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整机设备的装配工艺注意事项(整理)

整机设备的装配工艺注意事项(整理)

第一章整机装配工艺第一节安装的技术基础安装是将电子零部件按要求装到规定的位置上,其基本要求是牢固可靠, 不损伤元器件和零部件, 避免碰伤机壳, 元器件和零部件的表面涂覆层, 不能破坏整机的绝缘性, 安装件的方向、位置、极性要正确,保证产品的电性能稳定,并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和稳定度。

1.保证安全使用:电子产品安装,安全是首要大事。

不良的装配不仅影响产品技能,而且造成安全隐患。

如螺钉固定时,压住电源线,经过一段时间后电源线绝缘层破坏造成“漏电”事故等。

2.不损伤产品零部件:安装时由于操作不当不仅可能损坏安装的零件,而且还会殃及相邻零部件。

如面装开关时,紧固力过大造成开关变形失效;面板上装螺钉时,螺丝刀滑出探究擦伤面板;装集成电路折断管脚等。

3.保证电性能:电气连接的导通与绝缘,接触电阻和绝缘电阻都和产品性能、质量紧密相关。

如:安装者未能按规定将导线绞合镀锡而直接装上,从而导致一部分芯线散出,通电检验和初期工作都正常,但由于局部电阻大而发热,工作一段时间后,导线及螺钉氧化,进而接触电阻增大,结果造成设备不能正常工作。

4.保证机械强度:产品安装中要考虑到有些零部件在运输、搬运中受机械振动作用而受损的情况。

如:大质量的零部件,仅靠印制板上焊点难以支持的,在运输过程中容易造成引脚折断等。

5.保证传热、电磁屏蔽要求:某些零部件安装时必须考虑传热或电磁屏蔽的问题。

如:功率管装配时,由于紧固螺钉不当,造成功率管与散热器贴合不良,影响散热。

第二节常用线材及辅助材料一、常用线材1. 电子装配常用导线有三类,如图:1) 单股导线,绝缘层内只有一根导线,俗称“硬线”容易成形固定,常用于固定位置连接。

漆包线也属此范围,只不过它的绝缘层不是塑胶,而是绝缘漆。

2)多股导线,绝缘层内有4~67根或更多的导线,俗称“软线”,使用最为广泛。

3)屏蔽线,在弱信号的传输中应用很广,一般叫同轴电缆导线。

2.导线焊前处理1)剥绝缘层:导线焊接前要除去末端绝缘层。

可用剥线钳或简易剥线器工具或专用机械设备。

2)剥线时要注意对单股线不应伤及导线,多股线及屏蔽线不断线,否则将影响接头的质量。

对多股线剥除绝缘层时注意将线芯拧成螺旋状,一般采用边拽边拧的方式,见图:导线预焊:见下图,预焊是电线焊接的关键步骤。

尤其多股线如果没有预焊的处理,焊接质量很难保证。

上锡时要边上锡边旋转,旋转的方向与拧合方向一致。

注意焊锡浸入绝缘层内,造成软线变硬,容易导致接头故障。

二、焊片、插针与器件引脚、导线焊接1. 导线端头绝缘层剥去10mm ,用烙铁将其上锡;2. 焊片、插针与导线焊接时,将导线端头置于焊片或插针焊接点上,用尖嘴钳把焊片或插针两边包住端头后,进行焊接;第三节导线连接、导线焊接一、导线之间的连接以绕焊为主,见下图的操作步骤:1、一定长度的绝缘皮。

2、端子上锡,并套上合适的套管。

3、绞合,焊接。

4、趁热套上套管,冷却后套管固定在接头处。

器件引脚与导线焊接导线应套上对应粗细的热缩套管,并做好焊接前的以下两种情形时的准备:1)导线线径大于2.5mm 2时,引脚与导线接点用细铜丝缠住;2)器件引脚有眼孔时,应将导线弯成钩状,钩接在眼孔中,用尖嘴钳夹紧,然后再进行焊接。

焊接完毕,速将热缩套管移套在接点上。

见下图:第四节导线压接一、导线与端子压接1、国内的导线截面与端子色标的对应关系如表1所示。

2、压接工艺参数1) 过度间隙长度过度间隙长度即导线绝缘层端头至端子套筒端头的距离,一般为(0.5~1.0)mm 。

2) 芯线突出长度芯线突出长度即露出端子套筒尾端的距离,一般为(0.5~1.5)mm3) 压接深度压接深度即压入深度,根据满足接点的导电率和抗拉强度要求而确定。

压接工具压窝深度的设计值,一般比抗拉强度的最大值低10%。

(见下图)3、工艺要求1)导线端头剥皮不能损伤芯线,剥皮长度应根据端子套筒长度、过度间隙长度、芯线突出长度决定。

2)芯线插入端子套筒合适,防止因芯线插入不足而降低抗拉强度;因突出过多而妨碍螺钉固定;因外露过多而引起断线。

带绝缘套的端子,其绝缘套要包住导线绝缘层3)压接位置合适,不前、不后、不偏,防止因压接太前或压偏而降低抗拉强度;因压接太后而切断芯线;4)端子不压反,即压模必须对着端子套筒的银焊口,防止因压反而降低抗拉强度;5)导线截面、端子和压模三者配套,防止因压模选小而压着过多,造成芯线切断;因压模选大或导线和端子不配套而压着不足,降低抗拉强度;凡属以下情形的,可用全自动切割剥皮机进行导线切割剥皮:(a )批次性标准化线段,线径范围在(0.1~18.0)mm 2 ,长度小于800mm 的;(b )需切割剥皮数量大的。

6)凡属以下情形的,可用高速端子压着机压接:(a )任意长度的线段,线径范围在(0.2~16.0)mm 2 的;(b )需压接的数量大的。

7)凡属以下情形之一的,可采用手工方法进行切割剥皮和压接:(a )需切割剥皮和压接数量小的;(b )导线线径超过机械切割剥皮和压接范围的;(c )线段的一端已连接在组装件上,另一端需压接的。

8)防震要求高的压接端子,可选用端子压接部位表面加工成细齿状和凹状斑点,用以刺破氧化膜,保证接触的可靠性。

4、压接质量如何保证1)芯线插入合适,控制导线剥头距离。

2)压接位置合适。

3)压接外观漂亮,接触性能好,端子不压反。

4)导线截面、端子、压模三者配套5)压接后不产生端子套筒或端子护套裂口。

二、带状电缆与DDK 接插件连接端压接1) 根据带状电缆的线头数选择相应线头数的DDK 接插件。

2) 在带状电缆边上的一条标志线对准DDK 接插件一侧面上的“ ”标记的情况下,将电缆端子置於DDK 接插件(“U ”形接线片)上,并使电缆端头与接插件另一侧面对齐。

3) 选择与DDK 接插件相配套的压模套在电缆端头上,轻轻下压,使电缆端子绝缘层和接插件“U ”形接线片轻微接触。

4) 压模、电缆端子和接插件作为一个整体用手轻轻捏住,将其夹在台钳口,然后加力压接,使“U ” 形片刺破电缆绝缘层与芯线得到可靠的连接。

5)安装扁担,将压模紧固。

注意,在没有专用压线器时可用台钳压制,但不可用力太猛。

第五节导线走线电子产品所用导线的导体基本都是电缆种类繁多,电子产品常用线材有安装导线、屏蔽线、同轴电缆、扁平电缆等。

1、导线选色:严格按装配图和接线表的规定进行导线选色、截取所用线段长度。

常规导线颜色选择2、工艺方法1)导线束制作:(a)机上绑扎法,即直接在电子设备上绑扎导线束的方法;(b)按图续绑法,即按照工艺规定的扎线方向和续绑、甩线的工艺顺序,按图样尺寸用缠绕管或扎线扣进行绑扎的方法2) 导线束固定:(a)走线槽固定。

适用于中长距离的走线固定;(b)固定加固定。

适用于较短距离的走线固定。

3、工艺要求1)导线和导线束布线:(a) 导线颜色必须与接线表的规定一致;(b) 导线和导线束布线应整齐美观;(c) 信号线和电源线分别成束绑扎,减少相互干扰;(d) 导线束不形成环路,防止磁力线穿越环路时,导线上产生感应电流;(e) 高频导线应使电流传输方向往返成对绑扎,减少导线本身电磁干扰;(f) 同一元件的输入输出线绑扎在同一导线束内时,输入线采用屏蔽导线;(g) 导线束中的所有屏蔽导线都应按技术要求进行接地处理;(h) 导线束走线应远离发热元件,防止导线绝缘层热损伤;(i) 穿越导线束的金属孔必须安装绝缘圈,防止导线绝缘层磨损。

2) 导线束绑扎(a) 绑扎前, 所有导线两端头必须有编号标志;(b) 导线束内的导线应清洁、平整;(c) 导线束绑扎间距均匀,截面呈圆形,导线束分支应从主干侧下方甩出,扎线结扣配置在导线束背面;(d) 导线在束内的布线顺序一般为:屏蔽导线放置在下面,长导线在上面,短导线在中间,粗导线在两侧;(e) 导线较多的导线束,束内应有备份导线,其备份量根据总根数的多少而定,一般为总根数的3 左右,其长度为束中最长的导线,其线径为束中最粗导线的线径。

3) 电缆制作:(a )电缆线的绝缘表面应平直、光滑,无气泡、裂痕和老化现象;(b )电缆屏蔽层金属丝无断股现象;(c )电缆中导线芯线抽头应采用压接技术;(d )电缆中多余芯线应剪短,并套上相应颜色的套管,然后与其它芯线绑扎在一起;(e )与电缆连接的电连接器,其表面应无划伤、刻痕,芯体应无崩角或龟裂,端子应无氧化;(f )有密封要求的电连接器安装后,用硅橡胶进行灌封处理。

4、走线的质量要求:1) 导线颜色与接线表的规定一致;2)导线两端头有编号标志;3)接线无一差错;4)导线走线外观整齐、美观,绑扎固定可靠;5)接点Ω接触良好,抗拉强度高。

导线扎线图第六节安装工艺要求1) 元件固定必须牢固,固定时必须加平垫、弹垫,固定时所用的螺钉不能过长;要达到牢固、安全、可靠的要求,必须对紧固件的规格、紧固工具及操作方法等合理选择。

2) 2.5平方以上的导线与元件引脚焊接时,应用细铜丝平整的缠绕后再焊接;3) 元件引脚与导线焊接时必须加套对应粗细的套管;4) 功率器件的安装:器件与散热器的接触面要清洁平整、保证接触良好;接触面上加硅酯;两个以上螺钉安装时要对角线轮流紧固,防止贴合不良。

第六节安装工艺要求1) 元件固定必须牢固,固定时必须加平垫、弹垫,固定时所用的螺钉不能过长;要达到牢固、安全、可靠的要求,必须对紧固件的规格、紧固工具及操作方法等合理选择。

2) 2.5平方以上的导线与元件引脚焊接时,应用细铜丝平整的缠绕后再焊接;3) 元件引脚与导线焊接时必须加套对应粗细的套管;4) 功率器件的安装:器件与散热器的接触面要清洁平整、保证接触良好;接触面上加硅酯;两个以上螺钉安装时要对角线轮流紧固,防止贴合不良。

5) 面板上的元件安装时:要选用合适的防松垫圈;要注意保护面板,防止紧固螺母时划伤面板,见下图。

6) 大功率高频元器件用紧固件安装时,不应有尖端毛刺,防止产生尖端放电。

7) 对高频、低频电路的地要注意共点接地,防止产生互相干扰,而且接地线既要短又要粗,以减少地电阻,降低地电流产生的干扰电压。

8) 屏蔽件的接地要良好,接地焊点要光滑无虚焊、无假焊,防止产生屏蔽不良,甚至干扰加剧的情况。

安装完毕, 机内异物要清除干净, 杜绝造成电路故障的隐患。

相关主题