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护理专业病理学教学探讨
病理学作为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也是高职护理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
病理学教学内容繁多,这与高职护理教育特点相冲突。
后者学制时间短,在课程设置上压缩了病理学教学学时。
因此,如何在有限学时数内,提高病理学教学质量,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本文针对高职护理专业特点,就高职护理教育中病理学教学谈一些感受和想法。
[Abstract] As a bridge subject between basic and clinical medical science,pathology is an important basic course on V ocational Nursing Education. The teaching content of pathology is conflict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 ocational Nursing Education,which leads to the decrease of pathology teaching hours. Therefore,It’s a further question that how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athology teaching in the limited hours. In this study,we discussed some feelings and thoughts about pathology teaching on V ocational Nursing Education.
[Key words] V ocational nursing education;Pathology;Teaching
高职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从事临床护理、预防保健、护理管理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1]。
近几年来,高职护理教育为社会培养了大批操作过硬、高业务素质的护理人才,为国家医疗事业做出积极贡献的同时,也推动了国家高职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病理学作为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也是高职护理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医学课。
现代护理改革认为基础医学应突出护理专业的特點[2]。
为此,本文就高职护理专业教育病理学教学过程谈一些感受和想法。
1 突出护理专业特点,调整授课内容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结局和转归的基础医学学科,在于阐明疾病的本质、发生发展规律,为疾病的诊治、预防提供理论基础。
其授课内容一向以疾病病理变化为重点、难点。
而高职护理教育培养的学生将来是从事临床护理工作,要根据病情变化,制定出相应的临床护理及预防措施。
因此,病理学教学应该以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导向,对病理学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
1.1 授课重点放在总论
病理学教学内容分为两大部分:总论和各论。
总论所研究和阐述的细胞和组织适应和损伤、损伤的修复、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炎症和肿瘤等基本病理变化,为各种不同疾病发生发展的共同规律。
而各论则是在总论学习的基础上,研究和阐述各种不同疾病的特殊规律[3]。
若要全面深入讲授病理学内容,需要较多学时数,但高职护理专业所学学科众多,且全部课程需两年内完成,学时压力较大。
在课程设置上,病理学的学时数往往在不同程度上被删减。
因此,我们需要在有
限学时数内,根据护理专业特点及临床护理需求,合理分配授课内容。
朱晓毅等[4]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在授课内容上,应把病因、发病机制、转归及护理原则放在重要位置;临床护士对病理学内容的需求主要集中在总论部分。
因此,我们可以对课时分配进行适当的调整:把授课的重点放在总论,要求学生掌握各种疾病过程中所共有的病理现象,即疾病发生、发展、转归的必经过程。
1.2 各论教学中,精简疾病病理变化,重点讲解临床病理联系
高职护理教育培养的学生将来从事的是临床护理工作,而非疾病的临床诊断和病理诊断。
因此,对于疾病的病理变化,特别是镜下特点,讲解时应该突出重点,简明扼要。
让学生掌握最重要的病变特点即可。
但是,临床护理工作也非简单的发药打针,也需要对疾病进行密切观察,发现问题时,应在第一时间通知医生,并协助医生做出及时准确的诊治。
因此,护理专业的病理学教学,特别是各论教学,应该重点讲解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病理联系,培养学生分析、思考问题的临床思维模式。
这样当学生在面对临床工作时,就不会是简单被动的执行医嘱,而会对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细致的观察,甚至能预先开出护理医嘱。
1.3 适当补充疾病与临床护理工作相关的知识
由于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临床相关护理工作,而非疾病的临床诊断和病理诊断,由此导致她们对病理学的学习不够重视,认为病理学用处不大,甚至无用,从而产生厌学情绪。
如果在病理学教学过程中,适当的补充一些疾病与临床护理工作相关的知识,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重视度。
例如,在讲解血栓形成条件的时候,说到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可联系临床,解释为什么不能在患者的同一部位进行反复穿刺。
2 搭建学习平台,改进教学手段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化,高职院校一再扩招,一方面学生数目不断的增多,整体素质下降;另一方面,由于学生数目的增加,学校大量引进年轻教师,而部分教师往往是从学校进入学校,没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再者,医学基础课比较枯燥乏味、空洞抽象,这些均可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因此,我们应该积极搭建学习平台,改进教学手段。
2.1 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多媒体教学在形态学科中能将图、文、声、像等多种媒体信息进行有机组合,展示在屏幕上,将原本抽象的病理学教学内容以音频、视频的形式展现出来,充分刺激学生的感官,调动其非智力因素,从而对所学知识获取新的感受[5]。
2.2 改进教学方法
病理学中涉及较多的医学专业术语,例如变性、瘤变、适应、栓塞、坏疽等。
由于学生还未进入临床学科的学习,她们对这些术语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语言的表达,尽量使语言形象生动、通俗易懂。
必要时,可用浅显、常见的事物来做比喻。
例如在讲授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病理联系时,提到支气管
的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发生粘连、倒伏甚至脱落,致使痰液粘附于支气管黏膜面,无法排出。
这可用人的眼睫毛做比喻,从而使授课时看不到的、抽象的病理学变化,能直观形象的让学生理解[6]。
另外,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这很容易使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思维不活跃,从而使学生知识接受率低。
除了上述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以外,在病理学教学过程中,更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灵活选择和应用教学方法。
目前较常用的有PBL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现场教学法等[7]。
2.3 提高师资力量
作为一名病理学专业教师,首先必须要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才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8]。
根据笔者自身的教学体会,学生对临床病例比较感兴趣。
教师可加强临床实践,多接触临床外检工作,丰富自己的教学素材。
除此之外,“活到老,学到老”,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在教学方法上,勇于创新,敢于实践。
总之,针对高职护理教育的特点,在病理学教学过程中,需科学地安排授课内容,突出护理专业性;同时加强教师自身素质的同时,积极搭建学习平台,改进教学手段,注重学生素质的培养,为临床输送更多更好的高素质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 吴先娥,熊蕊,夏淑玲,等.高职护理专业教学改革的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03,21(8):23-25.
[2] 沈宁,何仲,梁涛,等.统一思想创立新的护理教育课程体系——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护理学院教学改革介绍之一[J].中华护理杂志,2002,35(10):613-615.
[3] 李玉林.病理学[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1.
[4] 朱晓毅,滕娇.高柱护理专业病理学教学内容调整的调查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15):110-111.
[5] 陈金华,文继舫.如何更好的开展病理学多媒体教学[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5,7(4):362-383.
[6] 张小红.高职高专护理专业病理学教学探索[J].医学教育,2010,14(18):567-568.
[7] 邹进.高职“病理学”教学改革探讨[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6(3):71-73.
[8] 杨红梅,陈洁.高职高专病理生理学教师自身素质提高与教学资料关系的探讨[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8,20(2):19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