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实习讲义(供研究生使用)统招在职其它学生类别□□□学号姓名二零一七年七月前言流行病学实习(课题讨论)与理论讲授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理论课讲授内容,而且是理论与实践联系的桥梁。
为了进一步提高研究生流行病学教学质量,特别是培养学生运用流行病学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医学科研实际问题的能力,基于我校研究生教学实际,我们编写了这本《流行病学实习讲义》。
本实习讲义在内容的安排上,不仅考虑了与理论课讲授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紧密联系,而且注重了与医学科研实际的结合。
它是在精选我室、外校及各种教科书中优秀实习课题的基础上,经对部分内容适当修改,设计了新的课题,重新编排而成。
在增加实习内容以便学生获得更多知识的同时,为了使学生有更多的课堂讨论机会并争取在课堂上完成作业,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浪费,讲义编排时对每一作业题均留有充足的回答填写空间。
所以,本讲义也是学生的作业本,也便于我们对学生平时学习成绩的考核。
我们希望本实习讲义能产生较好的教学效果,并衷心希望同学们提出宝贵意见,以便我们不断改进教学工作。
流行病学教研室二零一七年一月目录实习一流行病学常用指标--------------------------------------------1 实习二疾病的分布-----------------------------------------------------8 实习三现况调查的设计要点-----------------------------------------14 实习四筛检方法的评价-----------------------------------------------17 实习五病例对照研究--------------------------------------------------21 实习六流行病学实验设计--------------------------------------------29 实习七临床试验设计--------------------------------------------------36 实习八病因不明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43 实习九暴发、流行疫情的调查分析--------------------------------49实习一流行病学常用指标一.目的(一)掌握流行病学研究中常用的测量疾病和死亡频率指标的计算方法。
(二)熟悉这些指标的用途和意义。
(三)理解标化率的目的,掌握率标化的具体方法。
(四)理解“人时”单位的含义,了解其适用条件,熟悉其具体计算方法。
二.学时4学时。
三.内容【课题一】1982年某地为了开展结核病防治工作,做了一次流行病学调查,现将调查材料列表1,为防治工作提供数据。
表1 1982年某地有关结核病的调查资料项目人数1982年7月1日某地人口数1982年1月1日登记的活动性结核病例1982年复发病例1982年报告的新病例208,232,00044,0003,50032,882新发病例中证实有接触史者新发和复发病例中死亡数18,763 4,550该年新病例的接触者数家庭内接触者非家庭内接触者145,890 54,522 91,368该年受检的接触者数家庭内接触者非家庭内接触者132,061 49,401 82,660该年受检接触者中的感染数家庭内接触者非家庭内接触者27,780 14,383 13,397该年受检接触者中的新发病例家庭内接触者非家庭内接触者1,150 819 331注:新发病例指这一年内发生的活动性结核病病例,在以往任何年份均未发病;复发病例指以往为活动性病例,以后治愈(不活动),这一年再发生的活动性结核病例。
作业要求:计算下列结核病的有关率(适当选取人口单位)和比。
1.1982年结核病的发病率?12.1982年1月1日活动性结核病的现患率?3.1982年活动性结核病的现患率?4.1982年结核病的死亡率?5.1982年结核病的病死率?6.家庭内与非家庭内结核病续发率?7.家庭内与非家庭内结核病例与感染者之比?【课题二】某市有10万人口,其中男性45,000人,女性55,000人,1992年死亡总数为1,000人(男600,女400)。
当年,肺癌发病50例(男40,女10),其中45例死亡(男36,女9)。
作业要求:计算下列各指标。
1.1992年粗死亡率?2.肺癌死亡率?3.性别死亡率?4.肺癌病死率?5.肺癌死亡构成比?6.肺癌性别死亡率比?2【课题三】某小学共有学生300名,某年1~5月份发生了麻疹流行,共发生病例20名。
经调查发现,300名学生中有190名以往接种过麻疹疫苗,另有10名曾患过麻疹,其中2例发生在前一年的12月份。
本次麻疹流行资料见图1。
图1 学生麻疹发病时间分布示意图作业要求:完成下表计算。
1月2月3月4月5月1~5月罹患率(%)期间患病率(%)【课题四】甲、乙两城市1990年某病的发病资料如下(表3)。
表3 1990年甲、乙两市发病情况年龄组人口数(千)某病新发病例数发病率(/十万)甲乙甲乙甲乙<25 956.2 915.8 1 1 0.1 0.1 25-314.0 302.5 7 2 2.2 0.7 35-300.0 287.9 50 18 16.7 6.3 45-301.9 307.9 272 80 90.1 26.0 55-276.6 308.3 831 157 300.4 50.9 65-170.4 238.3 893 166 524.1 69.7 ≥75 71.4 155.2 326 97 456.6 62.5 合计2390.5 2515.9 2380 521 99.6 20.73作业要求:1.用直接法和间接法计算甲、乙两城市1990年某病标化发病率。
⑴直接法:用两地各年龄组人口之和作为标准人口。
表4按标准人口计算期望发病数年龄组标准人口(千)发病率(/十万)期望发病数甲乙甲乙<25 0.1 0.125- 2.2 0.735- 16.7 6.345- 90.1 26.055- 300.4 50.965- 524.1 69.7≥75 456.6 62.5合计99.6 20.7⑵间接法:用两地所在大地区该病的发病率作为标准率。
表5 按标准率计算期望发病数年龄组标准发病率(/十万)人口数(千)期望发病数甲乙甲乙<25 0.1 956.2 915.8 25- 1.5 314.0 302.5 35- 11.6 300.0 287.9 45- 57.7 301.9 307.9 55- 168.9 276.6 308.3 65- 259.1 170.4 238.3 ≥75 186.7 71.4 155.2 合计59.1 2390.5 2515.9452.回答下列问题:⑴比较两种标化方法所得结果,解释上述标化率的意义?⑵实际率和标化率各在什么情况下应用?【课题五】某市人口30多万,全市共分10个区,1952~1953两年内该市推行白喉预防接种。
接种对象是14岁以下托儿所、幼儿园和小学校儿童。
第七区为该市白喉预防重点区。
该区1952~1954年期间人口基本没有变动,共有14岁以下接种对象5000人。
接种从1952年1月开始进行,连续不断地延至1953年9月,共接种3000人。
在此接种期间及此后9个月至1954年6月为止,曾对接种者及接种对象未接种者中发生的白喉病例进行登记,结果如下:表6 某市第七区1952.1~1954.6白喉预防接种情况及白喉发病情况 日 期 接种人数 接种者中发病人数未接种者中发病人数*1952 1~3月 250 0 10 4~6月 400 2 5 7~9月 600 0 8 10~12月 700 1 12 1953 1~3月 550 0 4 4~6月 350 2 3 7~9月 150 1 6 10~12月 0 2 1954 1~3月 3 4 4~6月0 3 合 计3000957*若接种前发病,不再考虑接种依据该资料,某大夫计算接种者和未接种者白喉年发病率结果如下:0002.15.230009=÷=接种者年发病率 0004.115.2200057=÷=未接种者年发病率作业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该大夫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为什么?2.在什么情况下应使用“人时”单位来计算有关率的指标?作业要求:完成下表计算。
接种者年发病率=未接种者年发病率=6【课题六】实例报道:上海市解放后白喉预防接种对于人群锡克氏实验反应情况及白喉患病和死亡影响观察(摘自中华卫生杂志1955;6:435)整理上海市立传染病院(1950~1954年)白喉病例记录,取最后诊断为白喉之确诊病例6480例(此6480例占1950~1954年报告白喉总病例数的42.6%),其中死亡224例。
按病例记录上白喉预防接种情况的记载分为未接种、非全程接种和全程接种三组,结果见表8和表9。
表8 1950~1954年上海市白喉住院病例按预防接种情况比较年份病例总数未接种非全程接种全程接种病例数% 病例数% 病例数%1950 1284 1256 97.8 22 1.7 6 0.5 1951 1581 1429 90.4 87 5.5 65 4.1 1952 1980 1730 87.4 107 5.4 143 7.2 1953 1346 1158 86.0 178 13.2 10 0.8 1954 289 231 79.9 50 17.3 8 2.8 表9 1950~1954年上海市白喉住院病例死亡人数按预防接种情况比较年份死亡总数未接种非全程接种全程接种死亡数% 死亡数% 死亡数%1950 65 63 96.9 2 3.1 0 0.01951 50 42 84.0 4 8.0 4 8.01952 35 32 91.4 1 2.9 2 5.71953 64 40 62.5 23 35.9 1 1.61954 10 10 100.0 0 0.0 0 0.0合计224 187 83.5 30 13.4 7 3.1结论:“从上两表可以看出白喉预防接种不但可以减少发病,且即或发病,也可以减少死亡。
”作业要求:回答问题。
对该文作者提出的上述结论你有何意见?你认为以上资料应如何整理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结果?7实习二疾病的分布一.目的(一)学习疾病按时间、地区和人群分布的描述方法。
(二)掌握统计图表的基本制作要点。
(三)体会疾病分布描述在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学时4学时。
三.内容【课题一】某县位于我国华东地区某省北部,该县地势平坦,属于平原地区。
全县北部地势略高,南部地势较低,有Y河从县境东西贯穿而过,南有H河与邻县为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