为计数器模式时,外部事件计数脉冲由T0或T1引脚输入到计数器。

在每个机器周期的S5P2期间采样T0、T1引脚电平。

当某周期采样到一高电平输入,而下一周期又采样到一低电平时,则计数器加1,更新的计数值在下一个机器周期的S3P1期间装入计数器。

相同点:它们的工作原理相同,它们都有4种工作方式,由TMOD 中的M1M0设定,即方式0:13位计数器;方式1:16位计数器;方式2:具有自动重装初值功能的8位计数器;方式3:T0分为两个独立的8位计数器,T1停止工作。

4、定时/计数器的4种工作方式各有何特点答:方式0位13位计数器,由TL0的低5位(高3位未用)和TH0的8位组成。

TL0的低5位溢出时向TH0进位,TH0溢出时,置位TCON中的TF0标志,向CPU发出中断请求。

计数初值计算的公式为:X=213-N方式1的计数位数是16位,由TL0作为低8位、TH0作为高8位,组成了16位加1计数器。

计数个数与计数初值的关系为:X=216-N方式2为自动重装初值的8位计数方式。

TH0为8位初值寄存器。

当TL0计满溢出时,由硬件使TF0置1,向CPU发出中断请求,并将TH0中的计数初值自动送入TL0。

TL0从初值重新进行加1计数。

周而复始,直至TR0=0才会停止。

计数个数与计数初值的关系为:X=28-N方式3只适用于定时/计数器T0,定时器T1处于方式3时相当于TR1=0,停止计数。

方式3时,T0分成为两个独立的8位计数器TL0和TH0,TL0使用T0的所有控制位。

当TL0计数溢出时,由硬件使TF0置1,向CPU发出中断请求。

而TH0固定为定时方式(不能进行外部计数),并且借用了T1的控制位TR1、TF1。

因此,TH0的启、停受TR1控制,TH0的溢出将置位TF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