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论文集(1)快乐学拼音汉语拼音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不可缺少的工具,是一年级新生入学后首要的学习内容,但是,纯拼音的教学又是抽象枯燥的,因此,“研究教学方法,选择适当合理的方式”,就成为拼音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学方法巧妙得当,就能引起学生对拼音的长久兴趣。
让他们积极愉快地度过小学学习中的第一道难关。
下面是我在拼音教学中的几点具体做法。
一、教从表象入手,学在直观感知由于低年级学生具有自制能力差,思维形象具体化,无意注意又占据优势的特点。
只有注重教学内容的具体性和直观性,才能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
1情境图示法:实验教材拼音部分充分体现了这一特色,画面出现了优美的乡村河畔晨景图,我们要选择接近生活、寓于情趣的插图,利用插图表音、表形的特点,启发学生掌握字母。
比如:小女孩河边练嗓,开口唱aa a ,公鸡啼叫o o o,鹅在水中倒影e e e. 2、实物演示法:用直观的办法来帮助学生准确发音,记住字形。
教学声母f和t时,我拿一把带钩的雨伞做教具进行直观演示。
下雨打开伞,伞柄朝下,雨水“tt”滴到地,雨停“ f”把伞收起,伞柄朝上。
然后在问答中揭示f和t的读音及写法,再通过实物演示来检验发音的方法是否正确。
在区分b和p,d和t,g k和h发音是否送气,我拿一张薄纸放在嘴边,有意识地发出不同的音,让学生直观地观察送气的情况。
二、创设倩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利用表演活动。
在活动中掌握所学内容。
学习声母j、q、x与u相拼时,可采用制做头饰、教儿歌、组织学生表演等形式进行。
儿歌:“j、q、x 好朋友,一块出去玩,路上碰见小u。
小u小u有礼貌,脱下帽子问声好”。
在教学中,组织同学进行一次小表演活动,让四位戴有“j、q、x、u”头饰的学生上台表演,其余学生大声朗读儿歌,在四位同学的即兴表演中记住“j、q、x ”与“u”相拼的规律,然后在各组之间、同学之间亦进行类似的表演。
通过这些表演活动,使学生既掌握了“j、q、x”与“u”相拼的规律,又受到了“尊重他人,做有礼貌的好孩子”的思想教育。
2、编说童话故事,寓教学内容于故事情节中。
声调教学中,应主要讲清声调符号的形状和四声的读法。
可将“四声”的学习内容编成故事,以故事的形式来学习。
例如:森林里只有小熊开了家商店,东西非常好卖,这不,小熊今天又该去城里进货了。
开车行驶在平坦的大道上,想着商店红火的生意,小熊高兴地唱起了歌:“aa。
'不一坐,前方出现了一个斜坡,为了爬上这道坡,小熊加大了油门,汽车在坡上吃力地行驶着,小熊嘴里哼的歌也变成了“add”。
好不容易爬完了这道斜坡,低头一看,眼前的路又让小熊吃了一惊:路面凹凸不平,坑坑洼洼。
唉,又是一段难走的路!小熊是乐观的,尽管眼前的路不好走,汽车上下颠簸着前进,但它仍然没有忘记唱歌,不过此时的歌已变成了“dd d:走完了这段难走的路后,前方又出现了一大段向下的斜坡,站在坡顶,已能看见城里了。
小熊高兴得不得了,大声叫着“aaa,进城啦!”汽车飞快地下了坡,小熊为森林里的小动物们又进了很多货物。
同学们在听上述故事的同时也学会了“ a”的四个声调的读法及四种声调符号。
三、编创游戏,开展愉快教学处于幼童期的孩子,是十分活泼好动的。
单靠图片和活动教具学习是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的。
所以上课时让他们动动手、动动脑,做做知识性游戏是很有必要的,也是极为有效的。
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加强动手、动脑能力,加深记忆,为此,可采用以下一些做法。
1、拍手记忆法。
将要学习的拼音字母配上儿歌、口诀,伴以简洁、鲜明的节奏,再加上拍手伴奏,使拼音字母易读、易记,便于学生掌握。
例如:教“a” “ o” “ e” “ i ”“ u” “u ”时,可采用以下儿歌加拍手伴奏的形式进行教学。
儿歌:霹霹啪啪,拍起手儿唱起歌。
张大嘴巴“ aaa”,嘴巴圆圆“ooo”, 嘴巴扁扁“eee”,牙齿对齐“iii”,撅起嘴巴“ uuu”,口吹哨子“2、问答法。
采用“师问生答” “生问师答” 的方法。
例如,在教学“ d” “b” “q”“ b” “ m” “m”等形近拼音字母时,可采用以下问答的形式进行。
(1)师:左下半圆是什么?右下半圆是什么?生:左下半圆d、d、d,右下半圆b、b、b. (2)师:左上半圆是什么?右下半圆是什么?生:左上半圆q、q、q,右上半圆P、P、P. (3)生:一个门洞是什么?两个门洞是什么?师:一个门洞n、n、n,两个门洞m、m、m 通过以上一问一答,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又使学生掌握了这些易混淆的拼音字母的“音”和“形” 。
3、摘果子读字词游戏。
准备一些教学卡片,卡片的一面绘有“桃子、李子、葡萄、草薄、橘子”等图形,另一面标有这些水果字词的拼音。
游戏中有图案的一面对着学生,要求抽到卡片的学生按照拼音读出卡片背面的字词,若读正确,则可将卡片送给其他同学,若读法错误,则将卡片还给老师。
4、摆字母。
摆学具练习要由易至难,循序渐进。
先练习找拼音,即:老师读出一个声母或韵母,让学生观察老师的口形,而后快速地从学具中找出对应的声韵母。
然后再练习拼复韵母(方法同上)再练习摆二拼音节,最后练习较难的三拼音节和带调音节。
在进行摆放学具练习时,可以同时开展各种各样的比赛,也可以指名到黑板上进行摆放表演或比赛。
作为低年级教师,我们都知道拼音教学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其具体的教学方法也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实际情况来设计。
相信只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善于钻研,合理运用适当的方式,就一定能使学生轻松愉快、兴趣盎然地学好拼音,让拼音教学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为学生们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新课程下的识字教学探究在21世纪的信息时代,及早阅读无论对主动获取信息、丰富知识,还是对学生的终身发展,都是有重要意义的。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第一学段的规定识字量约占小学阶段总识字量的一半,目的就在于此。
针对识字量的暴增,新课标提出了“多认少写,认写分开”,这是符合学龄儿童生理和心理要求的。
以往儿童识字负担重,不是重在“认”字,而是重在“写”上。
小学生手肌肉不够发达,写得慢,吃力,“多认少写”相对来说就轻松多了。
根据新课标“多认少写,认写分开”的精神,人教版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要求认400个字,写100个字;一年级下册要求认550个字,写250个字。
教材编排的目的明显强调学生大量识字,争取在儿童语言能力的黄金期尽早进入阅读的自觉状态,同时又不至于加重学生的负担。
但是,识字量大了以后也给识字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许多教师已经习惯了课课清,堂堂清,个个清,而大识字量的人教版教材根本无法做到,于是有的教师着急了。
其实,如果我们细加分析就无需着急。
首先我们把人教版新教材规定的识字量和原浙教版教材进行对比分析:人教版浙教版第一册400字二会400字170字四会100字第二册550字二会550字260字四会250字合计950字430字四会字即要会读、会写、会用、能理解,人教版教材一年级要求四会的字仅有350个,比起浙教版教材的430个而言,难度降低了。
原人教版教材(即全国通用了几十年的老教材)中的二会字要求的会读是指单独出现会读,而新教材中的二会字只要求在具体的语境中会读甚至可以猜读。
可见,现人教版教材二会字的要求也降低了许多。
再将一年级的950个二会字进行进一步的分析:第一册第二册本课中既是二会字,也是四会字38个85个本册中前面是二会字,后面成为四会字62个17个还有在第一册中是二会字,到第二册中成为四会字的有148个字。
由此可见,一年级要求识的950个字中,有350个字是四会字,剩下的600个字有的在课文中反复出现,如:兔,最早在汉语拼音4中出现,然后在识字(一)第2课中出现,并要求二会,而后又在第一册课文《比尾巴》、《雪孩子》,第二册课文《要下雨了》、《小白兔和小灰兔》中出现,如此反复多次地刺激学生的大脑和视觉神经,学生自然而然就记住了这个字。
还有的将在后几册的课文中成为四会字,如:第二册《语文园地六》中的二会字“甲”,到第三册课文《植物妈妈有办法》中就成为了四会字;第一册课文《一次比一次有进步》中的二会字“仔”,到第三册课文《难忘的一天》中就成了四会字……可见,新教材的识字教学是一个滚雪球的过程,每一个具体的字的教学过程都是长期的,不是一躇而就的。
所以对于识字教学,我们大可不必操之过急,而应树立细水长流的识字教学观念,上完一篇课文,在这篇课文中认识,换一个语言环境不认识,这是正常的;今天认识,过几天不认识了,这也是正常的;因为呈现这个生字的课文只是起一个“引见”的作用,只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认识它的契机,在以后的一段时间内,学生在与它的不断接触的过程中将逐步全方位“认识”它。
这就像认人一样,第一见面没有认识,第二见面就认识了,再见几次就记住了。
因此,我们应把识字教学的重点放在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上,通过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和能力,使他们乐于识字,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识字活动中去,达到大量识字的目的。
下面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做法:一、激发兴趣,在情境中识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课堂是识字的主渠道,在课上,我们要积极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识字。
如教学人教版新教材第二册《识字4》一课。
一开始,我就指着黑板上美丽的贴图(图上有茂密的森林,鲜艳的花丛,碧绿的田野,四五个孩子有的手拿着放大镜在地上蹲着,有的拿着蝴蝶网兜在田野跑着……)对大家说:“ 让我们也跟着这些小朋友一起到树林里转一转,到花丛中钻一钻,到田野里跑一跑,好吗?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过来,个个睁大眼睛,有的说:“我看到了一只美丽的蝴蝶停在花朵上”,有的说:“蝌蚪在池塘里快活地游来游去。
”接下来,我随机把蝴蝶、蝌蚪等词贴在相应的昆虫旁,图文对照,让学生练读词语,孩子们个个读得有滋有味,浑然忘我。
认读词语后,我请学生上来捉昆虫,并把自己捉到的昆虫用一两句话向大家介绍一下。
学生兴致勃勃走上台,有的捉到了蝴蝶,有的捉到蚂蚁……拿着这些战利品,仔细观察外形后,学生的发言令人惊讶,有的说:“我捉到了一只蝴蝶,它穿着一件五颜六色的衣服,真好看。
”有的说:“我好容易捉到蚂蚁,它很小,穿着一件黑衣服。
”学生个个抢着上来捉,一个比一个说得精彩。
这样孩子们既认识了事物,又巩固了词语,还发展了语言。
二、轻松愉快,在游戏中识字教育家卡罗琳说:“孩子的工作就是游戏,在游戏中激发他们的思维,是他们愿意接受的。
低年级更是喜欢游戏,因此要尽可能通过游戏、表演等活动,寓教于乐,让学生真正喜欢汉字,对汉字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识字教学中,我们使用了许多游戏方法,如:“猜字谜”游戏:我们经常根据汉字的结构,把汉字编成谜语,激发学生识记汉字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